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十国千娇 (西风紧)


  符氏便缓缓站了起来:“我要回宫歇着了。”
  她最近确实是深居简出,除了见见嫔妃宫妇几乎不管任何事,表现得清心寡欲。以前劝官家、管军政之事的情况更是再也没发生。她隐隐就好像进入了韬光养晦的冬眠期。
  去年底皇帝从淮南回京后,她留心观察,觉得柴荣这次回来后身体更差。她不得不所有预防,万一发生什么变故时,谨防皇帝会对自己产生戒心……
  目前的状况让她很不安生,要是柴荣太早驾崩了,按照往朝的经验教训,旧的格局下很难有人能控制住局面。特别是如果禁军里没人没兵,肯定是控制不住;符氏觉得可靠、能完全信任的禁军将领,只有郭绍。
  如果失去了郭绍,她不仅会非常伤心,还会失去左右局势的能力,处境堪忧……符氏不禁想起在河中府兵荒马乱、乱兵汹汹的恐怖经历。
  而那赵三,竟然要谋刺郭绍,真是该死!还有赵匡胤,他究竟想作甚?
  符氏的眼睛里露出一丝冷光,赵家那几个人,不仅是在对付郭绍,而且是要把我置于任人鱼肉的境地!他们是想我将来和那些无数被武人掳掠羞辱的妇人一样的下场?
  符氏看得很清楚,柴荣一旦不在了,这朝廷根本不能搞制衡……只有强主在位才能平衡,无人控制的局面下总得会分出个高矮、决一个胜出者。如果到了那一天,符氏只希望这个人是郭绍,而不是布局制衡他;那些把戏玩崩了就得把自己的一切都赔进去。符氏信任郭绍不是想当然,她已经多次验证了郭绍的心;如果这个人都不能信任,她不觉得自己能找到第二个可以倚重的人。
  什么大义名号都是太安稳的人在意的东西,符氏明白在那种危急时刻成为别人砧板肉的滋味。连基本的生存和尊严都不能保证的时候,谁还顾得上许多?
  ……今天柴荣召见郭、赵二人,符氏一直在等待着结果。她只希望郭绍能顺利度过这一关,先稳住阵脚。将来等到有机会时,符氏才准备慢慢和赵家算旧账。


第一百六十九章 勿失朕望
  东华门内,殿宇外面一个宦官喊道:“陛下驾到!”
  郭绍和赵匡胤听得,便急忙从凳子上站了起来,稍许,果然见柴荣在前呼后拥之下自殿门走了进来。柴荣没穿戎服、也没穿龙袍,照样是一身紫色的大团花圆领袍服,头上戴着乌纱帽。
  殿中二人,这时便前后跪伏在地,喊道:“臣叩见陛下,陛下圣寿无疆。”
  柴荣上前,一手扶一个,竟是实实在在地将二人扶起,说道:“爱卿等平身。”他扶起了人便径直到正位坐了下来。那上面的位置只摆了一把椅子,并非正规的宝座,离得也不远。
  郭绍从地上爬起来时,目光稍稍下垂着、却用余光观察了一下柴荣的神情,没看出什么蹊跷。倒觉得柴荣的脸色着实很苍白,脸颊还有一些奇怪的暗斑。
  柴荣果然先注意到一身缟素的赵匡胤。只见那赵匡胤的脸脖又黑又红,身上却一片白,实在是有点惹眼。但皇帝照样没问他丧事,又把目光投向郭绍,开口道:“那两份卷宗,是朕下旨要给你们看,朕要当面问你们最近的事儿。你们都看了,开封府左厅查的案子,意下如何?”
  皇帝的目光在郭绍身上,郭绍不能失礼地对皇帝的问话听而不闻,当下便躬身一拜,一面紧张地组织说法语句,一面开口道:“回陛下的话,微臣以为开封府查得比较细致,证词、推案也都说得通……赵家三郎遇刺案,正如卷宗上所录,凶犯乃广顺三年进的赵府,此人与臣绝无任何关系。臣也并非那等睚眦必报之人,请陛下明鉴。”
  郭绍故意不说赵三是不是阴谋过刺杀自己。
  只谈董二杀人的事,是为自己辩护,属于防守;说赵三谋刺,则是攻讦对方,属于进攻……既是让郭绍先说,他便先做得比较保守;只为自己开脱,但不咬住对方攻击。
  因为在此之前郭绍已经想明白了,赵匡胤一来并没有恶言相向,自己何必急着要与他吵?倒不如先沉住气,瞧瞧他什么态度和反应。
  最近发生的这些事,不管过程如何复杂、谁是谁非;结果是郭绍好好的、活蹦乱跳站在这里,但赵家却死了两个人。损失上赵匡胤比较惨重,就算赵三有过错,可人都死了……不需要再“给郭绍一个说法”。
  郭绍寻思:拿这事再攻击,毫无意义,弄成铁案也是没法攻击到赵匡胤。赵三所犯并不是十恶不赦要株连族人的大罪,很难把赵匡胤也一并牵扯进来。
  更何况柴荣很信任倚重赵匡胤,他恐怕不会因为这件事就拿赵匡胤怎样……虽然郭绍也在柴荣发动的各次战争中立过汗马功劳、表现甚佳,但在亲疏关系上比赵匡胤还是差了一点,不然也不会在侍卫司了。
  就在这时,柴荣微微点点头,又转头看黑脸大汉。
  赵匡胤拜道:“前些天臣闻郭将军遇到刺客,诸线索与三弟有关。回去之后也质问过三弟,但三弟在臣跟前说非他所为……臣也看了一下案卷中所载,有两处并不太可信。第一是作案动机,说三弟为了个妇人争风吃醋就要谋害大将,有点牵强附会;第二是李侠儿是不是受三弟指使,案卷中语焉不详,仅靠推论。
  且以微臣对自家兄弟的了解,三郎自小读书、未经历战阵厮杀,在家是温润知礼、与人为善,且还不满十八岁。要说像三郎这样的人能做出什么歹毒之事来,臣觉得很蹊跷。”
  听到赵匡胤还要为之辩解,郭绍心里有点不爽,因他早已认定干那事的人就是赵三;不过赵匡胤也并没有抓住赵三之死,非赖到郭绍头上,其实已经很克制了。
  赵匡胤的克制倒让郭绍觉得很不可思议,因为从结果上来看,赵匡胤才是“苦主”,就算攻击郭绍也情有可原……死了爹和弟弟都能忍,为何要忍?
