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喧闹无比,木驴的后半边都被鲜血染红,刘秦氏已经是奄奄一息,却还留着最后一口气,这也是设计木驴的人精妙之处,明明是这么折磨人的刑罚,却教人一时半会不得死去,还要去法场领上一刀。
锦衣卫们特意放慢了脚步,绕着京都走了一圈,京都可不算小,一路走下来,也颇为花费时间,等到快到法场的时候,已经是午时三刻了。毛骧亲自在法场监斩,这次的案子是锦衣卫一手办下来的,毛骧的面子上也颇为有光。只不过是饿着肚子也已经等得不耐烦了。见到沈子成一行人来到法场,差点叫出好来。
沈子成对毛骧施礼道:“毛大人,人犯已经带到。请验明正身!”
毛骧随意命人上前去验明正身,便走回座位,喝道:“三刀挖心!”
这也是一门残忍的刑罚,侩子手要不多不少在三刀之内,将人犯的心脏挖出来,出来的时候还得是活蹦乱跳的。要是水平高的侩子手,挖出心来,犯人还能有数息之间不会死去。自己看到这一幕,更是恐怖!
“动手!”
一名高大的侩子手露出黑乎乎的胸膛,手持一把牛耳尖刀走上刑台,几名番子已经将刘秦氏在柱子上绑了个结结实实,那侩子手伸手在他胸口上比划了几下,狠狠一刀割了下去!
“啊……”刘秦氏一声惨叫,一股鲜血狂喷出来……
沈子成的心思却不在他的身上,已经是正月里了,自己还有好多事好做呢!这儿,只不过是个开端而已!
第九十三章 开中之法
一声鸡啼拉开了一天的序幕,如今只不过是四更天,京都的天色还是黑漆漆的。沈子成却不得不穿戴好了衣帽,准备要入宫面见朱元璋。大正月的也不让人消停一会。沈子成是个懒骨头,能赖在暖被窝里就不想起来,还好,锦衣卫是不用天天早朝的,要不然的话,光累就把沈子成给累死了!
打开房门,一股清新的空气参合着清晨的寒风飘了过来,沈子成深深的吸了口气,忍不住打了个喷嚏,顿觉头脑清醒了不少,一旁小疙瘩伺候着:“少爷,暖轿已经备好了。”
“好,咱们这就去吧!”沈子成说道。
今天不是要沈子成去早朝,而是朱元璋要在早朝之后召见沈子成,饶是如此,沈子成也不敢迟到,否则的话,天知道朱元璋那脾气会不会翻脸不认人。一顶小小的暖轿抬着沈子成朝皇宫走去。一路上掀开轿帘,还能看见不少形状各异的暖轿,大家的方向都是皇宫。沈子成暗笑道:做官真的很好么?一大清早就要顶着零下的温度,凛冽的寒风往皇宫里跑。这种日子到底是没有富家翁逍遥自在。可惜的是,明朝也好,还是其他的朝代也好。树大招风这个道理是不会变的,没有自己的权力和保障,就算是积累了万贯家产,也只是死得更快一些而已。
到了宫中,许多官员都守在殿外,一个个穿着厚厚的衣服,官服却是各异。沈子成也不做声,默默的站在最后,看那些相熟的官员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说话,口中呵出的热气迅变成一片白雾。有的人冻得不停的来回踱步,双手拢在袖笼子里,身上还有些微微颤抖。能上朝的官员品级都不算低,没有几个人认识刚刚踏足大明官场的沈子成。不知道是谁认出了沈子成,暗中对那些官员说了,一传十十传百,许多目光都转向这位平步青云,一脚踏进锦衣卫的五品镇抚身上。
“敢问可是锦衣卫督查风闻司的镇抚沈大人?”一个瘦小的官员凑了过来,笑容可掬的对沈子成说道。
沈子成漫不经意的答道:“正是下官,不知道大人是……”
那人笑着答道:“在下是礼部郎中郑桐。沈大人过谦了!”
沈子成点了点头,郎中也是正五品,跟自己是一样的。只不过锦衣卫算是武官,明朝虽然没有说出口是重文轻武,不过在大臣的心中,就算是同级别的话,文官也是要比武官高上一筹的。
“郑大人客气了!”沈子成回礼道。心中一片雪亮,别人知道了自己的身份,不管是有意无意,套个交情总是好的。锦衣卫干的就是督查官员的活,就算是几百年后,看看纪检委书记下去,别说是什么级别,多少官员来套近乎。官场险恶,说不定哪天就被人下了套,使个招数给坑了,多一个在锦衣卫里手握大权的朋友,总不是一件坏事。
郑桐面露喜色,正要和沈子成攀谈几句,忽然听到殿前一声高呼:“上朝!”
郑桐拱手道:“他日若是有机会,在下再和沈大人叙过!”
