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不咳嗽 (第十个名字)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第十个名字
- 入库:04.13
“荒唐!天圆地方,自古如此,怎么会是个球?如果是球,你我身在何处?照洪皇帝所说,这个球还在不停转动,你我为何没有掉下去?”这次是徐琰对洪涛的日心说提出了异议,虽然他也在航海学校上过学,但对这种过于骇人的事情还是很抵触的。
“我倒是觉得洪皇帝说得有点道理,以前就听金河国的学生们提起过这个事儿,他们还有专门的课来证明。后来我也按照他们说的亲自试过,确实有点道理。诸位可能都不太熟悉在大海上行走的事儿,随便去问个海商,他们就会告诉你,两条船如果在大海上相遇,最先看到的是对方的桅杆顶,然后是帆,最后才是船体。这个事儿自古如此,也没人去多想,但洪皇帝认为这就是大地是个圆球的证明。只有大地是圆的,才会出现这种现象。你们看啊,我来画个图,看完就明白了。”武修言听了同伴的话,从弟弟的笔记中拿出一张纸,直接在饭桌上就画上了,把他从同学那里听来的理论用图画的形式展现了出来。
“这件事儿在金河国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和洪皇帝远航的水手们都认为他们皇帝说的对。你们可能没见过金河国水师使用的海图,我在明州见过一次,他们的海图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横竖线条,就像是棋盘。这种线条就是洪皇帝发明出来在大海上计算距离的方式,可以利用六分仪观测太阳之后得到很准确的数字。洪皇帝之所以能纵横四海,靠的也是这套计算方式,可惜代培生的课程里缺了好几门,我会用六分仪,可是算不出具体数字来。”
“在这些横条里,中间一根就是咱们脚下这个大球的中间,金河国的同学和我讲过,他们跟着皇帝一起出航时,正这条线上东西行驶时,每一格的距离最远,在这条线的南或者北,再沿着其它线行驶,距离就会近一些,越往南或者往北距离就越近。比如说我的拳头是个圆球,你们看,是不是中间的地方最鼓,如果要平分成很多小格,肯定是靠近中间的格子最大,靠近两头的格子最小,所以我觉得咱们说不定真的是在一个大球上!”一说起这种问题,武家哥俩就再也不是闷头葫芦了,不光能说,还能做出形象的道具,武修言说完了,武修行也不甘示弱,又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大地是圆球的证明方式,看来他已经在心里相信了洪涛的日心说,而且不是现在相信的,早就信了。
028章更多的交流
“我也觉得有点道理,只是我不明白,要是这个球如此之大,它是怎么转起来的呢?哎,洪皇帝吃完了,我帮诸位去问问,他既然说大地是圆的,肯定知道为什么。”几个人在饭桌上写写画画、比比划划,连旁边的人也被吸引了过来,伸着头去看桌上的图画。赵瑱别看个子矮,脑子挺灵活,他心里也有一大堆问题得不到答案,看到洪涛正和文浩边聊边往饭堂外面走,立刻有了主意,一溜小跑就追了上去。
和赵瑱抱着同样想法的人不止一个,洪涛在饭堂门口就被围住了,有来找他辩论的、有来找他请教的、有来找他质问的,反正都是带着问题来的。居然还有两位老夫子拿着史书,来找洪皇帝印证上面所记录的极西国家是不是大秦国,他们还是更相信史书,不太相信洪涛所讲。
不管这些人语气如何、目的好坏,洪涛都很欣慰,这说明自己一下午的嘴皮子没白费啊!有问题好,如果讲了一下午谁都没问题才麻烦呢。不怕问题多,只要肯交流,洪涛就有信心利用自己超越了时代几百年的知识,至少能说服三分之一的人、让三分之一半信半疑、剩下三分之一属于顽固不化的。
被说服的人,今后就是自己的忠实听众,还能帮自己把这些东西传播到更多人的耳朵里去,不管他们信不信,自己的言论和名望就算传出去了。
半信半疑的人,洪涛更喜欢,这才是研究学问的正确态度。不迷信任何人、不轻易否定任何事,是对是错、是真是假,先别表态,在心里提出问题,然后去慢慢求证。
完全听不进去、就知道和自己拽词儿的人,自己就把他们忽视了吧。什么年代也有固执的人,也有装睡的人,也有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想说服这些人,完全是无用功,就让他们继续睡吧,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
第二天的课堂里明显少了一些人,不过洪涛不在意,他该讲啥还是继续讲,现存的听众数量,就已经超出原有的期望值,干嘛还要求更多呢?
