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出了灵堂,在一边坐下。
“你这个时候回来,好多人又要挑刺了。”刘侨说道,“梅李二位刚走,皇上便把姚阁老送回乡了,好多人都在猜测着皇上此举的用意,上窜下跳。甚至不少人已经盯上了你,有人说你以武将而加部院衔不合祖制,还说你任提督更是史无前例的事情。”
“更有甚者,你在辽南大捷,可他们却弹劾你弃守盖复二州,是养贼自重之意。”
“还有人说你铸币印券,贪赃循私等等,这股歪风很猛,你得小心。”
刘钧冷哼了一声,“总有些人喜欢胡乱揣摩圣意,这些人只是一些可悲的狗而已,我根本不必理会他们。”刘钧很清楚自己今天能站在这里,固然是有梅李二人的帮助,可最终还是他表现出的能力。他并不是仅靠着湖广提督这个官职,而是他能征善战才有湖广提督这个官职。
崇祯现在需要他担任这个官职,需要他来统领楚军。特别是眼下辽东战事正关键之时,刘钧的地位是稳固无忧的。甚至从某一方面来说,梅李二人的去世离开,反而越发的巩固了他此时的位置。
那些以为他是靠着两位辅臣坐到今天位置上的人大错特错了。
“新首辅次辅上台后如何?”刘钧问。
刘侨摇了摇头,“周延儒刚上台,就立即忙着让他的阉党朋友冯铨和张捷等人复出。他希望吴甡能支持他,然而吴甡却联合都御史刘道周吏部尚书郑三俊等人进行阻挠,在昨日的宫中议事时,周延儒向皇上提出任用冯铨等人,结果吴甡和郑三俊等人却公然反对。
事后周延儒大为震怒,首次辅已经失和。哎,这又是党争的苗头啊,这才消停了多久啊。”
刘侨对着刘钧道,“你知道吗,现在京中有股传言,说朝中现有两党,江党和楚党。又有说有三党,江北党、江南党、楚党,还有说有四党,江北党、江南党、楚党、复社党,还有说五党,江北党、江南党、楚党、复社党、阉党。”
“看来不论几个党,这楚党都名列其中啊。让我猜猜看,这楚党只怕就是指我们吧?”
早在以前,朝廷就有东林党、齐浙楚党,后来齐浙楚党归附阉党中,就成了阉党和东林两大党。刘钧不成想到,都这么多年去了,现在又有这党那党的流言。
所谓无风不起浪,京师有这样的流言,肯定是有心之人在后面散播了。阉党?如今哪还有什么阉党,也许有一些人过去曾经与魏忠贤站在一起,但不应当一辈子打着那样的标签扯着不放。
现在有人又重提阉党,为什么?醉翁之意不在酒,很明显还是党争的那老一套。
“继业,如今你是这楚党之首,风口浪尖之上啊。”刘侨道,做为刘侨的叔父,他自然也就成了楚党之一。
“周延儒是江南党,吴甡是江北党。”
刘钧摇摇头,“嗯,如果我猜测的不错,周延儒这个江南党,只怕是以复社骨干为主吧?”
“确实如此,周延儒借复社之力上位,如今也成了复社在朝中的代言人,不过也有些复社之人对此情况并不满意,他们反对周延儒与吴甡等一些东林人不和。哎,其实如今,哪又还分的清什么这党那党,人还是那些人,强要贴标记罢了。现在,已经分不清谁是东林谁是复社谁又是什么楚党阉党了。”
“当然能分的清楚,所谓党,正是党同伐异,一群人为了共同私利抱在一起,那就是结党。”刘钧看来,如今的党确实不再是从前的党,现在的这些人,等于是重组的党。而这些新的利益集团里,无论江南还是江北,跟他都会有利益冲突,其中,江南党人跟他冲突会更大。
不过刘钧对此毫不意外,其实,他早就料到会有这样的一天。当这一天真的到来,当这些所谓的君子们,终于要白刃相见的时候,他也毫不畏惧。(未完待续。)
[正文 第300章 有人要虎口夺食]
与刘侨谈了许久,刘钧也对京中的朝局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皇上还在等你入宫觐见,我就不多留了,有空来府上吃顿饭,我们再谈谈。”刘侨望着侄子道,朝中局势越发的复杂起来,此时不论从哪方面,他们叔侄两个都应当更加的亲密一些才是。
送走了刘侨,刘钧回到皇上御赐的镇南侯府里。偌大的侯府里,如今只住了兄弟刘键一人,在年初的会试中,他同样中取,成了新科进士。他的名次并不低,也是二甲赐进士出身。因为有刘钧的关系,他也成了庶吉士进了翰林院。
知道刘钧回了京,他早早回来,兄弟俩做一起聊了会,然后吃了顿便饭。
亲兵捧来蟒袍玉带,伺候他更衣。
刘键见刘钧不肯脱掉麻衣,小声问,“二哥,你入宫见圣,穿这身孝衣合适吗?”
