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吻过后,李香兰看来夜无光一眼。便逃开去。她也觉得羞涩难当。实在失礼。如果说,李香兰看夜无光的第一眼,让夜无光不得不回避的话。那么这一眼之中的柔情蜜意,便让夜无光差点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余生拉着丢魂落魄的夜无光离开,按理说,他这个小舅子,是名正言顺,传承有序的皇族之后,如果不是家道中落,配一个日本平民的女儿,那是绰绰有余。不过,时代不同,中国早已不是满清的天下,李香兰也成了红遍上海滩的明星。如果不是这个女子此时落魄,夜无光怕是一点机会都不会有。
不过,如今有余生在,玉成这一段姻缘,倒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对李香兰的审判,在余生的要求下,马上就要进入程序。而李香兰的歌,完全够不上战犯的标准。甚至有《伤心太平洋》和《晓之车》两首歌在,还可以被判定为有反对战争的倾向。
自一九四五年日本人投降开始,一直到一九四七年的五月,中国各地共逮捕日本战犯两千三百五十七名,相继在北平、南京、上海、汉口、广州、太原、徐州、济南、台北、沈阳等地,设立审判战犯的军事法庭。大规模的战犯审判,要等到一九四六年二月十五日,中国正式成立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之后了。而余生的下一步计划,根本等不了这许久时间。所以,要提前审判李香兰,了解此事。
除了李香兰之外,上海滩的其他日本战犯们,则完全没有这么优厚的待遇。虽然中国人没有闲情去报复他们,但是,上海滩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可不仅仅有中国人。当年日本人占领上海滩租界之后,对英法美等各国的侨民们,待遇可不是那么优厚。
日本人偷袭珍珠港,和美国人撕破脸皮的计划由来已久,所以,也早已经计划好在偷袭珍珠港后的一系列措施,包括上海租界内欧美侨民的处置方式等等。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日本支那派遣军司令部起草了《在支敌国人及其敌国权益处理要领(草案)》。当然,这份草案在珍珠港被成功偷袭前。属于绝对的机密。
到了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日本人偷袭珍珠港同一天,日本外相东乡给在南京的代理大使日高发出特急并且极密级别电报,对战争发生以后如何处置敌国领事和敌国侨民作出指示。其中对于敌国侨民的政策措施包括——特别要求宣誓不做出于日方有害的行为,搬家、旅行需要得到军部的批准;邮件要经过审查,非加密电报采用许可制;禁止升扬国旗;监视一般敌国人;禁止集会演讲。
第二天,珍珠港事件的影响波及世界,日本人正式和欧美诸国撕破脸。一九四五年,十二月八日。日本人占领上海租界,随后便宣布英国、美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巴拿马、古巴、南非等十六个国家和地区的侨民为敌国侨民。宣布敌对后,便向英国、美国、荷兰等驻沪领事馆派兵,停止这些领事馆的一切业务,关闭、封存了无线电设备,将领事馆人员收容管制。
随后,日本人就对这些国家在上海滩的银行和企业,进行了清算和接收。这些银行和企业中的巨额财产,从此便算是日本人的了。不过。日本人终究对自己原本的老大有点敬畏心,虽然把钱给抢走了,但是并没有杀人。
一九四二年一月二十日,日本人宣布对外国侨民进行人口登记。登记之后。九月二十日,日本当局决定自十月一日起,凡是敌国侨民年满十三岁的,都需要佩戴红色臂章。这些臂章按照不同的国家。标志不同的英文字母。以示国籍的区别。凡是佩戴臂章的人,都不能进入戏院、电影院、舞厅、夜总会、回力球场、跑马厅之类的公共娱乐场所。
到了一九四三年一月二十四日,日本驻沪领事馆制订《在沪敌国人集团生活所实施要纲》。决定对于与日本处于交战国关系的英美等国在沪侨民收容进集中营。但是,菲律宾人、印度人、马来人、缅甸人、持有英美国籍的日本人、中国人以及荷属印度人,这些已经被日本人占领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没有资格住进集中营。
一九四三年一月二十九日,集中营启用。到了四月份,一共收容了在上海的日本敌国侨民五千余人。这些人中,大部分是在欧美各国待不下去,想来上海滩闯荡一番,找机会发财的平民。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却是背景极为深厚的商人和政要。这些人连日本人都不敢太过为难。所以,只能任由这些人离开上海。到一九四三年九月十九日,离开上海的外国侨民大约有九百人左右。
