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侨道。“这件事情乃是真的,当初薛国观把史翲带入京的十万两银子都据为已有。后来史翲入狱,史家人求他帮忙救人,薛国观又前后几次向史家索要了总共十万两银子。可最后薛拿观拿了银子,却秘密把史翲弄死在了狱中。我有确切的证人,可心证明薛国观占据史家银子和指使人秘密杀死史翲。”
曹化淳捏着那光滑的下巴,阴阴一笑,“那只要我们这事情的消息放出去,再找到史家人出来告发此事,那么一闹大,皇上必会派厂卫调查。如此一来,我们把证据呈上,薛国观必死无遗。”
几人议定,各自回去。稍后,刘允升往曹化淳、王承恩、姚明恭等处各送了一万两银子,朝中许多官员处也都送了一笔银子。
第二天,京中果然传言四起,纷纷在传薛国观占据史翲银子,并杀害史翲的事情。事情传的有鼻子有眼,连薛国观占据十万两银子,后又索要史家十万两银子的详细数字都说传的一清二楚。
紧接着,就有科道言官风闻上奏此事。
崇祯接到奏报后,大怒,立即着东厂和锦衣卫分别查探此事。东厂很快就把从刘侨那里拿到的证据证人报告皇帝,证据确切。
崇祯发怒下旨,让五府六部九卿科道议奏。
掌都督府定国公徐允祯、吏部尚书傅永淳都不知道皇帝的心意,便只不轻不重的议了几句,最后结果是让薛国观致仕或闲住。
“夺职!”崇祯最后下旨,夺职放归,但追缴薛国观占据和索要的二十万赃银。
薛国观上交了二十万赃银之后携带家人离京。
薛国观被罢免,崇祯不得不又开始考虑起首辅人选。
“薛国观已经离京了吗?”崇祯问。
王承恩在一边回道,“薛国观今日离京,听说薛国观出京之时,车队浩荡,足有一百多辆车。”
崇祯一听,登时就怒了。
车队浩荡,一百多辆车?这个贪官,看来朕还是轻饶了他。
“来人,召刘侨入见。”
刘侨入宫之后,崇祯询问他薛国观出京情况。刘侨当即把薛国观如何招摇过市,车队浩荡的实情禀报,还说了许多官员公开前往送行,奉上大箱礼物钱财的情况禀报。
“立即逮捕薛国观,仔细审查!”
刘侨得旨出宫,立即亲自率锦衣卫缇骑追出京外,将薛国观拿回京师,下诏狱审问。很快,在锦衣卫的审讯之下,薛国观把贪污受贿等等罪行通通交待,刘侨拿着供词,还有拦截的薛国观足足三十多万两金银财物的单子上呈崇祯。
看着证词,还有那三十万两金银的单子,崇祯越发的愤怒了。这薛国观仅当了半年首辅,就贪墨了这么多的钱财,这还仅是其在京的银钱,不算其在陕西韩城老家置办的田地宅院等。
“继续审,要审个一清二楚!”
继续审问,吏部尚书傅永淳、通政使李梦辰、刑部主事朱永佑、中书王陛彦等十一人涉嫌结党、串连受贿等种种恶行。
“薛国观、傅永淳等十一人并皆弃市,抄没所有家产以充军饷!”崇祯咬着牙下旨。
诏狱。
刘侨来到薛国观的狱中,薛国观听说锦衣卫指挥使来了,惊惧的喊道,“我要死了,我要死了。”
刘侨让人打开牢门,走了走去,挥手让旁人退下。
“薛先生,我来送你一程!”
