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童雪儿因为并不在汴京,而免于这一场灾祸。
童府的动静,震惊了整个汴京。
即使大多数人并不知晓这到底是为何,但,所有的势力都保持了沉默。
他们只是有些担忧,如若被正在北方统兵的童大将军知晓此事后,不知又会掀起多大的风浪。
与此同时,西北大军中突起骚乱。
童贯童大将军亲手培植起来的偏将、尉官,奋起反抗者,尽数被杀,投降者被囚。
童贯的大儿子童斌,在睡梦中被杀。
而朝廷对外宣称,童家造反,童斌意图不轨,在混乱中被乱刀砍死。
很明显,咱们大宋的皇帝陛下宋徽宗,为了除掉童贯,为了泯灭军中有可能出现的变数,早已提前做了布局。
朝廷平定了汴京与西北之后,剩下的重中之重,自然就是阳谷。
首当其冲的,自然便是在此掌兵的童英。
按照常理来说,童英手底下能调动的兵马极少,连西北的童斌都被拿下了,童英也理应不在话下才对。
然而,事实却恰好相反。
朝廷虽然顺利控制了阳谷的兵马,但童英却被人救走了。
确切的说,在朝廷的人马尚未到来之前,童英已经不知所踪。
原因很简单,阳谷毕竟是阳谷。
这里是武大的大本营,朝廷的人马,甚至还没有进入阳谷地界,武府已经收到消息。
西门庆很聪明,虽然他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他敏锐的察觉到这件事一定与童英有关。
毕竟,童英在阳谷驻兵,朝廷连个招呼都没打,直接就扑了过来,这里面必定有问题,所以他立刻派人通知了童英,把童英提前唤了出来。
然而,西门庆的精明也就到此为止了。
他没有想到,朝廷的人马除了去了童英那里之外,居然也来了阳谷。
封城门已经来不及了,他也不敢封城不让朝廷兵马进城,那样岂不是意味着造反?
所以朝廷的人马堂而皇之的进了阳谷。
但是,他们的脚步也就到此为之了。
因为……他们进不来武府。
295.第295章 天塌地陷(三)
(加更,感谢牙牙乐飘红。另外,兄弟们别忘记投票哦,最近推荐票好不给力啊,难道最近的剧情不好看?我觉得布局很周密呀,接下来会越来越好看的,请支持我~浪浪浪敬上。)
保护武府的,自然是武府护院与家将。
然而,真正让朝廷的人马止步的,却不是这些人。
如果武府家将、护院与朝廷人马发生冲突,朝廷会毫不客气的动手出击。
此次朝廷派来阳谷的,不是普通兵马,是禁军,是代表皇室威严的禁军,他们根本无需给武府情面。
但是,他们还是停下了进攻的脚步。
原因很简单,有一批阳谷的百姓,挡在了武府门前,也挡住了禁军的去路。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百姓聚集在武府门前。
他们有的衣衫不整,甚至满身泥泞;
他们手无寸铁,却寸步不让。
很明显,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正在作坊里做工,听闻武府被围之后,自发的赶来,护住了武府。
这些百姓真的只是最普通的阳谷百姓,他们当中没有一位是武府家将或者护院,武府也的确没有煽动百姓来此,但他们还是来了。
他们不会功夫,也不懂军国大事,他们只知道一个道理:在武府出现之前,他们连顿饱饭都吃不上,而武府,确切的说是武大出现之后,他们变得衣食无忧。
朝廷没有做到的,武府做到了。
百姓就认这个死理,是武大让他们填饱了肚子,而如今武大的府邸有难,武大的妻儿都在府中,他们不允许有人伤害到他们。
全副武装的禁军,只需要举起手中的强弩,几轮齐射下来,就可以将这些百姓屠戮一空,但他们不敢。
因为,他们所面对的不是敌人,是百姓,是成千上万的百姓。
如若真的发生大规模流血事件,这件事一旦传出去,必然会哗然一片,说不定会引起民变,狼烟四起,他们付不起这个责任,他们需要向上面能作主的人请示。
然而,他们想要的请示还没到,局面却愈发的让他们难以掌控。
在苏氏私塾进学的孩子们,闻讯,也赶了过来。
他们当中,最大的才只有十几岁的模样,最小的还处于启蒙阶段,但他们义无反顾的站在了自己父母的身边,站在武府门前。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可怜天下父母心。
