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侃侃而谈,众将尽皆默然不语,点头称是,可郭待封方才受到讽刺,却是急不可耐的跳出来说道:“如此说来,大王是有甚破敌妙策了?否则焉能如此淡然?”
众将闻言顿时精神一振,这郭待封虽然话说得难听刺耳,可却未尝没有道理,大伙看李显一副淡然的神情,都认为李显一定是有了破敌妙计,所以全都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李显,连李绩都是眼中略有一丝的期待。
李显自然知道郭待封想要摆自己难看,不过他若不是成竹在胸,怎会一改之前低调的作风,在全体军事会议上发言?所以,李显笑着点头说道:“郭总管说的没错,小王的确有些浅见,今日正好说与诸位参详参详。如今高句丽屡战屡败,城内人人自危,相信我等只需加紧攻城,令其外援无望,相信用不了多少时日,内讧必然再起,届时我等只需派一舌辩之士,便可力劝城内厌战之士归降。”
“哦?不知大王拟派何人前去劝降?所劝者何人?劝降者又如何能够进城?”郭待封确实不是庸人,立即便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李显所出计谋的最大缺点,并且毫不客气的指了出来。
其实这也正是李显的为难之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方才说话才有一些犹豫,现在被郭待封指出来,却也无话可说。
可是没料到就在这时,刚刚投降不久的李显部将杨思齐突然站起身来,对李显和李绩拱手施礼,然后开口说道:“其实末将倒是知晓一人,此人乃是一名僧人,名叫信诚,乃是大莫离支,不,是那泉男建之心腹,更兼智囊,为人足智多谋,最难得的是深明大义,能识大体,末将相信只要能够派一能言善辩之士找到此人,详说利害,彼定会答应为我军之内应。”
“嘿嘿,说来说去,始终还是推想,尔又如何得知那和尚真的便想投降?即便是真的,又有何人前去劝降?如何去?吾前番所提问题岂非仍然不能解决?”郭待封依旧是冷嘲热讽不断,不过由于他所提的问题确实是关键,所以一时之间倒也无人能够反驳。
这时候却听得杨思齐再次说道:“末将倒是听说,在这平壤城外有一座华岩寺,乃是这信诚师门故地,寺中有一长老名叫玄游,乃是信诚之师,此人佛法造诣颇深,武艺亦是深不可测,据说曾入大唐,到玄奘法师门下学法,并学武于少林寺,若是说动此人,或能劝服信诚投诚。”
“嗯?尔说甚?这信诚之师乃是玄奘法师门下?而且还在少林学过武艺?”李显闻言不由得一怔,随即惊喜的问道。
只听得杨思齐拱手说道:“确实如此,坊间俱有此传言,大王若是不信,可以问大公子(泉男生)。”
李显听了杨思齐所说,顿时把目光看向一旁默默不语的泉男生。
只听得泉男生点头说道:“不瞒大王,那信诚的确便是玄游弟子,被舍弟十分信任,至于这玄游之底细,末将也不甚了然,不过此人确实去过大唐学法。”
泉男生只是说了这几句话就不再多说了,因为经过这些日子的思索,尤其是自从他的三弟渊男产被李显杀死之后,他对李显就有些抵触的情绪,虽然现在军情紧要,不得不说,可也只是按照表面上的礼节把事情说完也就罢了,甚至如果不是杨思齐提到自己,他连说都不愿意说起此事。
李显自然知道泉男生对自己冷淡的原因,不过也不以为意,心中反而暗暗冷笑,因为他本来的意思就是要让高句丽彻底消失在历史中,并且将其土地和民众彻底吞并,所以打定主意要将高句丽所有有影响力的将领一概杀死,当然,像高舍鸡和杨思齐这等效忠于自己的自然例外,正是因为这个目的,李显不仅要杀死渊男产,更要杀死渊南建,甚至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连泉男生也一起郁闷死。
当然,李显是不会把自己这一计划告诉任何人的,他也不会跟泉男生计较这些的,因为这泉男生将来就算是不死,也绝不会对自己有任何的威胁,因为届时他定然会受到朝廷猜疑,处处小心翼翼,绝不敢拿自己怎样的,除非是他想找死。
所以,李显现在只需从泉男生那里得到想要的准确消息就行,丝毫不顾泉男生话中的一丝丝冷淡,呵呵笑着说道:“天佑我大唐,竟然能够找到这么一个关键人物,既如此,事不宜迟,那小王等天一亮便去华岩寺拜访玄游大师,思齐,尔可知这玄游寺在何地?”
“呵呵,这玄游寺乃是高句丽第一香火旺盛之处,末将自然知晓。”
“既如此,那边好,天亮之后尔便随本王一起去拜见玄游大师。”李显呵呵一笑,也不管李绩同不同意,便直接对杨思齐吩咐道。
第二天天刚亮,按捺不住心中喜悦的李显便带着张无尘、窦仙童、高舍鸡、张德玉和杨思齐等人兴冲冲的来到了华岩寺。
“阿弥陀佛,不知贵客远来敝寺,有何贵干?”一名三十余岁的僧人远远见李显一行人到来,连忙口宣佛号,合十闻讯道。
李显却是呵呵一笑道:“大和尚如何得知我等远来耶?”
