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巩固新生政权,杜文秀领导下的大理政权制定各种法律法令,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反清事业的方针政策。
第一,对各族百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改善民族关系。还在起义之初,杜文秀就提出了“重用汉人”的正确主张,大理政权建立以后,即实行“不分汉回,一体保护”的方针,对其他民族百姓,也采取同样的政策。
杜文秀制定的《管理军政条例》规定:“族分三教,各有根本,各行其是。既同营干事,均宜一视同仁,不准互相凌虐。”
这种“无分汉回夷,一以公平处之”的民族政策,改善了大理政权控制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他们的拥护和欢迎。
第二,减轻百姓负担,努力发展生产。大理政权规定废除丁银(人口税)和其它苛捐杂税,田赋只征粮米;“地方税课,旧有例者,方准抽收。不得私加名目,妄自征收”,以减轻百姓负担。
同时,大力发展生产。农业方面,发放耕牛、农具,招民垦荒,奖励农耕。对工商业,采取保护和促进的政策,严禁文武官员“以官压市,轻价估买”,积极发展纺织、采矿、制盐等工业生产。
随着生产的发展,不但百姓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而且使起义军有充足的军饷,保证了反清斗争的继续进行。
第三,制定军事制度,严格组织纪律。起义初期凡属回民青壮年都要当兵。大理政权建立后,规定回族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对汉族和其他民族,则分派一定的数额,由其各自出兵。
一切军机事宜,须集体商酌,最后由元帅裁决。遇有大的军事行动,派出统带官作为元帅代表统率部队,带兵官不论何职,都要服从统带官的指挥。起义军中有严格的军纪和赏罚制度,鼓励将士服从命令,英勇作战。
杜文秀还特别强调群众纪律,规定起义军不得“无故下乡,滋扰良民”,或“故意纵放牲畜,践踏田禾”,严禁“毁拆庙宇,扰害民房”,不准“强买估卖”等等。以上规定和军纪,保证了起义军的兵源,统一了帅府的军事指挥,取得了当地百姓的信任和支持,提高了起义军的战斗力。
第659章不容乐观
杜文秀这厮,确实是个人才!
这是吴可了解了云南之前的变故后,心中涌起的奇妙想法。
当时他还在淮北坐镇,四处绞杀流寇开垦荒地,大部分注意力被两江战事以及太平军吸引,根本就不知道云南还有这么一位强人。
确实是强人,当时整个大清的起义武装中只有太平军建立政权,被视为朝廷之心腹大患。那时节捻匪气势也是极盛,拥兵数十万纵横河南山东以及周围省份,气焰嚣张却只知流动作战没有一个牢固根据地。
没想到屈居边陲的回民首领却有此等格局,只要好好经营大理再打上几个胜仗,说不定就有了一番气象,就算比不得太平天国但其存活能力将比捻匪更强。
当时由广东天地会残余武装组建的大成国还没建立,而且大成国建立以来在军政以及民政两方面的建树比之杜文秀差了不少,不然也不会那么轻易就被两广清军搞定。
果然没出他所料,杜文秀这厮在云南开创一番局面。
大理背靠苍山,面向洱海,以上下两关为咽喉,地势极为险要。以杜文秀为首领的大理政权建立之后,这厮领导所部人马利用良好的地理条件,修营筑垒屯集粮草,做好了防御云南清军进攻的准备。
当时的情况对于杜文秀政权十分有利,朝廷正在全力围剿太平军,两江,亮广还有闽浙烽火连天,全国各地的绿营清纷纷来援,云南清军自然没能例外,导致云南境内清军数量稀少战力不强,给了杜文秀等武装力量宝贵之极的发展时间。在云南清军千总张正泰率兵来犯失败之后,清军又多次组织力量向大理进攻。
宾川团练首领董家兰和太和县逃亡地主豪绅赵云寿、李根香等人组织“义兴营”团练军,联合败退到鹤庆的张正泰和屯扎姚州的提督文祥所部清军,企图摧毁杜文秀部控制的大理政权。
1857年夏,文祥指挥清军进攻下关东面的赵州。时值滇东、滇南回民武装力量围攻昆明,滇西杜文秀部乘机袭击文祥部后路。文祥部清军腹背受敌溃不成军,文祥退回镇南州(今南华),弥渡和云南县(今祥云)为杜文秀部人马占领。
1859年2月,董家兰指挥“兴义营”团练军,水陆两路对大理发动突然袭击。潜伏在大理城下的数百名练勇利用夜暗,用棺木装火药将城墙炸开,夺占了东门城楼,但从洱海进攻的团练主力因遇到大风浪,未能按期到达以致对大理的袭击又遭失败。
