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 (浪浪浪)



杀人不过头点地,杀了也就是了,欺辱女子,武大还不屑为之,他刻意狠心直接将倭国女人全部屠戮一空,但绝对不会侮辱她们。

而武大之所以严令燕云将士不得与倭国女子有染,是怕倭国女人会为兄弟们生下孩子。

一旦生下孩子,即使那些孩子是中日混血,但也算是兄弟们的孩子,更可以算是倭国后裔,到时候你让武大杀害是不杀?

武大说过,他不想再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处角落,看到倭国人的影子,这就是武大对倭国的态度!

……

在倭国使团哀鸣一片的时候,良乡县城之中,武大最近正在不停的奔走于附近的普通百姓人家。

武大对这些普通的庄稼粗汉说的很明白,自己即将在自家的小院里,开课讲学,将孩子读书识字。

在如今这个年头,读书识字的人非常稀缺,尤其是对于百姓而言,大概百人当中,也挑不出一个识字的,他们口中的有些段子,都是从戏文中听来的,大多数根本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能够让自家的孩子读书认字,任何一个当父母的都不会拒绝,但是武大却发现了一个问题,乡亲们对他的态度很热情,但是否会送他们的孩子去入学,却非常模糊。

一直到后来,一名瘸腿的老汉听闻武大要讲学之后,主动来找武大,请求让他的孩子来入学,武大自然是非常高兴的,然而听到老汉的问话之后,武大终于明白何为乡亲们一直没有明确说让孩子来入学了。

老汉如是说,“先生,请问我家孩子来入学,学费是多少?我家虽然穷,但还是请先生直言,老汉我就是砸锅卖铁,也一定凑足了学费,给先生您送过来。”

武大微愣,尔后双眼瞬间就湿润了。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乡亲们是怕学费太高,他们负担不起,所以才不干让孩子们来入学。

而这位瘸腿的老汉,却宁愿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来入学。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可怜天下父母心。

武大非常感动,笑呵呵说道:“老人家,您放心,无需您家砸锅卖铁,我开课讲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教孩子们读书人字。您放心,我虽然不会免费,但也不会主动收取学费,您家如果宽绰,给我送一斗米,一尺布,甚至送一只土鸡来,都成。如若家里真的不太宽裕,没关系,你我都是街坊,先欠着便是,啥时候手头宽绰了,啥时候随便送来一点便是,甚至偶尔来私塾里帮工,也能抵消学费。”

之所以这样说,是有原因的。

收费太高,乡亲们没人付得起,可如果直接说不收费,武大又怕会伤了乡亲们那本就脆弱的自尊心,取中间,随便给一点,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才是最合适的。

这句话一传出去,武大的小院瞬间门庭若市。

无数街坊邻居,普通百姓人家的庄户汉子,全都领着自家的孩子,真的手捧一斗米,甚至拎着一只土鸡就来了。

武大满足的笑了起来,他很高兴,很开心。

良乡县城的欢笑,与倭国的哀鸣对比,无比的鲜明,欢乐。



第550章 传承!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

在一遍又一遍抑扬顿挫的齐声朗诵当中,新的一天开始了。

不知不觉,武大已经在良乡县城待了一个多月。

时令已经来到公元1125年冬,武大的私塾也已经初具规模。

每日清晨,大致相当于后世的早上8时许,附近百姓人家的孩子,便会陆陆续续的赶来,井然有序的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等武大到来之后,他们便会开始一起朗诵《三字经》。

三字经,是武大给所有的孩子们布置的必修功课。

其实附近的街坊家中的孩子挺多的,但是学生的数量却并不算太多,一共才只有26个孩子。

原因很简单,在当下这个年月,由于燕云十六州沦落在辽国手中百年之久,读书认字是许多普通百姓人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武大能够教孩子读书认字,而且还基本不收取学费,街坊们已经是感激涕零,于是乎,他们自发的,或者说是很自觉的,没有将家中所有的孩子全部送到武大这里来,每家只送来了一个孩子。

这一个多月以来,武大一家人几乎不需要买饭,因为孩子们的家长,每天都会让孩子们早上来进学的时候,给武大带来一些吃食。

数量不算太多,至多每人一个粗粮满头,甚至是野菜,但架不住人多啊,积少成多,武大一家人自然也就无需再花钱出去买。

其实武大曾经跟街坊们说过,大伙儿过冬的粮食本就不多,没必要给他带,但是街坊们当着武大的面儿是答应了,回头还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武大明白,这是街坊们对他的情谊,无法拒绝。

街坊们这是感激武大,毕竟,武大基本没收取任何人的学费。

虽说这些街坊都只是普通的庄稼汉子,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傻子,他们很清楚,这个人情欠大了,只要孩子们在武大这里进学,不求什么知书达理,但求孩子认字就够了。

莫要忘了,只要能够认字,以后或许就不用再在地里面刨食吃了,可以到城里的商铺里做个账房先生哩!

