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月,希特勒决定出兵利比亚援助意军,但他计划在北非不应采取攻势,而是巩固防御,而墨索里尼哀求希特勒,一定要把隆美尔和第七装甲军派到非洲去。
隆美尔只在法国巴黎修整了一个月,就接到了希特勒增援非洲的命令,属于隆美尔的时代终于来临。
隆美尔曾参加过一战,他率军转战于阿尔立地区、罗马尼亚地区和意大利,曾两次负伤,获得过最高级的铁十字勋章和战功勋章。
在一战期间,他担任团级军官,并供职于参谋部,二战爆发时,他担任第7装甲师的师长,参加了对法战争,他的师由于作战英勇而获得了“魔鬼之师”的绰号,是突破马斯河的急先锋。
在这次6个星期的作战中,隆美尔的部队伤亡仅2400余人,而俘获的盟军达97000余人,由于这次进攻的胜利,隆美尔获得了一枚武士级铁十字勋章。
隆美尔作战有一条原则:
“在两军对战中,谁先用火力压制住对方,谁就可以获得战斗的胜利,在静止时候等候战况的发展的人,常常是会被对方击败。”
隆美尔还擅长于运用机动部队,在一次战役后迅速整编部队,争取新的胜利,是他的拿手好戏。
他还是一位卓越的军事赌博家,善于掌握供应问题,而且藐视困难,并热心作战,一往直前。
丘吉尔对隆美尔就非常尊重。他称赞隆美尔:
“一个非常勇敢善战的对手,如果我可以撇开战争制造的破坏来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领”。
由于意军的溃退,并且德军大部队还未到来,英军将他们的王牌有着“沙漠之鼠”之称的装甲第7师撤回埃及,进行休整和补充。
它的战区由才从国内调来的、全是新兵的第2装甲师的一部接替,而澳军第6师也换调了第9师,而该师有一部分因补给上的苦难,还未开到前线。
尽管丘吉尔及国内对英军的做法表示担心,但并未引起英军中东司令部的注意,而就是英军的盲目乐观,注定了他们在接下来战斗中的失败。
……
自从隆美尔接到出兵非洲的命令之后,就立即加紧准备,首先是各种武器装备的沙漠迷彩涂装,德国以前的银灰色涂装已经不适合沙漠的环境了,必须更改为适应沙漠伪装的沙漠迷彩涂装。
第二步就是让施佩尔这个法国副总督继续组织法**工企业的升级改造,隆美尔给施佩尔定下的目标41年底必须把法国和低地三国的所有军工企业全部升级改造完毕。
只要把法国和低地三国的军工企业升级改造完毕,至少可以满足两三百万德国长期而持久的战争消耗,隆美尔一个装甲军在非洲的消耗将没有任何问题。
(二战初期光是法国就有六百万军队,还不包括低地三国的军队——比利时,荷兰,卢森堡。)
第三步,就是隆美尔很早就在收集的钻探设备,施佩尔共找到十多套钻探设备,隆美尔觉得这些钻探设备有点少,又在法国的工厂订购了十几套。
隆美尔这下就拥有了同时钻探三十多口油井的能力,地中海沿线的石油埋藏都比较浅,平均深度大约一千二百米,这样的深度大约需要钻探三四个月的时间。
意大利占领的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有石油吗?德国最致命的短板就是贫油,穿越前的隆美尔十分关注德国周边的石油情况,所以他记得非洲的油田。
世界第十大油田之一的哈西梅萨乌德油田,位于阿尔及利亚东北部,撒哈拉沙漠的北端,油田中干井少,单产高;原油含硫量低,质量好,原油可采储量15.6亿吨。
利比亚油气田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锡尔特盆地,探明可采储量为56.81亿吨,居世界第9位和非洲第一位,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4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21位。
德国只要牢牢地占据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这两个国家,然后把这两处油田开采起来,德国还会差石油吗?当然不会了,这些石油足够整个欧洲使用一百年。
第143章 马耳他岛的作用
而希特勒和德国高层都不知道这两个国家有石油啊!所以希特勒才要去进攻战略纵深极为宽广的苏联。
现在隆美尔既然知道非洲有如此多的石油储备,隆美尔就有足够的筹码让希特勒推迟进攻苏联的时间。
前次因为要苏联帮着运输稀有金属矿石到德国,希特勒已经把进攻苏联的时间推迟到了一年,隆美尔有信心利用这些油田,说服希特勒把进攻苏联的时间推迟到42年。
等到1942年,德国空军的实力已经完全从大不列颠之中恢复了,德国的豹式和虎式坦克肯定也量产了,到时候隆美尔会让斯大林那个独裁者体会下什么叫摧枯拉朽。
这石油问题解决了,炼油厂的建设就是施佩尔负责了,虽然现在隆美尔没有找到一滴石油,但他还是要求施佩尔在法国建立炼油厂。
如果法国政府的资金不够,那就引导法国的资本家参与进来,说服那些法国资本家隆美尔出面肯定没有说服力,利益至上的那个法国资本家也不敢进行如此大的风险投资。
其实不用隆美尔担心,隆美尔只给自己的岳父说一声即可,埃莫森自然会去说服法国的那些资本家,就算那些资本家不投资建设炼油厂,罗斯柴尔德家族还可以自己出资嘛!
