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武大就不信他宋徽宗还有精力来对付阳谷,对付武府!
第480章 多事之秋
公元1124年,注定是一个多事之秋。
1124年大暑时节,原大宋阳谷县武大官人武植,横空出世,率领各大势力,强势入驻燕云,正式宣布自立为王,封王之日,北燕王武植册封五大都督,收复被辽国占据百年之久的燕云,将燕云的掌控权重新夺回,由汉人统领,浩浩荡荡开启了燕云自治的恢宏局面。
而辽国南院大王成为北燕王武植的踏脚石,在其尚未自立为王之前,便惨遭北燕王亲手杀害。
与此同时,由于燕云的强势崛起,截断了大宋与辽国的直接正面交锋,辽国腾出手来,调集兵马,全力应对金国。
金国原本与辽国一体,乃是造反立国,一时之间,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辽国与金国厮杀不止。
然而,金国的战斗力之强,天下皆惊,辽国非但没能将金国一网打尽,反而损兵折将,倒是小小的金国越战越勇,韧性十足,隐隐有“蛇吞象”之架势,气吞山河。
辽国在万般无奈之下,向燕云求援,请求北燕王武植履行当初的诺言,联起手来,消灭金贼。
这个承诺武大当初在辽国上京城的确说过,但当初是要辽国封武大为异姓王才许下的诺言,然而天下皆知,如今武大早已凭借个人的实力自立为王,今非昔比,又怎会轻易答应辽国的请求?
但是让天下人吃惊的是,北燕王武植居然真的答应出兵,封镇东大都督晁盖为北方行军大总管,率领三万人马,北上,助辽国一臂之力。
同时,燕云经略使西门庆传书辽国皇帝陛下,索要两百万贯,作为燕云出兵之报酬。
两百万贯不是一个小数目,何况燕云如今只出了三万人马,但辽国依旧答应了,一来他们怕燕云落井下石,自南面出兵攻击辽国,与金国成南北夹击之势,二来他们以为只有给了燕云银钱,燕云才会继续出兵。
整个天下都是这样认为,但是燕云再次让他们大吃一惊。
燕云的三万人马,人数虽少,但却几乎个个敢于死战,尤其是林字营、火字营与山字营三大营,以少胜多,大破金兵,声震天下。
辽国士气大振的同时,金国调派更多的大军,前来应对辽国与燕云联军。
然而就在此时,公元1124深冬,燕云不知何时组建的水师,逆流而上,顺着大海登陆金国大后方,寥寥不到两千人马,偷袭金国大本营。
整个天下都以为燕云疯了,两千人马能做什么?但燕云再次让天下惊爆了眼球。
以双枪将、轰天营、青焰营三大营为主力的两千人马,不攻城,不杀人,专门切断金国的后勤补给队伍,来无影去无踪,致使金国粮草后继无力。
等金国缓过神来调集兵马围剿燕云这两千人马,他们已经再次登船,在大海上游弋。
而金国的战船刚刚追上去,便被彻底凿沉,损失惨重。
燕云水师只派来四艘巨船,以及一些护卫舰,然而其射程之远,火力之猛,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金国水军尚未能靠近,他们自己的武器射程还不够,便被燕云水师直接轰成残渣,死伤惨重。
就在天下人都将目光注视在金国战场上的时候,另外一个消息突然传遍天下:
大宋境内,淮西王庆与河北田虎,不分先后,同时揭竿而起,反抗大宋之暴政。
石破天惊!
最让人惊讶的是,这次起义军造反,与历史上的截然不同,他们虽然也杀人,也杀害了一些大宋兵马,但他们没有大肆屠戮,更没有趁机攻城,他们更多的是在与大宋兵马对峙,并未发生大规模流血事件。
尤其是朝廷衙门所在,无数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百姓,扛着各种铁制农具甚至有人只是握着烧火棍,静静坐在衙门门口,请求朝廷开仓放粮,废黜苛捐杂税与繁重不堪的劳役。
这等作派,似曾相识,犹记得当初北燕王武植沦落燕云之处,便曾经用这个法子对抗辽国朝廷。
用屁股去想也知道,如今淮西与河北,是借用的北燕王的手段,亦或者说……他们本来就是北燕王唆使的!
于无声处闲棋落子,于无形处屡建奇功。
此事件一出,北燕王武植的名号,已经是彻底响彻天下!
瞧瞧,都瞧瞧人家北燕王,在燕云稳坐钓鱼台,都无需亲自出手,便搅动天下风云!
北击金贼,南乱大宋,是为大智慧者也!
