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明朝当海盗 (给您添蘑菇啦)



总督府后舍书房中,纸墨笔砚就位,胡宗宪亲自研磨,研的很慢,犹豫不决。

徐文长静坐于桌前:“汪直狡诈,必下猛药。”

“文长说的是,只怕这药太猛了。”

“不猛得连自己都毒下,怎么诱得到汪直?”

“我懂,只是再想想。”胡宗宪不禁用更慢的速度研磨,“文长……你我已共事两年有余,如若有一天……只求你原原本本记下我的所作所为。”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徐文长答了一席毫无新意的话。

胡宗宪终是将墨推给了徐文长:“那就做吧。”

徐文长轻轻沾墨,最后抬头说道:“徐海余部,皆已归顺汪直。只要诱汪直上岸,可保东海十年无忧,百姓、帝王、史书,都会记得汝贞的功业。”

胡宗宪闻言,神情终于稳定了一些:“那些弯路呢。”

“气节稍贬,瑕不掩瑜。”

胡宗宪的瞳色渐渐坚定,握住了徐文长握笔的手:“天下,也会记得徐公。”

……

日本九州,肥前国平户岛,伫立着一座不亚于任何一位大名的居城,集和风建筑、明匠技艺于一身,高五层,内外四层,三面环海,城外港口泊大型福船十余艘,往来熙攘。

城主自称徽王,号五峰船主,亲近一些的后辈称其为老船主,弗朗机人认为这是东方人对“教父”的另一种阐述。

城中大厅,十余人集会议事,无论场面布置,还是家具装饰摆设,竟同明朝总督府议事厅如出一辙,纵观全场,尽是汉人。

再看坐于首席者,身着青袍,纹绣甚是花哨,两肩绣粉米各一、两袖藻与宗彝各三,若是熟悉大明朝廷服饰的人一看便知,这正是郡王衣装。

再看此人相貌,五十出头,长须尖脸,目色颇有威仪,还当真是一副郡王的样子。

真正见过汪直的人必然感叹,此人从头到脚,没有一根汗毛像是海盗的样子。

一白衣貌美青年立于他身侧,通读手上书信,汪直则不断扫视面前这十余人,观察他们表情细微的变化,他尤其看重次席一高个方脸男子,总想读透他的心。

这个人,总能早一步面对变化,那么眼前的变化他又如何应对呢?

杨长帆的表情没什么变化。在这里他不叫杨长帆,叫汪东城,不要问他为什么,他就是要叫汪东城。

两年前,毛海峰回九州前三日,杨长帆找到了汪直,送上了即便是汪直也难以想象的大礼——徐海余部万余众,王翠翘,外加当儿子。

徐海余部是军队,王翠翘是女船主,儿子虽然不重要,但可见其诚意。

汪直并不知道杨长帆是如何说服的王翠翘,如何收服的徐海余部,他也并不相信杨长帆,但这种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接住了总不算吃亏。

满是疑心的他接受了这个大馅饼。吞并了徐海旧部,就此东海再无敌手。

至于对于杨长帆本人目的的疑虑,他也渐渐打消。按照杨长帆的说法,他惹到东南第一号人物,早晚是个死,被派往九州证明了这个说法,毛海峰的归来更印证了这一点。胡宗宪只要在东南一天,他便誓死不归。

汪直起初还疑虑这是一出苦肉反间计,可这出计怎么都说不通,为了取得自己的信任,搭上徐海余部未免太大方了,再者说,你混进来又如何?能改变什么么?

疑虑渐渐打消,杨长帆拜汪直为义父,为保沥海家人,佯报死讯,易名汪东城。汪直为试他,刻意安排几次跑商,他也都满载而归,倒也是个可用之人,到底是在大明场面上混过的,少年老成,比毛海峰要稳重许多。

只是杨长帆与毛海峰,实在是水火不容,积怨太深。

若是毛海峰先杨长帆一步回九州,汪直必拿了杨长帆的人头。可偏偏毛海峰回来的时候,杨长帆已经是汪东城了,老船主、徽王不能做个出尔反尔的人。

久而久之,汪东城、王翠翘也渐渐站稳脚跟。加上了这二人的辅佐,汪直如虎添翼,横行东海。杨长帆更是善于奇技淫巧,屡屡献来稀奇物品,饕餮美食,颇得汪直欢心。

但最后一重疑虑依然是存在的。

现在就是最终试探的时候。

第170易名

毛海峰书信读罢,同样扫视众人,暗中紧盯着杨长帆。n∈

信中,胡宗宪暗示他已说服世宗,答应了汪直的两个条件——封王、开海,如今只等汪直上岸,接受皇上的诏书。

通信两年,外加罗龙文数次来访,汪直早已暗暗心动。他到底是个商人,回乡封王,光宗耀祖已是他能想到的最佳归宿,至于远在浙江的妻儿老小,更是他仅有的挂念。

可汪直毕竟是纵横东海多年的人物,如此性命攸关的大事岂能冒险?

