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徐明远第一次入皇城,虽然他现在在云台司中也算的上一号人物,不过往宫里送奏章之事用不着他跑腿,陛下召见又轮不到他,所以一直没进过皇城,更别说太明宫了,所以一路上也是颇为好奇地四下看着。
长安为天下第一雄城,这皇城亦是巍峨雄伟,宫殿齐整,辉煌壮丽,可称天下第一。
徐明远往西去过吐蕃国都,往北去过北黎上京,论皇城之雄伟,皆是远不如大宛。
而一些寒窗苦读十数年,除了来长安,未曾见过什么世面的书生,此时更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若不是担心出言说话不太好,此时已经是和相熟之人攀谈起来了。
相比于徐明远他们这些没有进过皇城的人,方亭延几人可就显得闲庭意致多了,以方亭延的家世,自然是没少进皇宫的,而白墨楼去年也曾入宫参加过宴席。而且以他的性子,就算是第一次来,多半也是依旧平静。
殿试的场所是在紫宸殿,诸生随着那走在最前面的那位官员绕过太极殿和两仪殿,在紫宸殿外停了下来,殿试亦是有殿试的规矩。
=========今天的真难写,写了一天,磨出来两千字,晚上还有一章,晚点。。
第二百八十八章 天子门生
紫宸殿是太明宫中三大宫殿最里面一座,平日里是陛下和亲近臣子议政之地,不过每次殿试之时,便当做殿试的场所。
此时天色尚早,五百名通过会试的书生贡士此时也是在那十数位官员和小吏的安排下,相对整齐地排好了队伍,等待点名的开始。
殿试和会试不一样,只试一天,凌晨入场,日落交卷,而且只试策论。
徐明远和白墨楼等人站在中间的位置,随意扫了几眼周遭的人,倒也见到了几个熟面孔。
郑直站在一旁角落里,见徐明远看来,也是冲着他微微笑了笑。以郑直不过十五岁的年纪,能够通过会试已是十分难得,如若能够在这殿试之上也能上榜的话,就算名次不高,也足以称得上神童了。
而那王子琪此时站在文华的身后,目光看向徐明远有些闪躲,就算是有文华在身前,也没了底气。
文华倒是精神熠熠,恒国公近来颇为炙手可热,让文华在长安的公子哥中的地位而是水涨船高,此时身旁站着的几人皆是长安城里颇有名气的公子哥和才子。
文华冷眼看了徐明远一眼,嘴角闪过一抹冷笑,便是直接转头看向了他处。
严浩此人倒是没有到此,倒不是他不想来,只是以他肚子里的那点笔墨,除了会干些调戏良家,强抢人妻女的勾当,可做不出什么锦绣文章来。
丰乐郡公被削爵,不过严浩倒是没有受多大影响。
不过此事到此可没有结束,既然严浩现在不过是个县公的公子哥了,那这些年死在郡公府里那座湖里的无辜女子的仇,徐明远自然是会帮她们报的。
以云台司现在手里掌握的那些证据,已经足够让他死几次了,而那些被埋在严府花园里的尸骨,就是最为之名的一击。
徐明远得了会试第一,此时已经有不少人认出了他来,看向他的目光各异,有羡慕,也有挑衅。
能站在这里的无不是天下读书人中的翘楚,虽然徐明远得了会元,但不服气的可大有人在。
殿试的礼节颇为繁琐,在入皇城前,诸生已是搜过身了,而在众人排好队伍不久,便是有三位身着紫色官袍的官员前来主持。
一旁的方亭延也是小声给徐明远介绍了一下,中间的那位是黄门侍郎黄宗睿,左边那位是礼部尚书施怀仁,右边那位是翰林学士温荃。
在历经点名、散卷、行礼等礼节后,诸生在各小吏的引领下进了紫宸殿,黄门侍郎黄宗睿宣布颁发策题,众人试卷到手之后,燕帝亲临紫宸殿,登上主位,宣布殿试正式开始。
殿试以陛下为主考官,也就是说中进士者为天子门生,诸生按着之前排好的序号落座,在拿到策问题目之后,也是纷纷开始研墨书写。
紫宸殿很是宽阔,整齐摆了五百张矮桌亦是不显拥挤,徐明远坐在角落里身旁几人皆是不相识之人。
徐明远先翻阅了一下试纸上的策问题,一共三道,粗略看了一遍之后,他才是开始研墨,一边在心里默默思考着该如何下笔。
对于徐明远来说,策问无疑是他最为拿手的,饱读群书,又走过那般多的地方,单论见识绝对少有能比得上他的。
这殿试只测三道策论,对于他来说绝对是好事。
燕帝高坐殿上,看着殿中诸生,脸上也是露出些许笑容,还不时和身旁的三位身着紫袍的官员说上几句,对着殿中的书生指指点点,像是在评判一般。