  想起赵匡胤曾是史上的开国皇帝,郭绍才不得不猜测:只有更大的抱负,才能让他忍得眼前的痛苦。赵匡胤不是十几岁的赵三,他不会为了仇恨和铲除仇家、自己一块儿被拉下水……只有这么认为,郭绍才想得通为啥赵匡胤今天表现得如此克制。
  这时柴荣又直接问:“赵匡胤,那你以为三郎之死和郭绍有关?”
  赵匡胤拜道:“臣请陛下明断。”
  果然他就算不愿将矛盾扩大,但也对郭绍起了敌意,说话留一手……如果皇帝要帮忙惩治郭绍,赵匡胤模棱两可的态度、显然是乐得其成。
  柴荣点点头,说道:“朕把你们两个都叫进宫里来,当面把这事说开,便是想听听你们是对此作何想法。”
  赵匡胤和郭绍都十分仔细地听着皇帝说的话。
  柴荣又叹了一气,道:“现在大事未成、北伐在即。那契丹国主虽号‘睡皇帝’,但以朕察之,此人名声差、倒也不是全然无能之辈;契丹国内乱与前朝旧事有关,不能全怪在当今契丹国主身上。其国内虽乱、实力却未大损,仍旧是我国最大之强敌!而你们两个都是朕所倚重的大将,今若内耗、徒损军力,甚至让国家产生了什么动荡损失的话,朕绝不轻饶!”
  赵匡胤和郭绍听罢忙躬身一拜。
  柴荣又道:“侍卫司诸军在淮南之役中表现甚佳,让朕大为欣慰,在即将要来的北伐契丹之战中,朕望郭将军能攻城略地、力拔河北诸重镇,再立新功!殿前司诸部更是我大周精锐,朕之厚望。你们两人若能把恩怨化开最好;不然也不能因个人小节而影响北伐大计!谁为朕收复幽州时出力最多,朕便更倚重谁,绝不偏颇。”
  他接着语重心长地说道:“还望你们以大局为重,勿失朕望。”
  赵匡胤忙叩首道:“臣为殿前司都校,身负陛下重托、国家大任,敢不殚精力竭为陛下前驱?臣绝不会因个人恩怨而耽误陛下之宏图伟志!”
  柴荣听罢十分欣慰地说道:“赵爱卿常能体察朕心,为朕分忧解难,你定然不会让朕处境两难。”
  郭绍见状,也赶紧跟着跪地表态道:“微臣定然以国家大事为重,不敢计较小节。”
  柴荣见状又上来扶起他们,“以前的恩怨便搁下了,而且朕以为事有出入、诸事并非你们二人不识大体所致,情有可原。但今后,我要你们不得再以怨抱怨,可做得到?君前无戏言,就当着朕的面,起誓不再计较何如?”
  赵匡胤一脸正色,立刻举起手道:“臣在陛下前起誓,绝不因个人私怨,对郭将军做不义之事!”
  起誓真的有用?不过在皇帝跟前说的话,恐怕多多少少还是有点用,郭绍也忙以掌对天,道出誓言:“臣愿不计前嫌,与赵都使协力辅佐陛下攻伐契丹。”
  柴荣见状十分满意,点头道:“甚好、甚好!朕之肱骨大将,本就该是心胸宽阔能容人的大才!”
  皇帝又宽慰了一番二人,下令赏了一些钱财,并派宫人同赵匡胤一道去府上参加丧事。二人千恩万谢,拜别皇帝从大殿上一前一后走了出来。
  赵匡胤走前边,郭绍在后面一段距离,二人一路无话。
  郭绍对这个结果还算满意,出门见到阳光忍不住暗自微微舒一口气,总算是闯过这一关了……因为他从来不觉得皇帝会为了给自己一个公道、而放弃赵匡胤,那是绝不可能的事情。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