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不咳嗽 (第十个名字)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第十个名字
- 入库:04.13
其实在上次罗有德来的时候,他还没把海峡公司这支船队当回事儿,有商人愿意主动为朝廷分忧,是好事儿,而且还不用朝廷操心费力,人家把白花花的大米直接拉到眼前了,干嘛不要呢。就算这些商人只是想图个好名声,也应该鼓励嘛。但是随着战局的不利,郑清之突然意识到这支船队有可能派上大用场。他应该是南宋朝廷里对海峡公司、或者说对洪涛了解最多的人,因为他曾经亲眼见过此人,只是当初不知道洪涛的底细而已。
假如有一支战斗力强大的水师船队能逆流而上,不光可以替代很多陆路运输,还能对蒙古军队造成实质上的威胁。至于说洪涛这支船队是否具备如此强大的武力,郑清之只是半信半疑,但聊胜于无嘛。即便它们被蒙古军队打败了,对朝廷也没任何损失,大不了褒奖一下,何乐而不为呢。
“德源所言之人,臣也略有所耳闻。据说此人裹挟疍家海匪,在南洋自立为王,骚扰过往客商、霸占港口和航线,不乏海商告到州府。只可惜此人行事极其隐蔽,从不轻易登岸,又不是我宋人,所以广州、泉州等地的州府也无可奈何。”郑清之的话音刚落,还没等皇帝表态,旁边的椅子上又站起一个留着短胡子的人,冲理宗皇帝拱了拱手,就开始反驳郑清之的话。
此人叫乔行简,官职就是郑清之之前做过的右丞相。端平入洛虽然惨败,但郑清之这个主战派非但没责任,反倒升任了左丞相,这玩意哪儿说理去。
乔行简一直和郑清之不太合拍,他是主和派,也没郑清之这么急于建功立业,在很多问题上郑清之说左,他就说右。其实这种情况在历朝历代都有,皇帝一般是不会允许朝堂上的大臣都和和气气,大家都把心思拧成一股绳,那皇帝的权利就弱了。坐在皇帝这个位置上,最先考虑的不是国家、民族,也不是对错,而是他屁股底下的座位能坐多久。故意在朝臣之中形成两派、三派,就是皇帝的御下之道。你们不天天打架,都合起火来对付皇帝,那皇帝多难受啊,所以就算没矛盾,他也得给你制造出来点矛盾。
“此乃一面之词,如像寿朋所言,此人乃海盗,为何要为朝廷养马、为朝廷筹粮筹船?几万石大米,全是此人从南番诸国用真金白银换来的。我已经问过崖州一州三军的主官,自此人出现之后,不到两年,崖州附近海域包括广州港,海盗几乎绝迹,如果我大宋边民都能如此当盗匪,那岂不是我朝之幸事?至于寿朋所言蒲家人之事,我这里有州府的呈牒,确实有一些蒲家人出海之后不再回返。但他们询问过市舶司海巡营和当地海商,得到的消息并不是被海盗所害,而是大食人在南番海路上发生了内讧,被东爪哇国兵将所杀,与这个洪涛没有关系。市舶司这里还有一份牒案,近三年以来,广州和泉州港的朝廷抽税上涨了三成,而这三成里基本都是海峡公司上缴的。每年由他们从大食国运回来的货物不计其数,比蒲家人多出很多倍,且价格低廉了很多。这些可都是我大宋海商,洪涛此人并不参加贩货,甚至船不入港,官家请看……”郑清之自己也清楚在朝中并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所以既然他想说,那就提前准备得无比周密,面对乔行简的责问,他是有备而来。而乔行简之前并不知今天他要说什么,拿不出更多证据,只能眼看着郑清之把一堆文牒交给了理宗皇帝。
第一百五十章约见
“众卿家也看看吧……如此说来,此人可用?”理宗皇帝还真仔细看了看郑清之递上来的那些东西,然后又把它们递给了内侍,让他分发给屋中的几位重臣,等他们都看得差不多了,才出言询问。
“老臣认为可以先召见此人问答一二,郑相,不知此人身处何地?”郑清之带来的这些文牒都是广州、泉州、崖州和三军镇的正式报告,上面有关洪涛和海峡公司的描述基本还算中立,即便是如乔行简这样的郑清之政敌,也不太可能从中挑出太多可攻击之处。这时礼部尚书魏了翁充当了这件事儿的合事佬,他既不是郑清之一派也不是乔行简一派。
“我原本也是想让他来临安面谈的,不过此人行事非常怪异,他托人给我捎来口信,说是本月中旬他将带着舰队抵达钱塘江口,届时邀请我去他船上一叙,各位可知他的理由是什么吗?”郑清之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又否决了魏了翁的提议,并把洪涛托文南带给他的意思说了一遍。
“岂有此理!一介海商耳,如此支派朝廷重臣,他想做什么!”乔行简算是和洪涛结了梁子,只要别人说洪涛好话,他必须找理由反驳,没人说洪涛好话,他也得找出点理由来诋毁。这就叫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洪涛是郑清之抬出来要重用的人,所以他必须反对。其实南宋朝廷里,80%的精力都用在互相制衡上了,但凡他们能抽出一半精神头来对付外族,也不会落得一个国破家亡的结果。这种情况不光发生在宋代,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就像一个魔咒,总是徘徊在中华大地上,谁也躲不开。
“郑相,此人是何理由不愿来临安城?”理宗皇帝一直都没吱声,此时才出口相问,他恐怕是想不出洪涛为何得到朝廷召唤而不愿往。
“此子甚是恶毒,他说他怕当第二个岳飞!”郑清之也不知道是要帮洪涛,还是要害洪涛,居然把文南带给他话原封不动的告诉了理宗皇帝,而且是当着几位重臣的面。
“大胆!”
