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不咳嗽 (第十个名字)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第十个名字
- 入库:04.13
“我……我们认错人了,也不该打人……走!”气势这玩意是从骨子里往外冒的,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洪涛站在这里,不管他是笑还是哭,那股子劲儿头就不是两个小痞子能比的。再加上他这个身高和一后背肌肉,看得那两个家伙直眼晕,知道这笔买卖算是栽了,又犯不着因为这点小事儿就和人拼命,真拼也没把握,只好找了一个借口。拉着那个小娘子分开人群走了。
“孙贼!你们丫挺的别走,拿尼玛一个破玻璃糊弄我,我捏出你们几个的尿来!”这时候洪涛反倒不干了,因为他终于看清楚那个小娘子的脸。差点没吐喽。那家伙根本不是小娘子,而是一个穿着女人衣服、画着浓妆的瘦男人,胡子茬都没刮干净。本来洪涛是想借机看一眼人家长啥样,现在他觉得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非得追上去,把那三个缺德带冒烟的东西一人一个大背跨不可。做没本生意也不能这么做啊。你好歹弄个真娘子来吧!
“追不得、追不得,这些人是巫行头,在这一带颇有势力,喝退他们也就算了。”罗有德也不太明白洪涛刚才那么风轻云淡,怎么又突然急眼了,只好抱着洪涛不让他追。
“这玩意也是有组织的?”洪涛一听罗有德的话,立马不往前冲了。
“不值一提,泼皮耳……走走走,进城进城。”罗有德都嫌说这些人脏嘴,催着洪涛上了马,继续向城门走去。
穿过一条两边都是粮食店铺的商业街,两人两马终于算是从崇新门进了临安城,这个城门还是有瓮城的,不过瓮城里全是兵营,不许摆摊也不许经营店铺。洪涛还特意看了看守城的南宋士兵,还成啊,虽然没有什么明亮的盔甲,只穿着一件皮甲,但也算是比较健壮,个头明显比普通老百姓高半头。不像电影小说里说的那样,守城士兵都和要饭的一样,看来那些文学作品不可信。
罗有德的店铺在三桥街,位于城西,崇新门是东城门,进来之后沿着石板路一直向西就是。其实罗有德是想把店铺设在崇新门之内的,不过没有合适的房子可以租买,不是太贵就是根本没空房。崇新门内街道两边全是商铺,卖什么的都有,一路下来还真没有一间空屋子可以用。三桥街上的房子还是罗有德咬着牙被牙人宰了一小刀才弄到手的,说临安城里是寸土寸金一点也不为过,只要是允许摆摊的地方,就没有闲着的。
走了半里路,洪涛又发现了一个好玩的东西,街道上总会立着两根大旗杆子。刚开始洪涛就以为它就是旗杆子呢,不过每个街道都有,还都是一对儿,都设立在街口,这就让洪涛很纳闷了,也用不上这么多旗杆子啊,它是干嘛用的呢?还是问吧,答案就是它和旗杆子一丁点儿关系都没有,它叫表木。啥意思呢?意思很简单,表木与表木连线,连线外侧允许摆摊,连线内侧谁摆摊就罚谁。这玩意应该算是个交通标志,既照顾到了小贩的利益,又防止摆摊过多妨碍交通。洪涛还特别留意看了看,确实,没有小贩在表木之内摆摊的,是不是临安城的城管特别厉害,就不得而知了。
城管洪涛没看见,倒是看到很多穿着红坎肩的兵卒,每隔半里路,街边就有一个小屋子,上面写着军巡铺屋,屋子门口会站着至少一个兵卒,洪涛琢磨着应该是警察、城管或者武警一类的治安部门。结果他又猜错了,军巡铺屋不是派出所,也不是联防大队或者城管队,而是消防队。每三百步设一铺、一铺五铺兵、日夜巡视,一旦发现火情,汲水扑灭,不劳百姓,这就是大宋朝的专业消防兵。确实是专业的,因为宋朝不是义务兵制,它的军人全是职业军人,当兵就是上班,所以这些消防兵不是临时设置,也不是自发,更不是临时工。
具罗有德说,每一片居民区之中,还设有一个叫做火隅的机构。他们会搭建一个高四十尺的瞭望台,日夜派人在上面瞭望,哪边有火情了就敲响警钟,通知附近的军巡铺屋去救火。火隅的院子里还会备有各种消防设备,比如云梯、唧筒、水囊、水袋之类的设备,看意思有点像后世的消防中队,宋人管他们叫做潜火兵,挺贴切。
最让洪涛觉得合理的是,救火的时候,潜火兵们所用之水如果自带的不够,就要向商铺购买,一分钱不许少掏,更不许免费征用。一般提供这种服务的是专门的商业行会,叫做水行,他们有专业的运水、储水车,一旦火警敲响,第一个赶到现场的不一定是潜火兵,很有可能是水行的运水车。这是洪涛自己猜的,因为潜水兵只是一份职业,干久了难免懈怠,但水行却是一个商业行会,它是要赚钱,两者之间的动机不一样,效果肯定不一样。
