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新列强时代 (排云掌)



如今吴可挟四品官身的闪耀容光回村,村里就差没举村欢庆了,周围山村也跟着与有荣焉。不论吴可走到哪都是前呼后拥好不热闹,根本就不给他私下接触当地实权人物的机会。

“老根叔,我实在没时间跟那几个村子头面人物多做协商,还得你老多多费心了!”

饭桌上,吴可敬了村长吴老汉一杯,放下杯子诚恳说道。

“可子你放心就是,这事包在老根叔身上!”

吴老根拍着胸膛应承下来,吴可此时的态度让他欣慰,同时吴可的要求也并不过分,只是将之前帮乡勇队筹集后勤物资的工作有明转暗而已,这对他来说只不过是小菜一碟。

自从吴可创立乡勇队以来,吴村作为乡勇队老巢,一直肩负帮助乡勇队解决后勤的重任,吴村也是因此而迅速发展起来。

吴老根全权负责此事,不仅明面上大加采购周围各村的出产,暗地里还在周围山上隐蔽处修建了几处大地窖,并由暗道沟通连成一个整体,作为乡勇队最重要的后勤保障基础存在。

要不是有这个后勤保障基地存在,只怕去年乡勇队的日子就混不下去了。

当时太平军张帆部主力过境,将库房里的粮食物资搜刮一空,等乡勇队联合马三东的乡勇营,还有李青山的沙堆民团重夺县城,便面临着无米下锅的困境。

不说李青山独自供养的民团青壮,起码乡勇队跟乡勇营好几百人,可都是衙门供应米粮养着的。

当时库房这么一空,顿时乡勇队跟乡勇营两波人马就得断炊,就算马三东自己贴钱买粮也赶不上趟。

那时太平军肆虐湘鄂两省,凡是被太平军光顾过的地方和其周围都被闹腾得鸡飞狗跳,地主乡绅一个个死的死逃的逃,家里的粮食也大都‘贡献’给了过路就粮的太平军人马,致使很多地方的粮食供应十分紧张。

很不幸的是,鄂南地区跟周围的湖南岳州正是太平军肆虐的重灾区,当时粮价飞涨物价腾贵,可苦了自掏腰包重新筹建乡勇营的马三东,短短时间散出白花花的银两无数。

要不是吴可临时启用几个大地窖里储存的粮食物资救急,只怕现在乡勇队还窝在通城恢复元气呢,哪能气势汹汹横扫鄂南风光无限?

虽然现在他的身份地位不同了,可以调动的资源也不可同日而语,但沙堆总归是乡勇队的老巢,这里的民众基础实在太好,吴可没有放弃的想法,甚至还动了将整个通城打造成替乡勇队输送新丁的后方基地。

当然想要做到这些,除了拥有稳固的后方基地之外,还得有足够的钱粮钱粮物资供应。不然的话要是吴可在前线率兵与太平军厮杀,沙堆大后方确实突然断了粮维持不下去,那乐子可就闹到了。

将事情都交代清楚之后,吴可便告辞了乡亲父老,直接从沙堆赶到临近的崇阳沙坪,然后一路沿着沿途城镇北上,不断接见沿途乡镇地主乡绅,跟他们大谈特谈生意经,用利益的方式捆绑在一起。

说起来也真是好笑,乡勇队拿下崇阳不到三个月时光,可是在此地却建立起了庞大的关系网,算得上除了通城之外最牢固的后方。

无论是人员物资还是前粮方面,对乡勇队的帮助崇阳都不甘人后。

不为别的,就因为大家有共同的利益……

崇阳境内的资源实在丰富,丰富到每一座乡镇都能供养起好几家实力不差的地主乡绅,而且还有很大发展潜力。

乡勇队自从拿下崇阳后,便大力参与各地乡绅地主们的生意,共同经营庞大的红茶产业,同时还有让人心情激动的掏金行业,至于最主要的粮行还有各种特产行业都没放过。

各乡镇地主乡绅负责提供人工货物,而乡勇队则负责保护沿途商路畅通,双方配合时间不长但效果却是极佳,短短一个来月的初布尝试,也就是吴可正陷入修水太平军制造出的无休止骚扰中不可自拔时,已经产生了极其惊人的利润。

这些生意吴可自然不想放弃,所谓手头有钱心中不慌,就算到了武昌后有总督衙门负责他们的一切用度,但他可不想将自家的财政命脉轻易拱手让人。

吴可一路从南到北,几乎天天泡在酒席当中,明显看得出来此时的四品官身已经足够唬人,崇阳各地那些乡绅地主一个个巴结讨好诚惶诚恐的态度便是明证。

待到他从崇阳直接赶到咸宁,正好碰上新任咸宁知县到任,接下来在酒桌上自然又是好一番热闹。

可惜得是,看得出来这位新任咸宁知县表面客客气气内里却是冷淡之极,好象很不情愿跟他吴大官人有所交流一般,显得有些孤高绝傲。

吴可没有拿热脸贴别人冷屁股的嗜好,见对方如此也就失了喝酒的兴致,没多久便找个借口告辞带着手下上千人马浩浩荡荡直奔两百里开外的武昌而去……

第262章抵达

“吴老弟你可终于来了,老哥可是盼望得紧!”