沈子成微笑道:“多谢郑大人的好意了!”大殿之前一会儿功夫就走得空空荡荡,只剩下那些手持干戈的大汉将军和偶尔能看到的太监走过。沈子成越站越冷,身上的棉衣好像起不到什么作用似的,忍不住也学着之前那些官员一般,在那原地缓缓的踱着步。
“可是锦衣卫沈镇抚么?”
沈子成抬头望去,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太监走到面前,声音虽然有些尖利,还不算难听。沈子成回礼道:“正是!”
那太监笑呵呵的说道:“果然是少年人才。咱家是司礼监的郭荣。皇上宣沈镇抚入宫,吩咐咱家来引见。沈镇抚请随咱家来,皇上早朝之后便要去御书房批阅奏章,在那儿等着就行了!”
沈子成急忙谢过郭荣,郭荣是朱元璋身边的亲信太监,不仅如此,郭荣据说还有些武艺,当初在朱元璋南征北战的时候,曾经保护过朱元璋。是深得朱元璋信任的一位太监。尤其难得的是,郭荣这个人淡泊名利,虽然掌管大内,却从不和外廷的官员来往。这一点,更是让朱元璋放心。
去御书房的路,沈子成走过也不下一次了,随在郭荣的身后,缓步朝御书房走去,天色已经渐渐亮了,郭荣一路上随意和沈子成问了些锦衣卫最近查处刘秦氏的案子,看似漫不经心,但是沈子成却是小心翼翼的回答,对于这种已经成了人精的人物,还是打起十二分精神的好。别看是郭荣在问话,谁知道是不是朱元璋的意思?
走到御书房外,郭荣停下脚步,两人就静悄悄的站在外边等着朱元璋回来。沈子成无意中看了郭荣一眼,就现所言非虚,郭荣果然是身上有不凡造诣的人,寒冬天气,面色红润,呼吸之间缓慢悠长,站了一会,沈子成几乎都忍不住要挪一挪酸痛的腿了。可是郭荣却一样稳如泰山的站着。
好在没让沈子成站了太久的时间。过了没多久,朱元璋终于回来了,领路的小太监急忙推开御书房的门,朱元璋回头对沈子成说道:“进来吧!”
沈子成快步跟着朱元璋走进御书房,太监们早已将御书房打扫的干干净净,点起了香炉。进了宫殿就不太冷了,暖墙烧的热乎乎的。朱元璋转过身来,走到书案后坐下,看着沈子成,淡淡的笑道:“这次男扮女装的案子,你们办的不错!”
“谢皇上!”沈子成恭恭敬敬的说道。
朱元璋颔道:“朕的本意就是让锦衣卫不但能督查官员贪腐,还能掌管民间疾苦。朕也是穷人出身,知道百姓不易。若是受了什么不公待遇,想要告状也难得很。遇到一些贪官污吏官官相护,更是难上加难。锦衣卫就是朕的耳目,你们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只管放手去做。落实了罪证,一任处置!”
沈子成心中大喜,这就是摆明车马要撑自己的腰了,这下可好,树大好乘凉,在大明,那棵大树能比朱元璋还大?有了这么坚实的后台,以后做起事来就方便多了!
朱元璋却长叹了一口气:“棣儿跟朕说过,说你沈子成在经商之上也是一把好手。之前你说的加税一事,朕也想过了。可行但是不可急!这件事,总要过个三年五载才能实施下去!”
这其中的原因,朱元璋虽然没说,沈子成也猜得到。现在朱元璋正在刻意打造胡惟庸,一来是借助胡惟庸的手去铲除那些个功高震主的大臣,顺便收回宰相的权力;二来是利用老百姓的质朴心理,把胡惟庸塑造成一个巨大的贪官形象。那胡惟庸既然是坏人,杀了贪官的皇帝自然就是好皇帝的。这还只是其中的两个好处,总之,塑造出胡惟庸这么个人,对于朱元璋来说,实在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但是在没有将胡惟庸拿下之前,加税,只是苦了老百姓又肥了贪官污吏的一件事。所以必须要缓行。朱元璋说是三年五载,算起来也差不多!
沈子成自然不敢说破,小小一个马屁轻飘飘的送了过去:“皇上高瞻远瞩,自然是算无遗策。”
朱元璋笑道:“这件事,倒叫朕看到了你的本事。如今,朕有个难题,问丞相,问户部都只能说个一知半解。朕倒想听听你的看法!”
“请皇上明言!”沈子成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
朱元璋缓缓的说道:“洪武四年的时候,朕知道边关之重,便沿袭宋﹑元制度,鼓励商人输运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给予其贩盐之专利。”
沈子成心中一动:“这不就是开中之法么?”
相似小说推荐
-
血衣卫 (任语丁) 纵横VIP2016-9-23穿越明朝成为锦衣卫十组千户血刀林风,一场莫名海难,从此开始征战之途,杀凶狼,血溅三江县,重整十...
-
替明 (叫天) 起点VIP2016-08-30 两宋元明明末是个比谁更烂的时代,唯有苦了百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苦了中华民族,失去了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