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之第三帝国 (夕阳西下的时候)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夕阳西下的时候
- 入库:04.13
由于这辆战车的样子非常可笑,像是战舰上的水柜,于是,有人就开玩笑叫它“水柜”。“水柜”英语音译为TANK。就这样“TANK”一词一直使用下来,并扬名于世,直至今天。
1916年8月,在索姆河会战中。英军司令海格不顾许多人的反对,将48辆还处于试验阶段的坦克投入实战。由于驾驶员大都没经过专业训练,也没有考取驾照,结果只有18辆开到战场,其他的都坏在半路上。
这些坦克中只有10辆隆隆地向德军阵地驶去。德国人第一次看到这种“披着铁甲的怪物”向他们爬过来,赶紧用机枪扫射,这些钢铁巨人对德国机枪正眼看都不看一眼,仍旧缓慢而骄傲地爬过来了。
机枪射不透它,大炮打不中它,而且它浑身喷火,辗转着、咆哮着,炮与机枪轰鸣着,像冲进蚂蚁群中的庞大甲虫。
一群胆大妄为的德国兵冲到跟前与之搏斗,坦克与其说是困兽犹斗,还不如说是玩耍,因为像蚂蚁一样附在它身上的德国兵实在是太不得要领了,拿铲子铲的、拿尖镐刨的、拿铁棍撬的、拿手榴弹敲打着,脱下衣服堵塞炮口的、拿步枪射击的崩到自己的,还有跳脚破口大骂、慰问这个刚出世东西的十八辈祖宗的。
一个士兵成功地用枪托在装甲板上制造了一声巨大的响声,代价是他的毛瑟步枪的枪托不翼而飞了。他被激怒了,发现车上有个缝隙,咒骂着用身体堵塞它,似乎他是吃符念咒的义和团转世。
那是机枪的射击孔,在突发的轰鸣中他安静而飘逸地飞出去了。英国人觉得玩腻了,在一阵发动机的轰鸣中,坦克冒出一股呛人的黑烟,两个引向轮偏到一边,坦克往前一窜,向右一偏,车上面的德国兵像从口袋里倒出来的土豆一样滚落下来。
与此同时,坦克上枪炮齐射,鲜血四溅,肢体横飞,最倒霉的是被卷起履带里的人,他们成了绞肉机下的肉馅,连一具囫囵尸体都没有留下来,德国兵们吓得惊慌失措,纷纷逃退,一直跑到几里外还喘息未定。坦克首战取胜得到了意外的效果。一辆坦克攻占了一个村庄;另一辆夺取了一条堑壕,居然俘虏了300多名发了呆的德军官兵。
人类有史以来的坦克战取得了胜利,让英国人受到鼓舞。但它的数量毕竟太少,速度也太慢,时速只有6公里,况且无法越过泥沼地,因此在战略上价值不大。
这次不大的战斗是坦克在战争舞台上的首次亮相。此后,德国、法国、俄国也都制造出了自己的坦克。
一战结束以后,德军被禁止拥有坦克,然而魏玛时代的德国国防军却暗地里同苏联合作,着手研制自己的坦克。二十年代末,德国专家到苏联喀山的试验基地秘密测试了英国劳埃德4型坦克,并购买两辆回国,这就是后来德国Pz1型坦克的原型。
1931年,古德里安出任国防军摩托运输部队总监,开始大力发展坦克。他设想的德军装甲部队,将拥有两种坦克,一种是装备反坦克炮的中型坦克实现突破,一种是装备大口径压制火炮的中型坦克提供炮火支援,这其实就是后来的Pz3型和4型坦克。
德国军火工业没有设计制造先进坦克的经验,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还不能指望外援,只能白手起家。德军急切需要坦克训练装备部队,因此只好因陋就简、降格以求了。
如果看到当时德军训练部队的情况,谁能相信这就是六年后打遍欧洲、横扫北非、染指中东的德军呀——当时的德国连一辆坦克都没有,几辆大众汽车上绑着三合板,上面胡乱涂着大炮和机枪,最多再添加个戴着钢盔的人形。一大群德军步兵跟在这个非牛非马、大衣柜似的东东后面狂呼乱叫,嘴里模仿着乒乓的枪炮声冲向假想的敌人。不时有木板从车帮子上掉到地下,咂到旁边士兵的脚面上。
1932年,德军军械署提出一种轻型坦克的设计要求,最后奔驰的车体和克虏伯的底盘分别中标,组合起来就成了“装甲战车Ⅰ型”坦克,简称Pz1型。
Pz1型坦克高仅1.72米,还不及一人高。跟同时期的欧洲其它国家的现役坦克相比,这款坦克简直像个玩具,然而穷疯了的德国国防军却毫不嫌弃——好歹也是坦克,至少比三合板弹好得多。最初的德军装甲部队就是在这些微型坦克里磨炼技术的。Pz1型坦克从1934年开始批量生产,到1939年停产,一共生产了1500辆。
德军也清楚Pz1型坦克的诸多缺点,1934
第14节 虎豹横空出世
