大概是因为觉得胜券在握了,高起潜才会用那种眼光看过来——没你们短毛,咱们一样能行!
真的吗?解席用一个冷笑回望过去,可惜双方隔得那么远,对方又没望远镜,未必能看到他的表情,不过解席不在乎。
前方战局很快进入到白热化阶段。
随着明军成功冲到黄县城墙下,并将大量长梯搭在城头之后,城墙上的抵抗也一下子变得激烈起来。虽说廖勇他们这些有经验的武将都判断说“单墙难守”,可黄县城头上那些叛军却显然并不打算承认这点。
攻城战的残酷性在这时候完全展现出来,城头上那些火炮现在已经不再用铁球炮弹伤敌,而是把一袋子一袋子的铁砂碎石塞入炮口,发射出来一打就是黑压压一大片,虽然只能打出去五六十步远,可眼下谁又在乎射程了?——往往只见城头白烟一闪,其前方下侧密密麻麻的攻城人群中立马齐刷刷翻倒一大片,无数人抱头捂眼在血泊中翻来滚去狂叫不已,难怪大明军一直醉心于用火炮守城——这种时候火炮发射霰弹的杀伤力委实无与伦比。
幸亏这时候城头上能用的火炮数量已然不多——先前的远程对射废掉了一些火力点,而在仓促操作之下,先后有好几门火炮因为过热或是装药过多而发生自爆,不但把周围炮手炸死大半,连墙垛都被炸塌,此刻反而成为进攻方的突破点。
以至于其它火炮一时间纷纷哑火——没有炮手再敢靠近,或是唯恐炮管过热而大大降低了发射速度,这才让攻城部队得以坚持下去。
不过即使火器失效,叛军仍有很多“传统”手段可用,各种各样的守城工具都亮了相:什么狼牙拍,夜叉擂,飞爪推杆之类;以及常见的滚木檑石,热水滚油;再加上火药桶,毒火烟球……很多现代人这还是头一回真正看到中国古代的守城战。尽管他们之前已经先后攻陷了好几座城池。但都是依靠超越时代的武器欺负人,以前还从没有机会这么“全面”的观摩过明军守城——叛军也曾是明军成员么。
城上城下到处充斥着濒死者的惨叫声,虽然明军将领很想一次头就把兵力全压上去,但那座小县城正面宽度就那么大,攻城器械就那么多,一次性能投入的兵力也就大几千号人。后方部队纵使冲到了城墙下头也排不上,只能在后面呐喊助威。
眼看着一批一批的攻城部队冲上去,又先后被赶下来,解席回头看了廖勇一眼:
“看来这道小小城墙也不怎么好攻啊。”
富有经验的大明千户官却只摇摇头,依然坚持他的看法:
“敌军已然疲惫,我部尚有生力,连环进击,破城就在眼前!”
……
廖勇充满自信的判断很快得到验证——虽然战斗极为残酷,但明军的人数优势却渐渐体现出来,他们可以把疲惫的部队替换下去,而不断投入养精蓄锐的生力军。而城上的叛军却没什么有序指挥,都是各自为战。
在这种极端环境下,人的体力消耗极大,再怎么勇猛的士兵,拼杀过一两场之后也就软掉了——第一批冲上城头的明军很快被压下,第二批在僵持了一段时间后才被打下来,到了第三第四批,黄县城墙上便处处可见拼死恶斗的小集群了。
就在城头上杀做一团的同时,城门处的争夺也愈发激烈。在极度的混乱中,有一辆巨大冲车终于被拖到了城门口——这东西其实就是一个带有三角形屋顶的,装在滚轮上的木头房子,里面空荡荡啥都没有,只一根顶部包有铜皮巨大原木悬挂在顶部横梁上,原木两侧装有横把手,做成一个巨大撞门锤,几十名彪形大汉躲在车中,移动时负责推车轮,到了地方就改推那撞锤了。
这辆冲车从战斗一开始便被守军重点“照顾”,什么火炮,火箭,火油,甚至还有火药桶都朝这边投掷过来。不过作为攻击城门的重点武器,这辆冲车也被制造的特别结实:车顶上用几层厚木板加固不算,开战前还在上面覆盖了大量湿棉被和泥土包,推动的轮子也有十几个,就是坏掉几个也能继续移动。
冲车太重,挪动得非常缓慢,但这反而歪打正着——当大明军冲上城门上与守军杀做一团时它才抵达城下,而这时候城上人已经顾不得下面了,结果让这辆致命大车被拖到了它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
在那些壮汉的呼喝声中,巨大撞锤反反复复冲击着那扇包裹有铁皮的木头城门,每撞一下,整座城墙都似乎随之震动。黄县不过一座小县城,城门口并没有什么瓮城千斤闸之类特别设施。在被反复撞击数十次后,城门迅速开始摇晃,破裂……
最终,只听一声巨响,一扇城门轰然倒下。随即撞锤又狠狠冲击数下,将门后临时堵塞的沙包木板之类也跟着冲开,一缕日光从城门洞口透出,附近正在竭力厮杀的官军皆是一愣,随即同时纵声欢呼:
“城破啦!城破啦!……万胜!万胜!”