大宛天子就坐在殿上,诸生皆是有些紧张,甚至还有人不小心打翻了砚台,弄脏了卷纸的。
好在燕帝没有怪罪,那礼部尚书令人给他重新换了一份卷纸,示意他继续答题。
徐明远看了一眼那满脸通红的中年书生,笑着摇了摇头,提笔在砚台中蘸了蘸,然后在题纸上写下了拒北西进论五字。
题纸用宣纸裱成,极为考究,题纸用宣纸裱成,极为考究,有红线直格,每行二十四字。
和乡试、会试有所不同,殿试上的试纸并不需要专人进行抄写一遍,糊名之后便是由八位阅卷大臣一同阅卷,最后再将排名最前的十份试卷呈交给陛下,由陛下钦点名次。
这也就意味着考生的字是否好看,就变得很重要了,若是没有一首好字,便是做出了锦绣文章,也会因为字而打了折扣。
对此徐明远倒是不担心,他的一手字也是从小苦练的,而且兼差百家之长,还得到过几位在大宛颇有名气的书法大家的指点,就算是方亭延等人,他也有信心和他们比一比的。
策论第一道,问的很宽泛,就是对于目前大宛的对外的局势的有何建议了,其中提了一下大宛周遭的北黎、吐蕃和南诏等国的状况。
要想在这五百人中脱颖而出,只是一些泛泛而谈可是得不了状元的,所以徐明远也是凭借着对吐蕃和北黎的了解,提出了拒北西进的策略。
北黎草原太过辽阔,地广人稀,而且本身是游牧民族,若是大宛贸然北上,就算能够将北黎南方之地尽收囊中,却也拿不了那些一入草原便消失无踪的部落有什么办法。
而且那草原之上少有城池,大宛就算得了地盘,若是想要守住,需要付出的代价完全不不是从这些草原上能够得到的。
而且近些年北黎在耶律忆的统治下,厉兵秣马,愈发强大,兵强马壮,大有南下与大宛一战的姿态。
而吐蕃这几年却是内乱不断,各部族之间的争斗,使得吐蕃几乎腾不出手来与大宛较量。若是南诏不会从中作梗,大宛只要联合南诏,西进并非难事,就算不能讲吐蕃完全吃下,也能让安西四镇的地位更加牢靠一些。
燕帝坐了半个时辰后,便是摆架离去了,接下去便是由那三位官员监考。
场间诸生不少都是松了口气,似乎下笔都顺畅了不少。
对此徐明远倒是没多少感觉,虽然没有进过太明宫,不过当初在狩猎场已经见过燕帝一次,因为刺杀之事还被褒奖了几句。
第二百八十九章 逛西市
一声钟声响起,紫宸殿中诸生陆续方向手中的笔,等待着收试卷的官员来收卷。
徐明远半个时辰前就已经写完了,看着面前整齐叠好的试纸,还有上面工整而不失灵气的小楷,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一刻钟后,五百书生在之前那位官员的引领下重新出了皇城,在朱雀门前各自散去。
徐明远和白墨楼自然是聚在一起,然后去了平康坊的天下居,今天也是参加了武举殿试的李牧和蓝先武早早便是到了。
众人喝酒闲谈,又是谈论了一下今天殿试上的策论,简单辩论之下,皆是有所得。
而李牧和蓝先武今天也总算是各自提了兵刃,在马背上好好打了一场,按着李牧的说法,那是大战了一百多回合,差点把胯下宝马给累趴下了,最后李牧险胜半招,可见蓝先武的马上功夫不比李牧弱多少。
喝完酒,众人去了倚翠楼,众口铄金说徐明远定能得状元,反正就是耍赖要他请客了。
上次徐明远得了会元没有请客,这次就当补上了,这帮人知道徐明远也不缺银子,可没跟他客气。
酒过三巡,徐明远就没有陪着他们喝通宵了,明天还有点事情,所以直接到一旁的房间里睡了。
第二天一早,徐明远醒来,见喝趴下的李牧等人还趴在桌上睡觉,身上披着薄被,一旁已经是睡眼朦胧的丫鬟见徐明远出来,连忙微微一福行礼。
徐明远示意他们不用多礼,也不吵醒他们,径直出了阁楼,付了一千两银票后,便是出了倚翠楼。
黑色马车驶出平康坊,徐明远先回齐府换了身干净衣裳,简单洗漱了一下,让车夫先去睡觉,自己驾了黑色马车出门去。
相似小说推荐
-
铁血东南亚 (月下嗷狼) 他,曾大帅,百战之士,志向泡空姐,命运却莫名其妙把他卷入边疆小国内战......痛苦。或许应了那句话:上帝为你关上一...
-
铁血大后方 (辰龙在天) 看书VIP2016-05-31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棉业处主任关锦璘被任命为前线伤兵转运专员;在临时后方宝鼎与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