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李世民仍旧愿意相信孙伏伽的这套说辞。愿意相信李承乾是被冤枉的。
李二陛下似乎很乐于见到这个形势,帝王猜忌之心让他不得不疑心长子,但是从内心的感情上他是不愿意相信嫡长子会谋反的。所以当有了这样的佐证之后,他心里反而松了口气。
这就好……
如果真是如此,倒真的是冤枉了李承乾,对此李世民满心愧疚,甚至在想着待事情了结之后该当如何补偿嫡长子。
所以本来对东宫的些许猜疑,以及必要的揣测在顷刻间灰飞烟灭,些许监控措施似乎也不必要了……
不过这幕后到底是什么人捣鬼,李世民对此深恶痛绝,他自然是要查个明白的。
就在这拨云见日,即将见到阳光的时候,一个极为不好的消息却传到了承庆殿——魏征病了,沉疴突发,已经病入膏肓。
魏征主管着门下省,是当朝首屈一指的重臣,且因直谏而扬名天下。这些年魏征兢兢业业,难免积劳成疾,前些天身体已经有些不适了。
但皇帝诏命他前去东宫担任洗马,按照道理如果身体不适是可以换人选的,但是魏征没有推辞,更没有拒绝皇帝的安排。
托着疲惫的病体进了东宫,前去辅佐太子李承乾。最近一段时间,东宫风雨飘摇,几乎每天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为了稳定局势,改变太子在皇帝和臣民心目中的形象,魏征做了很多很多。
不过他认为最要紧的不是这些外部局势,而是太子殿下的内心态度,如果这不能有所改观,迟早会出事情,其他的什么举动都将毫无作用。
为此魏征也没少费工夫,但起到多少作用这就不好说了。正是因为内外张罗,操心这许多事情,这段时间魏征耗费的心神太多太多。
偏生最近几天,东宫有出了许许多多的乱子,魏征难免操心,着急之下急怒攻心,结果……一下子就病倒了,且是一病不起。
经年累积的沉疴疾病终于在一个关键的时候一下子全部爆发出来,年老体弱。且忧心劳累的魏征如何能支持的住?
以至于很快便病势严重,甚至到了病入膏肓,随时可能撒手人寰的地步。
当朝重臣,门下宰相,东宫师长,这样的大人物病入膏肓。是必然会引起震动和些许影响的。
按照惯例,在重臣弥留之际是必须要奏报皇帝陛下知晓的,无论是事先心中有数,还是做出相应的人事安排都是必要的。
不过最紧要的则是皇帝前去探望,对臣子和其家属而言这绝对是莫大的荣耀。
皇帝前去和臣子家里探病往往是有门道的,一般都选在弥留之际,如果皇帝来过之后没有死,反而会有尴尬,有人甚至不得不惨烈地自行了断。
这种特殊的皇家恩宠。有时候当真让人为难。因为皇帝登门探望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探病,另外一方面便是皇帝来听重臣的遗言,有道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大臣们临终说出来的话往往非常要紧,且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皇帝听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了,皇帝愿不愿意去听那是另外一回事,但必须要告诉皇帝。让皇帝陛下有选择的机会。
尤其是魏征这种一生都在纳谏的名臣,临死一谏或许惊天动地。意义非凡。说不定还会和东宫有关系,毕竟魏征这些日子对太子真的是多有维护。
消息送到了承庆殿,李世民愣了片刻,心中泛起一种莫名的悲凉。这些年身边越来越多的大臣离开,先是杜如晦和屈突通等人,后来的虞世南。现在则已经轮到魏征。
当一个个的大臣,曾经的左膀右臂开始头发花白,开始离开人世间,李世民也莫名心中感慨,自己的年岁已经不小了。也开始须发泛白,也开始衰老,也许要不了多久之后自己也就……
虽然整天有人在耳边山呼万岁,但人生在世有谁能够万岁呢?秦始皇想要长生不老,结果二世而亡的例子就在眼前,李世民不是糊涂人,不会犯那种错误。
人总归是要死的,否则昭陵就没必要修造了,也好!死了之后去了另外的事情,就能和心爱的妻子,和观音婢见面了,也没什么不好。
但在自己死之前,必须要安排好大唐的储君,安排好江山传承问题,否则她就是李唐的罪人。而且这些事情大都关乎长孙皇后的儿子,如果不妥善安排,去了那个世界见到她,她问起来自己该如何回答呢?
李世民不由自主轻叹一声!
既然如此,那魏征到了弥留之际,前去探望就显得至关重要。除了听听魏征要和自己讲的遗言之外,这才是体现皇家恩典,君臣情感的好机会,李二陛下焉能错过?
走出承庆殿的时候,老宦官在一旁小声提醒道:“陛下,要不要叫上太子殿下?”
