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旨的太监去的快回来的也快,因为张楚给皇帝的回复很简单:“没钱,不去。”
传旨太监办了这么多年的差也没有见过这种情况,他们做不了主只好回去请皇帝定夺。
第四百二十一章 要钱
崇祯皇帝接到传旨太监的回话立时目瞪口呆,他做皇帝七年了,还没有一个臣子敢这样回他的话呢。
皇帝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派锦衣卫将张楚抓到京师,治他个欺君之罪。可他很快就泄了气,张楚远在辽东,而且手握重兵,派锦衣卫过去以张楚反贼出身的习性,还没有收拾张楚,派出的人就被张楚收拾了。
习惯的套路不行崇祯皇帝也没了主意,只好派人去征召群臣,大家一起来商量对策。
张楚对皇帝说:“没钱,不去。”除了态度不好外确实也没有说假话。
张楚确实又穷了,变得十分缺钱。之所以这样主要还是因为张楚这半年来在花钱上太大手大脚了。
在这半年张楚一改平时谨慎的作风,对保安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军。
张楚利用陈奇瑜对义军步步紧逼的时机,开始招收一些被打散的义军。义军中的许多人早就想加入到保安军中,只是张楚一向严格控制军队的数量,他们想加入都没有机会,这次在走投无路之时保安军却给了们们一条生路,当然有许多人踊跃参加。
张楚将招收的这些人投入到了新兵训练营进行了初步的训练,然后打散分配到各地的保安军之中。补充兵源最多的就是大公主所在的归化城,前后共增加了一万多新的部队。加上原有的队伍兵力已达到了三万来人。就这样张楚还不太放心,又在归化城储存了大量物资。
张楚这样做是怕皇太极因为拉拢蒙古各部不成如历史上一样派兵先征服蒙古各部,张楚的安排确实起了作用,后金派出的小股部队遭遇了归化城派遣到草原上的人马,双方打了几次遭遇战,都以保安军的胜利而告终。
后金人害了怕,不敢再派小股部队到归化城方向袭扰了。后金人打败仗的消息传到皇太极那里,引起了皇太极的高度重视。在归化城方向也发现保安军,这让皇太极十分头痛,到这时他一点儿也不敢小瞧保安军的战斗力。
皇太极确实有在进攻大明之前收服蒙古人的想法,如果蒙古人归服了后金,那么后金人口稀少的弱点就可以得到改变。为了安全起见皇太极派出细作到归化城一带打探消息,细作传回来的消息让皇太极大吃一惊。在归化城光保安军就有两三万人,这还没有算上如果开战大公主可以利用她的号召力征招来的蒙古人。看来这个归化城不好打了,皇太极暂时放弃了进攻蒙古人的想法,将全部精力放在了对大明的进攻之上。
张楚见后金人转向去攻打大同、宣化等地,他知道这仗还得打一阵子。张楚决定中阳还是由李梅稳住大局,自己则带着岳悦返回辽东,辽东还有许多的仗要打。
在辽东的何金也没有闲着,他将张楚工厂和商队赚来的钱都换成了武器和粮食,开始在招兵买马。在辽东和山东的保安军人数翻了一翻还要多。
这些兵马在冬天里一直在坚持训练,等到天气稍稍转暖他们就有了新的任务,新兵们就被老兵带着在辽东地区分成小股部队开始了对后金人的游击作战。他们作战的目的主要是训练新兵,熟悉地形,所以对后金人造成的震动并不大。皇太极出兵大同时也没觉得在辽东的保安军会对他有什么威胁。
当张楚和岳悦赶到山东的时候保安军已枕戈待旦,准备新的战斗。
这了保险起见张楚专门在山东各地转了一圈,一来看看工厂的生产和商号的运营情况,更重要的是要看一下各部队的思想情况。
通过与战士和军官们交谈张楚放下心来,派到队伍中的指导员工作十分出色。在山东的保安军全都明白了在吃谁的粮,拿谁的饷,将来要听从谁的命令,保安军将要为谁而战,张楚将要带着全体保安军走向怎样的光辉未来。
了解队伍的思想情况,看着兵工厂中生产出来的火枪火炮还有海上从江南不断运过来的粮食,张楚这才有底气对皇帝说出:“没钱,不去。“的话来。
张楚底气十足,崇祯皇帝也有气,不过他有的不是底气,而是满肚子的怒气。他越来越感觉自己是个冤大头。自打登基以来,每年都在为军队花钱,光防范后金人的辽饷就花了有几千万两银子,可关外的关宁军只会躲在城内固守。而且一个劲的丢城失地,不断的向南退缩,还天天向上伸手要钱。好不容易出了个张楚打了几场胜仗,这么快就学会了关宁军那一套,没钱不打仗而且还变本加厉,说出的话没有一点儿对天子尊敬的意思。
