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一九零二 (样样稀松)


换句话说。陈文强此番返回省城,那是带有出征将军凯旋而回的意味。率领着精兵强将,乘坐着巍然大舰,如此高调的行为,就是要使这种意味更加浓厚。

“总督大人出迎。下官如此敢当啊?”陈文强远远看到台阶上的袁树勋,便翻身下马,大步上前,拱手一躬,嘴上说得客气。

袁树勋看着陈文强身后整齐、严整、装备精良的队伍,暗自叹了口气,把目光转到陈文强身上,脸上已经露出了和熙的笑容,上前伸手虚扶,“陈大人剿平乱党,还省城平安,劳苦功高啊,又有何不敢当呢?”

“这是下官份内之事,总督大人谬赞了。”陈文强直起了身子,伸手摆了摆,身后已有人送上一个大托盘,掀开蒙布,露出书信、鹰球印章、旗帜等物。

“大人请看,这便是下官剿灭乱党的缴获。”陈文强伸手指点着,给袁树勋介绍道:“鹰球印章,据李福林所方,为乱党头子孙文所颁赐,是为作乱时铃记所用;青天白日旗旗徽式样,听说乃是孙文所绘…….”

“好,好啊!”不管对陈文强的有多少怨懑,袁树勋对陈文强的能力还是相当钦佩的,这些实打实的物证可是向朝廷邀功请赏的凭恃。

而且,名义上还是警察,但装备、气势已经远超过巡防营的武装警察,令袁树勋感到了莫大的威压。也许直到现在,他才真正知道陈文强为何如此强硬。

略微寒喧之后,袁树勋和陈文强都是一脸轻松地走进了督署。装样子,这是在官场上混的基本功,即便恨得咬牙切齿,表面上也不可能带出来。喜怒不形于色,城府甚深,那才是一个合格官员的要求。

在厅堂落座,没说几句,袁树勋便有些着急地提到了对西南饷粮的供应上。毕竟那边催得越来越紧,形势似乎也越来越严峻,吴禄贞的描述让袁树勋觉得士兵哗变是迫在眉睫。

“大人,如果盐政改革能够持续,官盐的销量能够上升的话,粮饷还是有所保证的。”陈文强率先说到了盐政的事情,就等着袁树勋最后表态。

纲法得以推行的前提是盐销区的划分与引额的分配。为保专商引岸的推行,清代牢牢确立了盐产区与盐销区的一一配套。按照规定,一旦盐销区划定,产区与销区之间就形成一种固定的关系,盐商只能在规定的盐场买盐配运,按规定的路线转输,然后在规定的引地销售。否则,即以私论,“凡将有引官盐,不于拘该行盐地面发卖,转于别境犯界货卖者,杖一百。知而买食者,杖六十”。这就是清代产盐与销盐的基本态势。

从食盐的颁引、征课到产运疏销,盐务衙门均有“分治其事”之权。还应指出,除盐务衙门外,地方行政官员也有疏销盐引、核定盐价、缉查私盐的责任。特别是在通商疏引方面,上自督抚,下至州县卫所,责任更为重大,所谓“征课为盐官之专责,而疏引缉私,则地方有司亦与有责焉”。

为与纲法体制相配合,盐商组织对盐务管理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盐区的盐商组织称谓不一,两淮称为“盐商公所”,山东称为“商司”,河东称为“商厅”。各盐商组织的主事之人,两淮、两广称为“总商”,两浙称为“甲商”,山东称为“纲头”、“纲首”,河东称为“纲总”、“值年”,一般由财力雄厚的大盐商充当。尽管称谓不一,其职能却大致类似。

而清代的盐商报效大致可分为军需报效、助赈报效、助工报效和备公报效几种。经过承平时期的长年积累,盐商资本迅速膨胀,得以更大规模地投入到报效中来。

在得到大量报效的情况下,清廷亦采取各种措施,来保障盐商得到更多的实惠,如加斤、加价、豁免、缓征等。但在大量报效、浮费加大、私盐冲击、盐商夹带及官吏贪污等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盐区的运盐成本仍然稳步增加,导致即便在盛世时期,很多地方也开始出现官盐滞销、盐引积压的局面。

而由于受滞销、浮费、走私等因素影响,导致政府、商人、民众这三者的利益均受到不同程度损害。政府盐课无着,商人纷纷倒闭,民众违法食私,获益者却为盐枭与不法胥吏。又因私枭作为一种有武装、跨数省的贩私集团,往往与绿林或会党相结合,更成为社会治安的巨大隐患。

正因为如此,陈文强才要排除阻力,改革盐政。而很多官员也深悉其中积弊,包括前两广总督张人骏,把盐务交给陈文强,也是希望他能一改盐务败坏之局,为地方增加收入,为西南提供粮饷。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八章滇西拓展,革命联合

