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罗惊异:“移民?”
马戛尔尼道:“你知道现在大唐有多少人口吗?”
巴罗道:“这种事情我怎么会了解,说起来,大唐拥有那么多的海外领,一些大型海外领拥有数百万上千万人,几乎与我们不列颠等大。”
马戛尔尼直接回答:“我看过唐人的报纸,至于海外领的非汉族人口我就不说了,就说在大唐本土的汉族人口,确切数字没有,但大致应该有1500万,甚至更多。”
巴罗惊讶:“居然比不列颠本土人还多?”
马戛尔尼严肃地点头,“我想说的是,在十三年前,这个国家撑破天只有几十万人口,但是仅仅十三年的功夫,他本土就拥有了一千五百万的人口,国力更是爆炸式的增长了。原因在哪里?还不是十三年前那场战争,他们拥有了从清国强行掠夺人口的机会。”
接下来马戛尔尼继续道:“我不相信富有侵略性的唐人会没有想过统治中国,但是他们办不到,因为中国真的太大了,人口也太多了,更关键的是,这个国家不是他们想要的国家。你可能觉得这是一个很可笑的理由,但是我越研究越觉得是这样子的。这些天你也见到了,唐人在清国活动的非常多,他们对清人的很多作为都是鄙视的,因为唐人是文明人。大唐那位总统,据说是非常有才华的一个人,十三年前的战争正是出自他的策划。他在一点一点地继续着大唐的实力,并且一点点地蚕食清国。也许不是现在,但是在不远的将来,这个像是破房子一样的国家,只要被踹一脚就会通盘倒塌。唐人不会想让这间房子倒塌,特别不愿意是我们欧洲人踹倒它,他们希望自己拆掉,然后建立一个新的又大又好的房子。”P.S: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北美大唐,版权属于白面黑厮(书坊),多多支持白面黑厮(书坊)(本文作者)
668真正图谋(中)
不仅仅是马戛尔尼等人对这次出访清国抱有极大的希望,当嘉庆在听闻英国高级别外交团队来访之后,也兴致勃勃。可以说,整个大清国现在最核心的外交关系是围绕着大唐展开的,清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途径也是通过大唐的。由于大唐在东亚地区(指地理意义上的东亚、东北亚和东南亚)的扩张行动,清国大量的藩属国已经成为大唐的海外领。现在勉强还能称得上是属国的也仅剩下一个朝鲜了,然而就算这样,大唐也对朝鲜完成了大渗透。多年以前,唐人就比照着当年跟清国签的条款,跟朝鲜也签了一遍,甚至还获得了在济州岛修建军事基地和进行军事驻扎的权利。
在这样的时候,一个欧洲国家主动来联络感情,对嘉庆来说意义上格外重大的。纵横学可是在中国传承了两千年的东西,嘉庆也早想联络一些势力,联手对付大唐。就算不是明面上的,暗地里给大唐添堵也是可以的。
他的视听也不是完全闭塞,唐人的到来实际上也带来了许多资讯。嘉庆也知道,唐人曾经在北美击败过英国,帮助英国的一个殖民地独立,还从英国人手中a走了一大片土地。虽然现在唐英两国是还算友好的,但是嘉庆很直观地就认为,两国存在着严重的不信任以及敌对。
马戛尔尼的觐见是十分官样化的东西,乏善可陈。马戛尔尼送上了一些不起眼的礼品,然后嘉庆又回赠一些值钱的玩意。马戛尔尼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跟这位清国皇帝进行深入会谈,他能够感觉到对方的眼神中同样存在着热切。可是无论是正式的朝会,还是国宴,都不是说话的场合。
终于,在马戛尔尼觐见嘉庆的第三天。嘉庆邀请马戛尔尼入宫。当马戛尔尼来到了上书房,以为终于能够跟嘉庆长谈的时候,嘉庆却对他使了一个眼色。然后开口道:“贵使,不如陪朕在御花园走走吧。让贵使也瞧瞧我宫中气象。”
马戛尔尼曾苦练中文,与嘉庆的对话并不需要翻译,他似乎明白了什么,然后低头应是。
两人来到御花园中,嘉庆随手让几个太监离得远了一些,并且站在花丛幽径中,四周也没有什么人。嘉庆并不会向马戛尔尼解释什么的,一年多前。他失手打翻了一支平时不怎么会动的花瓶,发现了里面藏着一个什么奇怪的东西。他并不知道这玩意究竟是做什么用的,但是仍旧恐惧,嘉庆在宫中大发雷霆,并且要求彻查,可是并没有查出什么结果来。几天后,嘉庆又在自己的寝宫发现了相同的东西,而那里他明明让自己的奴才们去找了。
冰冷的气息包围了嘉庆,这让他相当恐惧。他知道那东西绝对不是什么好东西,一瞧就像是什么机械造物。而世界上最擅长机械造物的无疑就是唐人,也许唐人正在利用什么他不知道的手段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更令他恐惧的是,那些太监们居然被唐人渗透成了这个样子。他无法想象。现在只是去设置一些奇怪的东西,如果是未来有人下毒或者暗杀,那该如何是好。惊恐的嘉庆想要打杀了那些太监,可是遭到了宫廷内侍官的反对。
