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财富并不意味着拥有权力和安全,一路上李宏文看到了好几处华人商店店主遭受当地人怒骂或者荷兰殖民者强行收税的情形。
“华人在这里不安全吗?”李宏文问道。
“有这么回事,老板,华人在这里人数太少,那些大家族又不团结,各扫门前雪,从不过问其他华人是否被欺负。”李红寿说道:“不过老板不用担心您的安全,我们种植园有三十名武装护卫,都是获得殖民当局许可的力量,足以保证您的安全。”
李宏文摇摇头,他不担心自己的安全,随同自己前来的有十名护卫,行李里藏着手枪,都受过专业训练。他担心的是在这里投资会不会受到殖民当局的刁难,当地人会不会对自己不友好,这样的投资环境并不完美啊!
到达旅馆后李宏文半躺在床上,在船上颠簸了那么长时间,现在终于可以在固定的床上休息了。
“老板,这是这段时间种植园的情况汇报,还有爪哇岛橡胶种植园总体情况汇总。”李红寿递给李宏文一份文件。
李红寿的前期工作做得不错,自己的种植园面积为两万平方米,雇佣了三百名当地农民和五十名华人劳工,现正在种植橡胶树。另外爪哇岛总共有三十六家橡胶种植园,其中十五家是英国人开办,六家法国人的,十家华人开办,剩下的都是荷兰人开办的。规模与自己的种植园差不多。
他们不知道的是,从1903年开始,国际金融资本就看中了橡胶这种新型材料,人力车、三轮车、雨衣、胶鞋等橡胶制品越来越多,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为橡胶的生产规模受自然条件限制不能短时间内迅速扩大,注定了橡胶的价格持续走高。
但是金融资本没有投资在橡胶园上,而是通过注册皮包橡胶公司,刊登广告、招揽资本。总部设在上海,可惜上海很快就因为北伐纳入华国的统治范围,严格的金融政策和完善的监督措施使国际投机商不得不中断刚刚开始的投机,停止了这次橡胶投机。
但吕梁却从这次事件中得到启发,后世的满清因为橡胶股票风波而导致财政破产,客观上推动了满清的灭亡。这一世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机会呢?
北伐时期南方,尤其是上海的大部分买办或满清银行转移到了天津,海量的财富从南方转移到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北方,如果能坑他们一把,或许满清就会自然倒塌。
于是在吕梁的命令下,调查局开始操作这个任务,仿效历史上的股票风波,在天津建立了不少橡胶皮包公司。
第二天李氏种植园,大老板的到来让这里的负责人紧张的准备了好几天,试图展现完美的一面给自己的上司。可惜,事情并没有像想象的那样顺利。
“红寿,你不是说有三百名当地雇员吗?我怎么看到种植园里没几个人干活?”顶着烈日,在自己的种植园里李宏文看到的是失望。这里已经运行了超过一年,却还有超过一半的地方没有种上橡胶树,所谓的三百名当地员工也没有看见几个,倒是几名华人模样的正在园里干活。
李红寿尴尬无比,走之前就嘱咐这里的管理人员看好哪些当地人,没想到还是出了岔子。
“老板,也不敢瞒你,那些当地员工很不好管理,懒散得很。定好每天的上工时间,却有大半天不见人影,对他们做出处罚,他们也不在乎,照样该干什么干什么。园里的工作大部分是五十名华人员工干的。”
“竟有这种事?那,当地的华人多不多,可不可以全部换成华人?”
“这不行,一方面是华人不多,而且大多有自己的产业。另一方面殖民当局要求所有雇佣华人的农场或工厂,其人数不得超过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也是为了照顾当地人的情绪吧。”
李宏文哭笑不得,在种植园这边失望而归,然后去拜访当地几大华人家族,没想到在路上遭到了当地人的抢劫,要不是护卫众多而且火力强大,说不定李宏文的身家性命就扔在这里了。雅加达的华人家族对待李宏文也是不冷不热,对于李宏文提出联合做大橡胶种植园的事情没有多少兴趣,据说是害怕荷兰人不高兴——他们最见不得华人势力太强,不然就会煽动当地人闹事!
