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一九零二 (样样稀松)



借剿匪、清乡为名,陈文强的计划便是用警察来控制广东地方。西南战事不止,广东的巡防营、新军肯定会不断抽调,警察的地位便会凸显,军队的武力逐渐下降,基层政权也就必须要依靠他们。

没有几个人能看得这么远,陈文强在剿匪上的赫赫功绩,已经使清廷和广东官府没有了疑虑。试想,一个铁了心在杀戮“革命志士”的官员,怎么会与革党有牵连呢?

其实这要得益于同盟会早期的革命策略,北辰在广东发动起义,屡次依靠会党和绿林草莽,还曾说到“一月之内必可集山林剽悍之徒三四十万”。虽然山林剽悍之徒未必全是盗匪,但相当一部分盗匪卷入革命运动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就难怪数任两广总督都把盗匪与革党联系在一起,在上奏朝廷时屡屡说及“纠党置械,显著逆谋”,“勾结革党,暗立师团,劫资置械,约期起事”了。

而在历史上的辛亥革命后,广东也确实是“民军”蜂起,一时势大难制。这所谓的“民军”真的是心向革命的民众所组成的吗?拔开迷雾,通过各种资料所列举的“民军”的扰民害民之举,准确的答案也就离之不远了。

现在来看,这些山林剽悍之徒是旧秩序、旧体制的积极破坏者,但在建立新秩序后,他们会遵纪守法,成为良民吗?一群无法无天的家伙,如果给了他们正当的名义,披上正义的外衣,这难道不是对神圣事业的亵渎和污辱吗?

而对陈文强来说,剿灭海盗、土匪只在现阶段,便是一举三得的好事。首先是逐渐控制地方;其次是得到民众的好评拥护;最后一点则是取得清廷的信任,获得更多、更大的权力。

效果是勿庸置疑的,最显著的便是最后一点。在复兴会控制的媒体的渲染配合下,陈文强已经站在了革命党的对立面,是清廷的忠实走狗。而这样一个既有名望和能力,又洋务娴熟,还与革命党划清界线的人才,清廷能不予以重用吗?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当陈文强剿灭南澳海盗,又在饶平击溃大海盗杨烟筒所部,擒杀吴品三、杨烟筒的消息陆续传来的时候,两广总督张人骏立刻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也不得不夸大在珠三角地区清乡的战果,把这些作为保住官职的筹码。

没有办法,西南战事本来应该算是稳定下来,清军认为在雨季结束前,乱党是不可能发动大的行动,但事实却给了清军一个猛烈的打击。先是防城被猛攻而下,接着是钦州被围困,一千多广东新军面对数千装备精良、火力强劲的乱党只能凭城固守,并向外求援。

坐镇南宁的水师提督李准得到消息,急忙派出六个巡防营,由巡防营统领秦炳直、郭人漳率领,南下增援钦州;同时,他又电告广州,请调成军不久、尚不满编的广东新军第三标两个营,炮队一营,工、辎各一营从东急援,夹击乱党于钦州城下。

按说,这是一个不错的内外夹击的作战计划,如果真的实施无误,对顿于钦州城下的革命军真的能造成很大的威胁。但李准和张人骏都没有想到,巡防营统领郭人漳竟是同盟会的老会员,甚至可追溯到华兴会在湖南失败,逃到上海之时,他与黄x曾在一起呆过。

要说这个郭人漳的革命意志,其实并不坚决,很有些首鼠两端、观察风色的心理。在镇压萍浏醴起义时,他还是很卖力气的,把会党义军打得七零八落。此番奉调在李准部下听用,眼见革命军愈来愈势大,心中又狐疑犹豫起来。

等到黄x派人送来秘信,郭人漳虽然推说时机未到,自己的人马难以发动,但业已动摇,害怕自己是同盟会会员一事被清廷所知,惹来杀身之祸,便开始预留后路。(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九章战局逆转,战略转向

战局的逆转是如此的突然,张人骏和李准的布置和调整刚刚开始,一个接一个的噩耗便传来,打得二人晕头转向,直如掉进了万丈深渊。

由南宁而出,增援钦州的近两千巡防营清兵在大塘镇遭到乱党大军的伏击围攻,秦炳直被杀、郭人漳受伤被俘,清兵几乎全军覆没;随后,乱党假意从钦州撤围,易装成赶来增援的巡防营的乱党赚开城门,一拥杀入,钦州失守,守城新军只有三百多人逃窜而回……

震骇、惊慌、迷惑、忧愁……被复杂情绪笼罩的张人骏和李准肯定不会想到这一连串的失败,竟然不是因战之罪。郭人漳事先暗通消息,遭伏击时率先投降,导致秦炳直所部孤军作战、军心大乱,后又带人赚城,可谓是这出惨败大戏的导演兼演员。

