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奸商 (麻辣教师)



攀附权贵?沈子成眼前一亮,忽然想到把这几个读书种子救下来的方法,端起大碗,喝了一口米汤,沈子成笑呵呵的说道:“说真的,几位都有济世之才。科举是一定要考的。但是考完了科举,去哪里做官就有学问了。”

“哦?”这几个都是书生,对做官的事情有所了解,但也不是很深入。听沈子成这么一说,似乎有些门道似的。

沈子成缓缓的说道:“如今的大明跟过去的朝代不同。皇上分封了藩王,而且不日,藩王们就要外出就藩。第一批要出去的,就是秦王、晋王、燕王……你们若是考中了进士,一般都是要先放到外地做官的。放到哪里?是吏部的安排,可能南下,可能北上。或许去了云南,也可能要去北平。别看都是做官,换个地方的差距就大了。”

沈子成掰着手指头数着:“第一,你们想留在京都做官,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是做太子幕僚。但是你们不认识太子,无人举荐。这条路行不通。派到外地做官,就要和藩王打交道。现在就是我说的第二点了。”

看到大家伙儿的注意力都已经集中到了自己的身上,沈子成笑道:“其二,藩王的品性不同。在他们的封地,他们就是说一不二的人物。皇上一般也不会去干涉藩王的事务。假如方兄去了秦王的封地做官。那就惨了。秦王是个好大喜功的人,我说这话也不怕得罪他。像方兄这样的性格,做事一板一眼,按照规矩做事。不会让秦王高兴的。那方兄的政绩就很难说了。其实方兄自己对升官或许无所谓。但是我有不同的看法。就是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有本事,就要尽量造福更多的人。而不是困守在一个小岗位上。”

“那沈大人的意思是……”齐泰心中一动,抢着问道。

沈子成笑了笑:“吃吧,吃完了,我带你们去见一个人。”

第二百零二章 试才

一顿早饭吃的宾主尽欢,饭后,沈子成慢条斯理的剃了剃牙,稳了稳食,吩咐小疙瘩带人去准备了轿子,一行人便径直朝燕王府去了。

“沈大人,其实……”方孝孺想了想,欲言又止。

沈子成回头看了他一眼:“方兄,你想说什么只管说好了,这里并没有外人。”

方孝孺面露难色,迟疑了一下还是说道:“沈大人一番好意,学生是很明白的。不过还没有参加科举,就贸然去见燕王,要是被人知道了。会说学生们投机取巧。不求在书本上做文章,只求走达官贵人的后门。要是传出这样的说话,学生真是难看死了。沈大人,这燕王府……还是不要去了吧?”

沈子成并没有停下脚步,接着朝前方走去,边走边说道:“方兄,你是潜溪先生的高足。许多道理本来用不着我来说,你想,潜溪先生何等大才。他一样是学得文武艺,售予帝王家。潜溪先生当年和刘伯温等人交好。又有谁说潜溪先生是靠走了刘伯温等人的后门才做了官?一个人走什么样的门路不要紧,重要的是,他有没有本事去给人做事。”

沈子成这一番话也是有感而,当年自己参加高考,考的只是一般般,特别好的大学也进不去。只能去一些平常的大学混了几年而已。要说公平,未必见得比科举更加公平。至少科举还是全国考生同考一份试卷呢,至少出身寒门的人和达官贵人相比,也没有太大的劣势,也没有科举加分,更没有京都考生就一定能中科举的说法。现在方孝孺拘泥于这样的繁文缛节,倒是叫沈子成十分不满。

而且沈子成记得在上了大学之后,军训的时候,见到辅导员。那位比他大不了多少的辅导员曾经语重心长的跟沈子成说过:“一个人念什么样的大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本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性格决定命运。什么样的人才能成就什么样的事业。”

现在,沈子成不是也在大明朝混得风生水起吗?在皇帝和王爷之间,在官员和财阀之间,如鱼得水。只要自己有真材实料就行了,管别人怎么说呢。要说科举,沈子成是肯定考不中的,但是那些迂腐的官儿,十个倒是有九个都不如沈子成呢。

方孝孺似乎有所顿悟,喃喃说道:“学生明白了。”

齐泰嘻嘻哈哈的打着圆场:“方兄这几天是不是念书念的太累了。其实我齐泰也不喜欢钻营投机。但只是去见燕王而已。燕王又不主持科举。他就算想给我们开后门,也未必有那个心力。而且假如我们考上了科举的话,去哪里做官还不都是一样做自己的本分?先去见见燕王,并非是什么坏事。”

只是黄子澄一直没有怎么说话,眼神时不时的在沈子成的身上游走。后边楚方玉和苏坦妹两位女子,挽着胳膊,并肩走着。这一行人在早上的京都,看起来十分醒目。男的个个玉树临风,气派十足,女的明艳动人,仪态万方。不少人看到这一行男女,都忍不住暗赞一声,果然是江南人杰地灵的好人物。