洪皇帝的第一次开坛授课总共历时三天。其实三天时间真的讲不明白什么,顶多算是给大家上了三天地理课、普及了一些人种知识。但这三天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这些知识等于是给很多人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他们明白了世界原来是这样的,还有那么多国家、地区自己没去过、没见过、没了解。
求知欲,或者说好奇心,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只要让人脑子有了强烈的为什么,他们就会想办法去解答自己的疑问。一万个人、一百万个人里,有一个成功的,全人类就都向前迈进了一小步。
对于洪涛而言,带给他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交到了不少南宋士人朋友,说朋友还稍微有点早,至少算是互相基本认可,愿意再多聊几句了。当然了,更多的人还是抱着观望态度,准备下个月再来这里听听洪皇帝的课,看看能不能解开他们心里的疑问。
不管怎么说吧,洪皇帝在他们眼里,已经不再是那个粗鄙不堪、杀人如麻、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光会在大海上驾船的莽夫了,虽然还不太符合他们心中学者大儒的形象,但也算个博学、可以交流之人。
这就是洪涛需要的东西,不求他们一次就接受自己,只要能被这些知识触动即可,能把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逗出来,就是最大的收获。
说服一个人,是很不容易的,说服一个有知识的人,就更难了。你先得把他固有的知识结构打碎,然后再给他重建一套出来,谈何容易?能三言两语就纳头便拜的人,他的脑子里有知识吗?要这种人何用?去美洲大陆上,随便举起一个打火机,这样的人就能跪倒一大片。
“宣抚使大人,我觉得像这样的交流,不要仅仅停留在我们这个层面上,还应该更广泛的展开。虽然我们两个国家治国理念不同、文化习惯不同,但我们都讲一种语言、都写一种文字,这对我们互相了解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越是了解对方,就越能理解对方的举动,放在人身上如此,放到国家层面上也一样。要是大宋朝廷和帝国政府都能理解对方的想法,我们之间出现误解、误会的几率就要小得多,你说呢?”
对于文浩这位大宋高官也能放下身段、踏踏实实的坐在教室里听自己白话了三天,洪涛不得不又高看了他一眼,同时也打算再把坑给他挖深一些。亲自送他到码头不说,还得亲切交换意见。
“陛下言之有理……还请恕浩愚钝,不知陛下所讲更广泛的展开是何意?”文浩让洪涛说得有点晕,难道说这位皇帝想去大宋书院甚至太学里讲课?如果真要是这样的话,自己就得好好合计合计了,能不能利用这个机会,让自己这一派获得更多利益。
“我有个想法,打算让帝国的一些年轻人去大宋朝廷里去效力。不是说当官啊,就是给诸位当个幕僚打打杂啥的,让他们锻炼锻炼,多学学、多看看,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有好处。当然了,这是双向的,假如大宋的青年才俊愿意,我也可以向帝国政府提出建议,在政府里给他们也提供一些实习的机会。这样一来,对我们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等他们这批人里有人成长起来之后,他们之间的交流肯定要比我们之间更顺畅。”
“……这,这也不是不可,不过请容我先上奏朝廷知晓。”文浩这次是真糊涂了,金河国在开放问题上来了个半遮半掩,让他窥探金河国真正实力的计划受到很大影响,现在对方的皇帝突然提出要互相交换胥吏,这岂不是又给自己提供了一个更加便利的机会吗?难道说这位皇帝老糊涂了?不像啊,这几天就他说得多,能让一大群大宋精英们老老实实听三天课的人会糊涂?可这是为什么呢?文浩想不通,所以不敢马上给出答复,只好用朝廷打个马虎眼,先拖一拖再说。
“嗯,确实需要上奏,我也只是建议,成不成还得帝国政府和议会说了算。不过还有一件事儿,宣抚使大人应该可以做主。我打算派一些帝国学生去大宋的学校里留学,就像航学学校里原来的大宋学生一样。帝国有帝国的长处,大宋也有大宋的优点,我想让他们学得更全面一些,采众家之长嘛。”洪涛没给文浩太多思考的时间,紧跟着又提出一个让文浩拖延都没法拖延的要求。南洋宣抚使,三路的学政也在管辖范围之内,只要不涉及考试和改革,光塞几个外国学生,谁都不用上奏,文浩自己就能做主。
“有陛下这样的师长,帝国的学生真是福气!三路的学府陛下随便挑,想在我的幕下任职亦可,这件事不用奏禀任何人。”文浩这句话确实是真心的,不管他对洪涛的看法如何,光就这件事而言,洪涛的做法真的让他很敬佩。
相似小说推荐
-
辛亥之钢铁基地 (黑兰度) 起点VIP2016-7-30几千年的农业文明,近代受到残酷的打击。吕梁携钢铁基地穿越1900年,发展工业、建立军队、改写...
-
新列强时代 (排云掌) 纵横VIP2015-10-15 历史军事太平军兴我亦兴,太平军灭势已起。英法联军随手灭,不叫西虏逞雄风。神州中兴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