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对于胡大少而言,他的姐夫吴刚,就是以前高不可攀的大人物。
如今这样的大人物好不容易成了自己的姐夫,他自然会在吴刚面前好好表现,谨言慎行,最大限度的给自己姐夫留下一个好印象。
事实上,大多数的纨绔子弟全都是这么干的。
在外面蛮横不讲理,在家里就一副好孩子乖宝宝的德行。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纨绔子弟一旦在外面出了事,家里人往往都措手不及,根本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做出那般无理取闹,为非作歹的事情的原因所在。
甚至,有许多父母,会“单纯”的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被人污蔑的。
然而,此时此刻,吴刚虽然还不知晓他的小舅子胡大少,冲撞的是武大,但哪怕是西门庆将这件事挑明了,吴刚都绝对不会反驳。
因为,西门庆很忙很忙,他是燕云经略使,如若不是自己的小舅子实在是太过分,西门庆绝对不至于会关心这种小事。
何况,以吴刚的身份,他若铁了心真要去严查自己小舅子胡大少在外面的德行,轻而易举的便能将一切查明,且绝对是铁证如山。
武大那日对胡大少说的没错,胡大少的所作所为,也就是吴刚不知道,如若吴刚知道了之后,一定会亲自出手把他的双腿打断,而且出手一定会比武大更重。
事实上,吴刚还没来得及亲自派人去查,闻讯而来的张青,已经将他小舅子胡大少的详细资料送了过来。
张青是蛛网首脑,手握燕云最大的情报系统来源,除了关注燕云以及天下各国的风吹草动之外,蛛网还遵循武大的吩咐,秘密成立了一个分支,专门用来监管燕云各大权贵的亲眷。
武大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在创业阶段,兄弟们都是普通人,但是在自立为王之后,兄弟们的身份全都水涨船高,摇身一变,成为燕云最为尊贵的上层人物。
穷人乍富,共患难容易,同富贵就难了。
未免有些性子乖张的兄弟,权势滔天之后无恶不作,武大这才命张青麾下的蛛网,专门成立了这样一个分支。
结果很明显,的确有些兄弟做了一些出格的事情,但只要不是非常过分,武大都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都是自己人。
但,众多兄弟的亲眷就不行了,尤其是在燕云大婚前后,功成名就的兄弟们,全都开始安家立业,成亲生子,如此一来,兄弟们的亲眷一下子便突然暴增,裙带关系之下,许多纨绔子弟都在为非作歹,张青这里全部都有详细记录,只不过武大一直留而不发而已。
他在等待一个机会,等待一个总爆发的机会,给这些纨绔子弟迎头痛击,给他们一个永生难忘的教训,让他们长点记性,收敛些性子,不要太嚣张。
很明显,胡大少撞到枪口上了,他就是武大一直在等待的契机。
以胡大少这件事为引子,接下来,都无需武大亲自张口,西门庆这位燕云经略使,势必会借机发难。
而看完胡大少所作所为的吴刚,气急败坏之下,直接就出了王府,翻身上马,亲自带领一队十三鹰,直奔良乡县,找胡大少算账去了。
以吴刚的性子,我们完全可以预期,嚣张跋扈的胡大少……这次势必会被吴刚收拾的惨不忍睹。
至于吴刚的岳父大人胡县令,恐怕即使心里头无比心疼爱子,但也绝对不会阻拦,至多嘴里会唠叨几句,“贤婿……别打死了,剩下的你随便整!”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胡县令再心疼儿子,但他也知晓,他胡家如若不是因为祖坟上冒青烟,得了吴刚这样一位女婿,想要出头,简直比登天还难。
而只要有吴刚一日在,即使他胡家暂时还不至于成长为大型家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有一日,他胡家终会成为高门大户。
在儿子与女婿之间如何取舍,胡县令自会做出应有的决断。
……
胡大少的下场如何,武大一点儿都不关心,事实上,如若不是因为吴刚的关系,武大都懒得理会这种毛都还没长齐的小屁孩,他有绝对的信心,西门庆会处理好这件事。
再次经历了一个日夜之后,武大一行人,终于遥遥望见了良乡县城。
再次来到这里,武大感慨万千的同时,马车附近那些伤兵,更是热泪盈眶。
虽然他们各自皆已经有残疾在身,但无论如何,他们终究是活着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还有什么是比这个更加让人欣慰的吗?
