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县令王敬换了百姓的衣服夹杂在人群之中,也没能从城中逃走,而且很快就被身边的人出交到了保安军的手中。
保安军在水城内消灭了城中零星的抵抗,控制住了城内的局势,杨标带着大队开进了城中。
水知县王敬被带到了杨标的面前。
王敬见到杨标知道这是可以决定自己命运的大人物,立时趴在地上磕头如捣蒜。口中叫着:“大王饶命啊,我读过书,中过举人,能为大王做事。”王敬对保安军多少有些了解,知道他自己还有什么样的利用价值。
“你的生死不由我决定,决定你生死的是你自己,我要让水县的百姓公审你,看看你在水有没有作恶。”杨标挥挥手让人将浑身瘫软的王敬拉了下去。
第二百二十六章 公审
保安军占领文水县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文水县的秩序,大量的士兵走上了街头,一些乘乱抢劫的流氓被在当街砍了头。民众们乖乖的回到了自己的家中,为了生计又不得不提心吊胆的走出家门,开始小心翼翼的走过街上立的笔直的保安军那里,后来发现他们只是直直的站在那里并没有什么威胁。还有保安军的人挨家挨户的敲商家的门,商家心想这次完了,至少要破一大笔财,又不敢不开门,开门后才知道保安军只是命令他们开门营业,开门就开门吧,总比被抢了强,逐渐的文水县城内又恢复了往日的样子。
一个大的新闻传开了,说是保安军要公审县令王敬。
县城市场里的一块空地上搭起了一个高台,周围的百姓看到这阵势自然的围拢过来。国人看热闹的天性是什么也阻止不了的。
只见高台的右侧立着一个写着黑字的巨大木牌,有识字的人告诉大家那上面写的是:“保安军法院”。
保安军三个字还能理解,可法院二字却头一回听说,说是要公审知县肯定要用到法,那法院就应该是有法的院子,可这只是个高台却没有院子,看来这贼人是胡乱起了个名字,以为这里是他们这些泥腿子收拾庄稼的场院。
高台上正中桌子后边高坐着几个穿着黑袍的保安军,他们每人的面前桌子上还放了个小木牌写着“法官”二字,看来是告诉大家这几位是官,是来审案子的。
高台的右侧也有一排桌子,后边也坐着几个穿黑袍的保安军,他们面前桌子上的木牌上写的是“检察官”。不知他们是什么身份,莫不是要效仿戏剧中的三堂会审。
在高台的左侧同样是放着桌椅板椅,只是这时那里还没有坐人,上面放着写着“证人”二字的木牌。这两个字大家都还能理解,这应是证人坐的地方。
手持上了刺刀的保安军在台下站了一圈维持着秩序。
台上的法官对台下高喊一声:“肃静!”台下的保安军跟着一起大喊起来。台下纷纷议论的百姓安静了下来。
法官高喊:“现在开庭,带被告。”
文水县的知县王敬被带到了台上,台下的百姓看到平日里作威作福威严无比的县大老爷成为了阶下囚,一副狼狈的样子,心中很是舒畅。
王敬跪在台子中央,已是浑身颤抖,面无人色。
公审开始了,首先被带上台的是一个哭的凄凄惨惨的老汉,老汉坐到了证人的位子,台上的检察官开始宣讲老汉的状子,替老汉控诉知县王敬与乡绅相勾结,霸占了老汉的祖田,还将老汉的儿子投入了县衙的大牢,几日后老汉接回的只是儿子的尸体。
老汉在一边边哭边作证,这些事都是他亲身所见的。
台下的百姓明白了那个检察官是替原告说话的好官。
与王敬相勾结的乡绅也被押上台来,将王敬与之勾结的事都供述了出来。
面对老人的质问,王敬承认确实收受了乡绅的贿赂。为了免死他极力为自己辩解,老汉儿子的死确实不是他故意所为,县衙大牢里死人这种事,他这知县是控制不了的。
检察官接下来又宣读了王敬的新罪行,在山西大灾之时侵吞救灾款物。
为这件事作证的竟然是县衙的师爷,师爷他亲自指证,知县王敬将朝庭下发的救灾米粮大部分私吞转卖给了粮商,所得银子进了他的私囊,王敬还用发霉的陈米替换新米放赈,根本不顾灾民的死活。
多名参与此事的衙役愿意和师爷一起指证王敬,并拿出了衙门的帐册作证据。
王敬此地已是满头大汗,连身子都直不起来了。面对确凿的证据不得不承认其贪污的事实。
台下的百姓听到这里群情激愤,想到当时灾民的惨状,不由破口大骂王敬,要不是台下有保安军的士兵守卫,愤怒的百姓真要冲上台去将王敬痛打一顿。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在法庭的控制之中,所有的这些苦主、证人都是保安军法庭事前安排好的,王敬的罪行也经过了查证。之所以要在这里将王敬再审一遍,这是张楚在离开前专门安排下的。张楚的想法就是要让百姓知道一切冤屈都是可以通过法庭的审判来昭雪的。同时也让百姓知道保安军杀掉这些明朝官员并不是因为成王败寇的历史轮回,而是这些明朝的贪官污吏确实该杀。
