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之第三帝国 (夕阳西下的时候)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夕阳西下的时候
- 入库:04.13
后面的人没命地向后逃窜,一直退回到那个小高地上。剩下的坦克、装甲车掉转车头开上小空地,沿着坡地棱面围绕成一圈。刚才,仅仅一个冲锋就损失了七辆坦克和近百名士兵,安德里考虑的不再是进攻,而是再次组织防御的问题了。
第18节 军人不喜欢寂静
手下只有一个团兵力的德军第41军军长莫德尔一脸沮丧地冲进房间,声言突围失败,令他惊讶的是元首竟然咧嘴笑了。安德里也风风火火地进来:“我的元首,敌人好像有一个师,我们冲不出去呀。”
元首镇静得让人害怕:“冲不出去就不要冲了呗,在这个养殖场里,人家给我们预备了整整几十只梅花鹿,不享用多对不起人家呀?”
莫德尔的单片眼镜唬得掉了下来,他与安德里面面相觑,目光又一齐投向冉妮亚和丽达:元首是不是昨晚受凉了,怎么说起胡话来了?
莫德尔上前一步,语气哽咽着:“敌人足足有一个师呀。元首,万一敌人发现您在这里?他们会不顾一切地攻打我们,万一您在我的防区有个三长两短,我就成了帝国的罪人了,我怎么向德国人民交待?”
“是不好交待。别说是德国人民,就是希姆莱和戈培尔这两位就够你受的了。”李德成心给他添堵,他看到上将几乎哭出声来,感到很开心。
卡尔梅克人闯了进来,一进门就喊叫上了:“查清楚了。”元首对一脸迷惑的莫德尔解释说:“在你们突围的时候,我让他化装侦察去了。你慢慢说,嗯。”
卡尔梅克人汇报说,敌人并没有发现这里有元首或军长,他们正心急火燎地通过山坡下的公路向东移动,德军突围时正遭遇他们过路的一支机械化部队,因而遭到挫折。现在,对方只留下两个团对付他们,大部队仍然向东进发。
“这么说不是一个师的苏军了?”莫德尔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是的,你们看到的是向东增援的过路部队。”卡尔梅克人略带讥讽地回答。
元首对卡尔梅克人叮嘱了几句继续侦察之类的话后,招呼莫德尔和安德里坐下来:“看来形势不妙,但也不是糟糕透顶。敌人正通过下面的公路,源源不断地赶往前方,他们越是这样,就越有利于今后围歼他们。”
元首说,目前,南方德军第56军和41军增援部队对阿列霍夫希纳的反攻已经全面展开,而敌人第39集团军的北翼像一把铁钳,正通过前面的道路,向洛杰伊诺耶波列以东进军,这里位于敌人铁钳的根部,安德里的装甲侦察团坚守在这里,等于在敌人的血管上扎上了一枚钉子。等到南方的战局已定,部队就会四面八方赶往这里,到时来个中心开花,里应外合,从右肩头一举切断敌人伸得太长的右胳膊,全歼这支假洋鬼子部队。
“这当然是一出险棋,其实说穿了也没什么。俄国人有个毛病,好大喜功,他们不顾一切冲向拉多加湖,我们这里反倒没有什么,你们没听过这样的话吗?台风的中心是平静的。”
确认元首说完后,安德里插了一句:“还有一点,白天与我们交战的俄国坦克是第11独立旅的,现在剩下的全是美国货了。”
“不行,我们还得突围。”莫德尔并没有被元首说服,安德里可没有他的军长乐观:“怎么突围,我只剩下7辆坦克了。”
莫德尔站起身,整理了下军装,无奈地下达了防御命令,他命令,把凡是见过元首的士兵都调到第二条防线,并禁止元首出门会见战士。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如果敌人发现这里有条大鱼,定然会不顾一切地拼命的。“假如我是敌人的指挥官,我那怕不攻拉多加湖也会攻上这个小山头的。”
冉妮亚建议元首和军部的无线电台采取静默,以免让苏军发现重要目标,丽达言:只收不发就可以了。冉妮亚白了她一眼,小声咕嘟道:“就你能。”
元首盯着鲍曼:“我们被包围了,你还在这里睡觉?”鲍曼回答得很妙:“有元首在,肯定能化险为夷的,我们在克里木比这还糟,还不是攻占了塞那个什么波?”他翻了个身继续睡觉。
将校们离开后,元首认真地问鲍曼是否真的不担心,他回答说,是有点担心,但是其他德军肯定会拼命来救援的。“我只担心一件事。”他望了望屋里,“担心一发长了眼睛的炮弹正好落在这个屋子里,所以我们得搬到地下室,我跟丽达去过,那里比这儿热。”
“你俩干什么去了?”话一出口他后悔了,心想,自己从何时起变得疑神疑鬼了。冉妮亚替鲍曼解释:“我和丽达收拾好房间,请主任去验收的。”
