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等再过几年,军屯产出稳定了,地方的商税稳定了,关税稳定了,那才有可能掏的出这笔钱。现在九头鸟养军,靠的还都是盐场收入、关卡收费、有奖募捐筹饷,商税,以及军械作坊出售的铳炮铠甲等军械收入。另外还有刘钧的四海银行、江南钱庄以及东印度公司的收益,作战的收获等,靠着各种渠道的筹集,才算是得以支撑这支军队的维持和扩充。
新的架子拉起来了,但什么时候才能都成为精锐,这却不是一时半会立等可就的事情。拉出去打吧,既然朝廷一力要求,刘钧也正好把这些兵马都拉到辽东去好好练一练。
等十万人马真的练成精锐,那时必将横扫天下,改天换地,称雄于世。
离京之时,百官相送,尤其是兵部的官员,一直跟在刘钧屁股后面,不停的问,“大人答应给朝廷的那千余火炮,什么时候能到达?”
“只要工部把答应给我的那些材料准备好,这火炮你们随时可以到湖北去运。”
傅宗龙立即拉住户部尚书李邦华,追问起材料准备如何了。
“楚国公要的材料工部仓库都有,随时可以来领!”
“那好,麻烦兵部和工部帮我把东西运到天津港,我会派船来运。”
傅宗龙又转盯着刘钧,“那给我们的炮?”
“本兵大人若是信不过某,可以现在就差人随我南下湖北,到时直接就能把炮运走。答应给你们的,绝对一炮不少。”
“这可是楚公说的,一言为定,本官立即就派人南下押运大炮。”
当天刘钧离京,随行的还有梅清和李春江等梅李两家在京之人,他们护着灵柩随刘钧一起返回湖北。(未完待续。)
[正文 第303章 后院不能起火]
崇祯十三年七月,黄州。¥f,.
刘钧站在校阅台上,看着一支支的队伍依次在校场上走过。自回到黄州以后,刘钧便开始将湖广留守的兵马集结到黄州,进行新一轮的整编和换装。到现在,湖广三镇六师十八协已经完成整编。
新换装过的各协兵马,在经过半个多月的集训以后,一起接受刘钧的校阅。
刘钧身后,姚明恭、袁继咸、杨廷麟、黄道周等一众官员皆随同校阅。在姚明恭等文官看来,校场上这些身穿蓝袍外罩红色号衣的湘楚新军,个个精神抖擞,不可多得的精锐。不过在刘钧看来,这些人还仅有一个架子。还多亏各部中有不少老兵在其中,要不然,连那两分筋骨都立不起来。
“整编完毕,这些兵马就要拉出去辽东实练了。”
新军的士气很高昂,特别是这次的整编,又等于一次大规模的升迁,尤其是高级将领一下子提升了许多。原本湖广三镇只有两个总兵三个副将。而这一次,却有了刘钧这个提督以外三名总兵六名副将和十八个参将的主官,还没有算上那些副职的参将以上将领,另外北洋水师那边也有一总兵三副将九参将一群高级正职主官,也一样都是由九头鸟的军官中提拔起来的。
到现在,楚军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很强的实力,都是由刘钧一手提拔起来的高级军官们,无疑对刘钧的忠诚很高,但刘钧觉得还不足够。起码眼下如果他想要举旗,那估计半数以上,甚至七八成的军官都不会追随。
千百年来的忠孝伦理观念,深深的烙入中国人的心中,现在大明的表面看上去还是很不错的,并没有到那种末世之时崩溃的景象。
刘钧把自己心底的野心很好的掩藏起来,只做不说。向着目标前进,努力的训练军队。加强控制,自然有瓜熟蒂落的一天。
提拔了许多军官的同时,刘钧也带回来许多西方雇佣兵,把他们安排进了军中。这些人更类似于刘钧的雇佣兵。相当于他的私兵而不是朝廷的雇佣军。他们拿的是刘钧的钱,也没有什么忠君思想,有的只是忠于雇主的念头。
这些人多是欧洲来的经验丰富的战士,刘钧没有直接任命这些人为军官,而是给这些人士官的军衔。让他们做为营连队长们的参谋助手,以及连队里的训练军官,专门负责训练兵马,提供战术计划等。
这和美军里的士官职责是一样的,他们非官非兵,是一群经验最丰富的精兵。
刘钧还坚定的打算以后九头鸟士兵也要经历这样的一个阶段,一个士兵入伍只是一个列兵。当他完成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后,他就能晋升为一个三等兵。而一年后,他能成为一个二等兵。但二等兵要升一等兵,除了需要两年的服役时间外。他还得掌握本兵种的专业技术,如一个火铳兵,他得在射击考核中合格才能在服役年限满后晋升一等兵,如果技术不合格,不能晋升。