集中营实行军事管制,住进集中营的外国侨民,不但被严格限定随身携带的行李,而且,日本也不愿意养闲人。所有的外国侨民在住进集中营后,都被安排了洗菜、做饭、铺路、打扫卫生等工作。并且要求其从事种菜、手工劳动、饲养山羊和家禽等有收益的工作。
几乎每天都有突击检查,一旦这些侨民和管制他们的日本士兵有所冲突,就会被一顿臭揍。因为集中营铁丝网密布,所以,成功逃跑的人很少,一旦逃跑失败,被日本人抓住,下场就会很悲惨。
而且,如同二战时期所有的集中营一样,集中营里的人,几乎得不到任何额外的食物配给。每天的食品配额,仅仅可以、或者还不够维持身体消耗所需的热量。所以,每个集中营里的侨民,都面临漫长而持久的饥饿。甚至,连水的供应,都是由限度的。
即便如此,这些集中营里的侨民,也面临朝不保夕的处境。日本人留着这些侨民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维护国际公约,而是要将这些侨民作为人质。一九四五年,日本在太平洋节节败退,准备在上海滩实行焦土计划之时,便将原本关押在沪西第三集中营,主要是老弱病残的侨民转移到杨树浦。这些侨民因此成为此处日本军事和工业设施的保护。美国人投鼠忌器,便不敢轰炸此处。
这些侨民遭受到如此待遇,自然在战后会怒火万丈,要求严惩日本人。所以,在上海的日本战犯,和日本俘虏们,直接被关进了当年英美等国侨民被关押的集中营。也算是报应不爽。
余生将证据和古董上交几天之后,老蒋终于做出了反应。夜无光不但被释放,而且被平冤昭雪。上海滩的十几家报纸,都用了整版的篇幅,来报道夜无光和陈天的事迹。夜无光和陈天第一次以这种身份在众人眼前露面。
这些报纸上仔细罗列了陈天和夜无光抢救下来的古董名录,以及这些古董的价值。与此同时,也对日本运送军火的大名丸爆炸一案,有了详细的过程解说。
本来,陈天孤身一人炸掉大名丸便算是个奇迹了。经过报纸这么一宣传,简直就成了传奇。一个集霍元甲嫡传徒孙、电影明星、小学教员和抗日独行侠几个角色为一身的传奇。当然,这其中也有几家小报在报道中穿插了一些李香兰和夜无光,陈天和女同事的花边绯闻。这其中故事之离奇曲折,简直就能拍抗日神剧了。
这些报道里,都很有默契的将余生给省略掉了。虽然这是余生自己的要求,但无论是陈天、夜无光,还是老蒋,都很愿意余生做出如此低调的选择。陈天和夜无光是不想把余生给牵扯进来,毕竟一个文娱大亨和商业精英,同时兼任阴谋策划和破坏指挥有些画风不符。而老蒋则是怕真相被抖出来之后,余生的声威大涨。而军统那么多人,自日本人占领租界后,在上海滩呆了好几年,做出的成就加起来也没有余生三个人大,实在是丢脸至极。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中美商约
余生其实想低调,也低调不起来。他一封电报,就从美国运来好几船粮食。并且已经运抵上海滩。这几船粮食造成的影响力,远出余生意料之外。
这个时代,还不是随后的《中美商约》时代。美国人的货物,如果没有中国的关系和网络,还无法大规模的、合理合法的销售到中国。中国本土的产业链,虽然被日本人破坏,但是,借助日本人遗留的体系重建,却也很快捷。
在战争结束后,上海滩的经济几乎没有受到多少影响。因为没有了日本人,各种行业都欣欣向荣起来。只有粮食,仍旧不宽裕。底层民众吃不饱肚子的事情,仍旧司空见惯。毕竟,粮食的产量不可能立刻恢复,被日本人屠杀掉的劳动力也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补足。只有地主和粮商的手中,才有大量囤积的粮食。这些粮食被控制数量,缓慢的投入市场,保持着市场的饥饿感,和粮食本身的利润。
由于中国人本身的商业体系,与美国并不相同,一种天然的排斥便产生了。因为中国的商人都知道,一旦美国人的商品,诸如粮食等大量进入中国,那么,中国本土的粮食价格,就会成为一个笑话。他们的利润,便得不到保证。当然,除了粮食,其他的商品,除了筷子这种实在是因为风俗不同,而无法造成冲击的商品外,都是如此。
相似小说推荐
-
奋斗之第三帝国 (夕阳西下的时候) 一个中国人带领德国打赢二战的故事中国留学生李德原身穿越到了苏德战场,希特勒临终前秘密委任他管理第三帝国...
-
明末称雄 (木子蓝色) 起点VIP2016-07-15 两宋元明一个穿越者的明末奋斗史,从小小武生到争雄天下! 时间从公元一六三九年开始,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