有一章还在审核中,没办法,查了八遍也没找到违x禁的关键词。在此说声抱歉。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永昌古城,历史悠久,是在南诏国王盛逻皮时始建的,也就是唐朝开元年间,时称“柘俞城”。在洪武十四年,被麓川思伦发所毁。十六年筑新城,仿照南京城的规划,把太保山划归于内,对永昌城建设做了统一布局。城东、南、北城墙高各二丈二尺,西城墙略矮一点。嘉靖二十八年又增筑西城,永昌城才发展成周长十三里又十四步,有八座雄伟城门的城池。

古城外,由易罗池和磨房沟引来的河水,形成了一条护城河,绕城向东流去。

雨季过去了,已经连着有五六天没下雨,很多乔木落了叶,季相转变很明显。

杨文恺抬头看了看辣的太阳,随手拍了拍城垛,面前腾起一团干燥的灰尘,他皱了皱眉,向前走了两步。

虽然光复了永昌,但杨文恺是不满意的。按照革命军的战略布置,此战是要全歼永昌清军,从而使滇西南、滇西北再无可以构成威胁的清军集团。但两千多守城清军溜走得是如此快速,或者是仓惶。不战而取固然很理想,但退回大理的清军却使革命军需要留兵防范,下一阶段战役的参战兵力则可减少。

而清军从战略态势上看,也不乐观,倒好象是背上了负担。昆明、大理、楚雄、姚安、曲靖、玉溪这几个重镇,再加上更小的县治,在滇省的军队经过分薄驻守,除了昆明的重兵外。其他地区的机动兵力竟然捉襟见肘。

地盘大小与军队规模成比例发展,革命军已经制定出发展策略,以最大限度地自力更生、以战养战。而经过大规模物资补给的革命军,已经突破了武器装备的瓶颈,只要解决粮饷问题,便能够大幅扩充。

“老杨。”秋j带着两个女警卫员走上了城墙。远远地打着招呼。

杨文恺赶忙招手,等到秋j走到近前,两人互相敬礼,秋j笑着问道:“怎么,没消灭清军,心情不好吧?”

“是啊,确实不满意。”杨文恺点了点头,说道:“作为滇西军区的指挥员,自然希望能多打胜仗。如果永昌的清军被歼灭。即便主力东移,凭留守的兵力也能继续光复地方,打击清军。现在呢,恐怕只能采取守势了。”

“你想得是没错。”秋j故意停顿了一下,笑得却很畅快,“好了,不卖关子了。总参谋部的命令已经下来,命令咱们继续北进。进攻大理。这下子,你可不用发愁没仗打了。”

杨文恺愣了一下。然后是一阵惊喜,紧着问道:“怎么会改变战略?总参谋部的电报什么时候到的?”

“电报刚到。”秋j舒畅地吐出一口长气,笑道:“刚看到时,我也有些难以置信。但仔细一想,却也很有道理。”

杨文恺伸手止住秋j,思索了半晌。猜测着说道:“我想了几个原因,看看和你的一样不一样。首先,武器弹药是足够的,马上要扩充军队,咱们滇西军区的兵力即便不东撤。总部也不太担心清军的进攻;其次,因地就粮,不集结过多的兵力,怕是也出于这样的考虑;最后呢,我想是要在滇西北寻找突破口,或从东面威胁楚雄、姚安,甚至是昆明;或者由大理直接向四川发展,把革命火种撒向天府之国。”

秋j看着杨文铠变得越来越激昂,有些惊愣,但随即又释然了,这不正是自己的理想之路吗,感觉到理想正在逐渐实现,自己不也是很振奋吗?

“在我想来,以后滇西军区可能会作为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可以有很大的自主指挥权。”秋j点着头,一边赞同杨文铠,一边说出自己的想法,“主力在滇南和广西吸引住清军主力,咱们可能就是最能扩大战果的机动部队了。”

“有道理。”杨文铠忍不住又拍了下城垛,扬起的灰尘让他不由后退了两步,但脸上笑容不减,“我刚才可能还漏说了一点,这个决定估计是总参谋部根据清军的动向而作出的调整。如果是这样的话,退向大理的清军就得不到昆明方面的增援,咱们的进攻会很顺利。”

秋j沉吟了一下,说道:“马上召开军事会议,仔细商议一下行动计划,确定了出击和留守部队后,咱们就抓紧时间行动吧!”

作为一个军人,能够有独挡一面的机会,既是建功立业的机会,也是对自己能力的承认。同样,权力大了,责任也加重,他的判断和命令将决定这支部队的前途。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