“这有什么不合适的。”
“白麻网巾总要换下才好,毕竟会露在纱帽外面,陛见时被皇上看到,是为不敬啊。”
刘钧却挥挥手,“看到也没什么,国家以孝治天下,皇上也不能说什么。”
白孝衣白麻网巾穿在蟒盘玉带里面,刘钧就这样直接入宫陛见。依然是王之心前来接他,两人并排骑着马,在大队禁卫的护卫下前往皇宫。
王之心是曹化淳的干儿子,大明的太监算是历朝中最庞大权利也最大的一群太监,屡屡出现权宦,说到底就是皇帝对朝廷控制力不足,只得重用这些身边的太监。而太监一旦得到权力,往往又无监督,加之又多没有良好的道观观和自控力,最终就会腐败失控,加之文官们向来对他们没好感,不出事也要攻击,出事了还要踩几脚。便得明朝的太监向来名声不好。
太监们在宫里相互依靠,通过收干儿子来稳固自己的实力,甚至等老了,也有接班人。保自己安养晚年。曹化淳老了,也并不恋栈不去,数次主动乞病归乡,今年终于去了南京养老,但也还兼了南京守备太监一职。
京师这边。王承恩接了司礼监掌印太监,下面另有四位秉笔太监,但他依然掌握着批红审核大权。王之心则接了东厂提督之职,虽然权力要次于王之恩,也算是宫中太监中的新贵人物了。
刘钧看着王之心,一个很高大魁梧的太监,长的很健壮,皮肤微黑,高鼻子,让人觉得他可能有些混血。他穿着大红的蟒袍。披着一件大披风,很是威风。据他从刘侨那得到的情报,这个太监最是好财,在京中的太监中,他也是最有钱之人,据说家财不下百万两银子。不过这人办事能力不错,很得曹化淳和崇祯的看重,甚至今年他的子侄还得到了世袭武职的赏赐。
“劳烦王公公辛苦了。”一面说,刘钧一面随手递过去一张银票。
王之心笑着接下,飞快的扫了一眼。
四海银行的见票即兑的全国通兑五万块银元兑票。王之心脸上的笑容更热切了,镇南侯出身果然爽快,之前他就收过好几次刘钧派人送去的钱财,可这次一下子五万块。还是让他非常高兴。
“侯爷,您这就太见外了。”王之心道,“干爹去南京前就仔细交待过我,以后侯爷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一定会认真好的,哪需要这个。”
“公公何必跟我见外?原来曹公公在京时。该有的孝敬,我一分也不会您的。我比较喜欢交朋友,王公公当不会不给这面子吧?”
“侯爷爽快人,这朋友我交定了,以后侯爷有事尽管吩咐。”
尽管朝臣交给内宦属于大罪,可如今这大明天下,哪个有点权势之人,跟宫内没关系?就算是东林甚至是那些后起的复社,都相当聪明的知道结交内宦为助力。
王之心带着刘钧一路到达御花园,刘钧本以为皇上会在御书房见他,却没料到来了这里。一处优美的荷塘中,有曲折的路直退塘中心的水榭小亭。
“陛下,镇南侯求见。”
亭中,崇祯正与十余名朝廷重臣一起吃着西瓜,观赏着池中的金鱼。
新的首辅周延儒、次辅吴甡,另外还有倪元路等四名辅臣,此外还有吏部尚书郑三俊、兵部尚书傅宗龙、都御史刘宗周等九卿重臣也全在。
“臣拜见陛下。”
崇祯起身上前,亲自搀扶起刘钧。
他上下打量着刘钧,“慈烨,转眼大半年不见,你清瘦了一些。”这时他看到刘钧蟒袍中的麻衣,“节哀顺变。”
“臣违旨入京,还请陛下降罪。”
“百善孝为先,国家以孝治天下,侯爷对两位老师如此至孝,为父岂会降罪,只感到欣慰。朕在宫中,也接连收到辽南捷报,你出征以来,接连攻破金复盖诸州,歼灭鞑虏数千,解救我大明百姓二十余万,劳苦功高,忠勤可嘉。”
崇祯给刘钧赐坐。
周延儒问刘钧,“侯爷入辽之后一路凯歌高奏,连夺数州之地,形势喜人,只是为何又不战而弃守盖复二州,又退回金州呢?为何不趁胜北进?”
相似小说推荐
-
十国千娇 (西风紧) 纵横VIP2016-7-25五代十国后期,赵匡胤还只是中级校尉,这时一名禁军小队长就已经知道他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的...
-
抗战之火线精英 (九耳猫) 创世VIP2016-08-01小宅男在家通宵玩CF,莫名其妙的来到了抗日战场。开启火线系统,购买枪械,兑换人物,纵横战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