一片欢呼声中,周围明军再也不管上面阻击,一窝蜂都朝里面冲了进去。
第四百零八章 功败垂成
“大局已定!”
后方战场上,大明军的主阵地那边,一片欢声雷动。小小一座县城,里面不可能再有什么子墙瓮城之类措施的。大门一倒,入城道路已是洞开。大队人马冲进去,这场战斗就结束了。
——很多人都这么想,就连开战后一直没动,只负责压阵的辽东军骑兵也开始跃跃欲试,似乎也想要一鼓作气冲进城里去。只是现在城门口已经挤满了人,他们过去也没啥机会。
“总算是灌进去了……”
小山坡上,廖勇放下手里那只有点落后的单筒望远镜,有点小得意的朝解席这边看来。解席这头却似乎并不打算认输,依旧举着望远镜朝城池里面看去,看到廖勇的自得表情,也只是呵呵一笑:
“进是进去了,可能不能站住脚,那还可难说呢。”
廖勇嘿了一声,心中很有点不以为然——攻城战,只要城门一破,后续兵马往里头一灌,那胜利就是十拿九稳——破门之后攻方必然士气大涨,守方必然大衰,光这双方士气消长就足以决定一场战事的胜负。
城里的喊杀声愈发响亮起来,这是叛军在作垂死挣扎。每次攻城都是这样,总有那么一些不知死活意图顽抗的。不过没关系,等这最后一批坚持不肯投降的人都被杀光之后,剩下来自然都是些识时务的。守城战么,防守一方无非是凭着地利,城门一破,没了地利,那还打什么。
——廖勇对此是很有把握的,见短毛那帮人还在硬撑,也不多说,只笑一笑,放下了千里镜,等着城里投降的消息传来。而那边大明军阵地上的情况也是类似,朱大典等文官都开始整顿衣袍,准备进城占领了。
只是他们等了半天也没等来想要的消息——从城门口冲进去的官军数量已然不少,城中的喊杀声也愈发响亮,先后派了几拨人过去打探形势,每次都回报说里面厮杀正酣,某某参将某某游击正率队奋勇追击,只需片刻之后就能扫荡残敌……说得很好听,只是不见施行。
再过一会儿,那喊杀声居然又渐渐朝城门口方向移动过来了……这怎么回事?后方那些原本自信满满的明军将官都变了脸色,辽东军的几位悍将纵马兜了几个圈子,正想要上前请缨,却被他们的统领吴襄不动声色摆手拦住——包括吴三桂亦在其中。
——抢功劳是一门高级学问,别抢到手里发现是烫手山芋就不好了。小吴虽然年少英勇,这方面的火候比他老爹还差点。吴襄的判断果然没错,又过了片刻,只见城门口一片乱纷纷,无数官军喧嚣着从里面跑出——竟是又被叛军赶出来了!
这下子明军这边都傻眼了,怎么还会有这种事情?高起潜当即叫着嚷着再要喊人压上去,不过大明的部队历来都是打打顺风仗还行,要指望他们力挽狂澜逆流而上实在困难了点。而且刚才就把大部分步兵派了出去,这时候手头就剩下辽东镇的骑兵算最后的预备队,关宁军那帮人都是聪明伶俐的,一看这架势就是吴三桂也不着急往前冲了。
那吴襄更是不慌不忙,当有文官过来询问他辽东军能否出击时,吴襄立即斩钉截铁回应:我辽镇儿郎为朝廷平叛万死不辞!不过随即又似乎是无意间多问了一句——几位大人是否在意身边暂时无人或者少些人保护?
随后,一直等到整场战斗结束,辽东镇的骑兵都紧紧护卫在各位大人们身边,不曾离开过半步。
而在前方战场上,没有得到支援的官军当然是兵败如山倒,士气在冷兵器作战中的地位果然无比重要——先前一鼓作气时奋勇向前的大明军如今却是抱头鼠窜,几万大军居然象赶鸭子一样被人赶了回来。若不是叛军顾忌着辽东军的骑兵尚在,不敢离开城池太远,没准儿这一阵就能把明军打垮呢。
到最后他们只是用油料和火药桶将城墙下面那些攻城器具统统烧毁破坏,然后就得意洋洋回了城。此时天色尚明,但大明军锐气已失,又没了那些设备,纵然高起潜等人胸怀中满是不甘心,也只能灰溜溜下令退兵。
相似小说推荐
-
抗日之乱世英雄 (夹心奥利奥) 起点VIP2016-10-10 抗战烽火徐国仁,一个现代高中生,不会打枪,也没杀过人,灵魂却意外穿越到了民国旧社会,对历史不...
-
带着城市闯战国 (空逸) 起点VIP2017-02-02 架空历史赵无铭在玩网页策略游戏之时,带着城市突然穿越。成为赵王,最不待见的小儿子。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