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见武后笑着说道:“臣妾听闻在春秋时期的晋国有一个大夫名叫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这一次臣妾便举荐臣妾之侄儿懿宗,不瞒陛下,臣妾这个侄儿这几年在东宫追随太子,可是着实的补学了几年兵法,无论是六韬三略,还是战阵经验,都是年轻一辈之中出类拔萃的,臣妾之前曾经派他剿灭过几股盗匪,每一次都能够做的很圆满,臣妾相信,懿宗肯定能够不负众望,率军击败契丹叛贼的……”
“父皇,儿臣反对”,不待武后说完,李显就截断她的话,大声说道:“启禀父皇,那武懿宗就在儿臣的东宫之内,他有什么样的本事儿臣最清楚了,他对付贼寇或者还能应付,毕竟我大唐官军的战力在那里摆着,可是契丹贼子却尽皆精锐,与我大唐将士并不差什么,取胜的关键全在将领的调配,所谓一将无能,累死千军,这一战事关我大唐国运和东北数十万将士的存亡,决不能如此轻易地就派一名庸才出战,还请父皇三思而行啊。”
“大胆,太子,你把这话给本宫说清楚,谁是庸才?莫非本宫的眼睛是瞎的,分辨不出贤才与庸才吗?”武后的脸上就像是挂满了寒霜一般,厉声喝道。
第268章借刀杀人之计?
武后的气势很足,这样的声势连高宗都不敢撄其锋芒,群臣全都是噤若寒蝉,一言不敢发,有的甚至都瑟瑟发抖,冒出了一身冷汗,整个朝堂顿时之间静得连掉根针都能听到。
可是李显却没有丝毫惧色,非常淡然的拱了拱手,平静地说道:“儿臣也只是说一句事实而已,母后何必如此动怒,正所谓有理不在声高,母后说的只要有理,不许如此震怒,儿臣一样心服,只是母后如派武懿宗前去作战,战败之责由谁背负?东北数十万将士和数百万百姓的安危由谁保证?以上只是儿臣之浅见也,还请母后给一个明确的回复。”
“哼,看来你是对懿宗一百个看不起,太子,本宫知道你素来看不起本宫之娘家人,昔日之敏之如是,今日之三思、懿宗辈也如是,不过这又如何?你定然也无法阻挡他们为国效劳,无法阻挡他们建功立业,然则本宫告诉你,懿宗,并非你想象的那般无能,本宫敢保证,这一次出兵契丹,懿宗必胜,你若不信,大可拭目以待,然则你若嫉贤妒能,令英才无法实现胸中抱负,为国建功,待得北方局势糜烂至不可收拾,责任该由谁来承担?”
武后说完之后,当即站起身来,对着高宗躬身行礼道:“陛下,此战臣妾保证懿宗会战而胜之,不知陛下是相信臣妾,还是相信太子?”
虽然武后看起来是对高宗行礼相求,可是实际上却是在逼高宗下决定。
这时候武后身边的那些亲信们,尤其是武承嗣、武三思以及门下的走狗们,更是呼啦啦一片对高宗行礼道:“臣等也推荐武懿宗担任三军主帅,建功立业,为国效力,横扫北疆凶顽,还请陛下恩准。”
“这个,呵呵,其实懿宗这孩子确实还很不错的,朕也认为他有战而胜之的能力,显儿,你意下如何?”高宗早就被武后的气势所折服了,再加上高宗也认为这一场战争根本没有悬念,小小契丹再加上粟末部的一部分,一共才有多少人马?更兼这些都是乌合之众,根本不堪一击,大唐随便派遣一位将领,都能够取胜,之所以派遣武懿宗,只不过是给他一个得到军功,掌控军权,以便抗衡李显的机会,其实这样一来更有利于两派的制约和平衡,所以高宗才这样说。
在高宗看来,李显之所以反对武懿宗上战场,主要是在竭力维护李显在军中的威望,生怕武后的亲信掌控了兵权,削弱了李显对军队的掌控力。
其实高宗却是冤枉了李显了,虽然李显也很在乎权力的争夺,可是在涉及国家整体利益的时候,往往都是不怎么计较个人得失的,如果这一次武后举荐一个能征善战的大将,李显根本不会反对,因为他其实并不在乎别人掌控军权,这对他其实没什么威胁,然而这一次派遣武懿宗,却绝对是必败之局。
高宗根本没有想到,这一次的叛军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如果是裴行俭这等老成持重的老将,还是有战胜的机会的,可是如果派武懿宗这等废物,那简直就是送死去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李显才极力的反对。
但是到了如今,高宗既然这样说了,他如果再坚持己见,一定会引起高宗的猜忌,如果武后再趁这个机会联合高宗对他进行打压的话,他的太子之位恐怕就保不住了,甚至连性命都在他人的掌控之中,因此李显只能无奈的说道:“父皇所虑甚是,是儿臣多虑了,不过所谓兵者,庙算多而胜多,凡事皆要认真谨慎、未虑胜先虑败,当然,母后如此内举不避亲,想必懿宗一定会取胜,然则万一双方僵持时间过长,薛大将军的人马丧失希望,恐怕事仍不可为,因此,儿臣仍然认为,我大唐应当多准备一条出路。”