只听那僧人说道:“如今战乱四起,平壤城为唐军所困多时,能到敝寺所来之人,不是远道而来之客又是何人焉?”
李显闻言顿时大笑道:“吾心向佛,凡有佛光处便是灵山,何来远近之说?”
一旁的窦仙童见二人答对,一时之间不明其中之意,不由得暗暗奇怪。这李显不直接说找谁,有甚事情,竟然说起了奇怪话,岂不怪哉?
可是没想到事情就是这样奇怪,只见那僧人立刻变了颜色,肃然起敬道:“阿弥陀佛,施主所言有理,是小僧着相了,小僧玄游,见过贵客,贵客请入殿叙话。”
第105章开城投降
大唐乾封三年三月丙寅,高宗以以明堂制度历代不同,遂增损古今,新制其图,因此下诏大赦,改元为总章元年。
而就在高宗下诏大赦改元的同时,高句丽如今却已经是风雨飘摇、朝不保夕了。虽然城墙依旧坚厚,虽然将士依旧用命,然而人心却是在不断地散了起来,甚至连宝藏王高藏也都在想办法投降。
作为高句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宝藏王对渊盖苏文父子又是感激又是痛恨,可以说,如果当初没有渊盖苏文,他是不可能坐上这王座的,可是等他坐上去之后才发现,他竟然什么权力都没有,只是在形式上接受群臣的朝拜,同时被逼着在一道道诏令上签上自己的名字,甚至连自己立王后、太子之事,也需要得到他人的同意才行,所以,他现在已经受够了这种日子了。
更何况如今唐军压境,自己无论是选择投不投降,都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人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结果其实都差不多,而自己选择投降却可以保住性命,若是选择不投降可能连命都保不住。
“渊男建自己找死,吾又何必为其陪葬?”于是宝藏王开始暗暗寻找朝中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物,希望能够在合适的时候逃出平壤,向大唐投降。
而这时候由于形势越来越紧张,渊男建的性格也越来越暴躁,越来越多的将士不仅要在战场上遭受唐军攻城的压力,还要受到渊男建的责打,这让他们的心理几乎崩溃,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投降的倾向。
仅仅过了数日的时间,宝藏王就已经乘着渊男建守城不在王宫期间,秘密联系了数十名文臣武将,约定好在某天夜里投降。不过他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一个与唐军相联系的中间人,或者说是缺少一个代表这些人向唐军表示投诚之意的特使。
而就在此时,王宫里突然来了一个人,恰恰就是这个人解决了他们目前最大的困难,这个人就是当初因为建议渊男建投降而被赶出王宫的僧人信诚。
只见那信诚带着两个身穿黑衣的汉子,来到宝藏王面前,行礼说道:“小僧信诚参见大王,小僧之来意想必大王亦很清楚了,大莫离支不惜玉石俱焚,与大唐顽抗到底,期待奇迹会出现,然而以如今之形势,高句丽根本无任何成功之可能,大王受人掣肘多年,今日又何必为大莫离支陪葬乎?依小僧之见,大王莫若率众悄悄打开城门,放唐军入城,如此一来尚能为大唐立下大功,相信唐皇顾念功劳,又念在大王一片赤诚。定然会不吝封赏,届时大王锦衣玉食,潇洒一世,岂不是比困守此处要强得多?”
宝藏王闻言,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大师所言何尝没有道理?小王亦是深思熟虑久矣,唉,想小王无德,连累百姓遭受战火,如若能够及时结束战争,还百姓以安康宁静,小王便是一死又何妨,更何况是顺天应人,归降大唐?只是现今有一事甚为为难,我等应由何人引导前去唐军营中下书?”
却听得信诚呵呵笑道:“此事不必为难,小僧身边这位,乃是大唐所谴使者,大王只需将降书献于此人,相信必然可以帮我等带至唐军营中。”
“原来如此,不知先生尊姓大名?”宝藏王立刻便顺着信诚手指的方向,对着那名汉子拱手行礼道。
只见那人拱手还礼道:“在下名叫张无尘,乃是我大唐右武卫大将军、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周王显麾下亲兵队队正,奉周王及李大总管之命前来拜谒大王,吾王知大王素来对我大唐恭顺,只是无奈权臣当道,贼子泉男建为一己私利而致高句丽战火四起,故此命周王显及李大总管提大军靖难,今泉男建灭亡在即,却犹自抗拒天命,无异于飞蛾投火,自取灭亡也,幸喜大王深明大义,不忍百姓陷于战火之中,我朝天子若是知晓,定然会嘉奖勉励。”
相似小说推荐
-
狼牙特战队 (钟表) 17KVIP2016年12月21日 历史军事狼牙刀锋,丛林战神,铁血柔情,谁与争锋。败,也要对手肢残体裂。胜,就要傲气冲天!看...
-
狼啸战国 (逆天邪) 起点VIP2016-12-22 外国历史时为天文二十三年(1554)年夏。织田信长刚刚奇袭桶狭间,太原雪斋却在骏府馆重整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