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分外清爽,茫茫无边的大海上,滚滚滔滔,海浪撞到船舷上,唰地卷起高高的雪浪花。大海是永不休止的机器,它无忧无虑地亘古长存,为无数的骚人墨客所歌咏,但它却不知人间的激情、苦难与承诺。
一年多的时间瞬息而过,沧桑变化,奋斗情景,在他的脑海里一幕幕闪过,象是一次大盘点。
“阿发,风很凉了。”一件风衣轻轻披在了陈文强的肩上,也打断了他的思绪。
“谢谢。”陈文强没回头,却也知道这是谁在关心他。
彩凤淡淡笑了笑,走上一步,与陈文强并肩而立,顺着他的目光望向大海。世事难料,机缘巧合,反正世上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仿佛上天有意安排好了一样。偶然的相遇,也很可能化为终生的厮守。
第六十五章海上
彩凤被海风吹起了长发拂过陈文强的脸,他忍不住伸手抹了下鼻子,微微侧头看着彩凤,海风将她柔亮的长发吹散成一片璀璨的旗帜,她的肌肤微微发亮,仿佛太阳也忍不住突破重云洒下一道光华,只为了轻抚她细致的脸庞。
彩凤突然转头,发现陈文强正若有所思地看着她,不禁抿起了嘴角,笑道:“阿发,你说咱们生产的成衣,在南洋能够卖得好吗?”
“应该可以吧?”陈文强缓缓说道:“从受教育面和教育思想、方法上来看,南洋的华人华侨应该接近于西方,至少会比国内的百姓更容易接受新奇的东西。就算是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先在南洋寻找代理商,建立销售网点,并通过当地媒体进行宣传,也是很必要的。”
“如果是只讲买卖的话,成衣厂是肯定赚钱的。”彩凤笑着说道:“还能赚大钱呢!”
陈文强闻言知意,笑着轻轻摇头,说道:“能赚钱就行,多少呢,可以看淡一些。没有一块安宁的土地,始终要在动荡中渡过,钱再多,也是没用。”
“就象诺依曼吗?”彩凤停顿了一下,微皱眉头说道:“虽然经历过动荡,但他现在挺好的呀!而且,如果上海呆不住,他还可以到别的地方去。就象美国,英国,都行呀!”
“那犹太人为什么念念不忘复国?”陈文强抿起嘴角,望着苍茫的大海,低沉地说道:“你以为世界上歧视犹太人的地方少吗?就象南洋的华侨华人,不仅是寄人篱下,而且还没有靠山。和犹太人一样,华人在世界各地都有,但能够不被歧视、能够享有与当地人一样的政治权利的地方却寥寥无几。”
“那——”彩凤想了想,说道:“在国内还不是一样,官府,洋人,坏蛋,恶棍,到处都有,欺压良。要不是遇上你,我和那些姐妹——”
陈文强拉过彩凤的手,安慰地拍了拍,说道:“光有一个我是不够的,也只有在上海滩,或许能够保护你们。所以,要改变的是这个社会,这个世界。”
“你要干这天大的事情?”彩凤的神情明显很担心,轻轻叹了口气,“是不是很危险,很困难?”
“危险倒不至于,困难是肯定的。”陈文强装出自信满满的样子,笑道:“赚钱出名一点挑战性也没有,也只有这样的目标才充满刺激。你就看着好了,看我能走到哪一步。大不了失败,去做个缩头乌龟似的富家翁。”
“富家翁就富家翁,怎么还加上那难听的名字。”彩凤嗔恼地用胳膊撞了陈文强一下。
呵呵,陈文强笑了两声,眼角一扫,便看见睡眼惺忪的丽莉被彩红领着小手,从舱里走了出来。
“怎么那么能睡?”陈文强弯下身子,盯着丽莉的眼睛,亲切地问道:“从上船就睡,都快一天了。”
丽莉撇着小嘴,抽了抽鼻子,蓝眼睛闪过一丝狡黠,“昨晚你和凤姨打架,扰得人睡不着。”
“打架?没有呀!”彩凤不明就里,在陈文强制止之前便开口问道。
“哼哼唧唧的,一会儿你在上面,一会儿陈叔在上面,隔着帘子也看不清楚。”
彩凤一下子闹了个大红脸,眼睛瞪得溜圆,发作也不好,不发作也得找个借口搪塞。
陈文强却是呵呵一笑,轻轻拍拍丽莉的小脑袋,“调皮,根本不是昨晚看见的,想骗我可没那么容易。”
丽莉吐了下舌头,有些诧异地眨着眼睛,嘟囔道:“还是这样,什么也瞒不过你。”
“那以后可不要再耍小心眼喽!”陈文强拉起丽莉的小手,引着她看那浩翰无垠的大海。
“大海的那边是什么?”丽莉好奇地问道:“陈叔,你去过吗?”