“哦?不知显儿指的是?”高宗闻言一怔,随后疑惑地问道。
只见李显淡淡说道:“父皇,儿臣认为我大唐应该打通海上补给线,令东征将士补给无忧。”
“嘿嘿,太子想得虽然好,可是微臣认为这实在是异想天开。”这时候只见得薛元超站了出来,对着高宗说道:“陛下,如今我大唐近七成的船队全都遭到倭寇偷袭,大部被击溃,想要打通海上补给线,必须要先打败盘踞在海上的倭寇力量,可这又谈何容易?我军可是没有船队啊,即便是现造,估计至少也要半年之后,而到那时,或许前线战事就已经结束了。”
“嗯,薛爱卿说的不错,显儿……”高宗看了李显一眼,带着一种无奈的表情,意思很明显,看起来也对此没有信心。
却见李显躬身说道:“父皇,此事其实也不难,战船自然也要造,而且一定要造海船,儿臣听闻我大唐的明唐商号经常远航,所造的海船不仅坚固,而且先进,不如令其依旧承造海船,训练水军,以便海上补给线打通后,及时进行补给,至于击溃倭寇船队之事,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在短期内实现。”
“哦?不知太子殿下有何高见?微臣洗耳恭听。”薛元超的脸上充满了戏谑的笑容,看起来根本不相信李显能够做到这一点。
却见李显扫了薛元超一眼,然后对着高宗说道:“父皇,此事易尔,儿臣可献一个借刀杀人之计,最新倭国正在搞新政,许多反对派不满,纷纷出逃,流浪到沿海地区,这才结成了海盗势力,大肆劫掠,这一次乃是受了新罗的好处,又得新罗同意让出一州之地作为酬劳,这才率领船队与我大唐对抗,毕竟那些流寇是倭国新政的反对派,只需父皇派一使者,到倭国陈明利害,倭国定然会派出船队,歼灭那些流寇,以便统一全国。”
“嘿嘿,太子殿下果然是善于幻想,我军不费一兵一卒,不出一点粮草,倭国就能为我大唐出兵击溃倭寇?这样天真的主意恐怕也只有太子能够想到,微臣真是服了。”薛元超听了,一副不以为然的神色,大声狂笑着说道。
第269章就这么定了
薛元超根本就不信倭国竟然能够如此轻易就出兵,所以听了李显的话,只感觉是在听笑话,所以不由得大声狂笑,出言讽刺。
却没想到李显面色一沉,厉声喝道:“薛元超,如今国难当头,你身为宰相,尊享高位,食国家俸禄,不知想办法为国分忧,却一再对本宫出言讽刺,是何居心?你且说一说,似你这等举动,可还配为宰相?更有甚者,你在父皇、母后及本宫面前狂笑不止,可还把父皇、母后及本宫放在眼中?无礼之尤,以你为甚,是可忍孰不可忍,殿中侍御史何在?”
“微臣郭元振见过太子殿下”,随着李显一声大喝,便见郭元振缓缓走出来,然后对着高宗和武后躬身说道:“启奏陛下、天后娘娘,薛元超身为宰相,却不顾朝仪,于殿中肆意狂笑,按律当罚俸半年,还请陛下降旨严惩。”
“这,这……”薛元超本来还是十分得意,可是现在见李显和郭元振这么一说,顿时慌了神了,虽然罚俸半年对他来说也不算什么,可是这对他的名望却是十分沉重的打击。
所以薛元超连忙向高宗和武后请罪,然而殿中侍御史郭元振却是不依不饶,非要严惩薛元超,以警戒后人。
高宗对于薛元超如此狂笑也是十分反感,于是下令依律办事,将薛元超拖出大殿,罚俸半年,若有再犯,罪加一等。
“陛下,陛下,微臣再也不敢了,陛下免了微臣的惩罚吧。”薛元超一脸懊悔,不该如此失态,被李显抓住了把柄,但是现在后悔已经没有用了,最终还是被拖出了朝堂,一时之间颜面尽失,成为笑谈。
而李显在薛元超被赶出朝堂之后,对着高宗和武后拱手说道:“父皇,母后,儿臣愿为国分忧,出使倭国,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定然劝说倭国国主出兵,击溃倭寇,畅通海上补给线,还请父皇母后恩准。”
“这,显儿,你贵为太子,乃我大唐储君,如何能冒风险飘扬万里,前去出使?以朕之见,不如派遣一位能言善辩之大臣,前往倭国,道出我国诚意,馈赠倭国一些财物,约其出兵也就是了,至于显儿你,那就不要如此辛劳了。”
相似小说推荐
-
狼牙特战队 (钟表) 17KVIP2016年12月21日 历史军事狼牙刀锋,丛林战神,铁血柔情,谁与争锋。败,也要对手肢残体裂。胜,就要傲气冲天!看...
-
狼啸战国 (逆天邪) 起点VIP2016-12-22 外国历史时为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夏。织田信长刚刚奇袭桶狭间,太原雪斋却在骏府馆重整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