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奸商 (麻辣教师)



马皇后急忙劝说道:“皇上不要为了臣妾操办,如今天下初定,在在皆须用钱。国库还不富足,若是大操大办,反倒不好。”

朱棣笑道:“母后放心,儿臣来办的话,自然是办得漂漂亮亮,不会铺张浪费,也定然让母后开开心心的。”

马皇后还是不放心,又叮嘱了一句:“千万莫要奢侈,现在天下百姓还有许多人吃不饱饭穿不暖衣。咱们帝王家也要时刻想着他们才是。”

“儿臣知道了!”朱棣微笑着一施礼。

马皇后这么一说,朱元璋缓缓叹了口气,悠悠的说道:“蒙古鞑子在中原百年,害得中原百姓民不聊生。区区几年时间就想恢复元气,实在是难啊。朕身边,文臣武将都不少,饱学之士更是多如牛毛。可是大明立国之后,国库就没有充裕过。每一处都要用钱,但是朕身边却没有这样的人才。官员们,通常只会表些冠冕堂皇的、慷慨激昂的、忧国忧民的言论,但对深关大明命运的问题,却都是含糊其词、自欺欺人。这种只喜欢讲大道理的官员,通常才会受到百姓和官员的普遍尊敬。但是能办实事的人,实在是少啊……”

朱棣心中一动,说道:“父皇说的可是‘银子’?”

朱元璋淡然一笑,却不答话,岔开话题说道:“你明白就好,就按照你母后的吩咐,少用些钱,办得喜庆点就行了。”

朱棣的心中忽然热了起来,当年朱元璋打天下求得是谋臣良将,如今天下坐定,就需要有大批能治理天下的官员来辅助自己。可是打天下和坐天下完全是两码事,徐达是一员猛将,常胜将军。可是叫徐达去治理一方财政的话,只怕也是力有不逮。专业的事情总是需要专业的人才来说。朱棣这就想到了沈子成……说到敛财,沈子成可是高手中的高手……

“儿臣遵命!”朱棣恭恭敬敬的答道。

朱元璋轻声说道:“你大老远的从凤阳赶回来,也应该很累了,早些回府歇着吧,明日再觐见好了。”

朱棣谢恩退出,急忙吩咐随从备了车马径直赶回燕王府。一进门就朝纪纲问道:“沈子成来了没有?”

纪纲说道:“沈子成早就来了燕王府,现在就在客厅等候燕王。”

朱棣嗯了一声,也不换衣服,大步朝客厅走去。纪纲有些迷糊,到底沈子成有什么本事,居然让燕王一回来就去找他。

沈子成正端坐在客厅,手中的茶水早已凉了,却不敢命人换热茶来,谁知道朱棣什么时候回来?要是待会儿朱棣回来了,两人正说话忽然想去厕所,那不是大煞风景?沈子成已经盘算了好几次要如何对朱棣说太医院惠民药局的事。一抬头就见朱棣风风火火的走了进来,沈子成急忙放下茶杯,起身迎接朱棣。

朱棣笑道:“沈公子不必多礼。”

两人上下坐下,朱棣这才说道:“沈公子,本王今日入宫,皇上吩咐本王筹办除夕宴,务必要少花钱办得喜庆。现在大明财政紧张,处处都要用钱。皇上此意也是体察民情不愿加重百姓的负担。但是本王以为,若是能让大明国库充实,百姓安居乐业的话。就算是办得奢侈一些,想来也是无妨的吧。”

沈子成沉吟道:“燕王殿下说得是。”

朱棣接着说道:“不过皇上爱民如子,立国就定下了极低的赋税,就说商业税好了,三十取一,田税更是低之又低……假若现在说要加税的话,不但天下百姓不愿意,皇上就绝对不会同意。这倒是颇为难办。沈公子是大才之人,不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教本王?”

“这个教字可不敢当!”沈子成仔细想了想,缓缓的说道:“我记得《论语》中,孔圣人答学生问,问如何治国的条件谋略时,说了三条:一是强大的军队,二是充裕的粮食,三是坚定的信念。当学生问:如果只能选择一个,会是哪一个呢?圣人不假思索地答道:坚定的信念。现在大明需要的是一个信念,有一个信念来吸引广大老百姓的眼光的话,做其他的事情就简单的多了!”