然而,山外有山,天外有天。1941年德军潮水般进入苏联,才发现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有一山高;德军当成镇山之宝的Ⅲ号坦克面对苏联T34时,好似老鼠见了猫一样。人家的75毫米长管炮优于75毫米短管炮,人家装甲比它厚,速度几乎快一倍。尤其让德国人生气的是苏联人把T34坦克骑在Ⅲ号坦克头上的照片广为散发,让自诩为优秀民族的德意志人很没有面子。
德国坦克在KV坦克面前简直成了孱孙,于是Ⅳ型坦克披挂上阵,代替Ⅲ型成为德军主战坦克。克虏伯生产的Ⅳ型坦克中重20吨,乘员5人,采用板簧平衡式悬挂装置,装甲厚度20毫米,以300马力汽油机为动力,最大速度40千米/小时,最大公路行程200千米,装有1门75毫米火炮和1挺机枪。该型坦克参加过入侵法国,并与苏联作战,参加过北非作战,是入侵苏联前德国最好的坦克,由于数量很沙,德国人把它当成大熊猫。
但是面对苏联新型的T-34和KV-1坦克,德国性能最好的Ⅲ、Ⅳ号坦克也大为逊色。短管坦克炮穿甲能力严重不足,相当部分反坦克任务只能依靠步兵火力完成。而且德国坦克的装甲薄弱,难以抵挡苏联步兵反坦克武器攻击。
苏联坦克设计上最为深思熟虑的,是其倾斜式装甲,不但可以轻易弹开炮弹,而且也增加了装甲的密度,使炮弹不易射穿。此外较宽的履带以及较大的路轮也大幅改善了在松软地面上的机动性。
迄今为止,德国取胜的主要原因是坦克战术运用的出色,将坦克集中使用,以及良好的空地、步坦协同,所以能够避实击虚,在战争初期取得很大战果,此外苏联各级军事指挥的无能也促成了这一结果。
反过来说,苏联拥有2万辆各种坦克,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好的T-34和KV-1坦克。但是苏联的训练、士气和战斗经验不如德军,那么好的坦克竟然没有无线电,依靠旗语联络,好比千里马被蒙上了一只眼睛,焉有不败之理?
为了对付T-34坦克,德国人采取权宜之计,开始对Ⅳ号坦克大加改进:加装长身管75mm火炮,增强了装甲,勉强可对抗T-34/76。同时尽快研制新型坦克。
1941年9月,德军军械署带着嫉妒的心情,来到前线仔细检验T-34坦克。面对苏联坦克优异的性能,他们不得不服气,立马向元首报告。希特勒根据他们的报告,授命奔驰公司和曼公司(MAN公司)设计新型的30-35吨位的坦克,指定开发编号为VK3002,这就是Ⅴ型坦克,也就是后来的豹式。
戴姆勒-奔驰公司所设计的,几乎是T-34的摹仿品,不同于以往偏向复杂的设计,奔驰公司务求做到在车身、炮塔、柴油发动机、驾驶系统、悬吊系统及履带等方面类似苏军T-34坦克的简易设计。
曼公司的设计则符合了德国传统的想法:在大而宽的车身后端安装一个坚固的炮塔、一个汽油发动机、采用扭力棒的悬吊系统和典型德国坦克的乘员舱房。尽管希特勒打算采用奔驰公司的设计,但最后曼公司赢得德国军部的赏识。
豹式坦克的乘员由五个人来担任:驾驶员、无线电员、炮长、装填手及车长。而其斜甲则采用了均质钢板,经过焊接及锁扣后变得更为坚固。坦克两侧加上了5毫米厚的裙边,以保护坦克不受敌人磁性地雷的损害。
豹式坦克的主炮由莱茵金属公司生产,携带79发炮弹的75毫米半自动火炮。虽然75毫米大炮不算大口径的火炮,但豹式的主炮却是最具威力的火炮之一。特长炮管和强大的推动力,为其提供了高速的发炮能力。令豹式坦克成为战场上最有效的杀人机器。
而且,它也装上了两支MG34机枪,分别安装于炮塔上及车身斜面上,有助于扫除步兵及防空用途。
豹式坦克的最大弱点就是其最终的驾驶部件。这是因为在战争期间,德国缺乏制造齿轮的机器,刚巧生产该部件的机器也缺乏必须的齿轮,才导致这个尴尬的局面。而且,这个部件的寿命也不过行进150公里。
豹式的悬吊系统由前方的驱动扣链齿轮、后方的导轮和八个涂上橡胶的钢轮所组成,它更在每个震臂中添上两支扭力棒作为其悬吊系统的另外部份。因此,尽管豹式的越野性能极佳,但造价十分昂贵且很费时。
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突然召见著名设计师波尔舍和亨舍尔,要求他俩提供一款重坦克的设计。最后亨舍尔的设计方案最后中标,这就是二战的偶像派明星虎式坦克,德军正式编号是Pz6型坦克。
相似小说推荐
-
抗战之钢铁风暴 (搞个锤子) 起点VIP2016-07-31 抗战烽火穿越到抗战之前成为东北军驻北大营的一个营长。时间是9月12日,距离918事变只有六...
-
十国千娇 (西风紧) 纵横VIP2016-7-25五代十国后期,赵匡胤还只是中级校尉,这时一名禁军小队长就已经知道他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