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王觉得,你能抵挡两位侄子的南北夹击吗?”普蒂微笑着,他并不在意迫提善王的白眼,实力,才是解决问题的王道。
“……”迫提善王说不出话来,他知道自己的实力,真要发生战争,他获胜的希望,不会超过两成,这是内战,一旦战事不利,部下难免会出卖自己。
普蒂见迫提善王出现动摇,直接上了猛药:“贤王在攻打帕武吧玉瓦拉王的时候,造成他最宠爱的王妃死于战乱,万一贤王战败,帕武吧玉瓦拉王和帕盟抠王兄弟会绕过贤王性命吗?”
“这……这两个兔崽子……”迫提善王翕动着嘴唇,再也说不出话来。
“即使不是为了妃子的事,他们兄弟会留下一个巨大的隐患吗?”普蒂一步步诱导着,就像迫提善王已经战败似的,“当年你留下帕武吧玉瓦拉王,这个祸患,现在贤王看到了吧?”
“国师。”迫提善王抬起有些失神的双眼,但他还不死心,“大城能否助本王一臂之力?如果能够一统澜沧,本王必有厚报,金银、土地、美女,国师只要看上……”
“绝不可能。”普蒂收起一直微笑的面容,而是换上一张冷脸,“大城的军队,永远站在大明的一边,如果贤王不肯归顺大明,大城的三万大军,一定先灭了贤王。”
“国师何故如此?澜沧与大城,一向友好,还曾共同抗击过东吁……”迫提善王见普蒂没有转换的余地,心中藏着一丝恐惧,如果与他的两个侄子决战,凭他的作战经验,尚有一息获胜的希望,但在大城的三万大军面前,他的数千士兵,只有挨宰的份,真要与大城闹僵,不但王位不保,连身家性命都难说。
“正因为我们一向友好,我才没有贸然进攻,而是好言相劝,‘识时务者为俊杰’,汉人的这句话,真是至理名言,贤王难道没听说过?”普蒂依然一脸的严肃,在军国问题上,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他可关系到大城王朝的五十万两白银。
“国师是大城的国师,何故协助大明?”迫提善王还以为,普蒂名为大明,实则是为了大城。
“理由就不用说了。”普蒂又抛出一具诱饵,“贤王可曾听说苏禄王国?也哈巴玛喇,一个弹丸小国的国王,主动请求归顺大明,被大明皇帝陛下敕封为辅国公。”
“苏禄王国?辅国公?”迫提善王似乎听说过苏禄王国归顺大明的事,但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澜沧王国也要归顺大明,现在摆在他的面前,只有两条路:进,继续迈向澜沧国王的宝座,不但他的两个侄子饶不了他,大城的三万军队随时可能加入战团,也许大明的军队也在某个不确定的时间,加入到剿灭他的行动。
如果退一步,率领澜沧王国的部分军民归顺大明,那就可以像也哈巴玛喇那样,在富庶的北京做个安乐王侯,再也不用担心有人追杀自己了,不过这样一来,他就再也当不成拥有实权的澜沧国王了。
迫提善王举棋不定。
他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但就这样归顺大明,又是心有不甘。
迫提善王在快速地盘算着自己的得失。
自己和大城、以及大城背后的大明,有一战之力吗?强大的东吁,不过数月,就在大明面前亡国灭种,自己和两个侄子的实力加起来,恐怕还不是大城的对手,更别说大明了。
何况两个侄子还是自己的死敌,他们一直对自己虎视眈眈,说不定暗中投降了大明也说不定。
迫提善王对普蒂又是厌恶,又是痛恨,是普蒂带来了这样艰难的选择,但他还不敢得罪普蒂,一旦双方闹翻,他就剩下死磕一条路了。
“如果我主动归顺大明,也能被敕封为国公吗?”