民间资本趋利而行,华国国内橡胶紧缺,让李宏文来到了南洋,但几天的观察却让他大为失望。当他抱着最后一点希望找到荷兰当局,却被要求交纳重税后,李宏文再也忍受不了,打道回府。
在印尼根本没有华人的生存之地!前来投资就是个错误,人家还把华人当成是东亚病夫看待,华国的影响力根本没有扩散到这里。
第一百九十七章津门风波
不仅仅是李宏文,华国看到橡胶这个利润点的商人不在少数,因为海南被广东财团霸占,他们不得不向更远的南洋地区寻找橡胶产地。只是,不论是在印尼、马来西亚,还是菲律宾、东南半岛诸国,全部笼罩在西方列强的统治之下,就算是唯一的半殖民地国家泰国,也是在英法之间摇摆,不会将华国看在眼里。
橡胶投资环境的糟糕很快反馈到吕梁这里,商人们在外边受了委屈,当然会找当家的哭诉。从下往上一层层的反馈效率太低,他们选择通过中华商会,将消息直接传达给这一任商会主席梅德龙。
“事情大概就是这么个样子,大家伙好不容易凑出钱来,到南洋开辟橡胶种植园,没想到受了不少委屈,窝了一肚子火。我的意思是现在对橡胶的需求越来越大,不仅是华国市场,国际市场上对橡胶的需求也很大,咱们离南洋近,可以近水楼台,掌握国际橡胶供应的大权。”梅德龙属于能够直达天听的一类人,找到吕梁汇报情况并不困难,而且他和吴石敏等人都兼任着总统府经济顾问的职务。
“哦。”吕梁听完没有多说,又是一块大石头压到自己的心头。这个年代有无数的窟窿等着自己去填补,东南亚,就是其中较大的一块。
原本的打算是统一后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再向那边动手,没想到华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出乎预料,没想到民间资本如此敏感,对于利润的追求动力强劲,如此一来就出现了国家的实力跟不上民间的状况。
吕梁其实乐意看到这种情况的发生,国家走出去有了推动力,这才是正常的模式,而不是自己一意孤行的推动国家前进。
大国崛起靠什么推动?当然是利益,谁也不会将国家崛起说的无比阴暗,其实就是那么回事。西班牙、葡萄牙探索海上丝绸之路,进而成为第一批殖民国家;英国通过蒸汽机革命和全球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美国通过两次世界大战薅欧洲的羊毛。最终取代欧洲成为世界霸主;德国和日本两个倒霉催的国家没打过其他流氓,但最后通过经济方式占领世界。
所以说压在吕梁肩膀上的担子更重了,现阶段没有能力出兵东南亚,给那些受了委屈的商人们报仇。就只能从内部想办法。
吕梁把目光投向了大管家吕一,两人配合默契,吕一知道吕梁的意思。作为吕梁手下第一个基因人,吕一自始至终都在负责最重要的部门,实际上从事的是国家总理的职务。但抛头露面的是李经羲。没办法,民国强人现在还在成长中,不能拔苗助长,所以吕梁现在着重培养宋教仁,希望他能尽快成熟起来。
“根据统计数据,国民经济发展中,原材料已经成为我们的软肋。内部渠道供应的铁矿石等金属资源占了大头,相对的其他原材料占得比重就会降低。”吕一也没看文件,张嘴就来,只有吕梁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钢铁基地到现在基本成为一个原材料供应基地。自从“泰山号”战列舰下水后,钢铁基地提供的重型机械、工业制成品等所占比重不超过百分之二,其余全部是工业原材料和基因人,其中基因人占到百分之五左右。之前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橡胶大部分是钢铁基地提供的合成橡胶。
尴尬的是,钢铁基地即使完全提供原材料,也不能满足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从长江沿岸到东南沿海,从成都平原到粤汉铁路两侧、再到长江三角洲,工业高速列车需要无限的原材料作为前进动力,单凭一个钢铁基地根本无法满足需要。
在二十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合成橡胶工业普及之前,它都是一种战略资源。一战末期德国少量合成工业橡胶,然后这个技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成熟,并被主要工业国应用。但此后对天然橡胶的需求并没有减少。在许多领域,天然橡胶具有工业橡胶不具备的优良特性。
沉思一会,吕梁对梅德龙说道:“我现在还不能让军队进入东南亚,国家与英法交恶,外交途径也没有多大作用,英国与荷兰根本就穿一条裤子。但是。这种情况在一年后就会改变,具体计划我不能告诉你。”
“现在看来,解决工业原材料不足的问题必须立刻解决。对于橡胶来说,天然橡胶产量少,生长周期长,那我们就开展合成橡胶工业。你可以通过中华商会发布这条消息,我们已经掌握大规模生产合成橡胶的技术,愿意在这方面进行投资的,可以通过工业部进行协商。这边提供工业设备、技术指导,你们拿出资金、人力和土地。”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唐小相公 (天山寒鸦) 小说阅读VIP2016-08-26 历史穿越刚上早朝,皇宫内大殿内一名文臣便伏地不起,痛哭流涕。 “陛下,郑子文他放...
-
最秦 (郝赵) 起点VIP2016-10-24 秦汉三国赳赳老秦,舍我其谁? 他还是胡亥,只不过不是那个教着历史课,没事儿上上网的闲散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