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文娱抗日上海滩 (清唱华年)



这些树龄长的香木被大量砍伐后,此处的香料生意便一蹶不振。闻名一时的莞香少了主要的种植地,竟然逐渐失传!实在是可惜至极!

而此时的香港,远远没有后世的繁华。建筑没有上海滩多,公共设施没有上海滩齐全,只有码头因为来往船只众多的缘故和上海滩差不多。

唯有一样是上海滩比不了的。那就是此时的香港,野生动物的数量,远远比上海滩多,不但有大量的蚊虫,大量的野生植物和花草,甚至还有狐狸,野猪,印度野狗,甚至,还有老虎!

*********

筒子们,换地图这种事情很费脑子的。不过,经科学研究,推荐票多的时候,脑子转的快。如果收藏多起来,那就转的更快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 山中有虎

按照生物学的原理,以香港岛,包括九龙和新界这些地方在内的面积,即便生态环境完全没有遭到破坏,也不可能有老虎存在。

老虎的饭量大到惊人,每次进食的肉类重量可以达到四十斤!虽说只是三五天才吃一顿。可是常年累月的住下去,这巴掌大点的地方,所有的生物加起来,还不够一只老虎吃的!

但是,这并不妨碍有老虎来此度假。

此时的中国,虽然也有数以亿计的人口,但是分布集中。近代化的城市,也不过就是那么几十处而已。除了这些城镇外,便是广阔的未曾遭到生态破坏的山林田野。

到香港度假的老虎,便是从江西或者福建而来。因为冬天食物短缺,所以一路南下,本能的朝着食物丰富的地方进发。游过并不宽阔的海峡,登陆到香港。其中大屿山山高林密,人烟稀少,又是老虎度假的最爱。这些老虎到此度过冬天后,春夏交接的时节,才会回返。

青小艺带着几个少年和一众孩童,原本打算住到房价便宜的大屿山附近。却在清清楚楚的听到山中虎啸后,不得已搬到了这个年代香港较为繁华的尖沙咀一带。

这个地方人口众多,远离荒蛮山野,让青小艺觉得放心。

余生到香港的之前,已经通过客轮上的电报告知青小艺。所以,两个人的相见非常顺利。一切安顿下来后,余生对青小艺说起她和孩童们走后,陈天和诸多日本高手的一战。青小艺听的惊心动魄,此刻,夜雨倾落,共剪西窗烛,两个相对而坐的人便都觉得这样的惊心动魄,彷如隔世。

余生在到达香港后的第二天,便是台风过境。后世的余生,住在北方,即便到南方旅游,也是看着天气预报,避开台风暴雨的。新闻中,虽然有台风带来的诸般危害,也从未亲身经历过。此时经历一番,才知道非比寻常。

待在屋子里面的人,是根本出不去的。大段的行道树的树枝被狂风吹断后,又按照风的方向挤成一堆。天地之间,除了肆无忌惮的风,就是仿佛毫无尽头的雨水。好像有谁打开了老天爷珍藏的水龙头,无以计量的水,如同瀑布一般,从窗户上流下。而从模模糊糊的声响和影子中,余生可以判断出,从天而降的,并不只有雨水这一样东西。被狂风吹起的各种杂物,也间歇的落在屋顶和院子中。有时候,还会砸到窗上。

狂风和雨水中,天昏地暗,世界混沌无边。

幸亏青小艺听了余生的话,在搬到尖沙咀后,便花高价租了一处比余生在上海滩的别墅还要宽敞的独院小别墅。并且一口气付了三年的租金。否则,便是这一场台风,便是普通人家和他们这种初来乍到者承受不起的灾难。

这样的狂风暴雨,足足持续了三天,到了第三天头上,才逐渐止息风雨。而到了第五天,才真正见得到朗朗晴天。余生检视屋顶和院中落下的杂物,除了几只鞋,一些破碎的竹器,竟然还有一条指头肚大小的鱼。

余生这才想起,香港,原本是个吃海鲜的好地方。于是便叫起众人,一起去集市上买海鲜。虽然台风过境的这几天并不会有人出海,但是,一旦台风过去,总会有海鲜被风浪吹晕了头,吹上岸来。浅海中的海货也比较容易受到风浪的影响。

此时香港的海鲜市场也并没有让余生失望。在香港南部赤柱附近的海滩,每到退潮的时候,便会在礁石的缝隙中发现海参。虽然不大,但却鲜美。这几日台风过境后,再退潮,海参的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倒是增加了许多。也不知是何原因。

而海参,却是余生最喜欢吃的一种海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海参,味甘咸,补肾,益精髓,摄小便,壮阳疗痿,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在后世,海参也是滋补的名品,除了不能起死回生返老还童,基本上能想到的药效全被商家在广告中吹捧了一遍又一遍。