随着审判的进行,台下的百姓也激动起来,他们看到了原先作威作福的知县大老爷的虚弱,这正是报以前被他欺压之仇的大好机会,许多人在台下开始喊冤要状告王敬。
台上的检察官立即分出人手在后台逐个接见了要告状的人。将他们的冤情一一记录下来,并留下一些人作为证人叫他们等候在后台,随时准备上台作证。
百姓们坚定的认为这检察官就是为百姓说话的好官,爬在地上不断的向检察官磕头称谢,拦都拦不住。
台上的审判更加热闹起来,调动起了围观百姓的更大兴趣。古话说:“破家的县令。”在大明朝县令是有着绝对的权利的。他掌握着一县之地的财政、司法、学政,甚至军事的大权,完全可以决定一个家庭的生死存亡。能与之抗衡的也只有地方上的大的家族和与朝庭有联系的绅士。这些人一旦勾结在一起,百姓们真是有冤无处申,有状没处告。
随着审判的进行,王敬的精神完全崩溃了,对于新增加的罪行只有点头称是的力量了,这其中的许多事对他来说根本就想不起来了。在他的头脑中已经对各种巧取豪夺习以为常了,这是他生活中普通的一部分,根本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个审判进行了一天的时间,到傍晚时分才将王敬的罪行梳理完毕,坐在中央的法官这时出来,当庭宣判,王敬犯贪脏枉法,巧取豪夺多种罪行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法院并不是为了给王敬一个公正的审判,而只是要确立这种审判形式的存在。
保安军的法院现在许多时候还用着大明的法律,张楚现在没有时间和足够的人才制定并推行保安军自己的法律,因此就出现了这奇异的一幕,一伙流贼按照大明律进行了一场奇怪的审判,判处了一个朝庭官员的死刑。
法院宣判了王敬死刑之后,请示了前来看审判结果的杨标,杨标当场同意了判决。
头脑还处于一片混沌状态的王敬被拉下台来,当场砍掉了脑袋。
在场的百姓一片欢腾,好像过了一个重大的节日。
第二百二十七章 像猪一样养着的藩王
保安军干净利落的杀了王敬,杀他的罪名是贪脏枉法,连一个为国捐躯的机会都没留给他。大明朝庭最后会怎么评价王敬的死还不清楚,水县一县的百姓却都认可了王敬是贪脏枉法被以正国法,虽然由流贼来正国法这本身有点奇怪,不过这并不妨碍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百姓同时也知道到了一个新的官职,检察官,有人解释首:检察官就早检举稽查,考察官员的官。如果官员有错误当然要由他们来查办了。
百姓管不了那么多,只要有人能为他们说话那就是好官。真心的希望检察官们不要马上就离开,王敬虽然被杀了可还有其他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恶行没有清算。
保安军法院没有马上离开水县还真驻扎下来接受百姓的控告和投诉,又有一批罪大恶极的原先的官员和士绅被百姓控告之后接受了审判,判决的结果是砍头加上抄没家产。整个个水县的有钱人也是人人自危,生怕被仇家告到保安法院,弄个家破人忘。不过保安
庭在判处几个罪大恶极的士绅死刑后并没有对其他人再作出严厉的判决。富人们才安下心来,扪心自问,那几个被判处死刑的士绅所作的事情确实也够死几回了。渐渐的水县的人们又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只不过领导者由官府变成了保安军。
在王敬被处死后不几日见水县已安稳下来了。留下部分军力驻守水县城,杨标就带着大队的保安军继续向太原方向进军了。
很快又连下交城、清徐两县,大军的逼近了太原。
保安军每到一处就仿照水县的旧例,抓捕明朝的官吏然后公开审判。这令周边的明朝官绅更加恐惧,被公审还不如直接被保安军杀了好,公审后不但要丢命,连名声都坏了。
相似小说推荐
-
回天决 (干越箫声) 起点VIP2016-12-07 架空历史这是一个乱国时代,天下四分五裂。大地上弥漫着对财富的强烈欲望和对权力的激烈争...
-
三国小驸马 (墨柱) 创世VIP2016-10-31 秦汉三国九岁稚童入汉末,打造东莱特区,夯实农业基础,推进工业发展,操练精兵统一华夏;千万汉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