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探寻海上贸易之路,自然是为大明商人赚取最大的利润,这些利润中,有一部分会作为赋税交给税务部,对大明商人和朝廷都有实际上的帮助。
朱由检还提出:“为了减少航程,将来舰队出麻六甲西行之后,可以在缅甸,奥,现在叫东吁王朝,建立海军补给基地。”
郑芝龙还未明白朱由检的意思:“陛下,舰队西行,是要在沿途建立补给基地,但缅甸不是大明的国土,需要朝廷派员去协调。”
朱由检随口说了句:“缅甸以前不是大明的国土吗?”他早就有收复缅甸、开启印度洋出海口的计划,要不是西藏和玉昌发生了暴乱,怕是已经收回了。
“陛下准备收复缅甸了?”在李春烨的眼中,朱由检就是鹰派,汉人曾经的土地,哪怕只是与汉人沾上边,他都要一步步收回,如果朱由检要收回缅甸,他一也不奇怪,作为国防院长,他要先做好战前的准备工作。
朱由检还真不是李春烨眼中的那种人,他不是要收复所有的故土,而是用后世的眼光,为大明建立战略基,以大明现在的实力,加上将来的发展,完全可以侵占更多的土地。
土地多了也不一定的好事,土地越大,越难以有效管理,就像蒙元,可以说建立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庞大帝国,但不久之后就陷于分裂和无休止的战争。
实际上,死于战争中的蒙古人,比任何民族都多。
没有先进的科技与文化,长期处于游牧状态,蒙古人的生活状况比动物也好不了多少,他们一直以温饱为最高目标,在各地的战争中,充当他人的炮灰。
朱由检并不是以侵占土地为目标,而是以有效管理为前提,利用农耕民族相对先进的科技与文化,利用汉民族的人口优势和向心力,为大明数百年后的生存布局,为汉民族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以朱由检的目光,只能看到数百年,数百年之后的事,他也不知道,谁又能看透人类的最终归宿?
是科学技术的无限发展之后,人类驾驶各种高速飞行器遨游整个宇宙,还是像史前文化所描述的那样,人类一旦发展到一定的时期,地球不堪重负,就会因为战争、自然灾害、科技极度发达等原因,导致整个地球上的生物全部毁灭,然后再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重新进化一次?
未来是无法预知的,朱由检要实实在在做好现在的事情。
“收回缅甸的时机未到,附近的云南军队在西藏未回,北方的军队又难以适应缅甸的湿热气候,以后再说吧,战争的主动权在我们。”朱由检扫视了在场的几位高官,“这只是你我的口头闲聊。切勿泄露出去,否则大臣们又会有人说朕穷兵黩武了。”
“陛下,臣明白了。”李春烨心说,现在不是时候,那就是迟早的事了,还是早做准备为妙,免得到时候跟不上皇帝的节奏,落得被动。
朱由检可没管李春烨怎么想,他看了眼郑芝龙,“郑将军,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对南海舰队的将士们,按照大明军人的要求,再次整训。”
“是,陛下。”
“做好收复台湾的准备,到时候,朕在京师,就不能亲自观战了,今天先送你一件礼物,算是为你饯行吧!”朱由检目视李春烨,见李春烨正在发呆,只好咳嗽一声,算是提醒。
李春烨从遐思中清醒过来,他赶紧抖抖衣袖,从里面掏出一份官凭:特任命郑芝龙为南海舰队司令。
和官凭一道交给郑芝龙的,还有一面南海舰队的队旗。
第333章荣誉勋章
李春烨与国防院的几位部长,商讨了好几天,终于草拟了一份军事改革的方案,交给朱由检后,朱由检觉得不满意,让他拿回去修改,反复修改了三次,朱由检才基本满意。
既然是关于军事方面的改革,国防院的高官又集体参与草拟方案,朱由检准备直接公布执行,但李春烨认为,这次的军事改革,恢复了公、伯、侯、子、男五等爵位,隐隐有提升军人地位的嫌疑,加上伤亡士兵的抚恤金比较大,最好能让百官们知道。
反正以后这些制度需要文官们去执行,不让他们知道是不可能的,朱由检也就同意了李春烨的建议。
草朝会上,李春烨宣读了军事改革的草案。
这次的军事改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伤残亡军人的抚恤问题。
大明新军已经初步建立了军队的职业化,将士在服役期间,不仅国防院会提供粮食和武器装备,还有基本的俸禄,相当于在做工,单位除了提供吃住,还发给酬劳。
虽然普通士兵的俸禄极低,每个月只有半两,但要养活家中为数不多的人口,差不多足够了。
如果将士在战争中立了功,还可以得到额外的奖励,这样士兵们才渴望在战斗中立功,得到更多的战争奖,让老婆孩子生活得更好。