一行人说着闲话便到了燕王府。守在门口的家奴早就认识了沈子成等人,看到是沈大人来了,二话不说就陪着笑脸,笑呵呵的把沈子成等人迎到偏厅去用茶。这边儿就忙不迭的跑去请燕王出来见客。楚方玉和苏坦妹却是老实不客气的径直去了内院,她们和燕王妃是多年的好朋友,燕王府都不知道来了多少次。轻车熟路,一点也不见外。

过不一会儿,朱棣便穿着一身红色的锦绣长袍,踩着一双黑色步云履快步走了出来,老远就笑道:“一大清早的风儿就把沈大人给吹来了。看来我燕王府的茶,沈大人是怎么喝都喝不腻的啊?”

沈子成起身施礼道:“沈子成见过燕王。燕王府的茶自然是极香的。这里有几位朋友要给燕王引见一下。燕王,这三位都是江南名士。这位是潜溪先生的高足方孝孺。这位便是齐泰,还有这位,黄子澄。都是在江南赫赫有名的人物。”

三人齐声说道:“在下齐泰、黄子澄、方孝孺见过燕王。”

沈子成的心中忽然有一种很怪异的感觉,这三个人在历史上最终都是被燕王诛了九族的。而正是因为自己在大明朝的出现,把历史拉得偏离了原本的轨道。不管将来的事怎么样。这三位至少是和燕王在今时今日已经有了相会。接下来的展,就要各自看他们的命运了。三个读书种子,都是一等一的人才。要是能活下来,还是活着吧。中国,真正有骨气的文人,越来越少了。

朱棣是何等聪明的人物,一听沈子成的介绍,就明白了。这是沈子成有意把几个饱学之士引见给自己。朱棣心头也有些感激,不久,他就要去就藩了。可是这么多年在京都,自己的班底少得可怜。就算把道衍大师算在内,也未必能组建一个小内阁出来。当然,想拉拢官员,以朱棣的地位和权势并非什么难事。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真正的人才,那是少得很啊。却不知道这三位到底怎么样。

朱棣的脸上展开了笑容,笑呵呵的对几人说道:“都快请坐吧。虽然在外边我要摆个燕王的架子,但是熟悉本王的人都知道。我哪里有那么多架子。尤其是宋濂先生,那也是本王的老师。说起来,我和方兄还是同门师兄弟呢。”

沈子成暗暗好笑,朱棣还真是自来熟啊。不过他这么一说,整个气氛一下子就活络开了。齐泰等人之前最多也就是和四品官员打过交道,哪里见过燕王这么高级的人物啊。一看朱棣并不摆架子。大家都放下了心,屁股也敢在板凳上放踏实了。

“这几位来年都是要参加科举的。”沈子成率先说道:“依我看来,这几位参加科举,那是三个手指捏田螺——十拿九稳。说不准包揽三甲都不一定。呵呵,要是当真能够包揽三甲。将来我回想起来,曾经和状元榜眼探花郎一起座谈,也是十分荣耀的事情啊。”

朱棣眼光一动,没想到沈子成对这几个人的评价这么高,便多留了个心眼,率先问向齐泰:“齐先生。本王不日就要去北平就藩了。不知道齐泰先生对本王去北平,有什么好建议吗?”

齐泰不卑不亢的缓缓说道:“燕王要去北平,从大的方向来说,只要做好两件事便可以了。第一,北平是北方门户,抵御蒙古人入侵的最前线。燕王去了北平之后,一定要把自己的部下打造成大明最强大的精兵。不但要能守住国门,最好是能够主动出击,不断将蒙古人往北方贫寒之地驱赶。让他们再也没有进犯中原的能力。”

沈子成也是心中一动,齐泰的见识果然不错。其实朱元璋先让秦王、晋王和燕王就藩。这三个人分别在陕西、山西和河北。这三个地方的万里长城沿线,是抵御蒙古人的最前线。三个皇子就要肩负起保卫中原千千万汉人的重担。去了北平之后,什么治理地方,什么财税收入统统都是扯淡。先拉起一支精兵,训练自己的强将,打怕了蒙古人才是最重要的。

“哦,齐先生,那第二点呢?”朱棣显然对齐泰十分感兴趣,马上追问道。

齐泰接着说道:“练军为,用计并行。蒙古人在被皇上领军赶出中原之后,四分五裂。早已不再是当年强大的蒙古帝国。各个部族之间勾心斗角。燕王若是能够分化瓦解蒙古人,让他们自相残杀,待到合适的机会,再突然出兵,打蒙古人一个措手不及。足可以保边疆多年平安。最重要的是,蒙古人虽然残暴,但是燕王若是能够用武力震服他们,让这些蒙古人心服口服。他们未尝不会成为明军之中一支强大的铁血骑兵。”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