“能不能被敕封为国公,这个我不知道,不过,既然是主动归顺,大明应该不会亏待贤王,大明以仁信著称,一旦对贤王失信,将来如何让他国信服?”普蒂的目光变得友善起来,只要迫提善王动了归顺的念头,他的计划就成功了一半。
“如果我的两个侄子,不肯归顺大明,该怎么办?”迫提善王不忘摆两个侄子一道,既然自己无论可走,也不能让他们有可走的路。
“我自会前去劝说。”普蒂的面色变冷,这是他今天第二次说得斩钉截铁了:“如果不肯归顺大明,那只有死。”为了省下五十万两银子的抚恤金,普蒂可是豁出去了。
“好,只要国师和大明保证我的安全,我愿意归顺大明。”对迫提善王来说,要举国归顺另一个国家,他是极其痛苦的,但澜沧曾经是大明的属国,或者叫属地,他又是无路可走,加上有苏禄王国的先例,迫提善王这才下定决心。
“请贤王交出信物,我再去劝说两位王侄。”普蒂并不给迫提善王反悔的机会,只要他交出信物,想反悔也不可能了。
“国师,我可是归顺大明的。”真要交出国王大印,迫提善王还是有舍不得,北京的安乐王侯虽好,毕竟不如澜沧王自在。
“贤王自然是归顺大明,我大城还没有这么大的胆子,敢打着大明的名义逼迫贤王,十万明军就在大城的边界,我大城还不想玉石俱焚。”普蒂再将了迫提善王一军。
“国师……”迫提善王看着遥遥的西方,似乎十万明军已经向澜沧压迫过来。
“贤王不必担心,我只是替贤王暂时保管,做个见证,一旦贤王要去北京,大印必定归还,还是贤王亲手交给大明皇帝陛下。”普蒂已经容不得迫提善王反悔了,哪怕是言语上的。
迫提善王无奈,只得命令亲卫取出大印,交给普蒂。
“如此,我先告辞了,贤王静候佳音便是,不日当有讯息。”普蒂告别迫提善王,又马不停蹄,亲自去见帕武吧玉拉瓦王。
普蒂见到帕武吧玉拉瓦王时,他却是满脸憔悴的样子,没有当上国王的时候,他是意气风发,真的当上澜沧王,他却没睡过一个好觉,连最心爱的王妃都被迫提善王的士兵斩杀。
虽然年龄不大,但普蒂觉察到,他的意志有些消沉。
帕武吧玉拉瓦王的确有万念俱灰的感觉,澜沧王位有这么多人盯着,谁都不好当,他已经失去了再当澜沧王的勇气和雄心。
帕盟抠王数次派人找过他,愿意联合出兵,夺回王位,但帕武吧玉拉瓦王意兴阑珊,以他现在的心态,即使夺回王位,也是给帕盟抠王做嫁衣。
他一直提不起精神,联合出兵的事,一直就拖了下来,如果他真有夺回王位的雄心,澜沧王国的内战,恐怕早就打起来了。
当普蒂说明来意的时候,帕武吧玉拉瓦王也不是特别反感,不过,作为曾经的澜沧王,对于归顺一事,他显得特别慎重,直到普蒂拿出迫提善王的国王大印,他的心思才有所转变。
既然迫提善王都归顺大明了,他还有什么话说?归顺也好,从此以后,澜沧再也没有战争了,只是不知道澜沧的百姓是不是生活得更好。
那个时候,他已经不是澜沧的国王了,这些事情,他实在操心不着了。
当普蒂让他去北京的时候,帕武吧玉拉瓦王也是答应了,但他不愿为官,只想做一闲云野鹤,也许大明境内的名山大川更适合他隐居。
普蒂心中暗喜,帕武吧玉拉瓦王的去向,他管不着,他只要帕武吧玉拉瓦王签订归顺文书。看来王妃的死,对帕武吧玉拉瓦王打击太大,太多情的人,根本不适合为王为官,帕武吧玉拉瓦王确实适合隐居。
普蒂收拾好帕武吧玉拉瓦王签订的归顺文书,离开川铜,南下琅勃拉邦,还有最后一个帕盟抠王,他已经摆平了迫提善王和帕武吧玉拉瓦王,澜沧的事,应该大局已定。
第420章国师的谋略
琅勃拉邦位于澜沧王国的西南,距离大城王朝北部边境,不到四十里,普蒂来到琅勃拉邦的时候,三万大城士兵就驻扎在边界上。
普蒂自信满满地来到琅勃拉邦,但帕盟抠王让他碰了一个巨大的钉子。
帕盟抠王拒绝归顺大明,态度异常坚决,即使普蒂拿出迫提善王的大印和帕武吧玉拉瓦王的归顺文书,帕盟抠王也是绝不同意,他还当着普蒂的面,大骂迫提善王和帕武吧玉拉瓦王是卖国贼。
普蒂硬着头皮再次劝说了一番,见帕盟抠王丝毫不为所动,只好悻悻离开,回到边界上。
入夜,三万大城的士兵开始了急行军,四十里的路程,不过一个半时辰,子夜时分,三万大城士兵包围了琅勃拉邦。
普蒂原本准备偷袭琅勃拉邦,生擒帕盟抠王,但三万士兵的行动,还是惊动了城头的守军,他一不做二不休,立刻指挥士兵,开始了试探性进攻。
守军人数不多,但战斗力并不差,琅勃拉邦并没有被攻破。
普蒂立刻收兵,让士兵们轮流休息,他不愿兵强攻,白白牺牲士兵的性命,对付帕盟抠王,普蒂有的是办法。
天亮的时候,城内的百姓发现,琅勃拉邦四门紧闭,谁也无法出城,一打听,才知道被大城的军队包围了,百姓顿时惊慌失措。
连城头的守军也是惊慌不已,昨夜的战斗,大城士兵只是试探性进攻,人数并不多,白天从城头一看,城外黑压压全是大城的士兵,足有数万人,而城内的守军,不过数千,以一当十,谁也没有获胜的信心,破城,应该是迟早的事。
相似小说推荐
-
新大明帝国 (木允锋) 起点VIP2016-06-24 架空历史 请不要被分类和最初的年代迷惑,大明崇祯三百一十八年是1945年。 带着外星高等...
-
阳光大秦 (光暗之心) 起点VIP2016-06-24 上古先秦他穿越来时,商鞅还未变法,大秦还是个屌丝帝国。为了过上好日子,为了吃上好东西,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