歉收要饿死;丰收呢,自种自吃是可以,但要出售却竞争不过洋米洋面;低价出售来交赋税,就要赔本;如果农具是借债买来的,情况就更严重了,债务永远还不清,还越背越重。
而满清政府和历史上辛亥革命后的各个政府,根本没有什么农业保护和补贴政策,恐怕也没有意识到这个严重的经济问题。反而还对农业征收重税,提高农民的生产成本,毁灭本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在是倒行逆施。最后让本国的农产品既失去了国外市场,也保不住国内市场,又找不到品种改良的途径,农村破产之风最终愈演愈烈,直至不可救药。
这样干不对啊!陈文强越是研究,越是分析,越是觉得这似乎是一个死局,难以破解。他不禁皱起眉头,扔下纸笔,抬眼向窗外望去,希望明媚的阳光和绿色的庭院能带给他新的思路。
眼睛的疲劳在缓解,可思路却依然没有。突然,陈文强瞥见了一个小小的身影在院门处闪现。
回到上海好几天了,竟然忘了丽莉交代的事情。陈文强苦笑了一下,起身下楼,来到庭院里,叫道:“玉莲,我看到你了,快进来,丽莉有礼物捎给你呢!”
半晌,玉莲那梳着两条小辫子的小脑袋从院门处探了出来,眨着眼睛,胆怯又有些期待地望着陈文强,小声地问道:“丽莉还没回来吗?”
“她给你写了信,还给你捎了礼物。”陈文强没有直接回答,笑着招了招手,说道:“进来呀,你不想看丽莉的照片吗?”
玉莲犹豫着迈步出来,令陈文强感到欣慰的是,她的脚显然是不裹了。就在玉莲推开院门,走进庭院的时候,身后传来了呼唤她的声音。
是阿萱。很快便出现在陈文强的视线里,玉莲牵着她的袖子,侧着头向她说着什么。然后,阿萱便带着歉意的微笑走了过来。
第九十九章刮目相看的“一盘散沙”
“陈先生,对不起,玉莲打扰到你了。”阿萱微微鞠躬,礼貌地说道:“我和她说过了,丽莉还没有回来,可她不死心,总是偷偷地来看。”
“没关系的。”陈文强做了个请的手势,说道:“是我最近太忙了,竟然把丽莉捎的信和礼物给忘了。要不是看到玉莲,我还想不起来呢!董小姐,请进,东西在屋里,正好给玉莲带回去。”
阿萱点了点头,并没有推拒的意思,领着玉莲,大大方方地走进了屋子。在经过陈文强身边的时候,她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
漂亮的海螺、贝壳,黎族的土花布,腰果仁、牛肉干……玩的、穿的、吃的,应有尽有。还有丽莉和崖州风景的照片,以及一封小孩子之间的通信。
玉莲立刻被吸引住了,瞪着大眼睛,摸摸这个,尝尝那个,问着有些幼稚而奇怪的问题。
陈文强一边随口解答着,一边让佣人端来咖啡,请阿萱坐下闲谈。说着说着,就不自觉地说到了他刚刚在苦思的问题。
农村的破产在逐渐加剧,如果不改换投资渠道,光靠收地租是绝对过不起阔绰生活的。
所以,从很早以前开始,比较有眼光的江南地主士绅,就已经把投资渠道放到了上海这样的大都市,经营金融、商贸、实业和房地产等等,以求更高的收益。而财富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也是那个时代的总趋势。当农村经济整体衰败的同时,与之相伴的则是部分沿海城市的畸形繁荣。
“定居在城市经营工商以后,我们家并不依靠田产来维持生活,只不过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罢了。”阿萱不知道陈文强为什么突然想了解地主、农民的生活,但还是本着自己的经历和看法在叙说着。“乡下的土地都交给‘二地主’(代理人)打理,租税收多收少也不是太在意。因为土地的收入太微薄,在我的印象中,每亩土地每年也就能得到一两个银元的收益而已。”
一亩地一个银元,一百亩才一百银元!有一百亩地算是个中小地主吧,一年一百多银元的收入。还真是不多。估算了一下上海工人的平均薪水,每月四五块大洋的话,在农村就相当于拥有了五六十亩地。
当然,阿萱所说的土地收入,应该是在扣掉了沉重的捐税负担,外加“二地主”及其帮闲的佣金之后。如果是纯粹的自耕农,收入是能够翻番的。如果再减轻捐税的话……
陈文强若有所思,身处上海滩这个繁华都市,从事的又都是工商行业。他竟然有些忽视了现在的中国应该还是一个农耕社会,农民是绝大多数。
“陈先生——”阿萱偷偷看了一眼沉思中的陈文强,试探着问道:“琼州那边很好吧?”