薛国观望着刘侨,冷笑着道,“是你,还有刘钧,还有曹化淳,是你们联手害我。”
“何来害之说,厂卫所奏之事,难道有哪件是假的?薛先生,你为官多年,也是有些建树的,可惜的是,你非要一意孤行。本来,你一把年纪了,好好的告老归乡,多好啊。也曾任过首辅,在家乡颐养天年不好吗?你非要逆势而上,结果怎么样,碰了个粉身碎骨吧。”
“能给三尺白绫吗?”薛国观问。
刘侨摇了摇头。
“那给我一壶毒酒。”
刘侨再次摇头,“抱歉,陛下旨意,要将你菜市口公开腰斩弃市。”
听说连全尸都不能得,薛国观脸色苍白,直接瘫坐在了地上。
他算是大明开国以来第二位被处死的首辅了。
刘侨闻到一股骚味,有些鄙视的看了眼薛国观,“下辈子投胎做人,记得别再得罪那些不能得罪的人。”
“带走!”刘侨高喊一声,数名锦衣卫上前,拖着瘫软成一团的薛国观往外走,装进囚车,然后押着前往菜市口。
在薛国观囚车后面的,是吏部尚书傅永淳等十一人。无数百姓争相观看,他们都听说薛国观贪污百万银两,对这个首辅都恨之入骨。
当天,内阁首辅薛国观、吏部尚书傅永淳等十一人被腰斩弃市。
随后,崇祯下旨廷推首辅以及吏部尚书、通政使。
在京三品以上京官,以及六部尚书和都御史、大理卿、通政使等九卿等大臣廷推。不过九卿中的吏部尚书和通政使又空缺,因此先推选出九卿空缺的通政使和吏部尚书,然后廷推出首辅。
崇祯对三个职位,都提了两个侯选人,交给大臣们廷推。(未完待续。)
[正文 第236章 奉旨生病]
自崇祯即位起,内阁首辅的位置就极不稳定,在内部的党争和外部艰难的国事双重恶劣环境下,内阁辅臣就如走马灯一样的迅速轮转。▲∴▲∴,崇祯十二年,杨嗣昌入阁、梅之焕入阁,首辅刘宇亮罢相,首辅薛国观罢相并被腰斩弃市,杨嗣昌去职。
崇祯的内阁,已经完全打破了原来的内阁大学士选用制度。以往内阁辅臣基本上都是从翰林中选拔,可崇祯发现这些人只习文章不暗世务,根本做不了相才。于是在温体仁罢相后,崇祯选取的新首辅张至发,就是由地方官任上直接被选拔任用为内阁大臣的。
这在大明的历史上是一个极为罕见的例子,也是崇祯为了改变局势中兴大明所作出的大胆改革。不过张至发上台后,很多翰林对他不服,不断受到抨击,不到一年就倒台致仕了。
接替张至发的孔贞运也只干了两个月的首辅,就由刘宇亮接替了,然后他倒霉的碰上了清兵入寇,被薛国观和杨嗣昌两人联手掀下台去,继而薛国观代之。但薛国观也只当了半年,不但被罢免还被腰斩了,算是崇祯朝下场最悲惨的一个首辅了。
崇祯在起用地方官张至发任首辅失败后,又开始改从六部中挑选人员,大理少卿范复粹和吏部尚书刘宇亮、兵部尚书杨嗣昌、户部尚书程国祥、礼部侍郎方逢年、工部侍郎蔡国用等五人便被选中一同进入内阁,参预机务。
如今当初那五人刘宇亮、杨嗣昌都罢归,内阁中还有范复粹、姚明恭、梅之焕、程国祥和方逢年、蔡国用六人在阁。
在这个内阁班子里,只有方逢年和梅之焕出身翰林,其余的都是外僚入阁,如范复粹当初更是以四品官入阁,而且入阁前他刚从五品的大理寺丞晋升为四品大理寺卿。
在薛国观为首辅的时候,范复粹是次辅。
如果按惯例,首辅出缺,次辅接替。但范复粹和张至发一样都没什么才学和本领。当次辅时就经常受到来自四面的攻击,现在更不可能让他来当首辅。
为了让范复粹让路,崇祯直接给范复粹下了一道旨,让他回籍调理。旨意一下。满朝惊讶,然后都暗笑不已,因为范复粹根本没上过折要乞病回乡之类的。皇帝现在却直接下这么一道折子,范复粹只好上书乞归。
大家纷纷称范复粹这是奉旨生病。
范复粹一走,内阁就剩下了五人。
这个时候。崇祯下诏召梅之焕、李长庚、周延儒、张至发、贺逢圣入京,李长庚曾经是吏部尚书,按明朝制度,六部中吏部尚书权重,因此不入阁。而梅之焕是现任内阁大学士,其余周延儒三人都曾经担任过首辅之职。
崇祯的心意很明了,想从这五人中挑选一位新首辅。
张至发接到旨意后上表,紧决辞谢不肯奉召。
朝中的廷推最后推举贺逢圣出任九卿之一的通政使,周延儒为吏部尚书,梅之焕为首辅。李长庚为次辅。
这个结果既在许多人的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可以说,在许多京中大臣们的眼中,都知道这次的首辅其实必然落入东林人的手中,只不过究竟是前首辅周延儒复相,还是如今挟着剿灭中原流匪之威的梅之焕拜相,这场东林内部之争一时有些不清楚。
周廷儒自己不是东林党,也算不上是阉党,但这人左右逢源,根本没什么立场。为了复出。他早跟复社打成一片,达成了许多交易协定。复社为了改变自温体仁以来,朝中当政者一直反对复社的局面,也主动的与周延儒合作。甚至为他奔走制造舆论,为他筹措复相的活动资金。
可最终,薛国观是倒台了,但周延儒也有了更强劲的对手。相比起周延儒这位曾经的首辅,崇祯明显更加看中梅之焕这位仅用半年就平定了中原流匪的干臣。
相似小说推荐
-
十国千娇 (西风紧) 纵横VIP2016-7-25五代十国后期,赵匡胤还只是中级校尉,这时一名禁军小队长就已经知道他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的...
-
抗战之火线精英 (九耳猫) 创世VIP2016-08-01小宅男在家通宵玩CF,莫名其妙的来到了抗日战场。开启火线系统,购买枪械,兑换人物,纵横战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