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还是吴可亲自出面,才让这帮家伙消停下来,不过一个个依旧在广东扎下根来,摆出一副不好好大捞一笔绝不罢休的架势,真真让人头疼不已。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京城官商势力的强力插足,使得两光商圈秩序大乱之余,也让湘军在湖南和江西两地设置的层层关卡受到极大冲击和破坏。
两广商业势力在这些厘关哨卡上吃足了苦头,以至于有一部分两广商人都不愿意跑内陆商道,这对于两广工商业以及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广西省还好一些,属于沿海省份又是边境省份,水土也足够肥沃农业十比较发达,又有安南的对外贸易支撑,周围云贵川几省又不在湘军的彻底掌握之中,想要隔绝其与内陆的商业流通根本不可能。
广东问题就大了,作为一个单纯的沿海省份,依靠繁荣的对外贸易经济发展速度确实惊人,可这都是依托地域广阔的内陆地区支撑起来的。
此时的广东可不想后世制造业发达,一些大清传统外销型产品全都得依靠内地供应,广东作为一个中转基地,少了内陆的传统强势商品支持可不成。
湘军在湖南与江西设置层层厘关哨卡的行为,严重阻碍了两广与内地的商业流通。现在两江和湖广地区战乱连年还看不出什么,等以后战乱平息后江南和支援精华地区回过气来,湘军设置的层层关卡就是人为的抬高内地传统优势商品价格,到时候对外贸易中赚的银子越来越少的两广商圈,说不定会直接断绝大部分跟内地的商业往来,这对于两广经济还有大清经济绝对是沉重打击。
吴可看得明白也没用,谁叫乡勇队跟湘军关系彻底交恶,就算关系没有交恶,湘军因为严重的财政危机也不会轻易撤下能够源源不断提供银钱的厘关哨卡,这是湘军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根本就不是靠一两个人的关系便可抹消。
可现在好了,有了京城官商势力的加入,湘军沿途设置的大量厘关哨卡形同虚设,难道他们还敢向皇商收钱不成?
两广商圈完全可以将与内地的商品采购以及联系交由这些过江龙似的皇商处理,他们则只要和洋人打交道就成,这样的好事两广商圈大佬们也是喜闻乐见……
第623章送礼
两广有钱惹人眼!
除了京城官商势力犹如过江猛龙般插足两广商圈,搅风搅雨惹人心烦之外,朝廷各大派系可没少打两广财政的主意。
此时的朝堂局势已进入白热化阶段,顾命大臣派系与帝后党以及王公党联盟彻底撕破了脸,他们在朝堂之上展开激烈撕杀。
顾命八大臣在争斗中逐渐陷于劣势,这也是必然的事情。与清初权倾朝野的顾命四大臣不同,同治年间的顾命八大臣所要面临的局势要险恶得多。
他们没有螯拜这样的满清第一勇将,也没有索尼这样老奸巨滑的开国元老,更没有掌握满洲八旗绝大部分军权,所要面对的也不是八岁的康熙以及坐镇后宫的孝庄太皇太后。
同治帝的年龄比康熙继位时还要小两岁,慈禧和慈安两位皇太后加起来都不如孝庄,帝后势力极其弱小却拥有大义名分,同时还掌握了下旨的权力,这就很了不得了。
而以恭亲王为首的王公党势力庞大,而且还掌握了一定数量的京营清军,同时在朝堂上的势力和影响力一点都不输于顾命八大臣一方,甚至因为他们皇亲贵胄的特殊身份随着时间推移优势还会越来越明显。
帝后势力与王公党联合起来,其势力之大可谓朝堂第一,就算顾命八大臣拉拢了朝堂上的中立势力,也比不上帝后党与王公党联盟实力。
没办法,一个握有终极大义名分,甚至能决定三品以上官员任免大权,同时在军机处以及六部拥有不小势力,还掌握了京畿地区部分兵权的政治联盟,其实力之强大毋庸置疑。
除非顾命大臣联合地方实力派诸侯,其中最起码要有军事实力强悍的乡勇队或湘军一家,使用武力政变形式才有可能取胜。可之后的收尾以及后续影响却不是顾命大臣能够控制得了的,估计大清局势很更加困难不堪,可这无疑将给虎视耽耽的列强以插手朝廷内务机会,这是哪方面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这不,短短一年时间的朝堂争斗,顾命八大臣中便有四位,因为在各自衙门犯下大错等等原因革职的革职退休的退休,轻轻松松就被整倒逐出了朝堂,连个翻身机会都不存在。
剩下来的四位顾命大臣感受到极大威胁,可是他们手头实力又着实强得有限,只比朝堂上的中立派桂良等人的松散联盟强上一点,眼下他们也只能紧紧抱团,不敢有丝毫行差踏错,被帝后党和王公党联盟逼得差点没有喘息之机。
想要在朝堂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拉拢实力派大员,而拉人入伙哪少得了银钱开支。如今顾命大臣的一举一动都被政敌盯死,但凡手段稍差了那么一点点被抓住把柄就是一场风波,搞不好还会波及他们的官场前途。
既然动不了那些见不得光的手段,自然便把主意打到像吴可这样的地方土豪身上,既然两广这么富有,那么分润点油水出来总是应该的吧?
