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翃听罢向他娘吐了一下舌头,根本不怕,却见符金盏看着自己,一下子老实了不少。
符金盏开口道:“左辅政回京了,你们三个一起去文华殿学识字。”
郭翃翘起嘴,嘀咕道:“不是说好了和周教头学骑马射箭……”
符金盏道:“文武都要学,前些日子一直在北苑学骑马射箭,现在要补补识字了。等你们父皇身体调养好,得问你们功课。”
符二妹也道:“听大姨娘的话,金锁也想和你们一块儿,去学识字你们三个就能一起去。”
玉莲听罢抬起头看着二妹,二妹报以善意温柔的笑容。
金盏不由分说道,“来人,送皇子公主去文华殿。”
几个宦官宫女过来,好说歹说让他们走,折腾了一番。郭翃被拽着手,“叽叽咕咕”很不情愿地被拖着出去了。
等小孩们走了,各宫嫔妃女官才陆续禀奏用度、支取等诸事。符金盏耐心地听完,只是偶尔说一句话。
然后她从御座上站了起来,“本宫还有别的事,你们随意罢。”
下面的人立刻执礼道:“恭送大娘娘!”
金盏在前呼后拥中出了滋德殿,在宫女的搀扶下走上早已准备好的大轿。前面的宦官喊道:“大娘娘起驾!”
一大群人缓缓沿着中轴大道南行。最靠近大轿周围的人,除了拿着拂尘的宦官曹泰,便是十几个身穿袍服梳着发髻的女子,全都是利索的翻领长袍。
帷幔在微风中轻轻飘荡,时不时能看到符金盏在上面歪着上身,手微微握成拳头支撑着头,眼睛闭着,仿佛睡着了一般。
但她闭着眼睛时,周围的人依旧规规矩矩地做着自己的事,丝毫不敢大意。大伙儿知道她没睡着,只是闭目养神,更无人知道她在沉思着什么。
宫廷内外,许多消息在私传,什么杨业要造反了等等。人们心里不安宁,却也只能安守本分,因为谁也看不清世上的迷雾……或许,大皇后可以。
第八百六十四章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站在龙山上,能俯视辽西堡及整片地方,因为许军的堡垒修建在平坦靠海的地方。
萧思温迎风观望着面前的景象,海面一望无际直到天边,灰蒙蒙的海岸上,躺在地面上的辽西堡仿佛在大地上铭刻的一个图案。
风声之中,隐隐夹杂着人群的嘈杂。平地上一股股人马在距离辽西堡近一里地的地方,那都是一些奚兵、女真兵,簇拥着一架架云梯,从高处远望,就好像是一团团蚂蚁在搬运昆虫一般。乍看人群好像没有移动,但盯着看一会儿,能发现他们正在向辽西堡靠拢。
骤然之间,忽见堡垒上火光闪闪,一串串白烟冒了出来!少顷,才听到“轰隆隆……”炮响从风中传来。
辽西堡上的动静最大,奚兵和女真兵那边没什么阵仗,只见到一架云梯倒塌了。堡垒上的浓烟连续喷了几轮,远处不断有云梯断裂倒塌,人群渐渐稀疏地向周围扩散,好像受了骚扰惊吓的衣裙。没多久,几乎全部的人马都陆续向远离辽西堡的地方退却。
萧思温见状,转身离开了山边,对一个契丹人道:“不必再攻,收兵!等到了下午,再派人去劝降。”
杨衮上前道:“萧公,这样劝降,许军不会投降。”
萧思温道:“试试无妨,对他们说许国皇帝郭铁匠快死了,已顾不得他们。”
杨衮沉吟道:“上次咱们去劝降的人被杀了,这里的许军守将态度很坚决。末将觉得,只要有军需、粮秣补给,许军肯定不会投降……辽西堡西南边有一条运河,还没完工,但已容得下小船通过。咱们得先想办法切断这条运河,阻止许军从海上的粮道,方可逼迫辽西堡守将投降。”
萧思温道:“辽西堡距海一里地,运河全段在炮弹轰击之内,如何切断?”
杨衮道:“总得从这地方着手想办法。”
萧思温哼哼了一声,不置可否,围了辽西堡那么久,若能想到办法,何必现在才想?
萧思温道:“老夫看,不用只盯着那土堡。眼光要往大处看,许国人要是想靠这样修堡占我广袤渤海之地(东北),没有十年八年耗费无算不会有成效!他们的方略不是这样的,不然在此前李处耘率大军去西北作甚?”
杨衮点头道:“许国人还是想靠骑兵,向西扩地是为了战马。”
萧思温道:“正是如此。他娘的,许国南边那么多地不去占,非盯着咱们的膏腴之地。”
杨衮不动声色道:“郭铁匠若是挺不过鬼门关,这些威胁都不是事儿。”
两人面面相觑。
他们不再说话,从山上下来,带着一队精骑,回营州去了。
……及至营州行辕,马上有人对萧思温道:“范府事有要事禀报。”
萧思温对着一副铜镜,先整理了一下帽子和衣领,头也不回道:“让他在大堂等着,本公随后就到。”
他说罢从侍从手里接过热毛巾,擦了一番脸上的尘土,又用手指捻顺嘴唇上的胡须,这才前往大堂。及至堂上,见耶律斜轸、杨衮、范忠义已在那里吵吵嚷嚷。
耶律斜轸道:“杨业为啥跑?!”