“哦?”陈文强清醒过来,点了点头,说道:“那里本就荒僻,但现在的人气旺了许多,比上海少了些喧嚣,多了些宁静。嗯。反正我是很喜欢那里的。”
“若是,若是我去那里的话。有工作可做吗?”阿萱心情有些矛盾,这损坏了她静谧的表情,但她确实激动着等陈文强的答复,脸上显出些鲜艳的容光,又增添了不少妩媚。
这次在年轻姑娘的目光里,有了什么呢?恳求。信任,追问又表示服从。陈文强想继续捕捉,阿萱已经低下了眼睛,用力捻着袖上的扣子,低声说道:“我爹要把我嫁出去。可,可我不喜欢那个,那个花花公子。因为这事,我爹和我娘大吵了一通,还差点动手。”
这样啊!陈文强不用费神探悉了,因为阿萱说的是实话。他立刻点头答应,“去琼州很好啊,那里的开发建设刚刚开始,正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你去了,可以到工厂做管理人员,也可以到小学校当老师,有很多工作可以选择呢!呵呵,你要是能把玉莲带去,那丽莉还不知道高兴成什么样儿呢?”
阿萱那双在浓密睫毛下的眼睛快速地眨了两下,欣喜地抬起头,正对上陈文强的目光。这一次,她没有躲闪,一股被压抑的生气在她的脸上流露,在她那亮晶晶的眼睛,以及把她的朱唇弄弯曲的、轻微的笑容之间掠过。
惊惶、羞怯、腼腆,因此而更显得魅人。这种直接的对视却很少见,或许是心事得以解决而带来的放松和勇敢。
陈文强笑了,这微笑其实并不能加以特殊的解释,可一种象蚂蚁爬的滋味却在阿萱的心头渗开来,她忽然记起了初识时,她母亲是如何事先把她打扮起来,如何卖力地推销,希望她能和陈文强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阿萱顿时觉得嘴唇发干,雪白的前额上,汗象露珠般涌了出来,她面颊发烫,又低下了头。
“陈叔叔,这是汽车吗?”玉莲拿着照片过来,算是解开了阿萱的尴尬,“丽莉在上面,她会开吗?”
“她还小,你也小,等长大了,你们都应该会开,很简单的。”陈文强看着照片上丽莉装模作样地把着方向盘,也觉得好笑。
“而且,你姐姐会领你去找她,你们又可以在一起学习,在一起玩耍了。”陈文强把目光转向阿萱。
阿萱轻咬嘴唇,迎着陈文强探询的目光点了点头,轻声说道:“我会说服母亲的。在吵架时,父亲威胁要把母亲送到乡下去。您知道,那很痛苦,实在是太丢面子了。”
“我会让那边安排好的。”陈文强说道:“你们尽管去,不要有别的顾虑。船呢,就坐顺航公司的,直达,方便又安全。”
“谢谢您,陈先生。”阿萱眨了眨眼睛,抿嘴笑了笑。
……………
从更深层的目的来看,中国人抵制美国货其实反对的是更广泛的帝国主义,他们要为捍卫中国的尊严而干一场。只不过,当时中国人手里的办法不多。而义和团式的排外。造成的严重后果只有中国人自己去买单。
所以,中国人需要一种比义和团式排外来得更老练、更成熟的手段。他们准备争取一次不太大的胜利,哪怕是经济领域的微弱抵制,以鼓励当时国内爱国热情的飙升,针对美国货的抵制则适逢其时。
而就在抵制运动面临着分化和瓦解的时候,陈文强却引导着上海商会将其更加深入持久地进行了下去。报纸媒体上。有“渔父”在分析形势,在指导方向;实际运作上,则有陈文强的长袖善舞和舌绽莲花。
首先是向国内求援的北美华商,接到上海商会的电报后,集资百万美元,以支持抵制运动的进行;其次是中侨合资银行与张氏兄弟在苏门答腊的日向银行实现了战略合作,共同出资一百五十万美元购买大商人手中的存货;陈文强又从王鸿图手中借款五十万,从上海商会各成员手中筹集五十万,自己再出资五十万。
总共四百万美元的投入。算是暂时解决了存货大商人的资金问题,使抵制运动能够在上海这个首发地持续下去。况且,陈文强还在暗中放了话,有困难可以提出来,大家想办法解决。可要是擅自退出抵制运动,甚至暗中破坏,那他以后就不要想在上海滩立足了。
存货能出手一半,政府又是默许态度。再有陈文强赤x裸裸的威胁,上海的美货大商人还真就没有谁敢中途退出。分化瓦解刚刚出现苗头。便被陈文强的运作之下给消灭了。
相似小说推荐
-
夜天子 (月关) 起点VIP2016-05-26 两宋元明 他世袭罔替,却非王侯;他出身世家,却非高门。作为六扇门中的一个牢头儿,他本想老老...
-
大国海魂 (夏天的风和雨) 赫尔戈兰湾的炮声、多格尔沙洲的惊魂、科罗内尔的豪情和福克兰群岛的殇,埃姆登号的游击、坦噶尼喀湖的牛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