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谁?”
“温体仁,温大人。”
“哦。。。。。。”
三天后,首辅周延儒呆坐在书案旁,这个外表儒雅君子风流的状元首辅,脸上是密布交织的焦虑与不安。
书案上,散乱地摆着朱大典的六百里加急的奏报。
朱大典在奏章呈报的事情,有如一枚大锤,狠狠地敲击周延儒早已衰弱不堪的神经。
“。。。。。。贼子李啸,原安东卫一卑贱小卒,乘时得运,骤得高位。贼子胸藏虎狼贪残之心,腹怀狂悖恣肆之意,背负皇恩,私谋作乱。近日已杀安东卫指挥使王铭世,破其军,夺其地,反逆之意明矣。此贼若不早除,定致遗祸无穷,唯请圣上明察之。。。。。。”
周延儒定定地望着雕花窗棂出神,他突然感觉极其疲累满心悲凉,山东战事已历两年,糜烂至今,叛军尚不知何日方可剿灭,现在这个李啸也来谋反,这山东的局势,还能收拾吗?
看来,自已最终是逃不过从首辅的位置上下来的命运了。
周延儒呆坐良久,最终缓缓地从椅子上站起,揣上朱大典的奏章,有如机械人一般,一步一步向皇宫挪去。
东暖阁中,一只拳头狠狠地敲在一张楠木雕龙桌案上。
案上的茶杯惊跳而起,茶水四溅,将桌案的摊开的奏章洇得精湿。
旁边的曹化淳,王怀心等太监一脸惊惶,随即垂头而立,等待那熟悉的狂风暴雨来临。
“你们!你们做得好啊!登州叛军未灭,安东卫又开始内乱,你们能不能让朕省省心!”崇祯皇帝一把抄起洇满茶水的奏章,狠狠地掼在地上。
他年轻而憔悴的脸上,呈现出一种莫名的扭曲。
“请陛下善保龙体,不可因怒伤身啊。”曹化淳颤抖着说了一句。
“哼!”崇祯狠狠地咬了咬牙,跌坐在龙椅上。
年轻的皇帝无法理解这样的事情。
为什么这样一名忠君报国抗击叛军的优秀将领,回到安东卫后,竟会被他的顶头上司四面围杀?
为什么作为顶头上司的王铭世,不为有这样的优秀下属而高兴,却要必除之而后快?
高起潜的奏章中没有说明,而李啸的那封亲笔书信则说是王铭世妒贤嫉能,恐自已将来会取代他,而先下手为强。只是,事情真的是这么吗?
最让皇帝感觉悲愤的是,这些人,竟然丝毫不以国事为重。现在叛军、流寇、鞑子已将大明折腾得奄奄一息,而自已这些地方将领,打击叛军不肯出力,却能如此你死我活的内斗厮杀!
皇帝又是狠狠地一拳捶击在桌案上:“都在瞒朕!都在骗朕!李啸击杀安东卫指挥使王铭世一事,定然大有隐情!”
一名小太监嗫嚅地向他禀报,说周延儒觐见。
崇祯皇帝猛地想到,周延儒手上,定然有朱大典关于李啸事件的奏章,故连忙让人宣他入见。
周延儒颤抖着将朱大典的奏章交了上去。
不一会儿,朱大典的奏章,从年轻的皇帝手中无声地飘然而落。
周延儒伏跪于地,身上冷汗涔涔。
整个东暖阁有如死去般的寂静,掉根针都听得见。
良久,一个凄凉的声音颤颤响起:“李啸,连你也要背叛朕么?!”
昨天有事耽搁,今天双更为歉。还是求推荐与收藏,这是作者写作的动力啊。
第一百三十章温体仁之策
崇祯皇帝重新跌坐在椅子上,脸色灰败,双眼怔怔地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发呆。
“禀皇上,那李啸方回安东卫,立足尚未稳固,若朝廷立发大军讨伐,必将李啸这跳梁之
小丑,一扫而灭。”见皇帝一下子如此颓丧,伏跪于地的周延儒急忙讲述了自已的想法。
他正欲往下讲,皇帝却厌恶地一挥手,周延儒立刻知趣地闭上了嘴。
“讨伐!讨伐!山东已出了孔有德与耿仲明这样至今无法讨灭的反贼,难道还要再加上一个李啸吗?莫非还嫌乱得不够?朕对你们,实在失望透顶!”皇帝失声大吼,眼中是满满的失意与悲凉。
一个小太监急急上前禀报:“陛下,礼部尚书温体仁求见。”
“他来干什么?”
