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三国小驸马 (墨柱)



十二子姜域是祝融夫人所生,西蛮洞已经灭亡,残余族人皆安置在富庶之地,但是蛮人不懂理财,积攒不下钱粮,前年姜述派了几名国学弟子前去帮助理财,情形才稍微好些。祝融夫人性格要强,遇到难事向来不开口,张靖见姜域手头紧巴,见面时询问情况,寻些借口资助些钱财。

姜述想了想,道:“老四现在宫中帮忙打理皇祠,你去寻他,说月供给了老五,老十二的事也让他出钱解决。”

糜贞笑道:“老四本来就是散财童子,平常顾忌老五和老十二脸面,送钱时还要编着借口,这下开了口子,老五和老十二的日子就好过了。老四平常行侠仗义,小兄弟们敬慕得很,可惜过继给了张家。”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糜贞走后,姜述手头正好无事,就摆驾去德安殿。一进院子,就看见年小的儿子聚了十来个,正在听张靖讲故事。左丰刚要上前通传,姜述摆手止住,驻足听了一会,张靖讲的是一根和一把筷子的故事,寓意是说一人力量不足,但是兄弟合力,其力断金。姜述暗自点头,听张靖故事讲完,这才抬腿往里走。张靖听到声响,抬头看时,姜述已经行近。张靖并未自行上前行礼,招呼弟弟们一声,按照序齿排好,一齐给姜述请安。

姜述与几个小的说了几句话,张宁抱着姜燃迎了出来,姜述摆手道:“到正堂说话。”又招呼张靖道:“老四,你进来一趟。”

张靖答应一声,嘱咐姜国几句,从怀里掏出一包玻璃珠,递给姜国道:“分给弟弟们做游戏,看着别让弟弟们吞在嘴里。”又对弟弟们说道:“父皇找我过去,你们跟你十九哥玩,不准吵架,有事跟十九哥说,若是十九哥处理不了,再来跟四哥说。”

张靖说完,一路小跑追了上去,姜述踏入客堂时,张靖正好赶到身后。

姜述坐下,招呼张靖母子坐下,道:“老四,老五手头紧张,我将你的月供拨给了老五。还有老十二手头也紧,你要帮衬些。”

张靖对于钱财看得很淡,根本没有在意,道:“父皇,那些月供没多少钱,老五与老十二脸皮薄,自尊心强,也懂事,遇事从来不跟母妃开口,也不跟我们兄弟们说。不如这样,我的月供皆让穗姨娘存好,我再补一份给祝融姨娘。父皇再发句话,跟老五、老十二说月供发在我这里,让他们遇事到我这里取。”

姜述笑道:“你们兄弟以你最富裕,帮衬兄弟也是应有之义。老五、老十二的开销就交给你了,若再出现类似当街卖画的事,我唯你是问。”

正在这时,门外通传,道:“顺容娘娘到!”

姜述笑道:“贞儿与我来意一样,也是为了这事。”

张靖出门迎着糜贞到室内坐下,姜述道:“我来看宁儿,正好老四在,已把那事跟他说了。老四的意思,是将月供交给穗儿,老五日常开销由他负责,老十二那里也一样,月供由老四再补上一份。你跟祝融和穗儿打个招呼,两个孩子要强得很,免得说漏了嘴,孩子心里不舒服。”

糜贞应下,姜述接着说道:“刚才贞儿在御书房无意中提到归宗一事,我想靖儿与兄弟们友爱,想让靖儿归宗,让国儿继祀。宁儿以为如何?”

张宁还未答话,张靖抢先说道:“父皇不可,储君未立之前,此事万不能行。”

姜述异道:“这话怎么讲?”

张靖正色说道:“我们兄弟们众多,有能力继立储君者不少,我若归宗,也会有想当储君的想法。”说到这里,张靖苦笑道:“人的**永没有满足的时候,所谓知足者常乐,我感觉现在挺好,无论兄长还是弟弟,交流起来没有隔阂。若是归宗以后,就会面对很多事情,也可能会遇到不希望看到的事情。

父皇说我推卸责任也罢,没有胆色也行,要我归宗也可以,不过同时声明我没有担任储君的资格。”

姜述笑道:“别人想要储君资格而不能,你是送你储君资格你不要,那你说说,你的理想是什么?”

张靖摸了摸鼻子,道:“以前我想当一名行走江湖的大侠,后来想到父皇曾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想出仕或从军,为国为民做些实事。现在我没有什么大的理想,只想以后踏踏实实做点利国利民的实事。”

张靖话音刚落,张宁接着说道:“靖儿性格为将最合适,归宗反而会影响他的发展。”

姜述说到这里,停下不说这事,问张宁道:“儿童福利院的事情都安排好了?”