“狂妄!”
“心怀不轨!”
郑清之此言一出,屋子里瞬间就热闹了,除了理宗皇帝之外,在座的众人无不怒目圆睁,用最严厉的辞藻对洪涛加以指责。即使心里不这么想,脸上也要这么表现、嘴上也得这么说,否则置理宗皇帝于何处?昏君?
“……吾想要去看看这位自比岳大官人的洪涛,看看他到底是一个狂妄之人,还真的是岳官人转世。在此危难之时,吾不想再失去第二个岳官人,众卿家可愿陪吾一程?”理宗皇帝倒是没有太大反应,不过脸上也铁青了一会儿,谁想让别人指责自己祖宗是昏君啊。但他涵养还是不错的,很快就平复了情绪、恢复了理智,并做出一个让所有人,包括郑清之在内都目瞪口呆的决定。
虽然说宋朝皇帝的皇权还没那么大,达到一言九鼎的地步,但他要真想干一件事儿,而且是不影响各方利益的事儿,还是不太难的,钱塘江口之行就这么定了。皇帝倒是没打算亲自接见洪涛,只是想在远处看看这位叱咤南洋的大海商、或者说大海盗头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不过他这一出行,可就苦了朝廷水师了,赶紧准备船吧,既然对方也不是什么善茬儿,那就得确保皇帝安然无恙才可,不光要把镇守钱塘江的水师出动,还得把明州水师也调过来。
其实理宗皇帝和这些大臣们就是在嘬死,假如他们能找一位广州或者泉州的海峡公司海商来问问,就肯定不会去海上和洪涛的舰队见面了。这就是无知者无畏,你就算让这个时代最牛X的人想上一辈子,他也想像不到会有大炮这个玩意出现,而且还能装在船上、还能一炮打出那么远的距离。
说起这个问题,再多聊一句,南宋朝廷之所以在战前没做太多的准备,也是不太清楚蒙古军队的底细。假如他们知道现在的蒙古军队是个什么战斗力、蒙古国只是在用不到三分之一的能力南侵,估计就不会这么懈怠了。他们还一直把蒙古国当成原来的金国一般对待呢,以为凭借天堑就能阻挡住他们南下的脚步。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都快说烂了,但真正能做到的,确实没几个。
洪涛并不清楚南宋皇帝要亲自来钱塘江口,他的舰队走的是湾湾南部海域,虽然出来晚了好几天,但是在离明州还有一百多海里时就追上了罗有德的运粮船队。这就是直航和贴着海岸线走的差别,由于海岸线附近岛屿众多,又没有精确的导航定位仪器,所以靠近海岸航行时,一般晚上都会停船落锚。直航就不用了,反正大洋上也没什么障碍物,不管白天晚上都可以全速航行,只要方向对了就可以。
“洪兄真打算让宰相大人来船上见你?”罗有德上了金河号,还在和洪涛讨论与郑清之见面之事。虽然他很清楚洪涛的行事风格,但这次面对的是大宋朝的二把手,他还是不太相信洪涛能全然不顾对方身份。
“他见不见我是他的事儿,我想在哪儿见他是我的事儿,这个世界上没有能勉强我的人。罗兄,我不是个政客,和他们聊不到一起去。你可能也从老文那里听说过我滥杀无辜的行径,认为我是个残暴的人。但是和那些政客比起来,我就温柔多了,他们才是六亲不认、翻脸不认人的东西。我宁可去战场上直面蒙古骑兵,也不想和他们多交集,因为他们比最没信用的奸商还没信用,出卖伙伴换取利益,就是他们的谋生之道。难道你乐意整天和这样的人合作,随时随地提防他们啥时候就把你卖了?”洪涛明白罗有德的心思,他就算再开通、再超越时代,也跳不出时代这个圈子。
相似小说推荐
-
辛亥之钢铁基地 (黑兰度) 起点VIP2016-7-30几千年的农业文明,近代受到残酷的打击。吕梁携钢铁基地穿越1900年,发展工业、建立军队、改写...
-
新列强时代 (排云掌) 纵横VIP2015-10-15 历史军事太平军兴我亦兴,太平军灭势已起。英法联军随手灭,不叫西虏逞雄风。神州中兴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