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人都打点到了之后,朱大典的奏章也到了曹化淳的手上,曹化淳拿了五千两银子,回了句话,回头就把奏章呈给皇上。
当天晚上,曹化淳突然受到锦衣卫指挥使刘侨的邀请。
在京师的一座幽静雅致的小四合院里,曹化淳坐着轿子前来赴会。
刘侨站在门口,满脸笑容。
曹化淳从轿中下来,刘侨上前搀扶。
“刘大帅今日倒是好雅兴,请咱家来此。”
两人如今一个提督东厂,一个统领锦衣卫,也算是皇帝身边最亲信的人了。公开场合,两人倒没什么私交,不过今天刘侨相邀,曹化淳还是爽快前来。
“设宴相邀,特为聆听下公公的教诲,顺便,今日也想介绍几位子侄拜见公公。”
“咱们同殿为臣,皆是陛下心腹,客套话就不必多说了,以后互相多多关照才是。”曹化淳笑着说道,一路上过来的时候,他差不多已经猜到刘侨邀请他的目的了。
之前朱大典的奏章他看过了,满篇尽是弹劾郧阳总兵刘钧的话。而刘钧正是刘侨的侄子,加之东厂的探子禀报,有一支郧阳来的队伍刚刚进京,其领头的就是刘钧的参将中军官傅山和游击将军刘允升,其中傅山还是现任湖广巡抚袁继咸的弟子,刘允升更是刘侨的长子。
“曹公公,向你介绍两个小辈。这个是郧阳参将傅山,湖广袁巡抚的得意门生,现在是镇南侯的中军官。这边这个,是犬子允升。”
“学生拜见曹公公。”傅山和刘允升上前见礼,虽然傅青主不喜太监阉人,可牢记着刘钧交给的任务,此时还是保持着恭敬之状。
“哎哟,两位有为后生,不错不错。”曹化淳满面笑容,最近风云突变,朝中东林党人势力大振,尤其是其中湖广籍的更是极得圣眷。曹化淳是熟知这些变化的,因此他今天才来赴刘侨的邀约,又对傅山和刘允升表现的很是亲切。
“这是我们侯爷送给提督的一点薄礼。”
傅山送上一张礼单。曹化淳打开一看,顿时有些意外惊讶,白银五万两。
“哈哈哈,镇南侯真是有心了,陛下可是经常称赞镇南侯的,咱家也是久仰大名,迫切期待他日与镇南侯京师相见呢。”
有钱能使鬼推磨,五万两银子,立即让曹化淳对刘钧这个新近窜起迅速的年轻侯爷很是满意。如此懂事的年轻人,可真不多了,尤其还手笔这么大方。
有了这份大礼,接下来自然是相谈尽欢,双方最后各自满意而归。
一连几天,傅山和刘允升都在京中大把的花银子送礼,给东厂提督,司礼监掌印太监,提督京营的曹化淳送了五万两,给秉笔太监王承恩送了五万两,给锦衣卫指挥使送了刘侨两万两,给内阁大学士姚明恭送了两万两,给周延儒也送了两万,然后又给六部诸司,十三道言官们,也基本上上是人都有份,各自都送了一笔银子。
一时之间,镇南侯刘钧在京师的名望那是风声水起,人人称赞,甚至有了个散财童子的称号。
原来得了朱大典银子的那些人,都已经准备好了弹劾刘钧的奏折,这个时候拿人手软,纷纷又将拟好的奏折给烧了。有些人烧掉了奏折后,把朱大典师爷送来的银子又退还了,没办事不拿银子,这些人还算有些原则,而有些人不打算弹劾刘钧了,可收下的银子却也不打算退了。
朱大典的师爷在京师苦苦等候,每天都打探朝会的情况,结果根本无人弹劾刘钧,甚至连朱大典的那封奏折,也没有半点音讯,似乎如泥牛入海,就此无影无踪。师爷又去各个送过礼的府上打听,结果几乎都吃了闭门羹。
门房一见是他来了,早没有了先前的笑脸,都板着脸千篇一律的回复,主人不在。至于主人什么时候回来,则都是不知道。(未完待续。)
[正文 第216章 加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
朱大典费尽心神拟的刘钧十二大罪弹劾奏章,最后就如一道风,在京师轻轻的拂过,只吹起了一点点涟漪,然后就归于平静了,没有引起丝毫朱大典预料之中的大风大浪。
京师朝廷上下,都似乎从来没人收到过朱大典的礼,也根本没听过刘钧跋扈的事情,更不知道有过这样一封奏折。
傅山大笔的银子花出去,换回的是京师百官对刘钧的一片称赞之声。而曹化淳王承恩两人各拿了五万两银子后,更是很快就为傅山安排好了,让他得到了一次进宫陛见皇帝的特别机会。
傅山随着太监走在紫禁宫城里,心头不由的紧张不已。做为一名儒家子弟,皇帝的地位在心中还是极其高的,天地君亲师,皇帝仅在天地之下,还在父亲之上。