专业救火队,这个玩意是只赔不赚的公益机构,中国第一支消防兵就是宋朝建立的,第二支呢?1902年,袁世凯在天津建立的。中间这些朝代没建立过吗?建立过,但都是为皇宫预备的,没一个是给老百姓准备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宋朝的统治阶级要强一些,至少他们知道收了税之后,要拿出一部分来给百姓提供服务,不是应付。一个社会是否文明,不该只看它是否勇猛、是否扩张,还应该从方方面面来综合分析,越是不起眼的细节,有时候越能反应出事情的本质。不足就是不足,好的就是好,不能以点概面,更不能从个人喜好出发。
穿过了大片商业区,前方突然豁然开朗,给洪涛的感觉是来到了长安街!确实,就是长安街,不对,是御街,也叫十里禁街。它是临安城的南北中轴线,南边一直通到紫禁城,在大宋叫大内,北面一直到北城墙。罗有德说在汴梁也有一条御街,宽二百步,差不多三百米,临安城比汴梁城小很多,所以御街也没法弄那么宽,不过洪涛觉得也不窄,至少一百米是有了。
和长安街不同的是,这条御街上是有御道的,就是街中间有一条白石条铺设的道路,两边还有水沟,水沟里种着荷花,和两边的街道隔开。这条路大部分时间没人走,只有皇帝出行的时候才会使用,平时就那么空着,他不走谁也不许上去。老百姓呢?老百姓走两边,不许跨越水沟,为此水沟旁边还有木制的矮小拒马摆在那里,只有一尺多高,就是个提醒。
第三十六章大官儿(1040月票加更)
既然谁也不许走,这条御街又是通南通北的,老百姓要从城东去城西咋办?总不能从城外绕行吧!不用,御街上有五个十字路口,铺上木板,谁都可以横穿过御街。这些东西平时由都水监街道司管理,这个部门差不多就是后世的市政管理局,修路、铺路、下雨扫水、下雪铲雪都归他们。街道司一把手的官职非常独特,让洪涛乐了半天,他叫“勾当官”,这个词儿放到后世百分百是个贬义词,但在宋朝,它却是个官职。
过了御街就是教睦街和大瓦子,瓦子就是娱乐场的意思,反正洪涛是这么理解的。这里就像是民国时期的北京天桥,各种说书、唱戏、杂耍艺人,再加上宋朝特有的蹴鞠和相扑,凑到一起就叫瓦舍。这短短的两公里路程,让洪涛对南宋社会认识得更全面、更具体了很多,比如说昭慈圣献孟太后、李皇后的宅子,龙翔宫都在街对面,这让高高在上的皇族和普通百姓拉近了距离。不管你是不是高墙大院,反正一出门就是瓦舍闹市,不管因为何故,反正宋代的皇家和其它朝代都有明显的不同,更亲民一些。
三桥街上也挺热闹,不过这里最多的不是商铺,而是旅馆,罗有德的店铺前身就是一家小旅店,尽管铺面不太大,后面却不缺空间,两进的院子,前院是雇员和库房,后院就是罗有德的私宅。由于他也刚来临安时间不长,所以并没有什么家眷,只雇了了两个女佣和一个厨娘来照顾他的起居生活,洪涛来了,自然不用去住旅馆,好几间客房随便挑。
安排好洪涛的住处,罗有德就匆匆的出了门,他要去找相熟的官员问问有关献马的事情,虽然他来临安时间不长,但洪氏寰球灯油和两种雕花描金的蜡烛都已经成了大内的采办货物。很多官员和学士也都经常采买,所以他的人脉并不少,不能说特别熟悉,可以帮上多大忙。至少能找到人问问。对于献马这件事儿,罗有德甚至比洪涛还热心,也难怪,他毕竟是个宋人,能给皇帝进献礼物已经是不得了的事情了。再能把这种进献变成实打实的长期提供,能给他以及他舅舅的家族带来多少好处,就是显而易见的。商人,向来不缺乏政治头脑,不管是哪朝哪代,商和官联合起来,都只有一种后果,就是发财,发大财。像卡尔他那个倒霉表哥皇帝的遭遇,在中国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当个皇帝还是个穷皇帝,比自己一多半大臣都穷,说出去谁信啊。
在迎来送往、求人办事方面,南宋的风俗和后世极其相像,首先就是请客搓一顿,不能在家里吃,更不能去小铺面,档次越高的馆子越能体现出你的诚意,如果再能有点小娱乐项目助兴,那就更完美了。罗有德出去奔波了一下午。换来的就是一顿宴请,请谁呢?是个大官。多大呢?签书枢密院事!啥叫签书枢密院事?洪涛也不清楚,经过罗有德一番解释才明白,这个官职确实大。大得都没边了,居然和中央军委副主席类似!
相似小说推荐
-
辛亥之钢铁基地 (黑兰度) 起点VIP2016-7-30几千年的农业文明,近代受到残酷的打击。吕梁携钢铁基地穿越1900年,发展工业、建立军队、改写...
-
新列强时代 (排云掌) 纵横VIP2015-10-15 历史军事太平军兴我亦兴,太平军灭势已起。英法联军随手灭,不叫西虏逞雄风。神州中兴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