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大菜已经端上了桌,吃不下也要吃。于是一帮子人在天亮之间紧急又开个小会,粗略商量了一个管理方式,其中最主要的策略就是以控制将领为主,将那几十个投降军官都利用起来——挥了挥手,老解将这帮人带至大队人马旁边,开始对降军进行重新编制。
编制的方式很简单:每一百个人编为一队,找一名降将作为队长,分一面军旗给他,就算一个基本单位。至于这个百人队内部如何管理,则由队长自行决定——其中大部分仍是按明军惯例,五十人设一总旗,十人设一小旗。
只是这些百人队的组成人员却并非按照原来百户所人员编制,而是从整个一万多人中随机抽取,不管原来是什么亲朋好友关系,这时候全部打散重编,从而在最大限度上避免串连的可能性,这样作为一个整体的队伍,其行动就只会服从上面的命令。
其次就是对这一百多名百人队长实施平行管理——这些百人队长相互之间地位都是平等的,哪怕昨天出面劝降的马骢等人也是一样,不存在谁命令谁的问题。如果有任务需要两支以上的百人队去执行,则由琼海军派出的军官临时指定一位首领,但任务结束后其权力便自动丧失。这样安排的缺点是损失了效率,不过反正他们现在也并不要求效率,只要安稳就好。
这些人员在被重新整编之后立即就投入到繁重工作中去——按照北纬他们的治军经验,要防止士兵捣蛋闹事,最好办法便是让他们精疲力竭。眼下登州府刚刚收复,城里犹自混乱不堪,城外则还有昨天战场没有收拾,到处都是一片狼藉,这现成的一万多劳动力正好被利用起来。
在岸上局势稳定下来之后,石亦生林峰等“文职人员”都先后登陆上来,郑芝虎也兴冲冲带着一千步军过来凑热闹——他们昨晚虽然被允许进入水城。但当时天色已晚,他们郑家军执行的明军制度,天黑以后就不允许离营乱闯了,除非是冲到城里去放火抢劫。
由北纬所控制的水城当然不会允许他们放肆,于是郑家人只好胡乱在小海岸边窝了一夜,天亮以后便赶紧出来寻找立功机会。可是跑出来一看……什么?登州已下,叛军全部投降了?郑芝虎的脸色当时就有点发青——他还想着进城去捞一把呢。
好在这边很快调拨给他一个满意差事——让他率部监督三千降军打扫城外战场。这活儿在旁人看来既肮脏又辛苦,但郑家人干起来却是兴高采烈,因为琼海军这边答应把所有敌军的首级统统送给他们。
大明朝历来以首级记军功,一颗敌人的脑袋就意味着若干白银。曾经是北边敌人的脑袋最贵,一颗脑袋就能换二十两纹银,东北次之,西蕃蛮夷再次,内地叛军垫底——叛军首级原先是不怎么值钱的,但随着孔有德几次三番击溃朝廷军队,又把莱州府给围了个水泄不通,到如今这价目总算也涨上去了。加上他们福建军队是远道而来,客军在记功时要翻倍,这里的几千颗脑袋若都能报上去,倒也抵得上十数万两银子。
唯一让郑芝虎感觉不太爽的是这里面还有不少能喘气的——按照和琼海军的约定,只要发现伤员就必须交给短毛的那位石大夫处理。而且他们还要负责帮助石大夫他们搭建医疗护理大棚。
对于以石大夫为首的医疗人员,军队里一向是非常尊敬的,包括郑家军里也是一样,郑芝虎绝对不敢主动欺瞒他们。可一想到那些死掉叛贼的脑袋能换来白花花银子,而这些仅仅是因为侥幸才留了一口气的就居然要被抬到大棚里好吃好喝伺候着,还要浪费自家的药材储备去治疗他们,这位蟒二爷心里面就不太平衡了。于是他私下里找到石大夫,和他商议说您老人家手下能不能松一松,把那些半死不活的就一并按死人对待算了,你们也好轻松点,回头奖赏银子咱再分你一份——反正这又不是杀良冒功,那些人也属于叛贼么。
听到如此建议,在短毛中素来也以腹黑出名的石大夫抱着双臂看了郑芝虎半晌,忽然问出一句风马牛不相及的话来:
“听说郑二爷你还没子嗣吧?”
“呃?……是没有呢,几个婆娘都不中用。”
郑芝虎愕然回应道,然后石大夫又一句话便让他傻眼了:
“那么难道你不想积点阴德吗?”
