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海盗 (给您添蘑菇啦)
- 类型:历史军事
- 作者:给您添蘑菇啦
- 入库:04.13
指挥使颤颤道:“六月十五晨,万余贼……”
严世藩摇头道:“这些都知道,说不知道的。”
“严尚书的意思是……”
“生还者的口述,不方便写在军报里的事实,到底有多少人,到底怎么搞的,到底是谁,目的到底是什么。”
“末将也无法确认,只是四方杂谈……”
“无碍,我会辨别。”严世藩俯视着指挥使道,“在我这里,你经历过的,你了解到的,听到的,掌握到的,原封不动说出来,这样首辅才好处理后面的事情。”
“那……”指挥使转望严嵩,“末将如实说?”
严嵩点头。
指挥使这才将未写入正式文书的事情说出来,不正式写入也不是因为别的,只是他自己也无法确认,全是据说。
据说,此番攻城者大约一万五千人,从九州来。
为首者乃汪直次子汪东城,六尺多高。
攻城用的巨铳从未见过,炮长九尺往上,口径惊人。
杭州官员家眷先行撤离,却被汪东城设伏擒走,唯有参将戚继光的夫人得以逃脱。
据说攻城劫城者皆是汉人。
据说汪东城有令,只擒不杀,百姓被抢了随身财物就放走,这是生还者所述。
还有很多据说。在这些据说之下,这次攻城更加显得疑点重重。
第188遮羞
听过之后,严世藩抚须叹道:“汪东城……哪里人?户部可查得到?”
“浙江查无此人。≤”
“可是汉人?”
“依戚夫人所述,该是汉人。”
严世藩转望父亲:“该召他们入京,现在看来戚夫人是最了解这伙人的。”
“明日一早。”严嵩点头道。
“嗯……”严世藩沉吸一声,“虽然事情还是支离破碎,但我大概有把握了。”
他说着抬起手指比划道:“其一,汪东城狼子野心,处心积虑,绝非看上去替父报仇尽孝那么简单。”
严嵩惊问:“他该只是一介亡命之徒,何以如此判断?”
“一是口号,二是设局。”严世藩立刻解释道,“帝王失信,是告知天下他师出有名,后面火烧明廷,不杀百姓,则是想让百姓将火烧杭州的怒火转嫁到朝廷头上,而非他们。”
“其二,取杭州之局怕是部署已久,摸透了胡宗宪急于求胜的心态,逼大军压至宁波,这边再暗度陈仓。依军报所述,六月十五本该是贼寇定下的岑港突围之日,岑港也的确突围了,只是全数贼寇被歼,外面所谓的接应援兵只是个幌子,岑港众就这么成为了取杭州的诱饵。我所记不错的话,岑港毛海峰正是汪直最亲的义子吧?”
指挥使木木点头:“的确如此。”
严世藩就此大笑道:“借我军之势除异己,寻我军之虚取杭州,抓我朝失信以正出师之名,幌孝心之名扬四海之威。破杭州而不踞,望苏松而不进,擒官眷,放百姓,出师皆汉人,刀刃不沾血。”
严世藩凝视指挥使:“一个气血冲头的海贼,能做成这样么?”
指挥使被说得目瞪口呆。
此战一切诡异的地方,只寥寥数句,便被严世藩尽数说通。
不愧当世第一鬼才,当世第一坏蛋!
“这汪东城,可有点意思啊。”严世藩托腮道,“我猜,他本意也不想烧杭州,但汪直死去的怒火,总要有处发泄,来杭州晃荡一圈,不烧点什么说不过去,也只好可怜杭州的砖墙草木了。”
严嵩本也对此役贼寇将领忌惮不小,听儿子如此重视,当即应道:“明白了,明日一早,便吩咐下去,摸清楚汪东城底细。”
“至于今晚的事……”严世藩眯眼一笑,“汪东城虽然有两下子,但可惜,贼就是贼,一句话,既可让他满盘皆输。”
看着呆呆等待指示的指挥使,严世藩失望道:“这都想不到么?”
“昭告天下,汪东城率倭人洗劫杭州,尽是倭人,没一个汉人!”
“这……”指挥使大惊道,“没一个汉人?”
“对,除了汪东城,不能有一个汉人,他们是绝绝对对的倭寇。”严世藩笑道,“这可不是我说的,这是你说的。”
“我?”
“怎么?不是这样么?”
指挥使一拍脑袋,连连点头:“是这样!是这样!”
自己家人总算有生机了。
“还不止是这样!杭州失了,朝廷面上无光,要扳回来!”严世藩稍一思索即说道,“我朝为平倭,计擒贼首汪直,奈何总督胡宗宪通倭卖国,串通倭寇,做虚杭州,开城迎贼!”
指挥使更加惊讶:“这……这说得过去么?”
“这当然说得过去,胡宗宪通倭已经在北京喊了半年了,为何他做总督以后就没有倭寇滋扰了呢?为什么整个杭州都找不到他的尸首呢!”
