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斯三世沉思了一会儿,觉得阿方索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他道:“那么我们真的要放开对大唐共和国的贸易限制吗?这样的话唐人的商品会充斥我们殖民地的市场,对我们造成很大的影响。”
阿方索道:“其实我们一开始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了不是吗?关键现在我们的殖民地发展水平其实很低,墨西哥远比新英格兰要开发得早,可是新英格兰成长很快,墨西哥却依旧贫穷。西班牙的商品也很难完全满足各殖民地的需求,这使得殖民地怨声载道。其实进行贸易保护,我们还可以使用很多别的法子,比如说鼓励当地人优先购买我们的产品,而且如果我们得到了大唐生产制造业的秘密,就能够很快地发展出自己的工业产品,在我们的殖民地竞争超过唐人。”
冈波斯这时候也跟卡洛斯三世窃窃私语道:“陛下,我看这位唐人使节,立场是很强硬的,我们应该得不到一份特别大让步的协议了,不过对于大唐船只来航的限制,我们还是应该做的,即便是我们能够放任大唐商品进入我们的殖民地,但中间这个转运利润,也应该由我们西班牙人来拿。”
卡洛斯三世跟这些臣子们做了一番权衡,再次拿出了条件:“关税方面西班牙可以进行让步,能够做到优于其他贸易国,来航西班牙殖民地的大唐船只数量,不应超过三十艘,载重吨不应超过三万吨。”
楚白仍不满意,继续讨价还价,他当然知道西班牙商人一样可以将商品运往各地,但是大唐势必会放弃很大一部分利润,他道:“一百艘商船每年,不限制载重。”
冈波斯摇头道:“这不可能,很多国家一年来往西班牙的商船数量都不超过五六十艘,而且就算贸易开通,我也不觉得大唐有能力每年派出100艘商船给我们做生意,恐怕四五十艘就是你们的极限了,所以何必为了不能实现的东西而争取呢?”
冈波斯说的其实也不能算错,大唐毕竟国家小,虽然有大量的船只,但是能够充分调动的规模却不是很大,就算开通了双边贸易,大唐估计每年派往西班牙殖民地的商船,数量也不太可能超过30艘,大唐虽然对于工业原料需求巨大,但是消费力毕竟也是有限的。
楚白考虑清楚了这个问题,于是道:“50艘商船,载重吨无限制,另外贸易协议能够根据双方需要定期修订,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有效期五年,五年后我们修约。”
阿方索这时候又对卡洛斯三世道:“唐人的商船吨位一般比较大,三五千吨的商船是最常见的,甚至万吨的巨轮也有,所以按照每艘商船一千吨载重来算,唐人在根本无法达到商船数量限制时,就会耗尽载重吨限制了。不过,唐人的巨轮也不算多,就像冈波斯阁下说的一样,即便我们不设置载重和船只限制,唐人来航的商船数量也绝不会多。”
卡洛斯三世是极信任阿方索的,于是他拍板定案道:“那么,就按照50艘船,不定载重限制的标准来吧。西班牙去往大唐的商船数量不限、载重不限,贵使有意见吗?”
楚白同样不觉着开放了这个限制,西班牙商船能挤爆大唐港口,况且限制的手段还有很多,于是楚白欣然点头。(未完待续。。)
121马德里协定
最终在1775年的11月底,楚白代表大唐共和国与西班牙王国签订了贸易协定,官方定名为《唐西马德里贸易协定》。该协定规定了一系列双方进行贸易的规则,是西班牙历史上签订的最复杂的贸易协定,不仅几乎所有常见门类的贸易商品的关税进行了具体的规定,甚至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如何的操作都有详细的解释,整份协定多达二百多页,在这个时代的人们看来是极为罕见的。
不过想想后世人民共和国为了加入wto进行的长达十五年的贸易谈判,这次的贸易谈判倒也不是多么艰难。
表面上看,马德里协定对于大唐共和国的限制更多,比如限制了大唐商船只能前往三个新西班牙殖民地的港口,不得前往西班牙本土贸易,还有每年只允许五十艘大唐商船贸易,不过从实际角度来看,这种限制对于大唐来说其实等于没有。唐国不太可能派遣超过五十艘商船去跟西班牙贸易,而且每一艘唐人商船吨位巨大,足以满足大唐的贸易需求了。
至于三处港口通商的问题,固然存在一些限制,但是双边的贸易处于草创阶段,没太可能一下子扩展到很多港口,而且三个港口涉及了三个主要地区,墨西哥、秘鲁和智利都有大唐需要的产出物。
还有马德里协定五年一修,在五年的遂行期间,如果大唐发现了什么问题,那么五年后还有机会进行改变。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后手。
