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应元怎么都要试试,他知道他在任上几年朝廷没有撤换他,不是因为朝廷和天子对他这个巡抚满意,而是登莱已经被赵烈控制的风雨不透,谁来都是一样,因此他要抓住一线机会给自己解脱一下,只求日后一个去职返家,不是下狱就成了。
张国元此时是无可不可,他对此比较悲观,但是试试也好,话说万一成了呢,脑袋被驴踢了这事不是没发生过。
陈应元、张国元寻到了赵府登门拜访赵海明,没错,登门拜访,如今赵海明是个去职了的过气了的军将,那也是登莱总兵赵烈的父亲,此番还是他们有求于赵家,他二人此时真是拿捏不了身份。
赵海明如今的地位真是超然,嗯,无所事事的超然,所有的军政要务都是由两兄弟和其麾下处置,他如今就是出海走走,或是在家含饴弄孙,小日子很是轻松自在,昔年征战岁月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
这日,赵海明照常还是要出海垂钓,如今一艘飞剪船天天在石岛湾里候着,就是陪老爷子做这个的。
赵海明刚收拾完毕,还没有出门,护卫前来禀报,登莱巡抚陈应元和登莱镇守使张国元前来拜见。
赵海明好好思量了一下,他实在猜不出两位来意,近年来赵家和朝廷的对立越发严重他是知道的,正因为如此,还真不能不见,哪怕缓和一下关系也好。
赵海明亲自迎出大门外,表示他对两位上官的尊重。
“草民迎候两位大人。”
赵海明见面就要跪拜见礼。
陈应元急忙上前搀扶,开玩笑这个草民谱太大,他真是承受不起。
“老大人多礼了,虽说老大人隐居乡里,但是也是大明功勋大将,万万不可如此啊。”
赵海明也没真想跪拜,他跪拜没关系,但是不能给赵烈丢份不是。
赵海明将两位让进大厅,让下人看茶。
“不晓得两位大人前来有何公干,还望告知草民才是。”
一同没营养的寒暄过后,赵海明还是决定问清楚,俺不要云山雾罩的了。
“赵大人恐怕已经晓得建奴入寇的消息了吧。”陈应元面色沉痛,“蓟镇战兵全军覆没,总兵满桂为国捐躯,建奴大军十万正在京畿烧杀抢掠,真是国难之日啊。”
陈应元应景的落下两滴老泪。
“天子已经向天下军镇和府道发下了勤王旨意,只是登莱总兵赵烈大人此时正是有病在身,哎,真是太不巧了。”
陈应元只能这么说,否则说是不是你家公子托病避战,保存实力,这个事情就不要继续谈了。
赵海明面上点头,其实他心里知道,赵烈什么事情都没有,早上还同两位夫人带着孩子向他们老两口请安呢。
难道烈儿这是避战保存实力,这么做也不无不可,毕竟赵烈的心思他隐隐有了猜测,是不是有鼎革的想法在里面了。
至于成不成,赵海明没有看的太重,实在不成不是还有济州和北华吗,赵家已经利于不败之地了,但是凡事还是要往最好的地方打算不是,如果真是夺取了中原,赵家在他这一辈子可真是光宗耀祖,成为一国至尊了。
为此,赵海明为家族计,也得能帮衬就帮衬,好好听陈应元讲讲局势也是好的。
第625章和盘托出
陈应元看到赵海明很是关注建奴入寇之事,心中一动,有门啊,看来老赵不愧是良善之辈啊,比他那两个二子强的太多了,巡抚大人在心里为赵海明点了个赞,还是老将心怀忠义,问题是赵海明和陈应元想得根本不是一回事。
“如今赵总兵虽说有病在身,无法出战,但是登莱乃是大明有名军镇,赵烈总兵又是大明第一等的战将,值此家国蒙难之时,登莱镇一兵未出,恐大明舆情对赵家可是大大的不利啊。”
此番,陈应元没有讲皇上震怒这些废话,而是利用明人都是讲究的口碑方面试图劝诫赵海明。
陈应元这番话真是打动了赵海明,既然赵烈已经有了问鼎中原之志,在朝野和百姓的口碑也颇为紧要。
若论以往,赵烈的口碑真是不错,京畿、宣川、旅顺大败建奴,东征倭寇迫使倭国降顺,评定孔有德十万叛军,桩桩件件都是为大明血战,闯出了大明军神、戚爷再世的名号。
在民间赵烈的声望那是相当高的,提起赵烈谁不赞一声大明第一猛将,当然朝廷方面就不要说了,但是鼎革之事本来就是推翻这个朝廷,好不好无所谓了。
但是民间的事情要注重,前两次建奴大军入寇,赵烈一次在涿州大败建奴,阵斩数千建奴以及蒙人汉军,甚至砍下了老奴之子塔拜的脑袋,在大明打响了破虏军的威名。
而第二次建奴入寇,赵烈虽说没有参战,但是他正在守护大明在辽东的最后一座城池旅顺,此战击退了建奴奴酋皇太极统领的数万大军,保住了大明在辽东南最后一点颜面,此战斩杀建奴汉军和建奴甲兵数千,还是大胜的局面,从此赵烈简直就是抗击建奴入侵的一面旗帜,更是让百姓众口称赞。