“……”
“这还不够,再把这个故事圆一圆,给说书唱曲的多几轮润色。”严世藩不忘补充道,“胡宗宪通倭通的并非汪直,而是汪东城,二人合力设计谋害死汪直,其后东城继位,直取杭州!”
一阵沉默,严世藩三五分钟编出来的故事也太全了。
严嵩沉思道:“并非不可,只是……需要更多人来说,做更多的文章,单凭一个指挥使怕是不够。”
“久闻胡宗宪的幕僚比我还多,找来便是!”
“嗯……”严嵩继而转望指挥使,“这样很好,你明白了么?”
“明白!明白!”指挥使连连点头,“一切都按严尚书说的!”
“蠢!”严世藩蹲下身子,敲了下指挥使的脑袋,“谁说的?”
“我说的!我说的!”
“总还不算太蠢。”严世藩这才满意起身,“俞大猷、戚继光、胡宗宪幕僚,都召来北京。后面的事情做漂亮了,保你全家无恙。”
“谢!!!谢严尚书!!!”
“别谢,我可从不白帮人。”
次日,仙亭之中,嘉靖颤颤放下了文书,上一次让他如此动怒、惊恐的文书,还是刚继位的时候。
严嵩在旁静静站着,一个字不敢吐。
即便一切行文与逻辑都已经将嘉靖撇干净了,所有的责任都堆到了胡宗宪等人身上,但关键性的事实没法避过——杭州毁了,而且嘉靖心中比谁都清楚,这是处死汪直付出的代价。
严嵩清楚,皇上是永远不会承认自己做错的,稍微的过失也不会容忍,每每当错误的结果摆在眼前的时候,他会恼怒,并且找另一种渠道去弥补,去发泄自己的错误。
怒火越大,憋得越深,这个发泄也就越疯狂。
“他……他们……”嘉靖颤颤点着军报,抬起头来,面皮抽动,只差青筋暴起,“他们在九州?”
严嵩大惊,伴了皇帝几十年,他不会不知道这个表情代表着什么。
“陛下!三思!三思啊!!”严嵩满躬身躯,尽力说道,“此乃不征之地!不祥之地!”
只会阿谀奉承自然是走不到今天的,严嵩还保有着读书人最起码的理智,这也是他与那些遗臭千年老太监最大的不同。
我做坏事可以,但,不能做亡国的坏事。
今非昔比,国力军力,早不是洪武永乐时代退可坚守,进可远征的程度!
去蒙古闹一闹严嵩都可以点头,但绝不能去九州。
“若是……若是太祖在,杭州烧了,他会如何?”
“老臣愚昧,不得太祖所思。”严嵩身子躬得更加厉害,“老臣才略所限,唯有固守东南,加强海防。征讨东夷,老臣不敢想!”
嘉靖抓着军报,开始不断喘着粗气,严嵩从不会违逆自己,如果他提出反对的意见,那么这件事就真的很严重了。
可这个怒火总要有个渠道发泄。
“宗宪可有家人在京?”
“长子在。”
“取之,以平民愤。”
“遵旨。”
嘉靖迈着混乱的步伐走出仙亭,走向仙坛。
怕是又到了神仙问道的时候了。
严嵩倒抽了一口凉气。
胡宗宪忠心耿耿追随皇上多年,在皇上面前说他通倭卖国,必然是放屁一样的言论。但为今,他必须通倭卖国,这是唯一能找到的一块遮羞布了。
未来会不会有一天,自己也会像这样被撕碎?
第189大杀器
九州,一切也并没有那么乐观。
汪直始终不与大明交锋,除去留有归顺余地之外,更重要的是不愿自断财路。大明始终是海上贸易的最大客户,对各类商品均有旺盛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提供全方位的货物输出,相对日本主银,弗朗机主铳,南洋主香料的单一产品更为全面和稳定。
劫杭州虽收益不小,但与东海贸易相比也不过尔尔。
若无东海之王,没了东海贸易的稳定渠道,眼下数万走私者必然会结群为盗,肆虐沿海,大乱十年不止。
因此现在,杨长帆必须稳住局面,至少要保持海上贸易的收益大于抢劫。
可眼前的摊子可不是那么好管的,出海走私者谁不是亡命之徒?加之有更加亡命的倭人夹杂其中。
这盘,不好接啊。
为了接盘,杨长帆也算是处心积虑,早早将汪滶捧得高高的,虽身负汪直托嘱,亦不敢称王,他知道不服自己的太多了,要争取时间让他们服自己。
相似小说推荐
-
穿越之极品书童 (天佑) 书海VIP2012-09-06 穿越历史强大的主角意外的穿越到一个不知名的古代世界,颇有才华的主角为荒谬的承诺做起了...
-
唐朝小官人 (上山打老虎额) 起点VIP2016-05-30 两晋隋唐武则天初登大宝。 千年前的洛阳城里,鲜红的牡丹怒放,朝阳升起,洒落无数晨曦。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