不久,董家兰因援邓川(今洱源东南)被杜文秀部击毙,张正泰亦因内讧被部下杀死。张董二人既死所部团练军一蹶不振,陆续被大理城杜文秀部消灭。于是滇西回民武装声势大振,乘机向四外大肆扩张。
因为在杜文秀手上连战连败,以致官府“是时无敢言复大理者”。
因清军屡败新任云贵总督于1860年1月奏请以总兵褚克昌署理云南提督,办理滇西军务。之后褚克昌率兵西上,经禄丰、楚雄,于3月间至镇南州,接任提督职务。他一面分兵进攻杜文秀部占据的姚州、大姚,一面率主力继续西进。
杜文秀眼见清军气势太盛大急忙收缩兵力,主动放弃沙桥(镇南西北)、云南驿(云南县东南)等据点,退守易守难攻的大理县城。褚克昌率军尾追至大理县城下,指挥所部清军进攻县城和弥渡、红岩(弥渡西北)等地。
面对褚克昌部清军的大举进攻,杜文秀一面派人发动滇东、滇南回、汉、彝各族百姓帮忙以牵制清军,一面催调正在进攻缅宁(今临沧)的大都督蔡法春率军回援,同时致书澂江的马德新部,请求派兵支援配合,以切断褚克昌部的后路,行成东西夹击的态势。
……
1858年,滇东、滇南回民武装力量从昆明撤围散归各地之后,当时的云南巡抚即调集清军向回民进攻,回民被迫起而自卫。马德新、马如龙因个人目的没有得到满足,也乘机再次起兵,于是滇东、滇南回民武装力量又得到了发展。
1860年春,马如龙受马德新之命,率部西援杜文秀,4月底与李芳园部会合,共万余人,由南安州直逼楚雄。回民武装联军于5月3日攻克广通,5日在回镫关(广通西南)大败楚雄清军来援人马,击毙清军游击高天泽。
8日,又在小腰站歼灭楚雄清军千余人,击毙千总苏镇东。“楚雄得力将弁,无出高天泽、苏镇东右者,相继败没,兵勇夺气。”5月21日滇东、滇南回民武装包围了楚雄府城。
楚雄清军连败两仗、士气低落的楚雄清军人马无力阻挡回民武装的锐利攻势,楚雄知府杨觐向署理提督褚克昌求救。褚克昌正在进攻弥渡、红岩,无兵可派,只得尽撤镇南大营清兵赴援楚雄。
6月5日,褚克昌率军亲抵楚雄府城,马如龙、李芳园指挥回民武装力量昼夜围攻,于6月11日用地雷轰塌城垣二十余丈攻入城内。城中清军一部投降大部被歼。知府杨觐、副将庆连等被打死,褚克昌见机得快逃往镇南。
回民武装联军攻占楚雄,不但切断了楚雄清军的后路,而且由于清军官兵的父母妻子多寓居楚雄,以致前线军心瓦解无意作战。尽管褚克昌部将杨有才、张玉柱所部清军攻占了弥渡和红岩,却无法摆脱这种不利的困境。
而此时滇西回民武装又从西面发动了强大的攻势,使清军腹背受敌更形狼狈。大理回军大都督蔡法春于1860年4月底攻陷缅宁后,即率领云州、顺宁、蒙化、缅宁回民武装二万余东下,杨德明等也率大理、蒙化回民武装八千余人,在云南县与之会合联合向弥渡、红岩等地进攻。
双方连日交战清军伤亡惨重,褚克昌得力将领张福保、杨有才、陈开榜、王有才等被打死。褚克昌慌忙从镇南回到云南县大营指挥作战,仍无法挽回败局。最后清军因粮尽兵溃,游击张玉柱、守备孙占魁率部投降大理政权,红岩、弥渡先后失守再次落入回民武装手中。
大理杜文秀部回民武装随即进攻云南县清军大营,并分兵一路由虎应龙、保文明、桂春亮率领北攻宾川。这时马如龙率领的滇东、滇南回民武装也先后攻占了南安州、镇南州和定远(今牟定)县城,控制了楚雄府全部州县。
清军署理提督褚克昌见处在各路回民武装东西夹击之下的云南县清军大营危在旦夕,便以往援宾川为借口率部撤离,仅留守备周士杰等防守。大理蔡法春见此便集中兵力猛攻云南县清军大营,经十几天激战全歼守敌,接着又转攻宾川。
此时褚克昌扎营于宾川县城以北的太和村,蔡法春率大理回民武装赶到后,首先占据宾川北山切断清军粮路,然后实施包围。8月18日大理回民武装发起进攻,9月9日攻破宾川清军大营全歼守敌,并杀死云南署理提督褚克昌。
褚克昌部全军覆灭,云南清军闻风丧胆,“自此愈不敢言西上矣”。
这时的云南形势对各路回民武装力量非常有利,如果杜文秀和马如龙加强团结,把滇西和滇东、滇南回民武装统一起来,或者继续维持一定形式的联合,乘胜出击扩大战果,则很有可能置实力弱小的云南清军于死地。
相似小说推荐
-
最秦 (郝赵) 起点VIP2016-10-24 秦汉三国赳赳老秦,舍我其谁? 他还是胡亥,只不过不是那个教着历史课,没事儿上上网的闲散老师,...
-
北美大唐 (白面黑厮) 起点VIP2016-10-16 架空历史一支21世纪援助非洲、携带着中国维和战士和外派援建的工人们的特别船队。 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