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人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甚至透露了他建立议会制的日程表,称中文无线电报的安全性已经被各地方大员在军政实务中证实,它的出现使朝廷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更密切,因此大清国当不再设立总督级的职务,官方大员以一省巡抚为首。议会制度将逐次铺开,首先实施的省为江苏省。
江苏省为大清的米鱼之乡,丝、茶等产业在大清境内都是一等一的省份,尤其以苏松太道为最,上海更是大清的战略粮实储备的太仓所在地。咸丰帝在位时已将拥有欧洲访问经历的曾纪泽任命为苏松太道道员,经过曾道台的一段时间经营,为实施第一届选举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一届议员选举参考上海纳税人委员会,只有在当地依法纳税达到一年才有资格投票与竞选。郭大人草拟的议会法案规定参选的候选人在当选之后必须进行私人财产公示,以公开透明的方式揭开民主廉政时代的序幕。
……”
博物学家们纷纷盛赞大清国步子迈得快、迈得急,中国有一个好皇帝真是太幸运了。像俄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西班牙帝国之类的老牌大帝国远远落后了,说不定中国的现代化速度要超过俄国和西班牙。
茜茜再次抬头来看某土豪皇帝的时候是念到这样的文字:“……咸丰皇帝遗诏,大清国发行10年期国家公债600万英镑以支持对俄战争,以圆明园为抵押,由苏黎世银行承销,并在10年内苏黎世银行获得圆明园的使用权以充当佣金。”
某个政治敏感的家伙狐疑:“陛下,您跟大清国关系这么铁?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猫腻?”
唐宁哈哈一笑,笑而不答。
190.第190章东三省
双辅政大臣的格局正是郭嵩涛一手泡制的,他原本是想拉上提拔他的肃顺一块儿干,但当他跟肃顺探讨“建议皇上学习西方制度”时,被肃顺骂了一顿。郭嵩涛非常失望,为了在双寡头时代拉拢一个皇室成员,他不得不去跟地位更尊贵的恭亲王打交道。
恭亲王对西式政治并不反感,这在保守派系林立的大清已经是相当地难得,但恭亲王认为大清不太可能走向那条路,即使皇上现在学习得似乎有模有样,真正到把天子大权下放,实在难以想象。所以当他和郭嵩涛一起接到咸丰帝遗诏时,非常震惊。
这个所谓的遗诏当然是矫诏,咸丰帝真正的遗诏已经被他身边的“御前侍卫”烧掉,真实内容永远没有人知道,连唐宁也不知道,因为他下令烧掉时说“没有兴趣知道”。
在唐宁离开热河之前就已经让咸丰签了两张空白圣诣,一旦有变,他可以派上用场,结果负责写诏书的焦佑瀛太过紧张,把两张空白圣诣都写坏了。郭嵩涛不得已找来书法高手模拟了咸丰帝的手迹,练了三天才下手,但明眼人还是可能看出来,成为遗诏合法性的一个隐患。
焦佑瀛草拟诏书的时代永久性地结束了,以后圣旨都是郭嵩涛或者恭亲王亲笔书写,甚至是用中文打字机打印出标准的字体,然后交到太后那里盖章。这又是郭大人设计的一个环节,因为太后的生命安全完全掌握在温莎财团手里,通过这一手,可以掌握大清的终极权柄。也可以把恭亲王蒙在鼓里,如无意外,这位大清的议政王可能一直以为自己是宪政改革完成之前大清最有权力的领班军机大臣。
最听话的额附景寿则是正一品大员领侍卫内大臣,表面上的京城神机营一把手,实际上神机营温莎财团控制京城的私人军团,景寿也入军机处,成为制衡议政王的一大帮手,其余的当时被咸丰帝带到热河的包括户部尚书肃顺、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人则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隐性地被软禁起来。
大清新闻报对西方议会制度的长篇描述使大清官场里的官员疯传,完了,几千年的传承就快丢失,这些儒生出身的家伙普遍对不测的未来非常恐惧。尤其是江苏省这个膏腴之地第一个试点,更是说明了朝廷改革的力度之大。反对颠覆祖制的声音终于在这一刻在大清的官场全面爆发,地方督抚大规模联名上奏的奏书像帽子戏法一般飞向圆明园,此时太后与小皇帝已经回到圆明园,辅政大臣的办公点也在此园,其安保也由东印度公司变成了神机营。东印度公司原有的一千驻军改驻天津。郭嵩涛对政治稳定不太放心,延迟了恭亲王想这支外*队的全面撤出中国的要求。