尽管郭人漳此次立了不小的功劳,但他的革命意志却也为人所诟病,注定了以后不会在革命军中受到重用。比如他以不牵连家人为借口,没有率部反正,而是消极地作战不力,并以受伤被俘的名义对外宣布;比如他赚城时报名秦炳直,并以秦炳直的印信来取得守军信任,不敢暴露真实身份……

抛家舍业,不畏牺牲,是当时的革命者所禀持的信念,非如此不能证明自己的坚定,不能表达自己对革命事业的无私追求。郭人漳如此作派,自然会令人轻视,令人怀疑其对革命的忠诚。

在清末民初那个特殊时期,类似于郭人漳这样的特殊人物并不少,有些“混世”的意思。其在不同时期的矛盾的行为,如果非要找个解释的话,恐怕应该是见机下注。不断估算成功的几率,再作出选择。

所以,郭人漳这种人既不可能成为清廷的忠实鹰犬,也不可能成为义无反顾的革命者。势利,墙头草,反复无常。投机……用这些词语来形容,倒也贴切。

不管郭人漳如此使诈,清军在西南战场再遭重挫是勿庸置疑的事实,且后果非常严重。

首先是清军所布置的大包围圈被革命军捅了个窟窿,如果革命军继续东进,则可长趋杀入广东;其次是驻于南宁的清军兵力大损,不仅无力反攻夺回钦州、防城,连自身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最后则是张人骏和李准的前途和身家性命,丧城失地之罪。他们难辞其咎。

张人骏已经六十多岁,西南战事搞得他心力交瘁,此番再遭惨败,自知总督一职难保,便主动上折请罪。同时,他给李准下令,弃守南宁,将兵力撤至粤东。与新军组织新防线,阻遏乱党攻入广东腹地。

在奏折中。张人骏解释了弃守南宁的理由,主动承担了战败的责任,请求朝廷降罪。他以李准为水师提督,陆战非为所长,为其进行了开脱;建议朝廷在广东复设陆路提督,推荐琼崖兵备道吴禄贞担任此职。并调琼州巡防营入粤参战;他还建议朝廷重用陈文强,“平定乱党、剿匪清乡、编练新军,耗费巨大,非此干练能员,不能设筹”。

显然。张人骏除了没想到陈文强和吴禄贞是革命党外,其他方面都考虑得很周全。

之所以推荐吴禄贞会陆路提督,一方面给李准这个水师提督作了开脱,另一方面也方便调动琼州的兵马。原来的提督人选秦炳直是完蛋了,而张人骏也看得清楚,琼州的兵马是吴禄贞训练,陈文强出资装备,主要的作用是维护琼州的治安,保护陈文强的诸多产业。他之前也不是没下令抽调,却都被吴禄贞和陈文强用各种借口敷衍延宕。

虽然是两广总督,可缺钱少兵,又不肯轻易答应陈、吴二人的条件,张人骏还真没什么好办法。现在呢,西南战局有逆转翻覆之势,陈文强的剿匪、清乡,吴禄贞在琼州打击会党、草莽,又基本上打消了张人骏的顾虑。放眼广东,现在也只有琼州的巡防营还保持着完整建制,且战力不俗。如果再算上陈文强的警察部队,也是一股相当强的武力。

不管是用什么办法来维持或扭转西南战局,钱粮是最根本的条件。广东虽富庶,朝廷分派的负担也重。西南战事一起,抽调军队,筹措饷粮,财政的困难是越来越大。

而清廷却是不断催逼,根本不考虑广东地方的困难。比如新军的编练,广东上奏陆军部“如陆军部咨期以五年练成两镇,则断非广东财力所及”,要求先恢复混成一标,再慢慢扩编。陆军部则答复曰“以粤省向称饶富,仅练二镇新军实系极从少数,区区饷额,谅亦不难设筹”,又下令“年内编足一镇新军,所余一镇即接续招征编练,切不可再涉迟延,致防备久形空虚”,而且派张怀芝南下督练新军。

如此种种,张人骏深感力不从心,难以完成朝廷规定的硬性指标,去职是早晚的事情。及至陈文强接过清乡剿匪的任务,不仅不用官府出钱,还颇有战果,甚至还能有所赢余。

什么是人才,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标准。在目前,陈文强长袖善舞、生财有道、善于筹措,那就是最最合用的人才。

既然是人才,张人骏自然要推荐,一来是他还禀持着忠君保国的观念,二来也未尝没有结好陈文强,为自己以后作打算的想法。陈文强的前途,他是极为看好的,年纪又轻,假以时日,不可限量啊!

基于这样的考虑,张人骏不仅在奏折中盛赞陈文强的才干,并急召陈文强回广州商议,甚至陈文强在剿灭海盗时有些跋扈、越权的行为也不以为意。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