“呃……俺懂了。”
于是郑芝虎掉头就走,非但不再参与手下割脑袋的事情,他甚至还抽空去蓬莱阁转了一圈,给见到的每一尊神像都烧了好几柱高香,外加丰厚布施……后来有人帮他算了一笔账,发现这次出兵他非但没捞到银子,好像还亏了一点,不过郑芝虎自己却一点不在乎。
除了昨日战场上的伤员,医疗大棚还收治了许多降军中的旧伤员和重病号,包括登州城里的老百姓也可以把人抬来医治。石医生这次原本是带了十多名学徒随军出征,面对这种情况肯定是不够用了。解席临时把部队里配属的卫生员都调拨给他,但依然远不能满足需求。于是又从降军中调拨了十个百人队,一千名士兵去协助他们,在实践中接受基本护理方面的培训。
和以往几次的经历类似,对于叛军伤员的救护工作在所有降军中很快便显露出极好的安抚效果——那些投降部队在看到己方伤者都能得到良好照顾以后,他们原本忐忑不安的心情全都放松下来。不但承担救助工作的降军表现踊跃,负责干其它活儿的也积极了不少。
收拾城外战场用掉了约三分之一的人手,另外三分之一则被用于城内。由庞雨和敖萨扬两人各自率领两千人手分别从东西两门进入登州府,然后便以里坊为单位,分别安排各个百人队打扫街道,包干清理,确保城市卫生——这一点非常重要。说来作孽,最后他们在登州城里清理出的尸体竟然一点不比外面战场上少,而且很多都是从河塘,水井中掏出来,大都为女性……如果不及时清理掉,城里多半会发生大疫。
最后剩下的几千人都被派去搭建营地,这一万多降军肯定不会再放到城里驻扎了,全在城外待着。营地就安排在水城附近,靠近海边,有什么问题可以从水城与海上两路同时镇压,也不怕那帮人再作怪。
——如果有人力资源专家阿德在这里,想必会有更好的组织策略。不过眼下,也只能如此。
第三百七十七章 乘胜追击
对于登州城里的老百姓来说,崇祯五年八月十一丙子,也就是公历一六三二年九月二十四日这一天,委实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
从白天起城里就有点不对劲,有人偷偷传言说远远听到了火炮声音——作为大明最主要的火炮生产基地,本地老百姓对于开炮的声音并不陌生。而城中叛军也不象原先那样无所事事到处扰民,而是开始显露出一丝慌乱迹象。
——难道又有官军来了?城里有人开始做各种猜测,不过一开始谁都没抱太大指望,大多数人都知道现在莱州城还被包围着,朝廷若派官军肯定先解莱州之围,而在莱州府那边的官道被打通之前,朝廷大军也过不来。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原本很渺茫的希望却在渐渐变大,城中叛军如同无头苍蝇般的慌乱举动更是加剧了这种猜测,据消息灵通人士说有一支官军竟然从海上登陆,正气势汹汹直扑府城而来。
城里的叛军首领先还竭力试图弹压这些流言,但很快,被匆匆关闭的城门与紧急集合起来的军队便证实了这些猜测,而且从城外传来的火铳射击之声也越来越近,城中百姓按惯例都躲藏到家中,心底自是忐忑不安——朝廷官军过来虽是好事,但大明军队的德行也着实让人不敢恭维。就算官兵能打进城来,以后会是个什么样,谁也说不准。
到了下午时分,城中叛军似乎忍耐不住,抢先乱糟糟杀出城去,而外面的爆炸之声也愈发响亮,先是从海面上传来,渐渐陆上也开始,最后是海面陆上皆响成一片,即使在距离战场最偏远的府城最西南面,也能听到那延绵不绝的铳炮之声,仿佛过年时的爆竹一般。相比之下,平时打仗时的金鼓呼喊已被完全掩盖。
到了这时候,哪怕最迟钝,最没有头脑的人也能料想得到:这必然是官军来了,正在外头与叛军激战!有些人家悄悄在家里燃起了香烛,祈祷天神护佑,这回的官军不要再被打跑。
而更多的老百姓,则是缩在屋中抱着脑袋瑟瑟发抖,木然等待着那不可知的命运。
战至申时,铳炮声骤然密集大作,仿佛狂风骤雨。更有那么一会儿,几十响巨大轰鸣接连爆发,竟然连成了一声,整座登州城都在微微颤动!而就在那一瞬间之后,战场上爆炸轰鸣又骤然停歇,直到这时方能听见人声——只听到千百人在呼啸哭喊……随着西北城门打开,无数残兵败卒惊恐涌入,口中惊呼乱叫,但都只有一个意思:“败了!”
是官军打赢了?老百姓们小心透过门缝里观察到的景象似乎完全证明这一点,但这支古怪的官军却并未趁机夺城,反而又没了声息。
这一天的晚上,登州城里充满了某种诡异气氛,前半夜是打了败仗的叛军在啼哭嚎叫,到后半夜则换成了各种喧闹,早已成了惊弓之鸟的平民只能把头蒙在被窝里,祈祷天上神佛保佑,自家那扇单薄木板门别被人一脚踹开——那就意味着又一轮的抢劫和强暴,甚至是屠杀。
相似小说推荐
-
抗日之乱世英雄 (夹心奥利奥) 起点VIP2016-10-10 抗战烽火徐国仁,一个现代高中生,不会打枪,也没杀过人,灵魂却意外穿越到了民国旧社会,对历史不...
-
带着城市闯战国 (空逸) 起点VIP2017-02-02 架空历史赵无铭在玩网页策略游戏之时,带着城市突然穿越。成为赵王,最不待见的小儿子。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