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一九零二 (样样稀松)



满清的旗兵,是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利益阶层,男人当了旗兵,不止是领自己一份粮,自己领到的叫男粮,老婆也要领一份,称女粮,孩子还有一份……这些特殊利益阶层,说起来也不过是下层的普通民众。

旗兵手里有枪有炮,可是他们的女人孩子,却是赤手空拳,尤其是那些老弱妇孺。而旗兵虽有武器,但拖家带口的,又有多少战斗力。

前往占领楚望台的部队遇到了数十个旗兵拦阻,可一阵枪弹打过去,旗兵便逃得无影无踪。黎元洪派出的军官传达命令,驻防楚望台的混成协一队官兵便打开大门,让出了守卫权。

督署是第三十标旗兵的大本营,旗兵多,抵抗也就比较激烈。但革命军出其不意,又占据兵力优势,解决战斗也只是时间问题。

报告很快便陆续传来,革命军顺利接防楚望台、蛇山、凤凰山等地,基本占据了武昌城的重要高地,胜局奠定。

这就是专业与业余的区别,行动的都是军事专业人士,一旦动起来可就是非同小可,不比会党和学生起事了。更重要提革命军集中兵力,而真正和革命军对抗的只有守卫督署及楚望台的旗兵而已。因此,无论是人数上还是士气上,革命军都占据优势。

“老黎呀,切莫有退缩之意,男子汉大丈夫,决定了便永往直前。”陈文强再次见到黎元洪后,便把武昌城内的最新消息一一相告,继续给他鼓劲儿,“就算万一有什么闪失,我岂能不留有后路?若你不放心,便把家眷交给我,明天天亮随我一起去上海。不是夸口,洋人朋友我有,钱我也有,总不会让朋友倒霉的。”

“文强,你的心意我领了。”黎元洪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你也莫要小瞧我,既然已答应了你,那就是相信兄弟你,肯定会干到底。若真的事有不遂,那家眷还真的要麻烦你来保得周全。”

“如果事出紧急,你带着家眷可先至汉口德国领事馆暂避,我与德国人的交情还是很深厚的。”陈文强笑着拍了拍黎元洪,“不过,我估计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虽说革命不是反清复明,可汉人再被满人压下去,还成什么话?”

...........................(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一章惊雷,风起云涌

第一,永远总是让人印象深刻,于是什么首创、首倡、首义等等,往往得到人们异乎寻常的重视和钦佩。而这获得第一的人或人们,往往也就有了一种居高临下、目无余子的态度和想法。

于是,陈文强特意选定了广州这个中国最南端的大城市,来进行首义之举。不是为了争这个名,而是不想多出些什么首义元勋,骄兵悍将而已。

再者,湖北靠近北方,如果首义定在那里,政治意义就非比寻常。一旦有了首义之名,为了顾及政治影响,即便是实力不济,复兴会也多半要调集人马与北洋强军硬顶以保卫首义之地,而这样做有些得不偿失。

现在的情况要比历史上辛亥革命时强得太多,虽然起义提前了将近两年,但几年来所做的各项准备可说是非常充分的。而湖北武昌的地位也因为广州首义而降低了很多,即便万不得已时暂时放弃,影响也不是很大。

但革命军还是决定在这里与北洋军打一仗,一来展示一下力量,不让北洋军小看了革命军;二来也是采取一种进取的姿态,借以检验一下广州军政府的号召力;三呢,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以借路增援武昌的名义,逼迫江西、贵州、四川尽快表明态度。

特别是湖南,作为西南五省的门户,最好是在复兴会的实际控制下,才比较牢靠。尽管湖南会党人数众多,分布极广,山堂林立,派系复杂,但陈文强控制着警察和新军,已经提前进行了一些打击。再有后续军队的进入和咨议局的配合。稳定是很有把握的。

可以预见,革命发动之后,贵州、四川等省也必将是一片混乱,但目前,革命军可不敢随便将有限的军队全投入到这些革命基础薄弱的省份当中。

贪多嚼不烂,抢地盘也要考虑自己的消化能力。底子太薄。人民太穷,满清可以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可军政府不能,它必须向世人展示出新的面貌,否则,革命又有何意义?