粤菜中,海参最好吃的菜式是乌龙吐珠,不过,后世是纯正北方人的余生,还是喜欢吃葱爆海参多一些。虽然,有许多南方的菜式并不接受葱和蒜调味。但是这对于以前以吃饱饭为目的的青小艺和一众少年孩童们,显然不是问题。

余生一行人,几乎买空了市场上的海参和能找到的屈指可数的几根葱。回到家中,几十个人一起动手,结结实实的做了一顿葱爆海参。

当然,好吃的海鲜并不只是海参一种。香港海鲜,最有代表性的,是石斑鱼。石斑鱼肉多,且鲜美。在后世,也是一种上档次的海鲜。在此时的香港,更是人们的最爱。而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后世,乃至于,后世的香港大学还曾在全球捕捞海洋鱼类过度的情况下,做过对石斑鱼专门的调查研究。

在后世的二零零九年,全球有超过二十七点五万吨的石斑鱼被吃掉。约合九千万条之多。一百六十三个石斑鱼品种,有二十种面临灭绝。而其中的五种,已经被人类吃成了濒危物种。

不过,在这个时代,石斑鱼完全没有灭绝的忧虑。甚至,由于人类之间的战争,海洋生物还就此得以繁衍生息,数量大增起来。所以,余生和青小艺一众人等,尽可开怀大吃。两条巨大的清蒸石斑鱼,几乎是在转瞬之间,便只剩下了一个骨头架子。

而就在众人尽兴吃喝的时候,余生所住的别墅门外,响起敲门声。众人一愣,话说,他们在香港并没有熟人。又有谁会主动上门呢?难道是日本人贼心不死?

余生功夫最高,当然由他开门。开门后,却见门外站着一个文质彬彬的圆脸男子,戴着一副硕大的眼镜。就在这个男子准备自我介绍时,余生越看这个男子越熟悉。猛然间脑海中灵光一现,想起后世看过的照片,惊呼道:“您是蔡楚生!”

**********

筒子们,今日有些琐事,只有一更了。另外,清唱并不想写一部“你打我一下,我再打你一下”,如同机器一般的小说。会在文中关注一些当时历史和人文的细节。这些细节绝大部分都是清唱查过资料的,确是史实,不是灌水。

第一百一十二章 才子佳人(一)(第一更)

蔡楚生此人,在中国电影史上,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在后世,他被电影界评定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和“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蔡楚生生于上海,幼年时读过私塾。不过,他的家境也不过刚能维持温饱而已。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

不过此时民国初立,各种樊笼被打破。所以,蔡楚生虽然生在民国之前,但少年时,却看尽中国的沧桑剧变。思想并不受束缚。

一九二五年,蔡楚生十九岁,已经自立。在汕头参加了店员工会。因为文青病病入膏肓,所以自己组建起一个话剧社。只是当时喜欢话剧的人并不多,也不过是些青年人而已。只是这些人喜欢归喜欢,真的能投入大量时间表演话剧的,仍旧是少数。所以,蔡楚生一个人兼任了编剧、导演、演员、布景、化妆、服装等等职务。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虽然这剧社中,真正有用的人只有蔡楚生一个,但是蔡楚生仍旧将剧社经营的有声有色。并招揽了几个和他一样文青病深入骨髓的年轻人。

到了一九二六年,上海华剧影片公司到汕头拍摄外景。由于对汕头并不熟悉,便找了几个电影界同仁,希望找到一个能给他们寻找汕头各种景致、对汕头比较熟悉并对电影和戏剧有一定了解的人。

而蔡楚生家在上海滩和汕头都有些人脉,转弯抹角,这事情便找到了蔡楚生头上。蔡楚生闻言大喜过望。带着电影公司的人把汕头的外景拍了个遍。就此,蔡楚生算是找到缓解其文青病的良药——电影!

电影对人的冲击力,其实远远大于戏剧。光影交错中,时间与空间再也不成为人与事的束缚。蔡楚生在帮上海华剧影片公司的人找景的同时,算是在建立起自己在电影界最初的一点人脉。

而此时的中国,拍电影最多的地方,便是上海。此时的上海滩几乎聚集了所有中国电影的精英人才。所以,对电影心向往之的蔡楚生在一九二九年,便毅然到了上海。

这时候的上海滩由于电影行业发展极快,所以,也需要大量的人才。而此时的中国,真正了解电影行业的人却并不多。远远不如后世在各大影城外面排队等着当群众演员领盒饭的人多。向蔡楚生这样对电影一知半解,对戏剧了解颇深的人,已经算是顶尖的人才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