再说隆美尔的钱现在也不少了,这些资产都是隆美尔的老婆艾尔莎在打理,他只需要给艾尔莎说说,艾尔莎就可以给隆美尔建设出几座中型的炼油厂出来。
这炼油厂的问题也解决了,那接下还有一个运输的问题,从非洲的******到意大利西西里岛,大约100海里,这点距离是不远。
可有一个岛,就像一把尖刀一样横在西西里岛至******的航线,这个岛屿就是马耳他岛,隆美尔最终在非洲失败,很大的原因就是马耳他岛上的英军截断隆美尔的补给线。
提起北非战事,不得不扯到二战“活宝”国家——意大利。
北非战事首先是意大利挑起的,不料在突袭东非英军时,反遭攻击受重创,一下损失13万人,更为糟糕的是,意军的补给线被英军“切断”了。
而当时英国能直接找意军后勤部队麻烦的,只有驻守在马耳他岛的英军,可别小看这支英军!
马耳他岛位于地中海中部,由五座岛屿组成,其中主岛面积24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8%,海岸线全长180千米,有许多优良海港。首府瓦莱塔,战时人口28万。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丘吉尔在自传中提到:
“自从纳尔逊时代以来,马耳他岛就像是一名忠诚的英国哨兵,捍卫着地中海中部那条狭窄的、重要的海上走廊。在最近这次战争中,它在战略上的重要性比过去更大了。”
正是在他的建议下,至二战爆发时,岛上已经有三个军用飞机场,之后又增加三个,这样就形成了三个皇家歼击机中队,和三个轰炸机中队,并驻有一支1.4万人的卫戍部队。
实际上,早在1940年6月,意大利进军北非前,就与英军争夺该岛,只是穷兵黩武的墨索里尼,根本无军可派,只能出动有限的空军进行轰炸。
加上意军战斗力本来就不咋地,无力实施登岛计划,反而迫使英军加强该岛的防御力量。
老墨不得不厚着脸皮去求助元首,但他此时正在为入侵苏联而做准备,不过还是决定援助意军,希特勒害怕意大利失败而退出战争。
历史上元首找来隆美尔和凯瑟琳商议如何援助北非意军,隆美尔认为直接派一支军队前往北非。
而凯瑟琳则认为应先拿下马耳他岛,尽管元首注意到马耳他岛的战略意义,但他还是派隆美尔率一支军队前往北非,而忽略了马耳他岛。
不过,希特勒还是命凯瑟琳调动德国空军第十军进入西西里岛,任务是:
“攻击英国海军力量,袭击英国在地中海西部和地中海东部之间的交通线,保卫轴心国至北非海上运输线,阻止英国运输队通过地中海,并空袭马耳他岛。”
凯瑟琳元帅麾下的德国空军第十军进驻意大利,与意海空力量一起,对马耳他岛进行轰炸,将岛上的军用设施炸得一个不剩。
之后,德海军潜艇通过直布罗陀海峡秘密潜入地中海,并在1941年底连续炸沉了英国皇家海军两艘大型战舰---战列舰“巴勒姆”号和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
尽管英国人对马耳他岛进行增援,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整个1941年,马耳他岛没能得到一点增援,如果此时德意联军实施登岛计划,一定成功。
可惜元首只看重隆美尔在北非的进攻胜利,老墨、凯瑟琳元帅做梦都想攻占马耳他,前者可惜没能力,而后者只有空军力量,且得不到高层支持。
此时,隆美尔在北非也取得了不小的战绩,1942年6月13日,德意联军攻破卡扎拉防线,托卜鲁克一战,联军缴获了可供三个月使用的物资,歼灭英军3.3万人。
相似小说推荐
-
三国之赤色黎明 (沉渊之龙) 起点VIP2017-01-02 秦汉三国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
铁血强宋 (下官) 起点VIP2016-12-31 两宋元明公元960年二月初二,龙抬头,宋太祖赵匡胤于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登基称帝,定国号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