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英雄 (女侠独孤雯)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女侠独孤雯
- 入库:04.13
其中一门用做试射的火炮几轮精心的准备之下,近三十门火炮第一轮“霰弹”打出去的二百多个石子落入敌营。低水平的火炮抛射出的弹丸威力也极弱,对于没有盾甲防护的人也只能造成轻伤,甚至还不如投石索发射的小型石子。但对于缺乏有效准备的敌营也造成了至少十余人伤亡。
当敌营做出战备和防御反应的时候,张海重新操起了长弓重箭。十数个小时的时间过去之后左臂隐隐的伤痛似乎好了许多,至少在试射的时候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二百步外的目标,在优等弓型顶级力量拉距的长弓重箭之下属于能够精确直瞄射击的范围。不到几分钟的时间内便有二十余支重箭发射出去,给几千人的敌营造成十人或死或残的严重损伤。
几千很少操练的乡勇在二十余人的伤亡也很可能发生崩溃,幸好营外来回巡逻力量占明显优势的各府“精兵”发挥了足够的督战作用才没有发生炸营。但要想像预先准备的那样在白天于敌城下展开有效的准备怕是做不到了。
临时赶到庆云城下的敌人虽然兵力众多却一时缺少攻坚器材乃至火炮之类,难以展开相应的还击。
赵彦也显得有些无奈,值得与胡思仲商议讲营垒向后撤出一些距离。可没想到随着在城外营垒重新扎好营之后,从庆云城头之上的火力以直接瞄准曲射的方式展开了一轮轮更为凶狠的射击。
在敌人难以威胁到的距离张海也好似当年的王瞬臣一般更无估计的向外放箭。
经过整整一下午的较量,围城的敌人在几百支射来的重箭乃至城头上火炮几十轮开火的轮番试探性压制下又付出百余人的伤亡直退到了距离城头近两里的距离上才算是彻底避免了火力威胁。而且经过轮番袭扰射击在迫使敌人无法有效休息的情况下为守城的己方争取到更多的休息时间,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夜间敌人发动全面进攻的危险。
“敌营距离城头已有两里之远,一万余人连营多达十几里,我们选择在夜间突围应当问题不大。”
炮队及张海在城头作战的时候,**杨秋霞等人做为为数不多的核心武力成员也没有闲着。傍晚临时碰头会的时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夜里组织队伍突围并非没有可能。
张海沉默了许久,在大致构画中:至少几百个可以做为精干核心力量的人手是需要一次硬仗来考验筛选出的。然后再用大致两年的时间于或太行或商洛等江北的山区建立一支装具齐全,战斗力超越这时亚洲地区一般野战部队战斗力的队伍。那时就可以横行于北方,赚取更多的优秀兵源乃至工匠等人才资源。再进行两年左右的种田练兵,将核心骨干队伍从一千人扩充到几千人,有能力同敌几万正规战兵交手,跨过起义战争的“山坳子”,从此不再流动作战就有希望了。
“我们不能总是回避那些硬仗,分散突围的风险其实并不小,我认为最后在凌晨的时候以进攻的方式展开突围。”思索了片刻张海最终说道。
...
第51章 突围部署
正月十三的夜幕终于降临下来,但即便是早已将生死看透勇气相比前世倍增的张海也感觉到了无形中的压力,明天凌晨就是决战的时刻。(.)
怎么打?能不能赢?决战失败了怎么办?决战成功,张家核心力量带着必要的人员突围的话,下一步的方向在哪里?为了安定更多人的心,入夜休息之前除了在城头上留守的值班人员。张家核心力量的大部分都被召集过来,一方面研讨作战方案一方面安定军心。
“我们起事算起来至今不过五六天的时间而已,兵力两千有余看起来不算少,可我看这些人比城外那些武定府来的乡勇也强不了多少。要是面对敌人骑兵的冲击,他们的反应连不知所措的境地都达不到。除了少年营的不少人,大多数人会在接战之前就四散奔逃。”经历过第一次作战的学塾弟子赵征说道。他不但经历了张家起事后的第一次实战,也亲自负责青壮中队的督导管理。
张海知道赵征的说法其实是有有些富余的,在没有盔甲也没有足够多超长矛的情况下岂止是接战时才会溃逃?那是拿战时期欧洲所谓的“近代步兵”之水准。恐怕是战前就有不少逃兵,敌人骑兵准备冲锋的时候就会发生动摇。
“我看敌人那些武定府临时来的乡勇也远不及沧州那些多年来与我们有过节的仇家,从装备到人都是如此,我们远近至少两轮以上的拳铳、再加上箭雨,数百伤亡之下不信那上万凑数的人群不会后退。”张万勇经过白天的观战,信心却恢复了不少。
“如果你负责敌人的临时作战部署,你会怎样?”张海对大弟子刘洪涛问道。
刘洪涛回忆了下上次起事之战的情况:“武定府的这上万乡勇虽然人数多了许多,但如果不十分堪战的话,敌人会以足够的骑兵在后面压阵。有溃逃者当场斩杀,甚至通过****的追杀逼迫这些人以一定的速度向前,用这些人消耗我们的中远程火力。当我们陷入近战或者刚刚可以把敌人这些乌合之众击溃的情况下就陷入与敌人精锐的激战中。”
“既然如此,我们也可以用这种强硬的手段督战。我们虽然只有两千左右的队伍,为城下乡勇五分之一,但是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乡里乡亲。至少还是有一些人是因为师傅的神使威信跟随而来的,应该远非对手可比。”李峰回道。
众人忽然陷入沉默之中,这些人中很多人是跟随自己起义的乡亲,远不同敌人那里主要由北直隶的精兵督战武定府的情况。可如今要想取胜又有什么办法呢?