“譬如呢?”朱棣问道。

沈子成回想良久才说道:“皇上立国之时,谕旨告诫群臣:‘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唯廉者能约己而利人,贪者必损国而厚己。有才敏者,或尼于私,善柔者,或昧于欲,此皆不廉政之也,尔等当深戒之’。说明皇上最恨的就是贪官污吏,而老百姓最恨的也是贪官污吏,只要从这一方面入手。吸引天下人的眼光,这时再劝说皇上加税,自无不可。”

沈子成接着说道:“加税并不是根本之法,就说田地好了,大明的疆域这么大,人口只会越来越多,除非一直不停的对外扩张,否则的话早晚会出现地少人多的局面。但是扩张就要打仗,现在的蒙古鞑子还有一战之力,北方是草原,西边是雪山荒漠,南方湿热之地又都臣服于大明,扩张不行的话。这个问题就无法避免。大明重农抑商,其实可以稍微放开一下,给予商人一些地位和鼓励。民富则国富,民穷而国穷啊。”

朱棣静静的想着沈子成说的话,叹息道:“商人重利益轻别离,皇上是非常不喜的。”

沈子成笑道:“这倒无妨,燕王,田税在那放着,一亩地产一百斤还是二百斤,区别不是很大。但是商业却是无穷无尽的,就算是一家饭店,一年下来的赋税也远远过几亩田地啊。说到底,如果民富的话,老百姓能安居乐业,他们不在乎交纳多少钱粮。而民穷的话,哪怕只收一文钱赋税,也会让老百姓叫苦连天。就像蒙元之时,老百姓已经吃不起饭,没衣服穿了,还要收税,那时候就算只收一点点税,老百姓也无法忍受啊?”

朱棣点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这件事,我们从长计议。听说你买了一套宅子是太医院惠民药局王德芳的老宅子?”

沈子成心中一紧,到正题了,不慌不忙的答道:“回禀燕王,正是王德芳的老宅子。”

朱棣微微眯起眼睛:“那京城里的谣言,你都知道了?”

沈子成抬起头正视着朱棣的双目,低声答道:“在下都听说了!”

第六十八章 江南苏楚——楚方玉

朱棣冷笑一声:“果然是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啊!”

沈子成低声劝道:“燕王不必生气,谣言止于智者。况且这种事情红口白牙,口说无凭。只不过是一群跳梁小丑在造谣罢了,燕王若是生气的话,反倒中了他们的奸计。”

朱棣长叹一声:“有时候本王想起来真恨不得能滴血认亲堵住他们的嘴。”

沈子成急忙劝说道:“万万不可啊。历史上只有楚昭烈王这么做过,可是无论如何也是伤了皇家的面子。燕王千万不要意气用事……”

再说了,沈子成可是心知肚明,滴血认亲?呸,有什么用啊?无非是哗众取宠的闹剧罢了。就算是人的血跟狗血放在一起都有机会融合在一起。

在后世听秦腔《三滴血》,描写一个糊涂的县官晋信书断案不作调查研究,自信书本上“滴血认亲”的办法可靠,从而活生生地拆散了人家亲生父子,又使一对将要结为夫妇的异姓姐弟负屈含冤。最后,这个县官为了压服和反驳受害者的强烈控拆和翻案,进一步再证明自己滴血认亲的办法准确无误,又把另外一对明落眼见的亲父子叫来当堂滴血试验,终于在铁的事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不得不承认滴血认亲实属荒谬,坑害了良民百姓。

朱棣叹道:“本王也只是随口那么一说,这种事情做不得的。”

沈子成这才放下心来,却听朱棣说道:“王德芳被抓进大内亲军都督府已经有些日子了,听说太医院不少人都被抓了进去。死了好几个,可是余下的一个也不招。看来这件事其中的隐情不小啊。”

沈子成不敢多说,静静的听着朱棣说话:“这件事若是不牵涉到本王也就罢了,现在坊间谣言居然说是本王命人偷出太子的药方,企图联合大臣胁迫皇上另立太子。这样诛心的话也能说出来,实在是胆大包天。本王要是不严查到底,那些造谣生事的人还以为本王畏畏尾,不敢动作。哼!本王是那么好相与的么?”

沈子成当然知道朱棣不是好相与的,这件事虽然还不知道幕后推手是哪个,但是很明显现在的一切就是要把朱棣给推到风头浪尖上。要是朱棣选择隐忍避祸的话,也未尝不可。只不过如此一来的话,民间的传说就会越传越是离谱。信息传播学的不准确性就是由此而来,一传十十传百到最后全都变了样子。

沈子成是明白朱棣最终是要去争夺帝位的,如果不能把自己的身世什么都撇白的话,在注重礼法的大明,这件事就足以让对手将他整死无数次。

“燕王稍安勿躁,太医院有嫌疑的人都被抓了起来,有些人只怕底子是不那么干净的。只不过他们不敢说也不能说,若是自己死了,或许一家老小也有人照料,还能得到一大笔足以让几代人衣食无忧的安家费。若是他们说了出来的话,诛灭三族还是九族且不说,最后连一点点好处都没有。那不是太傻了吗?”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