被引路的太监带到乾清宫外,傅山冲着那小太监笑了笑,暗中伸手递过去一个金锭子,那太监眼尖,动作熟练的把金子接过笼在袖里,他迅速从手感和份量上知道了这个礼物的价值,早已眉开眼笑,笑眯眯的对着他道,“傅参将,您先在这儿侯着,陛下正在批阅奏章,小的先去禀报。”说完,心满意足的转身跨过那高高的宫门门槛进殿通报去了。
等了没一会,有另一个太监过来领他入殿觐见皇帝。
傅山踏入殿中,连头也不敢抬,只盯着脚下的地毯,生怕冒犯天颜。心里紧张的呯呯直跳,后背上都全是汗水,然后他看到一双明黄色的绵缎靴子,知道这就是天子了。
他连忙跪下,“臣郧阳镇总兵标下参将坐营官傅山,叩见吾皇陛下。”
崇祯此时站在御案之前,认真的打量着傅山。
他之前已经看过傅山的档案,知道傅山世出宦官书香之家,家学渊源,先祖连续七八代有治诸子或《左传》、《汉书》。卓然成家者。曾祖傅朝宣曾为宁化府仪宾、承务郎,祖父傅霖累官山东参议、辽海兵备,颇有政绩,其父傅子谟终生不仕。精于治学。傅山少时,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博闻强记,读书数遍,即能背诵。15岁补博士弟子员。20岁试高等廪饩。后就读于三立书院,受到山西提学袁继咸的指导和教诲,是袁氏颇为青睐的弟子之一。
当初看到这份档案之时,崇祯惊讶不小,原以为傅山只是郧阳镇的一员武将,却不料竟然是一个优秀的士子。看过那份档案之后,崇祯对傅山的好奇不小,他没料到傅山这样的宦官子弟,优秀的士子,最后竟然从军入伍。
现在亲见之下。看到傅山高大健壮,长相俊朗,更加喜欢。
“你是什么时候加入的九头鸟啊?”
傅山没想到皇帝也知道九头鸟,当下不敢怠慢,“臣当初随先生南下湖广,偶尔一次机会,随先生见到刚刚取得虎头堡大捷的镇南侯,因与镇南侯相谈投机,袁先生便向镇南侯举荐我入镇南侯麾下效力。”
崇祯听他说的清楚,缓缓点头。“嗯,弃笔从戎,相当难得,袁先生就是现湖广巡抚袁继咸吧?”
“回陛下。是的,当时先生刚从湖广分守武昌道转任分守下江防道。”
崇祯越看傅山越喜欢,甚至亲自伸手拉着傅山起身,然后又问他,“听说爱卿随刘钧之后,表现不凡。统兵作战,在川中平蜀时立下汗马功勋。”
“陛下谬赞了,都是梅督师李、袁几位巡抚谋划有方,刘、秦诸位总兵指挥有力,未将不敢居功。”
“听说刘继业麾下,如傅爱卿一样的士子还有许多?”
“是的陛下,当初镇南侯本一武学生员,与湖广麻城举人李春江一起共建九头鸟马队,当时百余人中就有二十多生员。再之后队伍扩大,更是招募了许多有志保境安民为国效力的文武生员。现今九头鸟中文武生员出身的已经不下三百之数,其中举人都有十余位。”
崇祯听了大为惊讶,他虽知道湖广鄂东地区文风极盛,拥有大量的书院学校,还是进士之乡,却不料刘钧的军营之中,居然有这么多的读书人投伍效力。
“刘继业带了个好头啊。”他感叹着道,“李春江这个名字朕听过许多次,九头鸟最初就是他与刘钧一起建立的,他还是南畿等五省总督李长庚的侄子对吧。”
“是的陛下,李公辑极为才名,曾是湖广乡试的解元,他将参加今科的会试。”
崇祯最近听了许多关于刘钧的称赞之语,对于刘钧这位他亲封的镇南侯,一手树立起来的典型,他还是很关注的。他也迫切的希望刘钧和吴三桂这样的年轻一代,能够更有作为,摆脱朝廷那些老旧官僚们的那种只顾党争而不顾朝廷利益的情况。
“郧阳新军现在训练的如何了?”
“回陛下,镇南侯自接陛下之旨让郧阳训练一支五万新军后,便全心投入。镇南侯裁撤了原来郧阳之不堪使用之老弱兵马,清理了空饷,然后在重庆石柱、湖广郧阳、蕲黄等地招募了一批朴实能吃苦的新兵,并且吸引了许多年轻有为的文武生员等加入军中,以更好的传播忠君爱国之思想。”
相似小说推荐
-
十国千娇 (西风紧) 纵横VIP2016-7-25五代十国后期,赵匡胤还只是中级校尉,这时一名禁军小队长就已经知道他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的...
-
抗战之火线精英 (九耳猫) 创世VIP2016-08-01小宅男在家通宵玩CF,莫名其妙的来到了抗日战场。开启火线系统,购买枪械,兑换人物,纵横战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