原本西班牙人希望在协定中加入双边反航线上的海盗、反走私这样的条款,但大唐显然不愿意直接这样掐断巴亚尔塔这个走私港,楚白以大唐政府需要进行考虑为由。没有在协定中写入这一条。马德里协定必然会让巴亚尔塔的走私商们利益受损,他们中一部分可能会转为正规商人,从阿尔普尔科缴纳西班牙的出口关税,也有一部分可能继续做着非法的生意,不过殖民地政府很可能会采取更加激烈一些的手段,比如派遣部队进驻巴亚尔塔港,并严格限制和打击走私的行为。
总之只要商船到了大唐。税务和港务机关不会管这船是从哪里来的,有没有在出发地港口完税,因为那些关税跟大唐共和国没有关系。只要在长滩港缴纳了给大唐的商税,那么这些商人就允许在洛杉矶做生意。
当然马德里协定中还包括一些比较重要的附件,有的是政府对政府间的重大贸易合同,典型代表就是西班牙王**队向大唐北方工业集团。求购两型出口步枪各1000支。sc1774式青铜滑膛炮50门。
西班牙方面最开始不希望采购这么多的,但是楚白之际把底线亮出来了,采购数额不到,那么大唐认为风险太大,所以不会向西班牙出口的,西班牙不得不掏钱买下来了。卡洛斯三世自掏腰包,为他的王室卫队购买了这批武器。当然这位志得意满的国王认为,得到了这批大唐火枪之后。他的工匠就能够仿制出来。
当然,更让国王陛下和他的朝臣们满意的还有大唐同意向西班牙出口一系列技术性机械。其中包括瓦特蒸汽机、珍妮纺纱机等工业革命典型性的成果。为了获得这些工业机械和其相关的制造技术,卡洛斯三世不得不同意,大批量采购以上的货品,而且运输以上机械产品的大唐商船不算在正常贸易限额船只之内。
这些设备买的实在是太多太贵,以至于国王陛下很头疼这些东西的处理。还是几名大臣对国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些机械能够提高西班牙多个行业的生产效率,而且就算是拿来出售,也会为王室赚一笔。
瓦特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这样的机械,在大唐国内都是见不到的淘汰货,虽然出售给西班牙会大幅增长西班牙的国力,不过西班牙要将这些技术运用到工业中,尚需要一段时日,而且大唐本身拥有效率更高的机械产品,即便西班牙纺纱出口量增大,在大唐的本土也无法竞争过生产效率更高的本国产品。至于瓦特蒸汽机这样的东西,大唐更不稀罕了,海军都快玩腻了往复式蒸汽机,下一步就往蒸汽轮机和燃气轮机上发展了,大唐更是已经实现了基本的电气化,诸多机械都是用电的。
而出售这些机械给西班牙,唐人还存了蔫坏的心思。瓦特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现在英国人都已经发明了出来,并开始应用于自己的工厂。至迟在18世纪末,这些东西就会普遍地流传到欧洲国家,而英国人虽然颁布了禁止机器出口的法令,但并没有维持太久,而且机器走私出国的行为时有发生。出售机器的钱,如果大唐不赚,英国人也会赚的。而且现在把这些东西交给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西班牙,增强西班牙的工业能力和国力,会使得西班牙的野心进一步膨胀,更使得欧洲的竞争和冲突更加激烈,也会消磨英国的竞争优势,使欧洲列强们战斗得更加惨烈。
实际上大唐不仅打算把机器出售给西班牙,之后大唐还会考虑把机器出售给其他欧洲列强,比如法国、普鲁士、奥地利、葡萄牙,甚至未来还会考虑出售给美国,这当然得看跟美国之间的竞争关系发展到什么程度。
工业品出口的价值是巨大的,尤其是机械类的产品,大唐可以选择抱着这些略微先进一点的产品,生怕别人学了去。可是即便如此,大唐的各种产品也不会因此缺少竞争而行销全球,毕竟大唐的生产效率虽高,但生产的货物却有限,而各国之间本来就有高高的贸易壁垒,除非战争不然突破很难。
而利用出口机械等一些工业品的贸易,大唐可以凶残地掠取各国的资金,从而更好地支持本国的技术进步和工业发展。工业部长梁振海就是积极主张向外国出口一部分低技术机器的人,他认为仅靠大唐本国的需求,国内很多工业企业是吃不饱的,而如果没有订单,没有资金,单纯靠政府的补血,企业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大唐的工业也不会真正的强大。空有技术,没有产品,还是等同于无。
相似小说推荐
-
明末虎啸 (遥远之矢) 起点VIP2016-08-15 两宋元明1632年,壬申。大明崇祯五年,后金天聪六年。大学生李啸魂穿成山东省安东卫牛蹄墩内...
-
明朝卦师 (沐轶) 起点VIP 两宋元明一个爱好算卦的高中生,意外被寺庙里算卦祖师爷鬼谷子的泥塑雕像撞中脑袋,穿越到了明朝,附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