大宋皇帝陛下宋徽宗勃然大怒,刚欲下令派兵镇压,“噩耗”再次传来。
摩尼教方腊之大本营江南等地,揭竿而起;
梁山晁盖之大本营山东等地,揭竿而起。
淮西、河北、江南以及山东,四地百姓同时暴动,遥相呼应,稍有差池,极有可能真的演变成为大规模造反。
大宋朝廷束手无策,据传大宋宋徽宗坐在龙椅上,一口气没上来,气急攻心,口吐鲜血,险些被气死,幸亏御医救治得当,方使其龙体无恙。
声势浩大的起义潮,让整个大宋朝廷彻底陷入了慌乱,那些一向被他们看不起的黎民百姓,如今已成燎原之势,势不可挡。
也就在此时,阳谷县武府主母潘金莲,突然传书给了周侗,请周侗上朝对宋徽宗进言,武府愿意散尽家财,帮助朝廷为大宋百姓解决饥荒,一起共渡难关。
与此同时,驻守大宋的燕云特使奏上急报,北燕王武植亲笔所书,愿将其名下作坊开设之机密技术,与大宋共享,便愿意命其名下武氏钱庄,无偿借给大宋朝廷一大笔银钱,解决百姓之饥荒。
当然,北燕王武植还说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望大宋皇帝陛下善待百姓,废黜苛捐杂税与繁重的劳役、军役,并严惩各地地方官员当中的蛀虫,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这前后两道奏折,也不知是被谁给捅出来了,总之是瞬间便传遍天下。
一时之间,北燕王武植夫妻伉俪,妇唱夫随,大济苍生,安定天下之美名,被世人所传唱。
第481章 跨时代的纪念性一刻
(破百万字了,感谢诸位书友的支持,多谢订阅、打赏以及投票,我会继续努力,拜谢~)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乃是出自于前朝大唐圣君李世民之圣言,寓意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沉于水中。
这句话的典故以及寓意,可以说是尽人皆知,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记住这句话,真正为百姓谋福利的为君者,自古以来,又有几何?
另外,北燕王武植之妻,潘金莲所言甚是妥帖,但北燕王武植所言就值得耐人寻味了。
虽然武大说会无私的共享作坊机密技术,但紧随其后却又说希望宋徽宗善待百姓,并且惩处官员当中的蛀虫,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似乎,好像,应该是在告诉宋徽宗,你特娘的不把那些只知道往自己怀里搂钱,给朝廷搂钱的狗东西给宰了,继续让那些官员占着茅坑不拉,屎,老子就不会答应给你作坊机密技术。
就像之前的制盐坊,武大进献给朝廷的虽然的确能够将粗盐制作成精盐,但是杂质很多,味道更是没法跟武氏制盐坊的相提并论,如今只要穷苦人家才买朝廷制盐坊的出产,有钱人只吃武氏制盐坊的。
武大这是在赤,裸,裸,的威胁大宋皇帝陛下宋徽宗啊!
自古以来,敢于有恃无恐的威胁一国之君,还传遍天下的,似乎也就他北燕王武植了。
但是,偏偏他宋徽宗还发作不得,只能笑着把这口气吞下。
原因无他,有了武大的帮助,他宋徽宗的确可以少费很多力气,反之,如若这般继续下去,宋徽宗又不是傻,逼,如若惹恼了武大,他武大反戈一击,去资助那些要造反的百姓,估计他宋徽宗会头疼的厉害。
不过他毕竟是一国之君,所以故意拖延时间,其美名曰:要与朝廷重臣来仔细商议一下。
救民如救火,老百姓已经活不下去了,如若不然,即使武大暗中扶持的势力再能折腾,也不可能会有这么多百姓胆敢起义造反,他宋徽宗还要再商议商议?
其实这也不能过于埋怨宋徽宗,他毕竟是一国之君,总不能你北燕王武植一句话,他宋徽宗就得听你的,屁颠屁颠的立马按照你的意思行事吧?那到底你是皇帝还是他是皇帝?
但,武大不这么想。
他本来就恶心这些狗屁朝廷部门之墨迹,就像后世那样,狗,日,的,普通老百姓想做点生意,办个许可证不送礼,得特娘的磨磨唧唧的磨叽大半年,还特娘的老来找茬,这里不合适,那里不合适的。
于是乎,武大怒了!
干特娘的,哪来这么多臭毛病,当官了不起啊?没有百姓给你们供养,你们特娘的吃啥喝啥……贪啥?本来就是在喝百姓的血,吃百姓的肉,你特娘的还磨磨唧唧?行,你磨叽是吧,老子可不磨叽。
相似小说推荐
-
抗战之兵王重生 (三北人) 创世VIP2016-08-07 抗战烽火一个特种兵在一次边境行动中穿越回三十年代的淞沪战场上,成了一名国军排副,血肉横...
-
铁血东南亚 (月下嗷狼) 他,曾大帅,百战之士,志向泡空姐,命运却莫名其妙把他卷入边疆小国内战......痛苦。或许应了那句话:上帝为你关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