武昌城外,左宗棠一把抓住吴可的手臂,满脸激动道。

“我说左老哥你不至于吧,咱不就分开没半月么?”

吴可心生警惕,满心疑惑问道。

“哎,说来话长说来话长啊……”

左宗海嘴唇蠕动了一下,但最终啥也没说只是拍着吴可的肩膀一脸感叹:“走走走,我先帮你安置好手下弟兄再说!”

“那就多谢老哥了!”

吴可自是求之不得,初来武昌人生地不熟的,要是遇上个不认识的接待官员,就是被阴了还得傻乎乎感谢人家帮忙呢。

“哈哈,你我兄弟哪用得着这般客气?”左宗棠摆了摆手一脸豪气。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武昌可是个好地方……

武昌最早有城,始于三国时期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是年吴主孙权在江夏山(今蛇山)东北筑土石城,取名夏口城。该城方圆仅二、三里,实为地形险要的军事堡垒。

武昌自古而今都是县、州、府、郡和省治所在地。历史上的古夏口城亦几经变迁。汉代设有沙羡(音夷)县,治涂口(今江夏区金口)。

至晋武帝以后,沙羡县治移至夏口城,故武昌一度称为沙羡县。后来因辖区扩大又改称汝南县。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孝武帝在夏口设置郢州,并在夏口城的基础上进行城垣的修葺和扩建,这就是古郢州城。至今古城遗址尚存。武昌在那时又称为郢城。

齐梁时期,梁将曹景宗(后任郢州刺史)攻打郢城,在紫金山与小龟山北筑土石城堡,此堡北临沙湖,南距郢城约二里,后世称为“曹公城”。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文帝改郢州称鄂州,改汝南县为江夏县。州、县治所均设于城内。自此武昌又有鄂州、江夏县之称。

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牛僧孺为武昌军节度使,改建鄂州城,原来的夯土结构改甓砖结构。

武昌城第二次大规模的改建并基本定型是在明洪武四年(1371年)。时任江夏侯的周德兴增拓武昌府城,周围二十余里,墙体为陶砖砌就,墙高二至三丈余不等。

据《湖广图经志书》载,明代的武昌城,里巷阡陌,衙署丛集,府学、贡院、文庙等文化建筑遍布,文人学士荟聚,俨然是一座政治中心的城市景观,为当时南方的重要城垣。

在清代武昌城又有不小发展,无论经济政治还是军事地位在华中地区都是首屈一指的。

当然这些吴可都是听左宗棠白话的,看着老左上下嘴皮子不住开合,当时他心中就一个想法:真乃牛人也!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无论是新任湖广总督张亮基,还是作为张大总督最重要心腹幕僚的左宗棠,对这次湖北履历都极为重视。

不然的话,左宗棠一个湖南人,怎么可能会对武昌城这么了解?显然来之前是做过充分准备的!

想到这儿吴可忍不住精神一振,张大总督和左大幕僚想要有番作为就好,他眼巴巴跑带武昌这湖北第一深潭来,为的不就是想要好好奋斗一番?

可以看出,张大总督对乡勇队还是非常看重的,不仅派来心腹幕僚左宗棠亲自迎接,还将乡勇队安置在武昌城南要地洪山,倚重之意不言自明。

“不知老弟是否满意?”

洪山山顶平缓处,左宗棠指着山腰处的简陋营地轻笑着问道。

“只需小小增补一些设施就成,能在短时间内搞成这样很不错了!”

看着山腰处的简陋营地,明显是最近新搭起来的,营中各项设施都是这时代清军标配,吴可好意思说不蚂蚁么?

“哈哈,老弟你满意就成!”

左宗棠脸上露出高兴笑容,伸手拉住吴可的胳膊道:“走走走,咱们也不用在城吹风,回城去老哥为你接风洗尘!”

“弟兄们的吃饭问题还没解决呢……”

吴可顺着老左一通向山下走去,脸上露出几分为难之色。

“放心吧老弟,老哥早就安排好了,等会就有人送来米粮肉食!”

左宗棠呵呵一笑眼中满是赞赏,挥了挥手轻描淡写道。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