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青柔撇了撇嘴,瞅了武大胯下一眼,理直气壮道:“我还就真不信你没有一丝把我收入房内的想法,刚才您那……啧啧……”
武大满脸尴尬。
武大的名声在附近算是极好的,毕竟他在阳谷县城的所作所为明眼人都看得到。
袁青柔虽然是与武大初次相识,但她仔细衡量了一番之后,或许是为了她那六个儿子的将来做打算,她最终真的就决定跟武大一起走。
……
在武大连夜赶往阳谷县城的时候,武松与吴刚,带着数名武府家将,以及梁山好汉,正在汴河流域下流守候。
此次为了捣毁花石纲,梁山擅长水战的好汉全来了。
浑江龙李俊,船火儿张横,浪里白条张顺以及立地太岁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阎罗阮小七阮氏三雄。
这里面最值得一提的是浑江龙李俊,在老版水浒传中梁山平定江南之后,他是唯一一个看势不妙,果断诈病不愿班师回朝,后得以幸存的梁山好汉之一。
不得不承认,李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聪明人,而且他的水上功夫的确极为不俗,所以此次行动之前,武大特意嘱咐过,一切都听李俊指挥。
在北宋宋徽宗这个年月,“纲”意指一个运输团队,往往是10艘船称一“纲”。
百姓家有石块或者花木比较精巧别致,差官就带了兵士闯进那家,用黄封条一贴,算是进贡皇帝的东西,要百姓认真保管。如果有半点损坏,就要被派个“大不敬”的罪名,轻的罚些银钱,重的抓进大狱。有的人家被征的花木高大,搬运起来不方便,兵士们就把那家的房子拆掉,墙壁毁了。那些差官、兵士乘机敲诈勒索,被征花石的人家,往往被闹得倾家荡产,有的人家卖儿卖女,到处逃难。
花石船队所过之处,当地的百姓,要供应钱谷和民役;有的地方甚至为了让船队通过,拆毁桥梁,凿坏城郭。
江南百姓深受花石纲之害,在老版水浒传中,花石纲也是激起方腊起义的主要原因之一。
武松并不懂水性,他此次前来是负责策应,防止有意外情况发生。
不知过了多久,下游遥遥出现了帆影。
李俊很冷静,将系在腰身上的粗绳又检查了一片,一挥手,下令道:
“下水!”
河水湍急,他们的水性再好,没有借力的地方也会被迅速冲走,所以他们六位擅长水性的梁山好汉,身上都系着绳子,另一头则拴在粗壮的大树上。
李俊带人提前隐藏在水中,用植物秸秆呼吸。
朝廷的船逆流而上,不多时,迅速靠了过来。
不多不少,十艘,恰好是一纲。
李俊等人同时动手,各自选择了一艘,悄无声息的在船底凿穿了很多小孔。
凿穿船底是个技术活,凿的太大,很容易就会被发现,很快就会被堵死,凿的太小又没效果,所以李俊他们故意凿的千疮百孔,让他们防不胜防。
十艘船,六个人很快完活。
李俊在水底用力晃了晃绳子,武松收到信号,带领武府家将开始慢慢的往回拽。
也就在此时,船舱上的官兵大乱。
他们发现船底出了问题。
(上架了,今天最少十章,爆发,请兄弟们支持,多谢~)
163.第163章 连环打击(第二更)
在北宋这个年月,没有水雷,没有导弹,但是有铁锚。
官兵发现十艘船同时出了问题,很明显就想到是有人在船底动了手脚。
他们下了死手,将拴着铁链的铁锚扔进河底,漫无目的的乱抓。
这招看似像是大海捞针,实则很实用,给李俊等人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即使他们的水性极佳,可终究不如在陆地上挪移方便,再者说下水前未免他们被河水冲走,他们身上都系着绳索。
武松急了,全力往回拉绳子。
可惜,浪里白条张顺,以及活阎罗阮小七俩人很倒霉,他们的绳子被铁锚给划断了,已经找不见人影。
幸运的是,那些朝廷的船迅速被灌满了水,官兵彻底乱套了,也顾不上再操作铁锚,剩下的李俊等人被武松成功救了上来。
李俊喘着粗气说道:“张顺和小七兄弟的水性极佳,应该只是被河水冲到下游去了,我们快去寻他们。”
武松点头同意,却被吴刚拦了下来。
吴刚上次在三道口救过武大的命,那次大战武府折损了六名家将,吴刚却很幸运的活了下来,被武大重用。
他平时也不怎么说话,性子很是稳重。
“大统领,我们的人太多,目标太大,行动不便,您带诸位好汉先回阳谷,我带人去寻张顺两位英雄。”
众人略一商议,最终同意了吴刚的做法,武松带梁山众人以及两名家将先回府,而吴刚则带着八名家将,翻身上马,去下游寻找张顺与阮小七。