魏征现在是东宫属官,算是太子的师长,病倒也是在为东宫忙活之后,按理说弥留之际太子李承乾是该去探望的。
如果放在平时,皇子带着太子前去探望也说的故去,但是如今……如果李承乾今日随同李二陛下行动,那么会给天下人传递出一种怎样的讯号呢?
李世民显然是想到了这一点,显然也是有所顾虑的,所以他轻轻摇头道:“不了!”
“是!”
“等等……”李世民走出两部,突然伸手沉吟。
老宦官也停下脚步,很谨慎地问道:“陛下有何吩咐?”
“叫上衡山陪朕一同前去魏家!”李世民吩咐一声,还是要带个人前去,只不过不是太子李承乾,而是衡山公主。
老宦官只是一瞬间的错愕之后便心下了然,轻轻点点头。
……
李世民来到魏家的时候已经是入夜时分,魏征之子魏叔玉快步出来迎接,满脸热泪。也不知是伤感父亲病危,还是皇帝陛下亲自登门探望的殊荣让他感动不已。
“叔玉莫哭,令尊如何了?”李世民轻叹一声,关切询问。
“家父已经陷入昏迷,不能言语了……”说话间,魏叔玉语带哭腔,显然是伤感备至。
“怎会如此?这般严重?”李世民微微有些惊讶,情况确实有些反常,或者说不合乎清理。
按理说重臣病入膏肓奏报宫中时,实际上还没有那么严重,这个步骤都会提前一点,好给皇帝临终探望留出足够的时间。
李世民想着自己到来的时候,魏征最起码还留着一口气,还能神志清楚地说几句话。
可惜没有,魏征的病情恶化的太快,大有病来如山倒的意味,不过才一两个时辰,已经陷入呆滞状态,口不能言,眼神里或许还能看到点什么吧……
魏叔玉解释了情形之后,轻声道:“医者说为今之计只能等着回光返照……如今陛下到来,家父说不定能够清醒片刻……”
“好,带朕前去见见令尊!”李世民也希望如此,当即快步往魏征的卧房而去。
魏叔玉就跟随在一旁,他有些惊讶和不解,除了李二陛下之外,为什么跟随同来的是衡山公主呢?
一个公主随同皇帝出宫,前来一位老臣家里探病,情形不免有些怪怪的……
来到卧房的时候,其他闲杂侍候人等已经被清理出去,李世民瞧见病榻上面容枯黄,行销枯骨的魏征,心中不由有些酸楚。
这个老匹夫虽然经常和自己顶嘴,经常各种各样的谏言让自己下不来台,甚至口沫横飞到自己身上,曾几何时是那么让人气恼,甚至想要杀了他。
可如今看到他闭着眼睛哭,呼吸粗重,随时都可能停止的状态,李世民心中泛起了许多的不忍和歉意。他想起了魏征这么多年来做的事情,以及对大唐朝廷的贡献,心中满是感慨。
“魏卿,你要是一走,朕会失去一面最宝贵的镜子……”李世民感慨一声,轻声诵读起魏征写给他的《十思疏》,眼眶不由自主有些红润了。
弥留之际的魏征似乎能够听到,眼角隐约还泛起了泪光,显然是有所反应了,可始终没有睁开眼睛。
见到这一幕,李世民心中不免不大好受,自己是赶来了,可是来迟了。以至于魏征都不能睁开眼睛看看自己,更别提说话了。
李世民有些不甘心,拉过女儿衡阳公主,轻声道:“魏卿,你睁开眼睛看看,看看你的儿媳妇可好?”(未完待续。)
第三八九章人去天变
李世民话已出口,魏征倒是没什么反应,但身边的人却震惊了。
衡山公主莫名其妙被叫来,得知陪同父皇出宫时她心里还有几分小得意,可谁知是来探望临终的魏征。
先前衡山公主还满心疑惑,父皇探病大臣需要自己一个公主陪同吗?现在她明白了,父皇这是要许婚,或者说是以自己的婚姻来补偿魏家,让魏征能够满心欢喜而去……
是不是有点太草率了?衡山公主不禁在猜想这桩婚事是父皇早就有打算,还是临时起意的?
大唐的公主主要是嫁给世家子弟的,前面的十多个姐姐都是如此,轮到自己这里驸马的人选……
魏征之子似乎倒也不错,门下省的宰相之子,魏家也算是河北之地的高门大户,虽及不上关陇世家贵族,却也算是不错。
相似小说推荐
-
唐朝小官人 (上山打老虎额) 起点VIP2016-05-30 两晋隋唐武则天初登大宝。 千年前的洛阳城里,鲜红的牡丹怒放,朝阳升起,洒落无数晨曦。繁华...
-
醉卧江山 (离人望左岸) 17KVIP2016年05月07日 历史军事 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有人活在笙歌醉太平,十里红袖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