他虽心下已有定夺,却总要听听大家的意见,尤其是汪东城的意见。

听过信件内容后,众人沉默。

在场十余人,毛海峰离老船主最近,赵光头、汪东城次之,其后为追随汪直多年的老部下、收服的小头目等等,各个表情复杂。

杨长帆看着这场景,心中竟然想起了当年看的一出电视剧,水泊梁山,宋江聊诏安的时候,大概也就是这样了吧。

见众人不语,汪直率先发言道:“诸位放心,本王自会与朝廷去谈,大明有本王的土地,自然也有诸位的。倘若一心不愿上岸,诸位亦可继续海上的营生,皆时开海通商,诸位可自由往来于东海,且不惧明军,岂不美哉?”

有人点头,有人苦笑。

“船主说的是。”

“若真能开海通商,也不枉我等多年的努力了。”

汪直闻言感怀笑道:“不出海,不知世界。本王若只顾自己,大可封王便是,本王坐镇徽州,开不开海与本王何干?正是本王出来了,见到了,深知闭关封海,无异于作茧自缚,开海通商,必当造福百姓,扬我国威。”

他说着,又恳切望向众人:“诸位,也该有个落叶归根的愿景吧?”

几位心下不太情愿的,听过这些也只得纷纷点头。

汪直笑着摆手道:“一个个说吧,海峰开始,想回就说想回,不想就不想,各有各的安排。诸位随本王多年,该知本王从无虚言。”

的确,汪直能做成这样的事业,恰恰就是因为他是一位良心商人,虽然“良心”这个词在多数时候跟他没什么关系,但他却是一位坚定的契约主义者,尤其面对客人,无论你是大名官府还是江洋大盗,船主点头的生意,就一定会做成,做好,卖给大名的炮不好用,船主甚至会请弗朗机人过来亲自指导。

重利不忘义,终是让他在东海交尽了朋友,四方来投,终成一番大业。

毛海峰提了口气率先说道:“我曾在浙江数月,与胡宗宪谈过一二,此人虽狡诈,却并非绝无诚意,父亲的意思是好的,只是要再试试他,确保万无一失。”

“你自己怎么想?”汪直随即问道,“随我上岸,还是留在东海。”

毛海峰点头道:“父亲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嗯,光头。”汪直心下稍安,望向赵光头。

赵光头不假思索说道:“船主,别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鱼离开水,会被人吃掉。”

“嗯。”汪直早已料到赵光头的态度,“这么说,你会留在这里?”

“我也不知道。”赵光头木木摇头,“我不愿上岸,也不愿船主上岸。如果船主执意上岸,我该护船主。”

“好的,我不勉强。”汪直随即望向了杨长帆,“东城,像光头一样,有什么说什么。”

杨长帆沉吸一口气,同样不假思索道:“义父上岸,绝无生路。”

汪直眉色微微一皱。

毛海峰阴阳怪气道:“怎么,是不是怕义父走后我为难你?怕什么,我应过义父放下干戈的。”

“让他说。”汪直摆手道。

杨长帆微微抬手,凝视四周:“大家忘记梁山好汉的下场了么?”

厅内一阵沉默。

故事中,宋江的态度与眼前的船主何其相似!

诏安受禄是成了,可他们一个个也死了。

“引经据典也不考究清楚,那就是个瞎编的故事。”毛海峰冷言道,“再者说,也没个高俅不是?”

“你不知道。”杨长帆正色道,“如今的朝廷,可不止一个高俅。”

“哼,当过两年小官而已。”毛海峰随即转望汪直,“父亲,我看是他与胡宗宪有仇,怕上岸罢了。”

“不错,也有这一层考虑。”杨长帆毫不否认,“义父是重信重义之人,胡宗宪可从来不是,妒我手拥奇才徐渭,三番五次加害于我,终是逼徐文长随他一同害我,我与此二人之仇不共戴天,岂能上岸?”

“哼,终于说对了一次话。”毛海峰难得与杨长帆有所共鸣,“那徐渭也的确是只狐狸,要我看杨长帆请他辅佐,根本就是作茧自缚。”

汪直闻言神色一凛,瞪向毛海峰。

“是汪东城……”毛海峰连忙改口。

汪直指着杨长帆道:“东城将举家性命寄托在本王手中,岂能负他?”

的确,汪直想脏杨长帆易如反掌,只需要告诉胡宗宪,杨长帆没有死,他来投奔自己了,杨长帆家人立刻会面对灭顶之灾。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