既然是战争,就可能有伤亡,一旦军人伤残或者死亡,其家人的生活必然受到影响,本来家中死了男丁,就是凄惨的事,加上生活也会陷入窘境,这就是士兵们的最大牵挂。
大明朝廷为了让军人没有后顾之忧,早就建立了一套伤亡军人的抚恤金制度,一旦士兵伤残或者死亡,朝廷会拨给钱粮或者钱财,保障士兵家庭的正常生活,让兵在战场上无牵无挂地为国立功。
这种制度本身不是欺骗士兵的,而是真实存在的,否则,士兵一旦知道自己伤亡后,他的老婆孩子连饭都没得吃,谁还愿意安心打仗、勇往直前、为国捐躯?同伴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
但大明伤亡士兵的抚恤金制度,一直比较混乱,不同的军队、不同地方的军队,抚恤金的标准不一,而且很多地方的抚恤金都是由地方官府发放,这就给贪墨带来机会,以致发放到户的抚恤金,越来越少。
特别是万历之后,朝廷入不敷出,便开始拖欠士兵的军饷,甚至连抚恤金都拖欠,这极大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大量的府兵几乎等同于普通的老百姓。
这次的抚恤金制度改革,就是建立全国标准一致的抚恤金制度。
抚恤金标准全国统一,可以防止发放过程中的克扣现象,士兵要是阵亡了,军队会给士兵的家庭发送一份士兵阵亡通知书,士兵要是伤残了,在出院之后,也会领到一份有医院签发的伤残等级证书。
根据新的《伤残亡士兵抚恤金制度》,士兵及其家属都能知道抚恤金的具体数额,死亡了多少,一级伤残多少,二级伤残多少,三级伤残多少,为了宣扬大明律法,每个县的城墙上都会贴出相应的告示。
士兵及其家属都有知情权,知道抚恤金的具体数额,发放的人员自然不敢克扣。
原来京师军的抚恤金比较高,地方军的抚恤金比较低,一方面是是因为大明的赋税收入不足,另一方面是京师军上前线比较多。
现在不同了,大明的赋税收入大大增加,已经超过了两千三百万两,而且由于新式火器的广泛使用,士兵的伤残亡大大减少,已经具备了统一发放抚恤金的条件。
至于京师军上前线较多,就更不是问题了,上前线才会有伤残亡,才有可能领到抚恤金,不上前线打仗,哪有什么伤残亡?士兵在训练中的伤残亡现象,也是存在的,但不会太多,可以忽略不计。
为了保障《伤残亡军人抚恤金制度》的实施,国防院还成立了监督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由伤残军人组成,主要是监督《伤残亡军人抚恤金制度》的落实,还负责处理有关的纠纷。
这些经过战场血与火洗礼的伤残军人,比别人更能体会伤残亡士兵家庭对抚恤金的需要。
监督委员会成员不再发放抚恤金,而是计入公务人员发放俸禄,这样不会增加财政负担,也就是说,这些伤残军人基本上是义务为同伴们追讨抚恤金。
由于北五省的军队战斗比较频繁,士兵伤残亡的人数比较多,暂时在北五省设立监督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由各省总兵管辖,以后逐步在中五省和南五省设立监督委员会。
伤残亡军人抚恤金制度的改革,实际上只是一个规范化的过程,朱由检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杜绝发放过程的黑洞,更重要的是为了宣扬大明的律法,有法必依,他要让老百姓相信朝廷,相信朝廷制定的律法,律法就摆在那儿,谁也更改不了。
抚恤金制度以前就有,只是当时没有统一的标准,执行起来比较混乱,是滋生贪墨的温床,如果谁要是反对这项改革,那就说明你还想浑水摸鱼,从原来的混乱中捞一笔,谁有这么大的胆子?
贪墨本来就是见不得光的事,谁敢明目张胆进行下去?而且还是在皇帝的眼皮底下,大明的《反腐律》就摆在皇帝的案头。
第一项内容没有人反对,大大提高了李春烨的信心,他随后宣读改革的第二项内容。
第二项内容是军人的荣誉问题。
作为大明的将士,一旦有了守土开疆的机会,谁不希望立功?功劳一般都可以转化为物质上的奖励。
国防院认为,仅有物质上上的奖励是不够的,还要建立起精神上的奖励,让大明将士以为国立功、守土开疆为荣,甚至发展到以成为大明的军人为荣,有时候,精神的作用比物质上的奖励更能调动将士们的精魂。
相似小说推荐
-
新大明帝国 (木允锋) 起点VIP2016-06-24 架空历史 请不要被分类和最初的年代迷惑,大明崇祯三百一十八年是1945年。 带着外星高等...
-
阳光大秦 (光暗之心) 起点VIP2016-06-24 上古先秦他穿越来时,商鞅还未变法,大秦还是个屌丝帝国。为了过上好日子,为了吃上好东西,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