阳谷的百姓开始训斥自己的孩子,他们自己可以冒险,但他们不允许自己的孩子跟随自己一起铤而走险。
其实这些百姓不知道发生了何事,这些孩子更不知道发生了何事,但这些孩子嘴里振振有词。
“先生教过,百善孝为先。”
就这样一句话,翻来覆去就这样一句话,这些孩子不愿意眼睁睁看着父母面对穷凶极恶的禁军,他们自愿站在了父母身前。
尤其是那些平时调皮捣蛋不听话的孩子,他们满脸坚毅,他们甚至比那些死读书、读死书的孩子更加坚定,席地而坐,挡在了他们父母身前。
这一幕,震撼人心。
禁军早已出鞘的长刀,在这一刻显得无比沉重。
但,这一切远远都还没有结束。
苏氏私塾名动天下,大宋全国各地前来求学的权贵子弟无数,他们经历了考试,分批进入私塾学习。
他们与武府的关系并不亲密,但他们身为学长,却被他们的学弟们感动,他们甚至有些惭愧,因为在孝敬父母方面,他们大多数真的不如这些孩子。
于是乎,许多权贵子弟,不顾身旁家丁的阻拦,站在了那些孩子身前。
禁军,已经开始慌乱,这些权贵子弟的身份更加棘手,很多都是朝廷大员的子侄,禁军根本不敢对他们举起屠刀。
当然,人性是不同的,有许多权贵子弟,依旧选择了观望,没有动作。
但是,紧随其后而来的,是苏氏私塾的各位老师。
他们全部都是两位德高望重的苏老请来的,他们从两位苏老嘴中得知了武大的化腐朽为神奇,他们亲眼见识了这个“美丽”的阳谷,他们从来在其他任何一个地方的百姓,可以像阳谷百姓这般活的如此自在。
所以,他们不想知道朝廷为何要对武府动手,他们直接站了出来,挡在门前。
读书人在这个年月的身份本就很不一般,地位极高,何况这些人当中还有很多大儒?
禁军如若敢伤了他们,势必会被“名留青史”。
只不过,这个名声一定是这辈子,不,生生世世都抹不去的恶名。
随着这些人的到来,原本还有些犹豫的权贵子弟坐不住了。
即使他们不想趟浑水,可既然他们的老师都已经站出来了,他们不站出来,日后还如何在私塾进学?
所以,他们怀揣着各种复杂的心绪,也站了出来。
便在此时,武府的大门打开了。
禁军精神一振,举头望去,头皮就是一麻。
两位极为年迈的老人,站了出来。
只要不是傻子,就知晓这一定是传说当中的三苏后人——苏适与苏迟。
两位苏老的地位过于超然,他们一出现,请安的学子无数。
而两位苏老只是略一颔首,未发一言,直接站在了所有人最前方,席地而坐,沉声道: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而取义者也!”
所有的学子,甚至百姓,不停的高唱,重复这一句话:
“舍生而取义者也!”
铿锵有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态愈演愈烈。
无数并非阳谷当地人,却在阳谷做工的百姓,也加入了这个队伍。
冷冽的冬日,禁军身上的冷汗被寒风吹过,大寒。
然而,身体的寒冷,却始终不如他们心中的胆寒。
数万百姓挡在身前!
事态的发展,已经严重超出了他们可以掌控的范围。
……
武府当中,一片静谧。
所有的武府家将护院,都在等待着西门庆与张平的指令。
即使面对的是禁军,他们依旧无所畏惧。
只要一声令下,他们就敢与禁军厮杀。
去特娘的禁军,禁军好了不起吗?在阳谷,武家说了算!
然而,无论是西门庆还是张平,都迟迟无法做出决断。
296.第296章 天塌地陷(四)
说句心里话,在阳谷,无论是西门庆还是张平,都根本不怵驾临阳谷的这六千禁军。
即使武大并没有坐镇阳谷,可武府依旧有足够的底气。
相似小说推荐
-
抗战之兵王重生 (三北人) 创世VIP2016-08-07 抗战烽火一个特种兵在一次边境行动中穿越回三十年代的淞沪战场上,成了一名国军排副,血肉横...
-
铁血东南亚 (月下嗷狼) 他,曾大帅,百战之士,志向泡空姐,命运却莫名其妙把他卷入边疆小国内战......痛苦。或许应了那句话:上帝为你关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