张宁笑道:“现在领养儿童的太多,年节时留在福利院的孩子并不是很多,大多被养父养母接到家中过年去了。前些日子,过年的相关物品已经配发到位,保证孩子们能够吃饱穿暖。”

姜述又问张靖道:“宗祀那里准备得怎么样了?”

张靖答道:“宗正府的人原本就不少,加上我们兄弟,昨天下午就收拾得差不多了,只等时辰到了,将祖先画像挂上就行。”

姜述点了点头,又想起一事,问糜贞道:“春节恩赏可发下去了?”

糜贞道:“今儿内府执事已经通知皇亲国戚、朝中重臣,按照往年惯例,来领恩赏时许多人将金银留下,只取恩赏公文回家供养,估计午后就领得差不多了。”

姜述道:“朝中文武、皇亲国戚家中多有产业,也不差这些恩赏。”说到这里,姜述叹了一口气,道:“其实跟宫中情况差不多,族中家大业大的不差这些银子,奉孝、文和家族不大,也没什么产业,平常俸薪虽高,但是花钱的地方也多。贞儿你再费费心,将平时过得清苦的再加恩赏,免得忙了一年,到了年底还借饥荒过年。奉孝和文和的恩赏从我私钱里出。”

第二卷夺嫡篇VIP卷第60章争不争都非好事!

?张靖在旁谏道:“父皇,儿臣认为此事不合法理。我朝高薪数倍于旧朝,一品文武薪俸足够中等家庭生活日常所需。现在这个世道,在家闲着的子女又有几人?教育医疗皆有福利,文武官员怎会清苦?建朝日久,文武诸官早失了立朝时的勤勉,恢复旧朝贵族的生活方式,铺张浪费,攀比排场,这是不正之风。父皇致力新政,这种风气不改,所行诸项改革只是表像,骨子里与旧朝有何不同?平常相互吃请,逢年过节送人情,薪俸都花在面子上,这种风气若不制止,日后这些清苦官员也会变坏,薪俸是固定的,又却不得面子,贪腐之风便会因此而生。儿臣以为,应该调查文武官员家庭消费,看看那些属于正常开支,那些属于人情往来,那些属于铺张浪费,寻出共同点出来,从制度上规定,道德上约束,将这些问题逐一解决。正如父皇所言,发现问题,应该寻源,只有解决了源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姜述听得很专注,眉头慢慢皱起来,张靖日常游走将门子弟之间,了解的实情远比姜述要多。姜述身居皇位,整日琢磨军国大事,脱离社会底层日久,对底层百姓的了解远不如张靖。

姜述当初担心子女高居上位,脱离下层日久,便会变成不识栗禾的蠢物,因此实行子女平民化之策。隐瞒身份,诸子从周边人那里,能听到实话,看到真相,这是姜述成功的地方。整治不正之风不是大事,舆论大肆造势,教育机构宣扬,官方公示法令,一套组合拳下来,就能暂时压下这个苗头。姜述之所以如此认真,不是单纯因为张靖所言,而是考虑深层次的问题,一是登基以后脱离基层太久,已经不了解国情,应该定时私访才行;二是若真如张靖所言,建朝十余年风气将要恢复旧朝光景,是君臣官员不作为,还是制度有固有缺陷?

姜述向来正视问题,从不讳疾忌医,想了一会,眉头舒展,温言道:“父皇整日埋头政事,许多细节考虑得不周到,老四所言极是。官风不正将带来民风不正,百姓富裕没有几年,不能任由好不容易积攒的财富浪费在不正之风上,这事父皇将专门派人详查,研究解决方案。老四以为当今朝堂还有那些隐患?你大胆说,我朝没有因言获罪的规矩。”

张靖摸了摸鼻子,道:“我朝重视法度,这些年来法律不断细化,律法已经趋于完善,事情不论大小,处理起来皆有法可依。

但是许多律法条款,随着日迁时移,应该进行一下微调,这项工作应该纳入重点。譬如我朝初立时,财政不很富裕,百姓大会多在贫困线以下,当初立法有所偏颇。如今财政情况改善,百姓收入大增,许多律法条款,就要适时调整,以符合实情为纲。”

姜述轻轻点了点头,道:“这事说的很有道理,建国时百姓畏惧官府,有些律令过于松驰。这些年教育发展迅速,民主之风渐开,百姓畏惧官府变为依赖官府,许多律令确实需要调整了。接着说,还有什么建议?”

张靖摸了摸鼻子,清清喉咙,道:“父皇既然说言者无罪,儿臣便大胆说出,毕竟儿臣还未成年,不妥之处父皇莫要见怪。我朝极大的隐患,不是在于这些细节,而是诸系林立可能造成的危害。诸系骨干多是立朝时的开国功勋,人品能力不错,处事大多出自公心,派系争斗并不很明显。但若碰到大事,譬如立储,派系争斗定然升级,若是到了对人不对事的程度,不论事情对与不对,只管办事者是何派何系人,此风若开,比风气不正还要可怕。”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