……
从扑杀七星盟,到破坏花石纲,这是武大的连环计。
然而,故事发展到这个地步,还远远没有结束。
武大这次卖了童家一个天大的人情,他提前就通知了童英,很隐晦的阐述了花石纲会出问题,童英也是个一点即透的性子,大体询问了武大几句,便飞鸽传书了西北的童贯童大将军。
童大将军这种纵横朝野几十年的权臣,根本无需武大多说,他就明白这是一次打击蔡府的良机。
但他近年很少插手朝廷的事务,一心发展军方势力,擅自发动,实属不智。
恐怕不但无法打压蔡京,反而会引起皇帝陛下的警惕。
“皇帝”这样的奇怪事物,无论是谁坐上那把龙椅,无论他有多么昏庸,只要在那个位置上待的久了,心态总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就比如说宋徽宗。
宋徽宗赵佶的皇位来的极为古怪,这皇位本来不是他的,是他哥哥宋哲宗的,但在公元1100年正月,宋哲宗突然就“病逝”了。
而且,宋哲宗膝下无子。
万般无奈之下,那时的皇太后“向氏”,便于同月立赵佶为帝,史称宋徽宗,第二年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宋徽宗的皇位来的略微有些不正,朝堂上很多肱股大臣对此颇有微词,无奈之下,宋徽宗这才大肆重用了蔡京、高俅、王黼、童贯、梁师成、汪伯彦、朱勔、李彦等奸臣。
这些奸臣当道后,大肆打压那些忠良之士,很快确认了宋徽宗不容挑衅的皇帝地位。
宋徽宗很得意,可问题也来了。
等他的皇位坐稳,这些奸臣在朝堂上的势力也变得无比庞大,尤其是蔡京与童贯,这俩人一文一武,可以说是完全左右了朝廷的走势,这让宋徽宗很是头疼。
而且一开始的时候,其实蔡京与童贯的关系很是亲密,狼狈为奸,后来,宋徽宗巧施妙计,逐渐将两人彻底分化。
如今朝堂的格局就是,童贯主军方,蔡京主文官,两人势同水火,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方。
这样,才勉强让宋徽宗稍微放心了一些,他不偏帮任何一方,也绝对不会坐视一方独大,很微妙的保持着这一平衡。
童贯这只老狐狸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没有擅自上书谏言弹劾蔡京,而是将花石纲出了问题这件事悄悄传给了汴京里的梁守道。
梁守道颇得宋徽宗宠信,官至检校太傅,凡御书号令皆出其手,被称之为“隐相”。
最重要的是,梁守道虽然是文官,但他与蔡京向来不和,隐隐算是属于童贯一系的。
梁守道收到这一消息,立即着手安排他的门生言官,上书弹劾蔡京贪赃枉法,将本应归于国库的花石纲赋税中饱私囊。
言官这种不疼不痒的弹劾,对于蔡京这样的权臣来说意义并不大,他身后有太多的利益团体,牵一发而动全身,都不用蔡京说话,他蔡府一系的言官就与梁守道那些言官舌枪论剑了起来。
好好的朝堂,连续数日,彻底变成了菜市场,唾沫星子横飞。
蔡京本来很疑惑,他搞不清梁守道到底想做什么,这种没有真凭实据的弹劾实在是不值一提。
可是,当花石纲沉入河底搁浅的消息传进京师以后,蔡京的脸色终于变了。
船沉了,自然就需要打捞,可打捞就需要动用军方的人马,而军方当中,掺杂了太多童贯的心腹。
等军方把这十艘船打捞上来,对照船上的奇石数量,很自然的就能推断出这些年蔡京到底贪腐了多少银钱。
借此顺藤摸瓜,童贯与梁守道必然能够抓出众多蔡京用银钱收买的官员。
其实这些事朝堂上的大臣,甚至包括宋徽宗都心知肚明,只是平日里大家都心照不宣罢了。
可如若此事真的办成铁案,被摆在了明面上,未免群臣激愤,民怨沸腾,宋徽宗势必要将蔡府势力拿下了。
这是蔡京绝对不能接受的,也是宋徽宗绝对不能够允许的,即使他宋徽宗很希望把蔡京与童贯这两只老贼杀之而后快,可他希望的是温水煮青蛙,不声不响慢慢的把他们拿下,而绝对不是这般大张旗鼓。
相似小说推荐
-
抗战之兵王重生 (三北人) 创世VIP2016-08-07 抗战烽火一个特种兵在一次边境行动中穿越回三十年代的淞沪战场上,成了一名国军排副,血肉横...
-
铁血东南亚 (月下嗷狼) 他,曾大帅,百战之士,志向泡空姐,命运却莫名其妙把他卷入边疆小国内战......痛苦。或许应了那句话:上帝为你关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