地方大员对改制的反扑实在太夸张,恭亲王都挺不住,郭嵩涛初掌大权,也是信心不足,致电给唐宁寻求对策,但唐宁几乎没有只言片语,只轻描淡写地回了个“你看着办”。大清国风起云涌,某人却在新风内亚继续云淡风轻地观鸟。
肃顺得知地方官员团结一致对抗朝廷,心中大喜,不甘寂寞的他终于使亲信与自己的兄长郑亲王端华约好共同逃离北京。肃顺和端华的手腕上都戴着不可卸载的钢环,不过,肃顺早在n久之前就已经在谋划怎么弄掉这玩意儿。终于有一回,让他在参观大清列车局勘探队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好东西——用来剪钢线的大剪子。他和端华偷偷剪断钢环,带着少许亲信往东北奔去。
神机营这会儿已经拥有了跟mimi差不多大小的军车,追击逃犯那是一大利器,可惜这个也被肃顺料到了,他跟端华专挑小路走,实在要过交通要道,他们还分批行事,打扮成商旅的模样,逃过了最初的追缉。
在氦气产量被制约的时代,大量的飞艇被调到巴拿马、意法边境、波斯湾战场,大清列车局也有三艘勘探用的飞艇,所以在北京这个重点城市居然一时间抽不出飞艇来空中支援,这也是肃顺能够顺利逃脱的一大原因。
郭嵩涛估计肃顺是逃往黑龙江与僧格林沁会合谋反,他捏造了一大堆肃顺、端华的罪名,准备在大清新闻报上发表以抹黑这两个亲王,率先占领道德高地。不料,本来不太干涉他行事的唐宁忽然批评他起来,请他不要用这种下流招术,要对得起太和殿上正大光明那四个字,即使发生军事叛乱,最多两边凭实力一较高下。用抹黑的手段成功也许可以成功一时,后果是很严重的,会被认为是没有底线的权争。
郭嵩涛很赞同唐宁的说话,可是他不敢说的是,你老人家囚禁咸丰帝,矫诏变制难道是正大光明的?唉,算了,反正唐某人是太上皇,只能顺着他的话去做事。
此时的僧格林沁正在纳闷,为什么最近一批沙漠之鹰的弹药迟迟不到?他的骑兵自从使用了由神机营采购自东印度公司的马上神机之后,形成了对哥萨克骑兵的较大优势,为国家建立功勋正当时。在黑龙江流域的俄军对这支沙漠之鹰蒙古骑兵极为头疼,库页岛那里又被西乡隆盛亲自指挥的日军入侵,在远东兵力不富裕的俄军只能不断地收缩战线,被中日两个东亚病夫欺负这还是破题儿头一遭。
为了节省弹药,僧格林沁不得不停止侵略性的对俄军攻击,并向朝廷发出弹药供应的疑问。领侍卫内大臣景寿代表朝廷回答:“很快你就知道原因了,就看你的表现了。”
僧格林沁的疑惑直到肃顺和端华的到来才解开,肃顺把先帝被疑似与东印度公司关联的外国势力袭击的始末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力劝蒙古亲王为大清正统存续而战,莫要再被洋人所惑。此时,大清各地封疆大吏正在掀起轰轰烈烈地反抗伪朝廷的运动,僧格兄大举义旗、立下不朽功勋正当时。
僧格林沁真正纠结啊,他摸了摸腰间连夜里睡觉都放在枕头底下的沙漠之鹰,是把两个亲王绑起来送给朝廷立功呢?还是为了真正的朝廷冒险与军事实力深不可测的中外勾结势力大战一场?当年咸丰帝去了热河之后性情大变,由主战派主导的朝臣忽然完全倒向媾和,使僧格林沁大为不喜,后来法国人又给他带来了皇帝御前侍卫被袭击皇帝真正下落不明的谣言。他陷入了疑惑,不过那时候他已经解甲归田,所以没怎么放在心上。后来他复出,得到重用和战争利器,并且打俄国人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所以他放下疑虑,欣然接受东三省将军的任命。
肃顺最后一击打动了僧王:“你道现在朝廷真正掌权的人是谁?就是我以前提拔起来的郭嵩涛,当年反对你在大沽口打洋人最激烈的人。我看他已经完全沦为洋鬼子的爪牙,他还试探我愿不愿跟他一起当洋人的傀儡把持朝政,我把他大骂一顿,他怀恨在心,转眼就转而扶持鬼老六,这两个人自己写先帝的遗诏,自任辅政大臣,扰乱朝纲,有他在,咱们都没有好果子吃!”
僧格林沁拍了拍沙漠之鹰,叹道:“我已经相信现在朝廷是洋人的傀儡朝廷,但是……你们见过这个吗?”他把大手枪拿下来,搁在桌上,继续道:“我蒙古骑兵现在能够打得俄国人抱头鼠窜,全靠它。别看它像个手铳大,威力惊人,可比洋人的步枪,还可以七连发,取代骑射之后冲锋锐不可挡。当年我们要是有它,英法联军在天津登陆之后断然无法寸进。”
肃顺和端华两人对望一眼,端华沉声道:“洋鬼子就是这种武器袭击了先帝的侍卫,我们太见过了。”
相似小说推荐
-
最强兵王在三国 (不京云) 起点VIP2016-06-14 秦汉三国 左手妖娆美人,右手万里江山。兵王刘宣回到三国,成为北海国康王之子。江山和美...
-
盛唐刑官 (沐轶) 起点VIP2016-04-24 两晋隋唐 他是家徒四壁的破落爵爷,身边只有一个誓死相随的小丫鬟,摆字摊讨生活;他是穿越法...