“号外,号外,中华革命军起事。光复广州……”

“两广总督袁树勋与水师提督李准反正,并辞去清廷职务,宣布支持革命……”

“广东军政府成立,通电宣布广东独立……”

………

“号外,号外,长沙光复,湖南咨议局议长谭延闿就任湖南军政府民政总长,宣布湖南独立。支持革命。”

“武昌光复,混成协易帜革命。混成协协统黎元洪就任革命军总参谋长,宣布支持革命。”

“号外,号外,武昌光复,湖北咨议局议长汤化龙就任湖北军政府民政总长,宣布湖北独立。支持革命。”

电报局一解禁,各地光复的消息便在报纸上刊登,随后迅速向全国各地传播。所到之处,就象刮起了一阵巨大的风暴。

计划早已经制定完毕,组织严密的复兴会就象一架上足发条的精密机器般全力开动起来。由于重镇名城的陆续光复。各省陆续宣布独立,每个人都被胜利的喜悦激发出了全身的干劲,将几年来积攒的精力全部发挥出来。

上海南市的大操场上,商团武装正在训练,团员们喊声震天。

“咸为英俊青年,厥志纯洁,不甘优游泄沓,且料革命终必有日实现,而愿于此稍尽国民之天职焉。”感叹了一句,李书城收回目光,从窗前走回桌案,示意李燮和开始讲解行动计划。

“南市警察总局不足为虑,总办徐汉章已经答应保持中立,维持治安,决不与我们为敌,况且他手下那些警察也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李燮和指着地图分析道:“商团公会已经取得一致意见,以南市救火联合会钟楼鸣钟九响为号,即派团员分段出防,以安闾阎。所以,现在重点是在高昌庙制造局,此为军火制产地,平日常储大批枪炮,苟能占有,则上海大局不难底定。”

李书城点了点头,用手指在高昌庙位置上重重指了指,说道:“待到广州援军到达,就以我们的武装为主力,组织敢死队乘局中工人放工之际,一拥入局,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另外,还要有备用方案,如果此计不遂,马上就能转换布署,不致延误时间。对了,还有上海关道和上海县衙门,上海关道里可是有不少银子的,文强可是反复叮嘱呢!”

“我已经实地堪察过制造局了。”李燮和咬着牙说道:“如果首攻不下,就派人绕至局后,逾垣而入,举火焚厂,守者见局内火起,必然惊乱无斗志,我们则可长驱而入。至于上海关道和上海衙门,只需分出一二百士兵就能轻松拿下。”

“底定上海,会攻南京,则大势定矣。”李书城感叹着。

光复广州,连带长沙、武昌,只是计划中的第一步,只有连续性的行动才能让清廷顾此失彼,才能激起全国性的反应。

连番的震动,使原本一潭死水般的满清一下子变得沸腾起来。

晴朗的天空只是持续了短暂的一刻,地平线上又漫过来一片轻雾,雾迅速浓重起来,象一层层灰色的棉絮罩在头上,一场更大的暴风雪眼看着就要来了。

北京,满清的国都。几经风雨,改朝换代,沧桑巨变,只有那斑驳的城墙默默地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冷漠地看着眼下这个行将倒塌满清王朝在风暴中战栗。

广州光复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北京城,现在长沙、武昌也被革命军占领了,下一个该换成哪里了?消息传播的如此迅速,一方面是复兴会的推波助澜,一方面也与满清新政有关。

当年沈荩被杖毙,章太炎进了监狱,然后清政府对于报人就没什么好办法了。随着清政府对报业的管制越来越松,报纸越办越多,一直把报纸办到了天子脚下。

北京城里。很有名、很激进的《国风日报》就是复兴会办的,而各种小报就更不胜枚举了。那个时候办报纸的人,都是从写稿,采新闻,编辑,印刷。发行一把抓。穷,雇不起人,所有的事都包办了。实在采不到新闻,就自己编“独家电讯”,再不就连夜通宵赶一篇稿子填上。

广州、长沙、武昌光复,《国风日报》马上把这消息排出来,用号外推出,逼得大清国北京的警察,不得不出来干涉。不准报纸刊登跟革命有关的消息。

《国风日报》也有高招,便开了头版一整版的天窗,只印了一行字:“本报得到广州、长沙、武昌等方面消息甚多,因警察干涉,一律削去,阅者恕之。”这一下,京城更乱,人心惶惶。都以为肯定革命党人大胜,清军完了。否则怎么可能空了一整版。警察没办法,只好央求报馆,该登什么登什么吧,只要不是明显的谣言就行。

如今,广州光复的刚刚刊登,武昌光复又轰然炸响。北京城的老百姓终于明白过来,这世道怕是要变了。其实明眼人都知道这大清国早晚要完蛋,可没想到剧变会来得如此之快。于是,抢购粮食成了老百姓最紧迫的事情,米铺、面店门前都排起了长龙。人声鼎沸,乱成一片。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