温体仁为首的内阁大臣们都被叫了过来,他们听了皇帝说的情况后也一个个唉声叹气。本来想张楚出马后金人退去,大家又可以过消停日子了,可张楚这个反贼就是个穷鬼,对于皇帝安排的差事还张口要钱。也有人心里想上次张楚收复旅顺和重筑了大凌河城,立了那么大的功,皇帝还没给钱呢。当然大家都是明白人,没有人会提这个使皇帝更加不高兴的事。
“张楚这是欺君罔上,请陛下立即下旨将张楚捉拿归案,交有司审理。“有的大臣义愤填膺的说道。
“派谁去捉拿张楚呢?”皇帝的一句话让所有的人都闭了嘴。
对于这件事大臣们感到十分郁闷,有人已敏锐的感觉到文臣的日子已变得不好过了。往日那种鼓动如簧之舌,想制那个武将的罪,武将就会乖乖到京受审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这几年皇帝文臣杀了不少,但真正被杀的武将却没几个。
“要不咱们派人去山东找张楚再谈谈。”大臣们也没有底气。他们忽然想起来这个张楚还是反贼出身,如果逼急了没准又出了个山东之乱,那样乱的可不只是整个山东,连刚收复的旅顺、东江等地也要搭进去。
“谁去和张楚谈?“崇祯皇帝又一句问话出口。在场的大臣们全都默不作声了,有人还本能的将脖子缩了起来。这时候去山东省没什么好处,如果张楚一翻脸,没准就会砍了去找他谈话的人的脑袋。
第四百二十二章 劝说
由于张楚棺材里伸手死要钱,没钱就不出兵辽东,使得皇帝和大臣们很为难。在明白了收拾不了张楚的情况下大家决定派个人过去再劝劝张楚。
接下来派谁去成为了问题的焦点,这个人要有一定的职位,这样对张楚才有说服力,可职位高的朝庭大佬谁也不愿冒这个险。朝堂上的各派在眼神一对之后异口同声的推荐了一个人,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真是闲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骆养性连参加御前会议的资格都没有,却被安排了这么一个既没有油水又危险的差使,这让骆养性真是欲哭无泪。
这皇帝的话不能不听,官更不能不做。刀山火海为了保住头上的乌纱也要前往。
骆养性接了圣旨在衙门里唉声叹气,突然想到这一切的源起,没有郭志一招抚张楚也就没有今日之险。
骆养性立即派人去找郭志一,郭志一现在可是个大忙人,也由在锦衣卫中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变成了最受大家欢迎的人。郭志一正在忙着赚钱,而锦衣卫的人都知道只要跟着郭志一就可以发财,至于发财的方式却没人提起。
郭志一正忙着为张楚向全国各地卖私盐。山东的晒盐场产量不断增加,需要卖出去的盐数量越来越庞大,从中赚回来的银子也就越多,锦衣卫中的许多人都从中得到了好处。
因此尽管没有不透风的墙,郭志一干的违法的事有心人已明白一二,但还是没有人揭破。
去找郭志一的人还真幸运,正赶上郭志一在京师,没费什么事就完成了指挥使大人交办的任务。
看着眼前的郭志一,骆养性多少有了点儿底气,但还是不放心的问:“你多次与张楚打交道,你们之间的交情应该不错吧。”
“交情倒是有一点儿,不知大人想办何事,我会尽全力去办的。”郭志一小心的回答着。他不知道骆养性为什么有此一问,难道要追究他卖私盐的事,可这钱骆养性也没少拿呀。
“这次不是我自己的事,是朝廷的大事,皇帝要张楚出兵攻击后金人的老巢,张楚说没钱不去。你看能不能利用你和张楚的交情劝劝他出兵。”骆养性这也是有病乱投医。不管管事不管事,先让郭志一试试再说。
郭志一心说:“骆大人您真看得起我,这么重要的军国大事让我去办,张楚这位活爷,从来就没把朝廷放在眼里,而且是有名的财迷,你让他不拿钱办事,根本不可能。”但他嘴上却不敢直说。而是小心的说道:“这个张楚在钱财上一向很认真的,不过他与登莱巡抚谢琏和监军王承恩一向关系很好,要是让他们去劝,没准会有作用。”郭志一决定这么大的雷不能自己一个人顶,将谢琏和王承恩拉进来,多两个垫背的也好。
相似小说推荐
-
回天决 (干越箫声) 起点VIP2016-12-07 架空历史这是一个乱国时代,天下四分五裂。大地上弥漫着对财富的强烈欲望和对权力的激烈争...
-
三国小驸马 (墨柱) 创世VIP2016-10-31 秦汉三国九岁稚童入汉末,打造东莱特区,夯实农业基础,推进工业发展,操练精兵统一华夏;千万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