鲍曼说得一点都不错:曼施坦因发来电报说,他已派出一个装甲师星夜北上,前来接应元首。北方师也发来电报,声言今天一定突破苏军防线,与元首会合。
整夜,德军都在用炸药炸开冻土,构筑工事。莫德尔不愧是防守专家,他指挥构筑的野战工事别出心裁。小高地顶端是个平面圆台,中间就是养鹿场。按常规,守方的工事应该构筑在山坡平台的棱线部,这样可以对攻方的动态一览无余,也便于居高临下发扬火力。
可是,莫德尔偏偏把环形工事构筑在高地上的平面圆台里面,围绕养鹿场修建了两道环形防线,攻击部队在坡下看不到守军,直射火力便失去了作用,攻击部队冲上陡坡,只要一露头,马上就会被德军狙击手打倒。
元首到地下室,见鲍曼正饶有兴趣地翻一本卡尔梅克人打扫战场时发现的《花花公子》,这支俄国部队连书都是美国的。书已经很破了,不少俄国人已先睹为快了。
元首接过来翻了一番,听到鲍曼说:“这些美国人,一个男的对付两个女的,那男的简直是牲畜。”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李德想起那晚的双飞燕,苦笑了一下,扔还给他,并叮嘱鲍曼收藏好,以免让两个姑娘看到。
鲍曼用奇异的眼光看着他:“你指丽达她们吗?人家是燕子,克格勃色.情间谍,你以为是黄花闺女呀?口口声声还姑娘呢。我发现你怎么越来越像中国人了?谈性色变,心胸狭窄。就在昨天晚上,你还唠叨着给那个狗蛋过春节呢。”
李德心里一阵战栗,惊吓出一身冷汗,再看鲍曼,他又把头埋在那本描绘牲畜的画报里。他的话给李德提了个醒:这是德国,他是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必须在思想观念上都要融入这个社会才对。
他悻悻地向鲍曼解释说:“我当然有中国情结。年轻时在维也纳流Lang,我曾经得到过张姓中国人无私的资助,可惜一直找不到他,无以回报。”
鲍曼把头埋在书里说:“是的,全德国都知道这件事,你把他写进《我的奋斗》里面了。只是表述上有点不同:以前你说是在维也纳求学时期,今天承认是流Lang了。哈哈。”
“****。”李德在鲍曼屁股上踢了一脚。
丽达把缴获的T35坦克开到养鹿场中间的一块小台地上,四个小炮塔和主炮塔对准四面八方,主炮塔上架设着一挺34通用机枪当作高射机枪,真可谓是“物尽其用。”炮塔上铺着一面巨大的卐字旗,以防德军飞机误击。
德军士兵们继续加深战壕,在冻得硬绷绷的土地上,十字镐下去,只留下一个小白点,但在烧开、炸开一米的冻土后,下面就轻松多了。他们惊奇地发现了几处放饲草的地窑,关健时刻可以防炮。从温暖的克里木到冰冻的拉多加湖,俄国人的地窑简直无处不在。
安德里把剩下的七辆坦克和十几辆装甲车围绕第二条防线半埋在地上,上面覆盖着饲草,炮口对准坡的棱角;4辆5吨半履带37毫米自行防空炮和一门缴获的四联马克沁机枪处于养鹿场几个石头食槽间,所在的迫击炮都集中起来,用于封锁下面那条通往洛杰伊诺耶波列、拉多加湖港斯维里察、一直到沃尔霍夫的公路和铁路。
燃烧的火焰照亮黎明前的黑暗,士兵们在堑壕里生上火,一来烤化冻土,以便把简单的坑道连成一片,二来为了取暖。即使按丽达的标准,也太寒冷了。大地上覆盖着白雪,干燥而坚硬,来自北冰洋刺骨的寒风仿佛把人的脑子都冻结了,连思维也凝固了。
坡顶上有一些云杉,在酷寒的侵袭下,时而可以听到树枝的折断声,好像它的肢体在树皮下裂化了,偶尔一截粗枝被寒风刮落到地上,给战士们送来免费的燃料。
天已蒙蒙亮,周围还静悄悄的,静得大家心里一阵阵发毛。军人们最不喜欢寂静的,因为战场上的寂静往往包含着更大的危险,预示着更激烈的战斗。
战士们乘机早餐,对于他们中的一些人来说,这是首次吃上鹿肉。丽达给元首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鹿茸汤,他尝试了一小口,嫌腥腻推开,冉妮亚上前在他耳边轻声说几句,他闭着眼睛一口气喝完了。
冉妮亚拿着空碗从地下室出来,丽达跟出来问她说了什么?冉妮亚望了望四周,神秘地在她耳边说:“傻姑娘,还能说什么呀,我给他说,这是壮阳的好东西,喝了它,你双飞起来会飞得更高的。”
相似小说推荐
-
抗战之钢铁风暴 (搞个锤子) 起点VIP2016-07-31 抗战烽火穿越到抗战之前成为东北军驻北大营的一个营长。时间是9月12日,距离918事变只有六...
-
十国千娇 (西风紧) 纵横VIP2016-7-25五代十国后期,赵匡胤还只是中级校尉,这时一名禁军小队长就已经知道他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