但是,进城的时候却出现了一点小麻烦。
原因很简单,良乡县县城封了,似乎正在全力搜捕一名歹人,只准进,不准出,而且即使是要进城,也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排查。
好在,那些伤兵原本大多数都是良乡县县城百姓,何况尽人皆知他们去参军了,此时他们回来了,亮明身份后,再加上守城的府兵与捕快,很多都认识他们,便也没有刻意为难他们,稍微做了个样子,便放他们进去了。
倒是武大一家,反而有些麻烦了。
那些伤兵根本无法为武大解释,怎么解释?难道说武大是敢揍胡大少的大人物?别逗了,良乡县县令是胡大少的亲爹,这句话一说出来,别说进城了,恐怕武大会立刻被捕快拿下。
武大倒是不在乎,安心排队等待入城,只是对几名去而复返,陪他一起入城的伤兵,问道:
“几位老哥,有没有打听到,城里到底出了什么事?何至于如此大动干戈?”
第539章 翻天覆地
“几位老哥,有没有打听到,城里到底出了什么事?何至于如此大动干戈?”
那名四十多岁的中年老兵,笑呵呵的回道:“这事刚才我还真问了几句,听说是城里头最近突然冒出来一名武功极高的年轻人,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打了城里头不少为非作歹的权贵子弟。这不,捅了马蜂窝了,城里头许多大户人家,联手给县令大人施压,胡县令扛不住压力,正在全城搜捕。”
武大点了点头,满脸不可置否,“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自然是极好的,但是我们燕云是讲究律法的地方,如若太过出格,衙门的确应该出面制止。”
侠,以武乱禁,虽然武大已经也同样向往行侠仗义,麾下各大势力也全都是江湖出身,但如今武大的身份不一样了,他是北燕王,即使他赞成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但他也不可能公开支持,只能讲律法。
虽然这上去有些“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味,但这也是无奈之举,如若不然,一旦武大公开支持这种行为,整个燕云恐怕很快就乱套了,到处都是打着行侠仗义旗号,为非作歹的江湖人士。
“对了,老哥,良乡县只是一个县城而已,我记得城里没有几家大户才对,他们是如何给胡县令施压的?”武大疑惑道。
中年老兵不由自主的挺直了腰板,有些骄傲的说道:“您说的那都是以前的事情了!莫要忘了,我们良乡县城乃是北燕王在整个燕云的发迹之地!而且,赫赫有名的铁血十三鹰大头领吴刚的老丈人,就是我们良乡县县令大人!虽说是吴大头领没有开口们将胡县令升官进爵,但既然有北燕王和他的噱头在,自然就有无数豪商巨贾……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趋之如骛!短短一年有余的时间,我们良乡县城已经大变样了!早已不是当初的破落小县城了!”
武大嘴角一抽,有些骄傲的同时,又不胜唏嘘。
这就是后世所谓的名人效应啊!
良乡县有他武大与十三鹰的名头在,首先就确定这里势必会比其他地方更安全,其次,众多的豪商巨贾联手将良乡县发展的繁荣昌盛起来,他们自己会赚一些,当然这是次要的,最为重要的是,一旦良乡县翻天覆地,这等于变相的拍了武大与十三鹰吴刚的马屁啊。
就好比后世当年那首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一圈滑下去,于是乎,当年的小渔村,摇身一变,成为了整个华夏最为繁荣的城市之一。
真正的位高权重者,一言一行,皆意义重大,而武大作为燕云之王,他还没说话,下面自然就有无数人来拐着弯的拍马屁了。
而且,这个马屁的确拍的武大身心舒畅,毕竟,无论如何,武大对良乡县城是有特殊感情的,何况,毫不谦虚的说,如今整个燕云都是武大的,无论哪里富庶起来,都是武大喜闻乐见的。
……
又等了大概小半个时辰之后,终于轮到武大入城了。
武大递上了提前准备好的文牒,当然此时的他是化名“吴名”的。
文牒既然是武大这位北燕王亲自派人准备的,自然不可能出现任何问题,不过府兵在检查后面的马车,看到金莲与圆圆姑娘之后,却眼睛一亮。
无他,委实是她俩人长的过于出挑。
当然,那些府兵倒也没有因此而故意发难,很快便放武大一行人入城,这让武大很是满意。
相似小说推荐
-
抗战之兵王重生 (三北人) 创世VIP2016-08-07 抗战烽火一个特种兵在一次边境行动中穿越回三十年代的淞沪战场上,成了一名国军排副,血肉横...
-
铁血东南亚 (月下嗷狼) 他,曾大帅,百战之士,志向泡空姐,命运却莫名其妙把他卷入边疆小国内战......痛苦。或许应了那句话:上帝为你关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