此番建奴入寇是建奴数次入寇京畿规模最大的一次,号称十五万大军,大明京畿风雨飘摇中,天下百姓看到大明如今的窘境也是忧心忡忡,当然盼望登莱猛将赵烈能出兵解救危局。
此时赵烈这个号称大明第一勇将的人物没有出兵抗奴可就是太突兀了,无论赵家同天子朝廷有何矛盾,百姓不知道啊,他们当然对赵家不出兵会大有微词,甚至可能在有心人的煽动下对赵家恶感大增,这当然会对赵家日后的进军全国不利。
但是如今赵家当家做主的是赵烈兄弟,他赵海明早已经将家主的位置传给了赵烈,这就不是他能决定了,赵海明不禁踌躇。
此番就连一直不看好此行的张国元也是心中一动,有门啊这是,看来还是这个年老的好忽悠,心里还有那么些君君臣臣的。
难道这招利用大势驱虎吞狼之计要成了,张国元心里一阵小激动啊,他更是眼热的看向赵海明。
“陈大人、张大人,草民如今在赵家也不是主事之人,而赵烈又重病在身,无人主持大局啊,草民只能说尽力同赵猛商议一番,看能不能派出一些兵马前去京畿勤王,也好同君父共赴国难。”
思量半天,赵海明松了口,不过他说的很含糊,留的余地也是颇多。
就是如此也是两人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两人都是不住拜谢,嗯,没错,两位大员向一个草民拜谢,谁让这个草民是赵烈的老爹呢。
送走两位颇为感谢的大人物,赵海明也不打算出门海钓了,他径直走向后进的书房。
赵烈正在听取杜立的军情汇总,表面上赵烈抱病在家应该很放松很休闲一下了,但是赵烈一刻也没敢放松,十年生聚就为此时,他是一刻不敢轻忽,他规定军情司要实时更新军情禀报,哪怕是半夜有重大军情也好禀报。
特别是如果有建奴大军南下山东的消息须得立刻禀报,一刻不能耽搁。
今天从前方传来的消息,建奴大军分为两路,一路由阿济格统领在东面徘徊,一路由多尔衮统领向西面的保定等处抢掠行进。
但是到目前为止,建奴大军没有一丝向南进军的意思,两军虽说分成东西两部分,不过两百多里,只能说勉强算是分军,一旦有事,一个十万余的大军很快就会整合在一起,不好啃啊。
赵烈想了半天,他还真没有实力将这些建奴大军一口吃下,不是说不能战胜。
但是勉力战胜,恐怕也会破虏军主力也是受创极重,无力再战,而留给建奴舔伤口的时间,也给了虎视眈眈的朝廷出兵的机会。
还不是好机会啊,还得等,赵烈压制住心里的焦急,要知道建奴如今越发的壮大了,如果这次让分兵的建奴安然回去,下次入关建奴的实力会比此番更加庞大,到时不好玩了。
因此此番一定要一战功成,不能再耽搁了,他赵烈为此等了两年了。
实在不行就是利用东路建奴靠近天津卫的时候,在天津卫打他一下,重创数万建奴、汉军、蒙人也是好的。
听闻父亲赵海明前来,赵烈微微一笑,他已经听说了陈应元和张国元前来拜见赵海明消息,这个陈应元用后世的话讲是个做政委的材料,工作都做到老爷子那里去了,如果不是事风不和,这位陈老爷子能将工作做到家眷那里去,估计老妈和亚历桑德拉都不好过,蛮拼的啊。
“烈儿,此番你称病在家避见陈大人,这个,到底是如何筹划的。”
赵海明见面后迫不及待的问道。
赵烈起身为老爹亲自倒了杯茶,让老爹平稳一下再说。
“好叫父亲大人得知,建奴之所以敢大举入寇,也是看到大明中原匪乱连绵不绝,大明的内里就要被耗尽了,此外朝廷和我登莱的不和甚至有交兵的可能,也是让建奴极为的放心,他们认为可以分而治之,只要我大明形不成合力,那么清军就无所畏惧。”
赵烈觉得也到了让赵海明全部知道的时候了,最起码他一旦出征,家里也安稳些。
“这也是我登莱军故意同朝廷冲突,先打青州再下衮州,给建奴造成的假象,建奴以为我军不可能管大明京畿的事情,只是派兵守卫登莱而已,说白了建奴认为我登莱想要坐山观虎斗。”
相似小说推荐
-
大唐超级奶爸 (洛山山) 起点VIP2016-06-01 两晋隋唐 奶爸是一个高尚的职业,一个纯粹的职业,一个有道德的职业,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
-
回到明朝当海盗 (给您添蘑菇啦) 起点VIP2016-08-12 两宋元明嘉靖三十四年,海事研究生低调醒来。 这年头,书生扔下笔当海盗,海盗递来信等诏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