技术合格,再加上有立功,可缩短时间提前晋升。
而要想从一等兵晋升到上等兵,则不仅需要合格,还得出类拔萃,十分优异才行。当这些士兵成为一等兵后。他们就有了成为低级军官,能担任最低级的无品级的班长,成为一个战斗小组的领导,晋升下士。
再往上。可晋升为中士和上士,成为排长、队总这两个同级没有品级的军职。队总往上就是连的主官百总。但从上士的队总到右都尉的营百总之间,却还有三个高级士阶,每个队总都得先晋升为三级军士长,先成为连百总的参谋助手,然后晋升二级军士长。成为连百总的副手。再往上晋升为一级军士长,成为营把总的参谋。
只有经过了这三个高级士官衔的作职经历,才能晋升为一个连百总,正式升为一个九品的武官。
军官的职责在于指挥,而军队的训练和管理则都将归于初高两阶六级士官,这些士官将成为九头鸟的骨干和脊梁,军官则将是头脑。
结束阅操之后,刘钧与湖广一众官员们一起喝茶。
说话之间,上到两湖总督袁继咸下到监军杨廷麟包括太监王坤等人都一脸忧心忡忡。湖广的夏粮已经收过了,可收成却让人忧心。由于自开春后就一直干旱,导致了产量大减,虽然官府也组织打井筑坝等抢救方式,可最后还是大量庄稼干死。
“整个湖广两省,粮食减产了六成。”袁继咸叹道。
黄道周也叹气道,“我们的屯田稍好些,有五成收成。今年的屯田无法达到预期了,得减屯租。”
湖广是天下粮仓,水利丰富,也才勉强达到四五成的收成,如河南陕西这些本就干旱的地方,更可知情况有多糟糕了。
民以食为天,朝廷这些年的战事,早耗尽了仓储,根本扛不住半点灾荒。灾荒一起,这眼看着已经安定了人的国内局势,又必然会再起波澜。
“屯租减一半,按一半征收。民田方面,我建议也只收四成,对于那些灾情严重的地方,按实际情况征收,最好能免就免。尤其有一点,不能再搞什么连坐法。”刘钧虽只是提督,可在湖广却也总督平起平坐,甚至因为他身上有部院衔,有尚方天子剑,有王命旗牌,有金箭,使得他在湖广地方上有权插手干涉军事民政司法等各方面的事情。
湖广是刘钧的大本营,虽然现在还控制不强,可他更不希望这里乱起来。一乱,控制力只会越发的减弱。
朝廷以往征收粮食,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把税包给下面的粮长甲长们,粮长负责一百一十户的粮食征收押送,甲长负责十户,按照规定的数额,官府只找粮长甲长们要粮,收不齐,那粮长甲长就得负责补缺。这种制度,使得一旦遇灾荒,如果有一家逃荒走了,那甲长就得自己补上,如果很多人逃了,那么粮长甲长补不上,就得由其它剩下的人补上。
这种制度是这么的霸道无情,虽然表面上看来朝廷的粮食征收得到保证,但往往会逼人一起逃亡。
一条鞭法后,不征粮改征银了,可这种霸道的征税制度却没变。如果今年湖广不改变这种征税之法,那就可能会引起一轮巨大的逃亡风波。
“把赋税按灾情减下来,按户征收,能征多少就先征多少,不得搞强征,也不得连坐包干。另外,今年对粮农不征银,全部征粮,由官收官解,派人下乡征粮押运,不得另加火耗。”
“此外除了田租赋税外,官府出银尽量收购百姓手中的粮食,禁止湖广的粮食出两省。”这样做是为了避免那些粮商趁机抢购粮食,压榨百姓。收银虽然方便,可百姓得先把粮食卖给粮商换成银子,这里面向来是奸商们压榨百姓的机会。
“灾情严重的地方,官府还得赈灾,拿出粮食来赈济百姓。不过也不能只是简单的发粮,得趁机组织百姓兴修水利,维修城池,以工代赈。总之,我们当前一切要从维稳出发,不能让百姓逃亡,不能让他们流起来。灾民一流动,很快就会成为流匪,尤其是现在还有不少流匪藏匿在各地,一个控制不好,星星之火又将燎原。”
袁继咸点头,“楚国公说的对,当务之急就是控制稳定。不过要收购百姓手中的粮食,需要不少钱。”
相似小说推荐
-
十国千娇 (西风紧) 纵横VIP2016-7-25五代十国后期,赵匡胤还只是中级校尉,这时一名禁军小队长就已经知道他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的...
-
抗战之火线精英 (九耳猫) 创世VIP2016-08-01小宅男在家通宵玩CF,莫名其妙的来到了抗日战场。开启火线系统,购买枪械,兑换人物,纵横战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