不仅顾命大臣大大咧咧向两广伸手要钱,帝后党与王公党也不甘示弱。
眼看顾命大臣被压制得抬不起头,覆灭只是时间问题,文艺论帝后还是王公党在松了口气之余,自然想要好好享受一把成功的喜悦。
怎么享受?
两宫太后想建园子了,自从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兵逼京畿,一把火少了圆明园以来,两宫太后都来不及好好的将这座皇家园林修缮一番。
怎么说她们丈夫咸丰和小皇帝同治的出生之地,两宫太后进宫之后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圆明园之中,住久了自然是有感情的。
虽然旁边的长春园以及万春园在清军努力下保存完好,但怎么也比不上圆明园在两宫太后和小皇帝心中的印象。之前跟顾命大臣争斗激烈的时候顾不得理会这些,现在不同了眼下朝堂争斗胜利在望怎么也得好好告劳告劳自己不是?
修园子嘛,自然是要银子的,可银子从哪里来?
国库现在那叫一个坑,除了拨付各地的平乱银子,给朝臣们发完俸禄之外,也就不剩什么了空荡荡的简直能饿死硕鼠。
况且拉拢大臣也是要花银子的,内务府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还有后宫那一大票太妃以及宫女和太监要养活呢,两宫太后手头根本就没啥活钱。
这可不符合大清皇族一贯以来奢侈浪费的生活习惯,之前没时间和心思享受也就罢了,现在有强烈的需求就不能马虎行事了。
于是,各地督抚很快便接到了帝后门人的隐晦暗示:该给皇帝太后上贡啦!
一干封疆不管怎么想的,总之纷纷掏出大把银子,在进京述职期间讨好了一把两宫太后。
吴可也不能例外,去年是他刚上任第一年,所以朝廷特许不用上京述职。可是今年就不同了,他已经彻底掌握两广军政大权,而且还干得有声有色,不论是两广官场还是京城朝堂都有意让他上京接受表扬。
尽管吴可对所谓的表扬不屑一顾,什么好处都捞不着还得出大血,不过环境如此他也无可奈何。再说了进京也有进京的好处,起码与盟友联络感情以及打探朝堂风向就比书信往来效果要好。
同时他也得防着有人觊觎两广繁华,出阴招暗地里又将他给搬走,这样的事儿他是万万不能答应滴。
还好,两广之地富饶,各种新奇西洋货物应有尽有,加上南海特产贵重珊瑚以及珍珠,倒是不愁送给朝堂大佬和帝后的礼物。
在他看来能花钱解决的问题就不算问题,能用金银珠宝以及南海特产稳住朝堂上下也算好事,起码不用过分担忧来自朝堂的明枪暗箭。
只能说顾命大臣太过不顶用,当初他可是冒了极大风险提醒这帮家伙,最后让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辛酉政变’化为泡影,没让顾命八大臣从承德回京后给一锅端,可没想到他们坚持了一年多时间便被整成傻鸟,眼看着大厦将倾就要完蛋。
要是顾命大臣们能坚持得久一点,朝堂也会多混乱一段时间,垂帘之后听政的那两位皇太后哪有心思找他们这些督抚要钱?
去你马的,真以为老子是提款机啊?
朝堂上的争斗他是真没兴趣参与,争来争去又有什么意思?
随着大清内地战乱连年,各地督抚手头逐渐掌握了地方上的军权和财权,这两项权力的下放意味着中央朝廷对地方的掌控逐渐削弱,朝廷除了还牢牢掌握着人事任命权之外,慢慢失去了对地方督抚的威慑。
弱干强枝取祸之道也,这样的情况再发展下去估计朝廷将威信全无,地方上督抚坐大不知什么时候延绵了两百来年的大清朝便会轰然坍塌。
要不是咸丰十年吴可带兵及时赶来支援,保住了京城不失的话,只怕此时朝廷威严早已丧失怠尽。
一个连首都都被外敌攻破了的国家,在之后又表现得软弱可欺,要是还能得到手下大臣百姓们的敬畏就见鬼了。此世京城虽然保住了,可皇家园林圆明园被焚以及列强联军打到京畿兵围京城,依旧让大清朝脸面无光威信损失严重,各地督抚逐渐有阳奉阴违之态,他吴可就是最好的例子。
相似小说推荐
-
最秦 (郝赵) 起点VIP2016-10-24 秦汉三国赳赳老秦,舍我其谁? 他还是胡亥,只不过不是那个教着历史课,没事儿上上网的闲散老师,...
-
北美大唐 (白面黑厮) 起点VIP2016-10-16 架空历史一支21世纪援助非洲、携带着中国维和战士和外派援建的工人们的特别船队。 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