“奴婢听说他是为安东卫李啸之事而来。”
“哦,宣他入觐吧。”
温体仁,字长卿,浙江乌程人,崇祯六年时,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
温体仁入得殿来,一眼瞥见正伏跪于地的周延儒,嘴角不觉泛起轻蔑的浅笑。
“微臣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温体仁跪地叩拜。
“两位爱卿皆平身。”崇祯伸手虚扶了一下。
“谢陛下。”周延儒温体仁一同站起,两人目光深刻地对视了一下,便分站两旁。
“陛下,微臣特为安东卫李啸击杀上官一事而来。”温体仁略略整了下衣冠。字句清晰地拱手说道。
“哦,长卿,你对此事。有何看法?”崇祯努力让脸色表持平静。
“微臣以为,李啸击杀安东卫指挥使王铭世一事,在未了解清楚之前,断不可对李啸大加征伐,以免寒了忠诚将士之心啊。”温体仁缓缓言道。
崇祯沉默不语。
“温大人,你难道不怕养虎为患,以致让此人再成为另一个孔有德吗?”周延儒毫不客气地咄咄相问。
“周大人的意思。是要在事情未了解清楚之前,就要将李啸硬逼成孔有德第二吗?”温体仁毫不退让,双眼之中满是鄙视之情。
“你。你简直一派胡言!”周延儒一时语塞,脸皮瞬间涨红。
“周大人,那李啸在半个月之前,还在与登州叛军生死搏杀。并身先士卒斩杀巨寇李九成。受到陛下擢升奖慰。难道,你认为,这样忠勇之人,会在半个月后,就突然转身一变而成了阴谋作乱,杀官夺地的反逆分子吗?”温体仁冷冷说道。
“长卿言之有理。”崇祯缓缓点头。
温体仁向崇祯拱手说道:“陛下,良将难得而易失,山东局势如此糜烂。岂能让安东卫再生动乱,徒寒将士之心。再为浇油之势乎?以我观之,李啸击杀王铭世,定有其无奈之处,还望陛下派亲信之人,详细调查之后再做决定不迟。”
崇祯点头沉吟,随后说道:“长卿之言,甚合我心。就着曹大伴与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一同前往安东卫调查此事吧。“
看着崇祯皇帝对温体仁一脸的欣赏之色,周延儒心下又嫉又恨,他赶紧拱手争急说道:“陛下,昔时孔子日:名位其顺,万事乃安。陛下万万不可轻纵此人啊,且不论李啸究竟有无道理,若下面的卫所皆如此效仿此人,以下反上,动辄兴兵作乱,后果恐不堪设想!”
崇祯刚刚舒缓的脸色,瞬间又绷紧。
“陛下,周大人此语,在下认为亦是道理。”温体仁也拱手说道。
“哦,你倒替他说话,却是难得。”崇祯一时有些迷惑,反应不过来。
“周大人之语,为老成谋国之言,防微杜渐以防效尤之举,却是必要的。只是,微臣以为,凡事在于变通,不可执于死理。”温体仁脸上泛起了一丝莫测的微笑。
“长卿详细说来。”
“臣以为,此事分两个结果,若调查后,确查得是李啸谋反,杀官夺地,则朝廷立派兵马加以讨伐。若李啸果真是被逼无奈,或如其信中所言,是王铭世妒贤嫉能先欲杀他,李啸不得不自卫的话,此事当另作别论。”
“那若确是李啸被逼无奈而击杀了王铭世,此事复当如何处理?”崇祯紧接着问道。
“陛下,若是如此,微臣之意为,对李啸不予征伐,但需对其出惩罚,绝不可让他因此而成为安东卫指挥使,以绝他人篡位之思。”温体仁眼中冷光闪烁。
“哦,那敢问温大人,如何对李啸进行惩罚呢?不会是诉叱一顿吧。”周延儒斜了温体仁一眼,出言讽刺道。
“禀陛下,微臣看过安东卫地形图,以日照城为界,南部富庶,田地丰饶,更有安东卫城这样的人烟稠密物阜繁华之大城。而在日照城以北,东至灵山卫夏河寨前所,西抵五莲县、莒南县之界,此处土地贫瘠,人口稀疏,多为乱石盐碱之地。臣意以为,可将安东卫以日照城为界,一分为二,将这贫瘠荒凉之地,交于李啸管理。”
“长卿此法,釜底抽薪,遏其根本,倒颇得唐代抑制藩镇坐大的玄妙。”崇祯皇帝脸上泛起淡淡的微笑。
“禀陛下,古往今来,凡心怀不轨者,皆需手中握有壮盛之兵马,丰足之粮草。那李啸若至此地,一难养兵,二难屯田,臣说句谮越的话,纵其有安禄山之志,曹孟德之才,复能何为?”温体仁拱手言毕,眼中寒光闪烁。
一旁的周延儒,一脸阴沉,却也说不出什么反驳的话来。
“好!长卿妙策,大解朕忧。就如你所说去办吧。”崇祯皇帝脸上重现了舒心的笑容。
“微臣谨遵圣谕!”
一周后,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与司礼监秉笔太监曹化淳,率一众锦衣卫与内官,风尘仆仆地赶至李啸军所在的安东卫马耆山。
骆养性,为原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之子。心性狠毒,手段残忍,史载其好敲碎犯人的牙齿为乐。上一任锦衣卫指挥田尔耕于崇祯元年倒台后,此人子承父位,掌得锦衣卫指挥使的大权。
相似小说推荐
-
火线神兵 (纳兰初) 看书网VIP 异世大陆蜚声国际的电子竞技明星江雨寒在网吧玩穿越火线的时候出了意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所处的...
-
最后的特种兵 (付勇军) 起点VIP2016-09-21 战争幻想7308小队是最隐秘的战略突击队,没有服役年限。因为敌对国家与境外势力“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