“督战、甚至在战场上屠杀自己乡亲的事情即便在给他们以选择的情况下确实也有些残酷。但如果我们的事业进展不顺,不说失败,哪怕是晚一开辟新的时代又会有多少无辜的人死亡?我相信在场的所有人在我们的大业面前清楚应该怎样选择。”张海坚定的下决心道。多年来的言传身教,使得这些核心弟子能够摆脱中国社会很多情怀式的思维方式,所以他相信执行战场纪律的命令可以执行:“全部队伍一共是二百多个小队,每小队十人上下。我们今晚休息之后重新整编为一百六十小队,每一小队都由我们张家乃至众弟子们亲自带领督战。小队之间也可以相互督,我们要靠他们击败那上万乌合之众,然后由我们自己接受敌人真正的挑战!”
“俘获的工匠乃至炮队的那些人也要参战么?”这时候久久沉默不语的**却问道。
张海思索了片刻道:“我们攻盐山、克庆云。根本目的实际上除了锻炼和筛选队伍,就是要获得我们所需的这些可为之所用的工匠资源,特别是铁匠。他们留在后面做最后的预备吧。”
随后的下城突围及迎敌作战步骤安排完毕之后,张海之留下了最为可靠的习弓弟子及张家家众谈了对今后前途路线的看法。
多年来一张在张海的指导下做了不少修改完善的两京十三省草图被打了开来,足有一人方圆的样子:“常言道:金角、银边、草肚皮,可我不同意个别人去南方的看法。最大的问题是十里不同音,方言差别大到了我们难懂的地步。北方不少山区虽然也是如此,但那里的百姓因为来往的需求多少还能说一些我们听的懂的话。再次南方多雨水,不利于我们优势的发挥,至少这种风险变大了许多。”其实更为关键的一点张海却没有说,在河网纵横的南方其实十分不利于队伍在危急情况下的流动作战。想到后来的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的严重减员,而位于江北的红军却没有在长征中面临那么多的危险,。当年的刘六起义乃至以后的明末农民战争也大多选择在北方流动作战其实并非没有原因。
“还是回太行山去吧,那里有不少我当年认识的人。”此时**忽然说道。
“太行是我们的第一个根据地。我们突围之后在庆云先过河南下进入山东境内,然后沿北直隶的边境不远的地带急进。在早春冰河化解之前越过顺德与大名的边界进入太行南麓武安,如何?”对于父亲当年的起家之敌张海当然并不陌生。
相比商洛山或者大别山,太行南麓的回旋空间并不大,而且离九边及直隶并不远。可以说从理论上来看并不是最佳的选择。而且在山西与直隶的交通之地附近,常有土匪活动出没,要在那里扎住脚跟恐怕还得有不少麻烦,但张海却不愿意第一次就逃到太远的地方。虽然因为一些原因自己被迫先于闻香教起义,可闻香教今年五月的那次起事会因为自己而推迟么?显然不会,甚至会提前不少。在这件事上恢复发展些实力的自己当有所作为。而商洛山或大别山,那是下一次乃至下下次出山大规模的屯兵开辟根据地的背选,不益在自己力量还不强大的时候就用掉并暴露掉。
“武安那里的朋友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联系了,按照我们这行的一般规律估计早已易主。不过这样也好,省的牵绊和麻烦。”**对此并没有异议。
相似小说推荐
-
抗日之王牌特工 (咕咚) 起点VIP2016-10-31 谍战特工王锋原本是一名特级国安侦查员,由于一次意外事故导致双腿截肢回乡复员。作为老革...
-
回天决 (干越箫声) 起点VIP2016-12-07 架空历史这是一个乱国时代,天下四分五裂。大地上弥漫着对财富的强烈欲望和对权力的激烈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