“大海的那边当然是陆地,海上还有无数的岛屿。”陈文强耐心地解说着,“我走过很多国家,去过很多地方。等你长大了,也可以去周游世界,开阔眼界。咱们现在要去的地方呢,只是亚洲的一部分。”
“周游世界有什么好呢?”丽莉并不清楚这样做的意义,“我倒宁愿呆在熟悉的地方,能不愁吃穿就够了。”
“小孩子的心思,慢慢会改变的。”陈文强不想费力地讲什么大道理,现在也是基本没用。
“好吧,我是小孩子,可这样的心思又有什么不对,知足常乐难道是错的?”丽莉望着大海,以与她年龄不相称的老成口气说道:“反正我现在很满足。”
“满足就好。”陈文强吐出一口长气,缓缓说道:“人这一生,会有很多满足的时候,也会因为条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满足的目标。现在很满足,并不代表长久之后还会满足,也不代表不愁吃穿便是能让你永远满足的条件。”
“听不懂。”丽莉摇着头,“也不想听懂,我还小,不想太费脑筋。”
“那就快点长大。”陈文强微微一笑,又是期待、又是疑问地说道:“十年以后,你应该是个大姑娘了,不知道那个时候会是怎样的世界?不知道我的努力是不是白费?”
……………
第六十六章碰壁的革命苦行僧
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无情的秋天剥下了树木美丽的衣裳,它们只能光秃、阴郁地站着。
秋雨不断打在陶成章的脸上,他却不曾放慢脚步。腰束麻绳,足穿芒鞋,在他身上和脸上却没有显出丝毫的颓废和丧气。
陶成章,曾用名汉思、起东、志革、巽言,绍兴会稽陶堰西上塘人。幼时虽家境贫寒,然隐天资聪颖,过目成诵,曾受到良好的旧学教育。六岁入本村陶氏义塾读书,十五岁便在家乡设馆任塾师,著有《中国民族权力消长史》和《浙案记略》等书。
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激发了他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意识,与“推翻君主体制,建立民主共和”的民主主义思想逐渐合拍,他渐萌革命思想,欲改革封建。父陶品三惧祸,多次告诫之,然其志不变。
而早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陶成章忧心如焚,即定下从戎之心。义和团运动爆发后,他曾两次赴京拟刺杀慈禧未果。其后,陶赴奉天、蒙古等地察看地势,以为进行之计。归途中,道经徐州,经费缺乏,步行七昼夜,几至饿毙。
一九零年,陶再次北上谋刺,亦未果。八月,得蔡元培之助,东渡日本,入清华学校,数月后转入成城学校,在陆军班中勤奋砥砺,成绩优异。留学生监督探知其有反清之志,遂于一九零三年设法诳其归国,取消其留日学籍,然其革命之志愈坚,经常以麻绳束腰,脚穿芒鞋,奔走于浙江各地“每日步行一百一十里,不辞劳苦,四至杭州老家而不归”,积极联络各地会党,以谋起事反清。
尽管现在的陶成章认为“革命就是造反……改朝换代,恢复汉室,建立汉人统治的政权”,但在他身上,有着当时许多革命者的缩影,他们宁肯放弃舒适的生活,离开温暖的家庭,抛却个人的幸福,而选择了一条困苦艰险荆棘丛生的革命之路。
革命在于力行及实施,这也是陶成章的主张。从他的经历和行为来看,可以称之为革命的清教徒和苦行僧而无愧。
……………
悦客来茶馆,生意很冷清,可江湖人都知道,这个茶馆乃是帮会中人用来联络接头,或是外来人前来挂牌的所在。江湖中人,初到一陌生地界,不了解当地帮会情况,更不知该码头老大是何人,如何探寻同帮呢?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宜公开暴露帮会成员身分的,当然,也不便四处打听。要联络接头,就得先到码头茶馆挂牌。挂牌,就是在茶馆内,出示帮规的动作,讲出帮规的语言。
陶成章风尘仆仆,走进了茶馆,落坐之后,招呼道:“堂倌,泡盖碗清茶。”
茶馆堂倌愣了一下,看了看柜台后的掌柜,得到其点头示意后,马上送上一盖碗泡好的绿茶,仔细注意着陶成章的举止和话语。
陶成章轻轻将碗盖取下,放在茶碗左边,茶碗盖顶朝外,盖底朝里。堂倌面无表情,伸手递上来一双筷子,竖放在茶碗右铡,陶成章立即将筷子横摆在茶碗前面。
掌柜的慢慢从柜台后走了出来,一抱拳,对陶成章说道:“敢问,你是何方老大?”
陶成章恭敬地起立,回答道:“不敢,只是沾祖师爷的风光罢了!”
掌柜的继续问道:“贵前人是哪一位?贵帮是什么帮?”
相似小说推荐
-
夜天子 (月关) 起点VIP2016-05-26 两宋元明 他世袭罔替,却非王侯;他出身世家,却非高门。作为六扇门中的一个牢头儿,他本想老老...
-
大国海魂 (夏天的风和雨) 赫尔戈兰湾的炮声、多格尔沙洲的惊魂、科罗内尔的豪情和福克兰群岛的殇,埃姆登号的游击、坦噶尼喀湖的牛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