说穿了,就是个会计,或许在后世根本没几个人在意会计这个职位,但对于当下的普通百姓而言,就算是光耀门楣啦!

没说的,最起码一点,等孩子长大,找个媳妇都容易多了。

至于武大叫街坊们把家里的孩子都送过来便是,街坊们一笑置之,依旧我行我素。

照他们的意思,一家里头能出一个读书认字的孩子已经不得了了,其他的孩子就别做梦了,安心下地干活,多赚点粮食,不然家里头少了一个劳动力,怎么过冬?

作为北燕王,武大感动之余,心里头微微又有一些愧疚。

没办法,虽然他已经竭尽全力让燕云休养生息,全力发展商业,但燕云百废待兴,各大州府都还只是初始阶段,又何况是良乡县这种小县城呢?

这种事情,急不得,毕竟,燕云共有十六个州,地界实在是太大了,需要一步一步来,不像以前的阳谷,随便折腾折腾就完事了。

武大的私塾很简陋,就是收拾出来两间空房子,打扫赶紧,找人打了一些小板凳,连桌子都没有,因为用不到!因为武大手里头没有那么多课本!事实上,武大手里本来就没有课本,只不过他在讲台上讲,然后用黑木炭将字写在石灰墙上,孩子们一边跟着武大朗诵,一边照着抄,在地面上用木棒学写字,很是可怜。

“狗子,今儿个先生新教我们的诗句,你记住了没?”

“当然!你听着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怎么样?我没背错吧?”

“应该没错,我没记住,幸亏你记牢了,回头回到家里我就背给我爹听,不然他又该揍我了!”

“好你个赖茂子(古代百姓人家缺衣少食,怕孩子养不活,取的名字都与动物有关,寓意孩子能跟动物一般好养活,平安长大),你敢骗我?找打!”

下学了,武大坐在门口的台阶上,微笑着看着两名孩子一边笑闹追打着归家,这种感觉……很是幸福,很有乡土气息,武大很喜欢。

每天早上看着孩子们来进学,每天下午看着孩子们归家,这给了武大无比的满足感。

但是,在满足之余,武大心里头又隐隐有一丝忧虑。

原因无他,让武大忧虑的正是自己的儿子小武哲。

倒不是说小武哲不思进取不聪明,恰恰相反,小武哲非常之聪明,聪明的让武大很害怕。

武大给小武哲设立的功课很严厉,每天教孩子们的诗词歌赋,其他孩子要三天学会,而武哲必须一天学会,而且要读懂其中的意思,可即使是如此,武大依旧拴不住小武哲,因为小武哲太聪明一学就会,而且隐隐有触类旁通的架势。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可怜天下父母心。

天底下没有任何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大器,武大也同样是如此,小武哲聪明,他自然很得意,但是最大的问题也就来了,小武哲不是其他普通百姓家的孩子,而是他北燕王武植的嫡长子,是下一代的北燕王!

俗话说的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以武大的亲身经历为例子,如若不是当初武大刚穿越而来的时候,忌惮西门庆这个在历史上声名狼藉的王八蛋,急于求成,不让他打金莲的主意,武大何必要一开始就盯准了制盐坊这个暴利作坊?

他做他的烧饼不行?开个酒楼也比这个强啊!

就为了转移西门庆这个王八蛋的注意力,让他讲全部的心神放在赚钱上,结果制盐坊就与童贯扯上关系了,然后武大便深陷泥潭,且无法自拔。

如若不是武大显示出来的那些个手段过于惊世骇俗,宋徽宗杀童贯也就罢了,何必要杀他一个小小的武大?还不都是因为武大所制造出来的东西,全部都是历史上没有的,都是在武大出现后才出现的?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