宫廷内侍官这个职位也出现在京师事变后,新政的举措之一。国事内阁处理,而即便是紫禁城的事情,唐人也逼着嘉庆认下了,他不能完全决定,宫廷内侍官有建议和反对的可能。现任的宫廷内侍官已经是他登基以后的第四任了。甚至是他自己选择的人选,但是他仍旧想不到。这个家伙居然敢反对自己。说没有正当理由,不能滥杀宫中宦官。
这之后的嘉庆几乎绝望。他甚至没有想到,自己身边他都维护不住了。他下令辞退那个宫廷内侍官,这是他所能做到的事情,然后他又任命了一个新的宫廷内侍官,只是人选仍旧是他跟内阁联合决定的。他命令这个新內侍官再次清扫皇宫,但是内侍官给出的答案是,宫里什么多余的东西都没有。
以前的嘉庆,对于自己的权柄和地位有着无尽的幻想,可是在这件事情之后,嘉庆彻底知道,自己一直生活在一个甜美的梦中。也许他确实是皇帝,拥有着巨大的权力,但是他却不像自己想象中那么全知全能、至尊无双。
嘉庆能够肯定,上书房里有猫腻,所以他下意识就不想在御书房中跟马戛尔尼交谈,所以他选择了把马戛尔尼叫到御花园中,并且支开太监们,最起码获得一个可以说话的机会。
他不会把顾虑告诉马戛尔尼,因为这太丢脸了。
两人不咸不淡地寒暄了半晌,甚至马戛尔尼还卖弄了自己的汉学功底,作了一首拍马屁的诗。嘉庆这时候有意地在引导话题,叹道:“想不到贵使能文擅诗,学问令人敬佩。比起贵使,那些自诩华夏之民的唐人,却没几个懂得这些的,简直是丢老祖宗的脸。”
他这话自然是放屁一样,大唐也是存在着不少国学好手,比他和他那个蹩脚老子的水平高得多。学习传统文学,更是大唐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而且更重要的是,创造诗文的老祖宗是汉人的老祖宗,他一个野猪皮完全是往脸上贴金。
另一边马戛尔尼也跟着话头往上爬,说道:“外臣一直以来仰慕文化芬芳的大清国,听闻贵国君王贤明、士子才华、百姓知礼,当不愧为是最优秀的国家。大唐共和国虽然强势,但是比起充满了文化和道德气息的大清国,真的是不如甚多。”
虽然知道是马屁,但是嘉庆还是很乐意,他点头道:“不错,大唐虽以兄弟之邦称我大清,但行事虎狼,全无道德,据说其国内到处是道德沦丧。百姓官宦恬不知耻,纲常皆废,仁人羞于与之为伍。”
马戛尔尼觉得谈话渐入佳境。两个有共同话题的人显然是能够达成一些建设性的共识的。马戛尔尼是非常聪明的人,所以他不会去假意询问什么。“为什么唐清两国那么友好,皇帝陛下却不喜欢大唐”、“大唐怎么惹着你了”、“皇帝陛下难道被大唐欺压”了之类的话。他能够感觉到,对面的这个年轻君主,似乎格外看重面子。这是清人上流社会的一个典型,马戛尔尼了解得很透彻。
唐人也是好面子的,但是唐人不会好面子到丢了实际利益的地步。所以马戛尔尼很清楚地认识到,唐人是有理智的,而清人是愚蠢的。
马戛尔尼说道:“皇帝陛下的感受。就是吾王和不列颠国民的感受啊!霸道嚣张的唐人,在全世界都像是一只横冲直撞的野牛,他们根本不讲究贵族的礼仪,也没有皇帝陛下所说的高贵的道德感,威胁着文明的社会。但是,遗憾的是,这只野牛块头有些大,而且力量太强,任何一个想要寻求正义和公理的勇者站在它的面前,都会被它掀翻和践踏。但是。很幸运的是,不希望这只讨厌的野牛继续存在下去的,不只是一个势单力孤的人。大清不希望唐国强大,而我们不列颠,甚至很多国家都是抱有相同看法的。”
嘉庆听了这话,眼神一亮,他也没有什么含蓄,因为眼前的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他在大唐这堵墙上碰壁太多次了,而且每一次他都感觉到格外的孤独和害怕。他需要一个朋友,能够跟他相同对抗大唐的朋友。数量优势是壮胆的最佳方案。
于是,他说道:“唐国虽强。但不得人心。无道者,众伐之。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英国乃是欧洲第一大邦,朕也听闻贵主乔治三世之名久矣。唐人在我大清肆无忌惮。人神共愤,朕不能长久坐视这一情况,早晚都是要给唐人一击的。不过,确实如贵使所说,唐国力强,我大清虽然国力兴盛,但国内受汉奸掣肘,又多其他事务,击败这唐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今有不列颠之友人,同愤慨唐国恶行,不如我两结为兄弟之邦,共伐逆唐,还这天下寰宇一个澄明。”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末虎啸 (遥远之矢) 起点VIP2016-08-15 两宋元明1632年,壬申。大明崇祯五年,后金天聪六年。大学生李啸魂穿成山东省安东卫牛蹄墩内...
-
明朝卦师 (沐轶) 起点VIP 两宋元明一个爱好算卦的高中生,意外被寺庙里算卦祖师爷鬼谷子的泥塑雕像撞中脑袋,穿越到了明朝,附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