萧思温听罢立刻觉得对这事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时有人说道:“萧公来了。”众人纷纷以手按胸鞠躬,范忠义依旧抱拳作揖,不过都没说话,此乃哑礼。
萧思温先在上位稳稳地坐下来,不管怎样,自己的仪态和地位还是要随时注意的,连大将耶律斜轸在自己面前也要矮一头。
范忠义上前恭敬地拜道:“下官得到消息,八月初一,奉旨进京的杨业突然离京逃跑,此事颇为蹊跷。”
萧思温问道:“你如何知道他是为了逃跑?”
范忠义道:“他离京前从车马行租马、只带了一个随从,正好被咱们的人看到。那细作设法去车马行打探,杨业租马时连钱也没带足,把玉佩压在了车马行,可见行程非常仓促。城门附近的眼线也证实杨业慌慌张张离开东京之事。
另外,开封府、许州州府共有三个小吏在许国朝廷清查中幸免,开封府吏员密报,八月初一当天杨业留在东京的随从被扣押,许国官府派了快马出京北上,估摸是为了堵截杨业而去。
那三个小吏告诉斥候前哨,希望能举家迁往辽国居住。”
耶律斜轸不动声色道:“范府事受萧公重用,身居要职,已有契丹贵族不满了。”
范忠义轻声道:“萧公言,只要能毒杀郭铁匠,便请大汗赐姓萧,居契丹世袭贵族……”
萧思温立刻打断他的话,说道:“郭铁匠死了再说……那几个人留在许国大有可为,来辽国有啥用?”
范忠义忙道:“萧公、耶律大帅言之有理。不过前阵子被杀了那么多人,他们估摸着被吓破了胆。”
范忠义顿了顿又道,“八月初一杨业逃跑那天,还有两件事发生,许州长史周端被定为谋逆大罪、押解回东京,许国伪帝郭绍当着几百人的大朝昏厥。之后不久,护国公罗延环在大理寺自裁,郭绍似乎再也没有视朝,仍由大符监国。”
萧思温抚摸着帽子上软软的貂皮护耳,沉吟道:“有意思了……”
杨衮开口道:“难道杨业也与周端有所勾结,得知周端获大罪,临时逃跑?”
范忠义摇头不客气道:“非也。杨业乃东汉(北汉)降将,这才投降东京伪朝多少年?他连在东京也没什么人脉,和许州周端有啥关系?再者,若是郭铁匠想这么办杨业,杨业估计没机会跑。”
杨衮还是白身,对范忠义的口气有些不满,但也没说什么。
耶律斜轸却十分赞同道:“范府事说得在理。”
萧思温冥思许久,皱眉道:“郭铁匠中毒之后,许国朝廷发生的事究竟是怎么回事?”说罢看向范忠义,这厮虽是幽州人,到底也是汉人,说不定对汉人那套了解更深。
但范忠义也有些犯难,开口道:“咱们看结果,前后死了两个国公、一个宰相,以及郑王郭宗训(柴宗训)、寿州防御使郭进,许州长史周端没死也差不多了,还有数千人被牵连。
许州长史周端,以及一大帮人,因为牵连伪帝郭绍中毒大案,栽得很明白。宰相范质等党羽,想浑水摸鱼,扶植郭宗训复辟大周,也没啥奇怪……许国官方言称那些人一起勾结谋逆,不过范质、仲离两人与咱们大辽毫无关系,与赵家也没任何联系,所以许国朝廷邸报不足采信。
最蹊跷的是那两个国公、郭铁匠的心腹是怎么死的?”
萧思温看了范忠义一眼,不住点头:“范府事确有真才实学,说得很在理。”
范忠义大受鼓舞,抱拳一拜又道:“李处耘杀了大辽的信使,看起来也没造反。可他竟被近身幕僚所害,那幕僚仲离为啥要杀李处耘?”
耶律斜轸问道:“那人不是咱们安排的人罢?”
范忠义道:“下官布局时间才几年,如何能在国公家中布置这么要紧的棋子?这人的来路十分蹊跷,曾是叛将李筠部下,但许国官府审讯后无甚问题,便放了,李处耘敢用他估计也查过没啥问题。”
相似小说推荐
-
超级中华帝国 (秋风起叶落) 起点VIP 抗战烽火 现代热血青年乔安邦携带多功能外星飞行器穿越到了1937年抗战前夕 他的出现,唤醒了炎黄...
-
明末苍茫 (人在夜半) 起点VIP2016-08-02 两宋元明赵烈无奈穿越在明末登莱一个官二代身上,此时已是天启年间,内忧外患的大明大厦将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